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将大量的无菌电介质溶液、各种药物经过静脉直接输入患儿体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基础操作及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以往多年采用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由于小儿血管细、脆性高、穿刺难度大,加之一些肥胖患儿皮下血管几乎看不见,故有时不能做到一针见血。另外由于患儿对输液高度恐惧、哭闹、在大量出汗,极  相似文献   

2.
陈隆斌  余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113-113
目的:解决临床危重患儿静脉穿刺困难,使之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法:将“BD”直型18-22号长4.8cm留置针置入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对30例患儿进行临床应用。结果:用直型静脉留置针作小儿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0%,由于套管的弹性,长期输液的通畅度,肝素帽的抗凝作用,极大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加之留置针经济实惠,从而也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结论:直型留置针置入颈内静脉的临床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替代静脉切开术,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就诊的76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以及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76例患儿中,73例患儿治愈出院,3例患儿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有效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症和危重甲型H1N1流感儿童临床症状体征、基础病、并发症、治疗和转归。方法对65例重症和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儿普遍有发热咳嗽、咽部充血、呼吸音粗等普通流感症状,84.6%的重症和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儿合并有肺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比无基础疾病的患儿更易转化为危重病例,且治愈时间延长,经过抗病毒、对症和辅助支持等综合方法治疗,愈合良好。结论重症和危重患儿病情复杂,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愈合时间长。早发现早治疗甲型H1N1流感,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对减少重症和危重病例,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型与危重型手足口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及血糖的特点。方法对100例重型与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血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与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范围,与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升高幅度与患儿病情程度显著相关,患儿病情越严重升高幅度越大。结论 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血糖水平均是判断手足口病病情危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但单一指标判断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临床在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诊断时应尽量参考三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黄疸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130例危重新生儿伴病理性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新生患儿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在护理操作、护理安全、业务能力、病情解释、服务态度各项满意度评分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新生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效果显著,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施儿科急诊分诊标准的处理流程与管理,早期识别与治疗潜在危重患儿,降低患儿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家属满意度。方法:参照国内外分诊标准,制定富阳区人民医儿科急诊分诊标准、处理流程及管理方法,制定出有效地筛选出潜在危重患儿的方法。结果:富阳区人民医实施儿科急诊潜在危重患儿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前(2008年6月~2011年6月),发生医疗纠纷20例,死亡患儿人数52例,实施后(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早期发现脓毒血症2例,肠道病毒17例,爆发性心肌炎4例、感染导致的重症病例6例,医疗纠纷案由20例下降到6例,死亡人数下降到29例,有效阻止医疗纠纷案11例。结论:在儿科急诊建立规范有效地分诊标准、处理流程及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潜在危重患儿的识别能力,降低了患儿的死亡率,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谷胱甘肽与大黄治疗危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与大黄对危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危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48例,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静注西米替丁、酚妥拉明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静滴谷胱甘肽,口服或鼻饲大黄,观察二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谷胱甘肽与大黄对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有明显治疗作用,并能改善危重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感染性腹泻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感染性腹泻病患儿282例,于入院时、入院后2 d及出院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与实际治疗效果相比较。结果非危重、危重、极危重各级间脏器受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可准确判断病情轻重,动态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心肌细胞病变诱发的一种常见危重急症,目前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外科急诊搭桥、介入疗法以及心脏移植等方法治疗。然而现有这些方法依然存在无法逆转梗死心肌、对终末期心力衰竭疗效差、供体来源有限、免疫排斥等问题。而采取自体骨髓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再生,能较好地解决坏死心肌细胞无法逆转的问题,且这一技术比其他手术疗法具有经济、安全的优点。2004年8月起,本院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为2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获得成功。现将这一技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对静脉输液治疗达三天以上的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按照留置针的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穿刺后标记穿刺时间拔管时评估,记录拔管原因,穿刺点局部情况并统计每次穿刺后保留的总时长.结果:静脉留置针明显长于普通一次性钢针的使用时间,平均保留时间可达2.57±0.85天,为患儿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带来的身心痛苦,为抢救、治疗提供了随时用药的静脉通道,大大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效果.结论:科学正确的在血液病患儿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士工作强度,保护患儿血管,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王俊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135-1135
抢救危重患儿,特别是循环障碍的患儿,多巴胺的输注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且输注时间长,一般 24h不间断持续滴入.多巴胺属血管活性药物,根据使用剂量不同而达到调整血管的功能.由于婴幼儿头皮血管较细,血流慢,血管壁薄,再加上多巴胺收缩皮肤血管的作用,在临床输注过程中,经常发生沿穿刺血管走向出现条索状苍白,有时局部整块皮肤出现苍白,有时肿胀、甚至坏死等组织损伤的改变 [1],为了提高静脉的使用率,减少输注多巴胺引起的并发症.我们 2003年开始对 82例输注多巴胺所致的一系列局部症状采用三七叶湿敷患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凤荣 《光明中医》2009,24(8):1593-1595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而且小儿输液量较少,2次输液间隔时间为12h~23h,需要较长的维持时间[1].本院近两年来,为830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取血,收到较好效果.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  相似文献   

14.
王慧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2):66-67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作为一种先进的输液器材,广泛用于儿科临床,特别是新生儿、危重患儿的抢救、小婴儿按疗程特殊用药者.不仅减轻了患儿长时间输液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血管,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骨髓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髓活检塑包切片上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改良的Hemapun 988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43例恶性血液病骨髓活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表达水平。结果 MVD和VEGF在改良的Hemapun 988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上均有较强的表达。结论 MVD和VEGF的变化均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各种危重疾患对患儿机体的严重损伤和刺激 ,临床上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为高血糖 [1 ,2 ] 。各种危重新生儿高血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为了探讨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我们对 15 4例危重新生儿血糖浓度进行检测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自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间住入我院的 15 4例危重新生儿 (危重程度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儿童急救中心拟定的危重症病例评分方法试行方案 ) ,所有患儿排除糖尿病。入院后立即进行血糖测定 ,结果对照诊断标准 ,符合高血糖者 6 9例作为研究对象。1.2 诊断标准 :凡…  相似文献   

17.
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血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102例危重患儿和70例轻症患儿血糖进行测定.结果 血糖>6.67mmol/L者65例(占63.7%),单器官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组血糖浓度分别为(9.17±3.55)mmol/L、(14.26±6.59)mmol/L,有显著差异(P<0.01);血糖<10mmol/L组,病死率8%;血糖10~15mmol/L组,病死率23.81%;血糖>15mmol/L组,病死率73.68%,3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危重患儿血糖浓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糖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钟在血液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对静脉输液治疗达三天以上的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按照留置针的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穿刺后标记穿刺时间拔管时评估,记录拔管原因,穿刺点局部情况并统计每次穿刺后保留的总时长。结果:静脉留置针明显长于普通一次性钢针的使用时间,平均保留时间可达2.57±0.85天,为患儿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带来的身心痛苦,为抢救、治疗提供了随时用药的静脉通道,大大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效果。结论:科学正确的在血液病患儿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士工作强度,保护患儿血管,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9.
人参作为大补元气的中药,多用于治疗一些危重病症。我们在新生儿病房配合西药运用人参,使患儿尽快适应出生后的外界环境.尽早地改善患儿临床危重症状,以及减少病死率,见到有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有效、安全、方便的给药途径,减轻患儿痛苦及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8月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的危重患儿资料,总结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结论:腋下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具备较熟练地静脉穿刺技术的护士即可操作,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