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尿期尿道压力测定在膀胱出口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排尿期尿道压力测定 (MUPP)在膀胱出口梗阻 (BOO)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下尿路梗阻患者 4 5例 ,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38例 ,前尿道狭窄 3例 ,女性尿道狭窄 4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 4例。按常规方法行压力 流率测定 ,静态尿道压力测定 (UPP)及MUPP。以压力下降梯度计算梗阻程度。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研究不同疾病梗阻患者尿道压力下降点及下降梯度 ,MUPP对梗阻部位的诊断价值 ,MUPP与压力 流率研究对可疑梗阻诊断的比较 ,MUPP与压力 流率研究判断梗阻程度的比较。 结果 对照组 2例男性 ,外括约肌以上尿道内压与膀胱内压力相等 ,尿道压在外括约肌处快速下降 ;2例女性 ,膀胱压与全部尿道压几乎相等 ,尿道末端 1cm处尿道压下降。 38例BPH患者最大排尿压增高 ,平均为 (99.33± 4 1.0 9)cmH2 O(1cmH2 O =0 .0 98kPa) ,尿道压力在膀胱颈或前列腺尖部下降。 3例前尿道狭窄患者后尿道近端压力与膀胱压相等 ,球部及远端尿道压力下降。 4例女性远端尿道狭窄患者尿道压力在狭窄远端区域下降。BPH、前尿道狭窄、女性远端尿道狭窄平均MUPP压力下降梯度分别为 (71.6 3± 37.4 1)cmH2 O、(43.5 1± 15 .71)cmH2 O、(41.4 8± 17.34)cmH2 O ,与正常对照组的 (2 4 .2 5± 2 .99)cmH2 O相比 ,差别有  相似文献   

2.
排尿期尿道测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下尿路梗阻及其梗阻部位。方法:对41例有下尿路梗阻症状患者进行了排尿期尿道测压(MUPP),其中包括前列腺增生症(BPH)29例,男性尿道狭窄3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3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例,女性尿道末端缩窄综合征1例,前例腺炎1例。结果:29例BPH患者中,26例有梗阻,其中梗阻位于膀胱颈部20例;3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表现为外括约肌部压力下降;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排尿期尿道造影录像与尿流率同步测定,对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的意义。方法:对有无前列腺增生两组各30例患者分别进行非干扰性动态排尿期尿道造影录像与尿流率同步测定。两组采用改良的尿道阻力因子列线图判明BOO与非BOO。结果:30例前列腺增生组中26例诊断BOO,4例诊断可疑B00;30例非前列腺增生组均诊断非BOO.结论:动态排尿期尿道造影录像与尿流率同步测定对于诊断BOO是一种较好的、非干扰性的复合式尿动力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同步膀胱膜部尿道测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同步膀胱膜部尿道压力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NTEC Duet尿动力学仪同步测定412例泌尿系病人和6例健康者充盈和排尿时的膀胱和膜部尿道压力,肌电图用直肠电极测定。结果 (1)健康人充盈期膜部尿道压,男性为40-50cmH2O,女性为20-30cmH2O,充盈期膜部尿道压高于膀胱压,且全充盈期没有明显变化,排尿时膜部尿道压力明显下降低于膀胱压。(2)逼尿肌尿道协同失调的病人,排尿时膜部尿道压升高,其中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EDES)时合并有肌电活动明显增加,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DBDS)肌电活动正常,排尿期尿道测压膀胱颈处压力呈斜坡样下降。(3)尿道关闭机制下降或不全时充盈期膜部尿道压明显低,且充盈期膜部尿道膀胱压力差为负值。(4)尿道不稳定充盈期膜部尿道压突然下降且幅度≥15cmH2O。(5)正常尿道腹压传递率为20%-35%,而压力性尿失禁(GUI)病人尿道腹压传递率<20%。结论 同步膀胱膜部尿道压力测定操作简单,在判断尿道关闭机制的正常与否、逼尿肌尿道的协同与否、尿道稳定性及腹压向尿道的传递效率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排尿期尿道超声显像在男性尿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尿道疾病患者及8例正常尿道行排尿期尿道的经会阴及经阴茎超声检查。其中膀胱颈口尿道梗阻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致尿道梗阻16例,急性尿道炎19例,慢性尿道炎7例、合并狭窄2例,尿道外伤性狭窄2例,尿道瘘2例,假性尿道、尿道炎性息肉、尿道尖锐湿疣和尿道癌各1例。结果排尿期尿道超声显像可动态观察膀胱颈口开放及后尿道顺应性扩张情况,膀胱颈口梗阻及良性前列腺梗阻表现为随着膀胱底及基底部下降,尿道内口被挤压形成颈口狭窄,而其以下水平尿道扩张正常或降低,患者愈用力排尿,梗阻愈加重。对急慢性尿道炎可明确炎症部位、范围、程度、有无脓栓附着等,同时对尿道慢性炎性狭窄或外伤性狭窄以及假性尿道、尿道瘘、尿道赘生物及恶性肿瘤等显像良好。结论排尿期尿道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可重复性强,对尿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排尿期尿道压力分布描记诊断膀胱出口梗阻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应用排尿期尿道压力分布描记(MUPP)方法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并与压力流率结果相比较,对24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排尿期尿道压力测定与压力流率测定,将MUPP所得后尿道压力跌落(UPG)与压力流率测定所得尿道阻力因子(URA)及被动尿道阻力关系(PURR)进行相关性研究与诊断试验。结果表明:UPG与URA及PURR呈显著性正相关,MUPP诊断BOO结果与AG图、URA及PURR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与压力流率相比,MUPP诊断BOO各有优点与缺点,但不失为定量诊断BOO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4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24例患者尿动力学和膀胱镜检查显示最大尿流率低,膀胱颈后唇明显抬高,膀胱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小梁增生.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后,22例临床症状消失,剩余尿明显减少,2例症状改善.提示尿动力学检查是客观评价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有效指标,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具有手术痛苦小和住院时间短优点.是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电切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以来,我们对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采用一种新的电切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致膀胱流出道梗阻(BOO),及其相关问题。方法采用排尿期尿道测压(MUPP)检测43例BPH患者,以压力下降梯度(MUPPG)计算梗阻程度,同时行膀胱等容收缩试验测最大逼尿肌等容收缩压(Piso);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经腹壁B超测前列腺体积(V)。结果43例BPH中38例存在BOO(88%),梗阻位于膀胱颈部28例(77%);MUPPG与IPSS、V、Piso呈正相关。结论MUPP能检测并计算BOO程度;BOO是BPH的病理基础,临床症状、逼尿肌代偿与其相关。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我院1998-6/2002-4收治女性膀胱颈部梗阻5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年龄32~77(平均50)岁。病程2月~8 a,平均2 a 1月。1 a以上 30例(85.7%)。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踌躇,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切沟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采用钩形刀经尿道切沟术治疗8例女性膀胱颈梗阻病人,该术式不仅能解除膀胱颈梗阻,且由于保留了尿道与膀胱颈的正常解剖关系而避免了术后尿失禁等并发定的发生。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易掌握,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前膀胱尿道测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BPH患者49例,按前列腺大小分为两类行膀胱尿道测压并与正常男性37例对照。结果表明,膀胱尿道测压能准确反映有否梗阻、梗阻部位和膀胱功能。前列腺大小不是判断梗阻程度的唯一指标,膀胱功能与有否残余尿及上尿路扩张密切相关。膀胱尿道测压对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5年至2001年,本院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86例,从中筛选出20例前列腺体积较小但膀胱颈纤维化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加膀胱颈内切开术(TURP+TUIBN),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年龄62~82岁,平均71.5岁,病史6个月~11年,有肾功能不全5例,其中1例已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7例,腔隙性脑梗塞1例。20例均术前B超检查,前列腺不大,未发现有向膀胱内凸出,8例有小结石及钙化。20例均有残余尿65~250ml不等。20例均行经尿道膀胱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28例因排尿困难就诊的女性患者,经尿流动力学检查,排尿期膀胱造影及膀胱镜检查等确诊为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平均最大尿流率11.3ml/s,平均剩余尿量180ml。所有患者接受经尿道内括约肌切开术和α鄄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min;术后平均住院4d,所有患者排尿顺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0月随访,平均最大尿流率25.7ml/s,平均剩余尿量30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及膀胱镜检查可准确诊断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经尿道内括约肌切开术及α鄄受体阻滞剂治疗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BNO)的长期疗效。方法:56例女性患者通过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及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PBNO,在膀胱颈上选取2点及10点位置,所有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术。结果: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26.2个月)。56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47例(83.9%)术后恢复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1.2降至7.6(P<0.05),生活质量评分(QOL)由4.2降至2.3(P<0.05),最大尿流率(Qmax)由8.63ml/s增至17.36ml/s(P<0.05),残余尿量(PVR)由106.32ml降至21.46ml(P<0.05),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at Qmax)由68.42cmH_2O降至19.86cmH_2O(1cmH_2O=0.098kPa,P<0.05)。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血尿、二次行膀胱颈内切开术、压力性尿失禁、尿道狭窄。所有这些并发症按Clavien分类评估为Ⅲa级。3例(5.3%)术后出现出血,经延长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治愈,均未输血治疗;4例(7.1%)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行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后恢复;4例(7.1%)出现尿道狭窄,间断尿道扩张后好转。结论:PBNO不常见,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及尿动力学检查可确诊,通过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术治疗安全有效。在膀胱颈的2点和10点方向仔细地、足够深度地行颈内切开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际上尚无一种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定义能得到广泛认可。作者通过比较5种尿动力学定义的诊断结果,来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及与临床判断的符合程度。在本项前瞻性研究中,154例女性患者接受了影像尿动力学(VUDS)检查,这些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剩余尿量或尿流量测定,都高度提示存在膀胱出口梗阻。采用以下5个尿动力学标准,将患者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女性膀胱颈纤维化导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 膀胱颈纤维化导致BOO女性患者28例,经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确诊,均行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除术,并联合药物治疗。结果随访2~18个月,排尿情况均有改善,最大尿流率>15 mL/s,国际评分(IPSS)5.2±1.6。病理报告显示所有患者膀胱颈组织纤维增生,其中合并慢性炎症改变6例。结论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膀胱镜检可以明确诊断,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除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国际尿控学会(ICS)1998、2000、2004年标准在诊断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中诊断的价值,比较排尿过程能量消耗曲线(VELC)及参数最小能量损耗比(minELR)和最大尿流率(Omax)时的女性能量损耗系数(FVELIQmax)与ICS标准的差异。方法:通过女性下尿路症状评分(FLUTSSS)、尿动力学检查和VELC,从171例下尿路症状患者中筛选出54例经膀胱镜检查有膀胱颈明显梗阻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手术,并于电切术后3个月和1年复查FLUTSSS、尿动力学和VELC,以术前情况为有FBOO,以术后3个月和1年情况为无FBOO,评估ICS1998、2000、2004年FBOO诊断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求minELR和FVELIomx在诊断FBOO的CUT—OFF值和他们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术后3个月与1年患者的FI.UTS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Qmax明显改善。在本组中,以ICS1998年标准诊断FBOO的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62.0%;以2000年标准诊断FBOO的灵敏度为29.6%,特异度为88.9%;以2004年标准诊断FBOO的灵敏度为27.8%,特异度为89.8%。minELR诊断FBOO的CUTOFF值为≥80%,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6.3%。FVELIQmax;诊断FBOO的CUT—OFF值为≥9.5,其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69.4%。结论:在ICS的三个标准中以1998年标准较好,其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62.0%。而2000和2004标准虽然特异度有所提高,但灵敏度均低于30%。VELC诊断FBOO时曲线形态上表现为下斜坡型曲线。VELC的参数minELR和FVELIQmax在诊断FBOO时有良好的价值,其中minELR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FVELIQmax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均高于ICS的1998年标准。VELC在诊断FBOO方面可能优于现有的尿动力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超声逼尿肌厚度测定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3例伴有LUTS的女性患者,行压力流率测定过程中,当膀胱容量为250 ml或最大膀胱容量的50%时,应用7.5 MHz高频线纵超声探头测定膀胱前壁逼尿肌厚度.以Qmax≤12 ml/s以及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25 cm H2O(1 cm H2O =0.098 kPa)作为诊断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梗阻及非梗阻两组,比较两组年龄、尿动力学参数及逼尿肌厚度的差异.应用相对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逼尿肌厚度测定作为诊断工具的价值. 结果 梗阻组42例,非梗阻组51例.两组年龄分别为(61.2±8.3)、(59.9±7.7)岁(P=0.44),最大膀胱灌注容量分别为(292.2±82.3)、(308.1±87.5)ml(P =0.3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最大逼尿肌压力[(43.1±11.2)、(16.2±7.1)cm H2O,P=0.00]、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34.3±8.2)、(13.1±7.8)cm H2O,P=0.00]、Qmax[(7.4±3.2)、(17.4±4.1)ml/s,P=0.00]、排尿量[(157.1±63.7)、(251.2±77.4)ml,P=0.00]、残余尿量[(117.5±71.3)、(37.7±18.1)ml,P=0.00]及逼尿肌厚度[(1.8±0.3)、(1.4±0.2)mm,P =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临界值≥1.9 mm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敏感性为38%,阴性预测值为62%.其曲线下面积为0.88±0.06. 结论 经超声逼尿肌厚度测定诊断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具有无创、方便、可靠的特点.当临界值≥1.9 mm时,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压力流率测定.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院自1988年7月至1998年7月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2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年龄39~72岁,平均59岁。发病至就诊10天~10年,其中1年以上16例。患者均有尿频及明显的排尿困难,合并慢性尿潴留7例,急性尿潴留5例,尿路感染者15例,血BUN、Cr超过正常值者4例。经B超或IVU检查,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肾积水。除5例急性尿潴留者外,17例测定尿流率,最大尿流率(MFR)15ml/s以下者10例。22例行膀胱镜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膀胱小梁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