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8例凶杀案件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丽达 《安徽医学》2009,30(9):1070-1071
目的 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凶杀案例的特点.方法 对5年期间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148例凶杀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被鉴定人以男性、青壮年和农民占多数.各种精神疾病占87.84%,精神分裂症占76.74%,精神发育迟滞占8.53%,抑郁症占3.87%,分裂样精神病3.10%,其他精神疾病占7.75%.案发前未接受治疗的占95.35%.凶杀致人死亡的125例,占84.46%.有完全责任能力占16.22%,限制责任能力占13.51%,无责任能力占70.27%.结论 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是重点防范的精神疾病,及时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是防范凶杀行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异常凶杀动机.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9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凶杀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及分析.结果有"明确"的病理性动机的65例,占67.70%,无"明确"的病理性动机的31例,占32.29%.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凶杀犯案大多在精神病阳性症状影响下,出现病理性动机,有"对象"地作出报复性凶杀.部分没有"明确"的对象,在环境的特殊影响下犯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特征及与责任能力关系。方法:用自编凶杀行为特征调查表综合司法精神病鉴定中52例分裂症和41例非分裂症凶杀案例的资料,进行凶杀行为特征比较和责任能力与凶杀行为特征相关分析。结果:案发前异常行为、诱因、预谋、作案隐蔽性、作案动机、案后自我保护性、责任能力、病期、性格特征、既往病情等行为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作案有预谋,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性,评定有刑事责任能力;案前有异常行为,处于发病期,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结论:分裂症患者的凶杀行为特征与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差异,预谋、自我保护性、案前行为异常、病期影响其责任能力评定。  相似文献   

4.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有凶杀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了解其凶杀行为的相关因素 ,期望有助于对其凶杀行为进行有效地预测和干预。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分裂症凶杀组 :为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在本鉴定中心鉴定的刑事案件被鉴定人 ,入组标准 :①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蒋永源 《海南医学》2002,13(4):47-4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异常凶杀动机。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9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杀杀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及分析,结果:有“明确”的病理性动机的65例,占67.70%,无“明确”的病理性动机的31例,占32.39%,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凶杀犯案大钦在 神病阳性症状影响下,出现病理性动机,有“对象”对作出报复 凶杀。部分没有“明确”的对策,在环境的特殊影响下犯案。  相似文献   

6.
谢海岩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19-2121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与无精神病凶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对照分析来探讨两组作案特征。方法:将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与无精神病案卷资料逐一登记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项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作案时间、作案地点等许多与案情有关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案发后自我保护及责任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在MMPI量表中Pa、Sc、Ma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掌握精神分裂症与无精神病者不同作案规律和特征,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做出司法评定。  相似文献   

7.
魏洁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8):623-625,628
【目的】探讨抑郁症凶杀患者的人口学和犯罪学特征及责任能力评定。【方法】对天津市1989-2007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中鉴定为抑郁症凶杀案37例进行了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人口学特征(年龄、婚姻状态、职业和文化程度)方面,不同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犯罪特征和责任能力评定方面,不同性别在杀人类型、造成的后果和伴随自杀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杀害对象和责任能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凶杀案的杀人类型与责任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女性凶杀案的杀人类型与责任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抑郁症凶杀案的司法鉴定中,应重视凶杀行为的性别差异及性别差异对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凶杀碎尸案中法医学检验鉴定的经验 ,提高对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水平 ,更好地为案侦提供方向 ,为诉讼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已破获的 4例凶杀碎尸案档案资料。结果 犯罪嫌疑人均为被害人的亲属或熟人 ;杀人现场多选择被害人家中 ,抛尸现场多为作案现场较远的野外 ;致死工具多为斧头、钢管等 ,碎尸工具为菜刀、砍刀。结论寻找被害人身源是案侦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全面细致勘查犯罪现场 ,寻找法医物证 ,为诉讼提供科学证据 ,在此类案件中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先进的法医学理论和检验技术 ,可为凶杀碎尸案的法医学鉴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 ,其患病率与发病率均居于诸精神病之首 ,本病与犯罪、违法的关系最为密切 ,在凶杀案例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精神分裂症占有相当比例 ,本文就 73例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的临床资料与作案特点作一分析 ,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我院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接受以故意杀人为案由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14 7例 ,其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73例 (49.7% ) (精分症组 )、其他精神障碍 4 0例 (2 7.2 % )、排除精神病者 34例 (2 3.1% ) (无精神病组 )。精分症组 :男4 7例 ,女 2 6例 ,年龄 2 1~ 5 9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特征.方法 用自编行为特征调查表,分别以198例精神分裂症行凶杀者(包括涉嫌故意杀人及故意伤害)与138例精神正常行凶者(包括涉嫌故意杀人及故意伤害)进行对照分析,并对前者的精神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行凶者性格以内向及多疑为主,而精神正常行凶者性格以外向及暴躁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者其作案目的不明或受病态支配为主,精神正常作案目的以贪利及激情作案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于白天在自己家中公开作案,伤害对象以家人为主,精神正常者以伤害同事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后多数不潜逃、不销毁工具,其作案工具以菜刀及身边物件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者其精神症状以被害妄想及幻听为主.其伤害的家人主要是配偶,大部分在起病3年内作案.结论 两组在个性特点、行为动机、作案方式、伤害对象、案发后表现及作案工具方面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评定辨认能力及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为减少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的发生,应尽量加强刚起病3年内的看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患病率与发病率均居于诸精神病之首,本病与犯罪、违法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凶杀案例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精神分裂症占有相当比例,本文就73例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的临床资料与作案特点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64例凶杀案司法精神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4例凶杀致死案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进行了分析。男性占89.1%,中青年占90.6%,小学以下文化占73.1%,农牧民占62.5%。鉴定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占31.3%,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占25%。受妄想、幻觉支配作案占64.1%。结论有责任能力者占40.6%,部分(或限定)责任能力者占7.8%,无责任能力者占51.6%。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精神司法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因发生凶杀、伤害等暴力行为后来我院进行精神司法鉴定的精神病患者,其中以精神分裂症为最多。现将我院近年来遇到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发生凶杀、伤害等暴力攻击行为后而来我院进行精神司法鉴定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内向性格抑郁病人多在焦虑激越心态时 ,伴有妄想观念和躯体化改变时一反长态 ,由安静懦弱变为暴怒冲动 ,不只是增加自杀的危险性 ,而且增加凶杀的危险性。自 1995年 6月到 2 0 0 0年 6月我科收治了 2 6例有凶杀的危险性 ,而且增加凶杀行为的抑郁症病人 ,通过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凶杀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18~ 48岁 ,已婚 2 1例 ,未婚 5例。内倾性格者 18例 ,中间性格者 5例外倾性格者 3例 ,伤人工具或方式 :菜刀 8例 ,水果刀 6例 ,锤头 5例 ,扼杀颈部 7例。疾病进行特点 :凶杀行为前表现持…  相似文献   

15.
王恩忠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3):572-572
我们在精神司法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因发生凶杀、伤害等暴力行为后来我院进行精神司法鉴定的精神病患者,其中以精神分裂症为最多。现将我院近年来遇到的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发生凶杀、伤害等暴力攻击行为后而来我院进行精神司法鉴定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64例凶杀致死案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进行了分析,男性占89.1%,中青年占90.6%,小学以下文化占73.4%,农牧民占62.5%,鉴定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占31.3%,癫痫及其所致精神障碍占25%。受妄想,幻觉支配作案占64.1%,结论有责任力占40.6%,部分(或限定)责任能力者占7.8%,无责任能力者占5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随访伴和不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执行功能的特点.方法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22例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组)和2l例非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凶杀组)进行WCST测试,并且随访3个月.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1)入组时,凶杀组的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高于非凶杀组[(28.64±32.73)分,(11.71±8.10)分,P=0.027].治疗3月后,凶杀组和非凶杀组间的WCST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2)与入组时相比,治疗3个月时凶杀组WCST所有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凶杀组在3个月时仅概念化水平提高[(46.80±27.04)分,(65.02±21.32)分,P=0.048].与入组时比较,凶杀组在3个月时的阳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PANSS总分及思维障碍、偏执、抑郁、攻击等症状群分降低(P<0.05);非凶杀组在3个月时的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PANS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偏执、攻击等症状群分降低(P<0.01).(4)入组时凶杀组WCST与PANSS各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非凶杀组仅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与激活性呈正相关(r=0.481,P=0.027).治疗3个月时,凶杀组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与阴性量表分(r=-0.694,P=0.018)、PANSS总分(r=-0.635.P=0.036)、攻击分(r=-0.702,P=0.016)呈负相关;非凶杀组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与思维障碍呈正相关(r=0.557,P=0.048).结论 伴和不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抽象概括能力缺陷较不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谢春  刘肃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135-136
目的通过对453例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的分析以此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鉴定质量。方法拟对453例鉴定案例分析说明。结果鉴定对象中以19—40岁青壮年、工人、农民等社会下层公民,文化水平低者占多数。有疾病诊断者精神分裂症及精神发育迟滞者居多。精神分裂症在各类刑事案件中特别是凶杀、伤害等重大恶性案件均居首位,而且各种法律能力绝大多数均削弱或丧失。精神发育迟滞及精神分裂症女性受到性侵害者居前两位,且多数丧失性防卫能力。应激障碍多数与民事纠纷案件有关,且法律能力评定较复杂。结论预防精神病人犯罪和保护其合法权益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鉴定人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传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56-2256
我们在精神司法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因发生凶杀、伤害等暴力行为后来我院进行精神司法鉴定的精神病患者,其中以精神分裂症为最多。现将我院近年来遇到的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发生凶杀、伤害等暴力攻击行为后而来我院进行精神司法鉴定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伴和不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感觉门控P5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256导联高密度脑电仪采用听觉条件(S1)-测试刺激(S2)模式对26例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组)、27例非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凶杀组)和3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对患者进行临床精神症状评定.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凶杀组、非凶杀组S1-P50的波幅[Fz脑区分别为(2.4±1.6)μV、(2.5±1.5)μV和(3.4±2.7)μV和潜伏期[Fz脑区分别为(68±19)ms、(67±20)ms和(61±19)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2.P50波幅高[Fz脑区分别为(0.8±0.7)μV、(2.5 ±1.6)μV和(3.3±2.2)μV]和潜伏期延迟[Fz脑区分别为(50 4±26)ms、(75±19)ms和(70±24)ms](均P<0.01);凶杀组和非凶杀组的s2-P50波幅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正常组相比,凶杀组、非凶杀组的S2/S1比值高[Fz脑区分别为35±26、153±137和125±85],S1-S2差值小[Fz脑区分别为1.69 ±1.55、0.08 ±2.41和0.17±2.30]和100(1-S2/S1)值小[Fz脑区分别为65 ±26、-53 ±137和-25 ±85](P<0.01).而凶杀组和非凶杀组的S2/S1比值、S1-S2差值和100(1-S2/S1)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均P>0.05).(3)凶杀组和非凶杀组的PANSS总分、阳性量表总分、阴性量表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凶杀组分别为:(110 ±27)分、(26±10)分、(29±7)分、(55±12)分;非凶杀组分别为:(105 ±27)分、(24 ±8)分、(28±10)分、(53 ±12)分](均P>0.05),且与反映P50的S/S1、S1-S2差值和100(1-S2/S1)指标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伴和不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存在异常,能通过听觉P50检测,但P50指标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