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癫痫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已得到肯定,但发作期的高特异性显像难于常规进行,发作间期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降低灶缺乏特异性。为此,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癫痫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水平,并与脑电图结果相比较,旨在探索提高癫痫诊断准确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5例癫痫患者,术前分别行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edio-EEG,VEEG)、CT或MRI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监测,与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EEG、VEEG、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检出癫痫的阳性率为90.4%,高于EEG的37.4%(P<0.05)、VEEG的82.6%(P>0.05)、CT的48.8%(P<0.05)和MRI的54.2%(P<0.05)。与术中ECoG结果比较,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对癫痫灶定侧率为91.3%,定位率为71.2%。结论术前发作间期/发作期SPECT显像与ECoG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术前综合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浆内皮素(ET)对脑出血、癫痫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瑛  黄锦华 《海南医学》2005,16(1):149-149,14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对脑出血、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7例脑出血患者、92例癫痫者和90例健康人群,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组和癫痫患者组与正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伴有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与非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间的比较也有显著性义(P<0.05)。结论血浆内皮素(ET)对脑出血、癫痫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癫痫患儿发作间期与正常儿童皿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检测,分析两者相关性,阐明NO、ET在小儿癫痫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个月~14岁发作间期癜痫患儿共174例为癫痫患儿组,并分重症组和轻症组;选择6个月~14岁健康儿童174例为正常对照组,并与癫痫患儿组一一配对。两组同时测血浆NO及ET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癫痫患儿组血浆NO及ET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O:p<0.01,ET:p<0.01),重症患儿血浆NO及ET明显高于轻症者(NO:p<0.01,ET:p<0.01),且NO及ET在癫痫发作间期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8046,p<0.01)。结论:本实验说明NO及ET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可望为癫痫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改善了癫痫诊断的效果。 SPECT 对癫痫的诊断,尤其是定位方面明显优于 CT 及脑电图(EEG)。现就本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对全身骨显像肋骨病灶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9mTc—MDP全身骨显像无法确诊的42例肋骨病灶行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检查。由2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阅片进行诊断。最终诊断分别以病理学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级CT或MRI)相印证或至少6个月的随访为依据。结果全身骨显像对肋骨病灶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61%、29.41%及60.00%;SPECT/CT融合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8.24%及95.00%,SPECT/CT融合图像较全身骨显像能够显著提高肋骨病灶的特异性(χ2=12.14,P〈0.05)及准确性(χ2=14.05,P〈0.05)。结论sPEcT/低剂量CT融合图像可显著地提高肋骨病灶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作为全身骨显像的有效补充,对肋骨病灶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全身发作型癫痫(包括癫痫大发作和失神小发作)病灶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还与CT、MRI和EEG(脑电图)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进行ECT、MRI、CT显像和EEG检查。结果: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本型癫痫病灶的阳性检出率为84.2%(64/76),显著高于MRI、CT和EEG。而EEG的阳性检出率也达52.6%(40/76),但它的定位诊断价值较小。从ECT检出的病灶在脑叶分布特点看:颞叶最多,其次分别为额叶、枕叶和顶叶。结论:ECT显像的探测灵敏度显著高于MRI、CT和EEG,定位诊断价值也优于EEG检查。全身发作型癫痫的脑ECT血流灌注影像表现为多个脑叶同时受累或一侧颞叶受累,其构成比例显著高于其它脑叶受累者  相似文献   

8.
血清催乳素水平对癫痫和癔病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脑电图 (EEG)联合应用在小儿癫痫及癫痫灶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4 2例癫痫患者于末次发作 4 8h内行EEG及SPECT检查。结果 EEG异常率为 4 2 .8% ,SPECT异常率为 78.6 % ,EEG与SPECT定位病灶符合率为 6 3%。结论 联合应用SPECT及EEG可提高癫痫的诊断及癫痫病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浆一氧化氮(NO)和大内皮素-1(Big ET-1)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卒中后1个月内是否出现继发性癫痫,将其分为非继发性癫痫组(n=257)和继发性癫痫组(n=33).使用酶联免疫吸...  相似文献   

11.
了解家兔颅脑创伤后内皮素及其A受体在脑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家兔致以左额顶叶为着力部位的加速性撞击伤,动态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变化、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和定位变化,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的作用,及上述变化对脑血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脑创伤后局部脑组织内皮素含量显著升高;内皮素A受体mRNA主要分布于脑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显著增强;创伤后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应用BQ123治疗的动物,脑血  相似文献   

12.
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痫与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及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 10 3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及 47例可疑癫痫儿童进行 2 4h动态脑电监测。结果 :15 0例中脑电图总异常率为 6 8.6 %。癫痫组脑电异常率 77.7% ,痫样放电检出率 70 .9% ,可疑癫痫组脑电异常率为 40 .4% ,痫样放电检出率 19.1%。两组之间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及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的变化,探索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CIMT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rCBF灌注半定量分析应用缺血灶放射性计数(L)与对侧相应脑组织放射性计数(N)的比值(L/N)表示,对比治疗前后缺血脑组织的rCBF灌注变化情况。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定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L/N为(0.54±0.25)〔95%可信区间(0.45,0.68)〕,治疗后L/N为(0.98±0.52)〔95%可信区间(0.87,1.2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WS从治疗前的(17.44±10.85)提高到(10.57±6.91)(P<0.01)。缺血灶的rCBF灌注改善情况与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情况一致。结论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显示缺血灶rCBF灌注的变化可有效评价CIMT对偏瘫患者下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胸水及血清中ET,FN,CEA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水及血清ET(内皮素)、FN(纤维连接蛋白)、CEA(癌胚抗原)ET,FN,CEA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放免法、ELISA、免放法分别检测胸水及血清中的ET、FN,CEA。分别进行胸水及血清中ET,FN,CEA含量比较以及三项指标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的比较。结果 诊断恶性胸水,单项指标检测中ET敏感性最高、CEA特异性最高,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最高。结论 胸水及血清ET,FN,CE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良恶性胸水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探讨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发作间期内侧颞叶灌注改变。方法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发作间期右利手TLE患者及相匹配15例正常对照者行DSC检查。在工作站上重建出DSC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 CBV)图及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图,结合高分辨率解剖像,选取两侧内侧颞叶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两侧内侧颞叶的r CBV值、r CBF值,比较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两侧内侧颞叶r CBV、r CBF的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的差异。结果1、正常对照组双侧内侧颞叶r CBV值、r 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LE组患侧r CBV值、r CBF值均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LE组AIr CBV、AIr CB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LE患者内侧颞叶AIr CBF值、AIr CBV值均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TLE发作间期患侧内侧颞叶r CBV值、r CBF值降低,TLE患者的血流灌注改变与患者病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为随着TLE患者病程的延长,其灌注不对称性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科自2003年1 月-2005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静脉使用硫酸镁,对照组不用此药, 然后定期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ET,NO含量和GCS,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镁剂治疗组患者血浆ET、NO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组GCS高于对照组,两组间ET、NO和GC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治疗,能通过对BT、NO水平的影响,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翔  张向华  张华  姚昊  魏福领 《北京医学》2009,31(8):449-451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联合ECT心肌断层显像技术等无创检查方法,评价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8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冠脉搭桥(CABG)术前1周、术后4周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检查。依据冠状动脉分布观察心脏节段室壁运动,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计算心肌灌注放射性稀缺变和稀疏面积比率。结果CABG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明显改善,LVESV[(35.2±27.1)ml vs (51.7±31.4)ml]、LVEDV[(80.2±41.4)ml vs (91.3±45.4)ml]显著减低,LVEF[(58.8±9.2)% vs (45.0±8.4)%]显著增加(P均〈0.01)。ECT心肌断层显像结果表明,63例(73%)心肌灌注稀缺和稀疏面积由术前的71.4%减少到54.6%,改善16.8%(P〈0.01)。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联合ECT心肌断层显像技术是患者乐于接受的无创检查方法,对于评价CABG术后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坤木  童绥君  马琪林 《医学综述》2009,15(13):2046-2048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h。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术(SPECT)显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发病第4天)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21天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SPECT血流灌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局部亚低温与常规治疗组两组病灶区平均血流灌注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局部亚低温组(P<0.05),NIHSS评分在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第3天和第7天无明显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表现。结朵32例患者中,CT平扫阳性16例,诊断率50%;CTA显示大脑前动脉病变7例(闭塞4例,狭窄3例),大脑中动脉病变18例(闭基10倒,狭窄8例),走脑前、中动脉同时闭塞5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例。CTA诊断率100g。结论临床怀疑急性重症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行cT扫描,在排除脑出血及其它病变后应行CTA成像分析,为,临床诊治大面积脑梗塞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鑫  李晶  徐珑  李京生 《北京医学》2010,32(5):351-354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对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4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前后多个时间点行脑SPECT检查,分别为术前、术后7d及术后10~24个月(平均1.5年)测量患者卧位时脑血流量,行手术前后自身对照分析,并且对其神经症状变化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术后18个月9例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行卧位SPECT检查发现颅骨修补术后7d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好于术前脑血流量,但5例患者术后10~24个月SPECT均发现相应部位脑血流量较术后7d和术前脑血流量有所下降。结论颅骨修补术后可改善脑血流量,同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