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革方  吴海明 《浙江医学》1999,21(11):693-694
T管引流是胆总管探查术后最常用且较安全的引流方法,而拔T管后胆漏是T管引流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三家医院1988年~1997年共行带T管引流的胆道手术2556例,发生拔T管后胆漏所致胆汁性腹膜炎23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9~76岁。原发病除2例为胆道肿瘤外,其余均为胆道结石、感染等良性疾病。全组病例拔T管前常规作T管造影及夹管试验,未见异常。拔管时间为术后14~25d,均于拔管当天出现右上腹持续性剧痛,经腹穿抽得胆汁样液体而确诊。其中8例经原T管窦道插入导尿管引流行保守治疗治愈,余15例均在发生胆漏后12h内手术探查,行胆道、腹腔引流等处理而治愈 讨论 1.发生原因:拔T管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T管引流,可以排净胆道内的泥沙样结石,使胆道内的炎症消退,解除胆道内的阻塞等^[1]。但拔除T管后可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笔者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收治的11例拔T管后胆漏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10例首选非手术治疗(其中9例治愈,  相似文献   

3.
何新卫  赵辉  邓兰树 《海南医学》2004,15(7):20-21,29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对1997—2002年问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8例发生胆漏原因为肝床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7例、胆道损伤1例、T管早期滑脱及T管不慎拽出各1例、胆囊管残端结扎线脱落1例、拔T管后胆漏4例、T管周围胆漏3例。本组保守治疗13例(72.2%),再手术治疗4例(22.2%),鼻胆管胆道引流1例。1例胆道损伤因再次手术后出现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除T管后。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术者经验不足、操作不仔细、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是造成胆漏的常见原因。胆漏发生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 对1997~2002年间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例发生胆漏原因为肝床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7例、拔T管后胆漏6例、T管周围胆漏3例、T管早期滑脱和T管不慎拽出各1例、胆道损伤1例、胆囊管残端结扎线脱落1例。本组保守治疗16例(80%),再手术治疗3例(15%),鼻胆管胆道引流1例。1例胆道损伤因过晚二次手术死亡,1例自动出院,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除T管后,主要原因与局部炎症、迷走胆管存在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的发展,胆道手术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胆道手术拔除T管后胆漏时有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1998年5月~2005年5月共诊治胆道T管拔除后出现胆漏12例,现将其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胆漏发生的手术单纯胆囊切除术后32例(5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例,拔除T管后2例。采用烟卷和引流管继续引流30例,因引流不畅及时更换引流管成功4例,非手术治愈率94.4%。再手术2例:1例为拔T管后置管失败,1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总管损伤。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和T管拔除后,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炎症、粘连重等是造成胆漏的常见原因。手术技巧及术中及时发现胆漏可有效预防术后胆漏。通畅的腹腔引流是关键,大部分患者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T管引流仍是目前胆总管探查术后最常用且较安全的引流方法,而拔T管后胆漏是T管引流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自1998~2002年间共行胆道探查术1080例,发生拔T管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共13例,本文就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拔T管后发生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近来尚有报道。我院1995~2002年18例拔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现探讨其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自 18 98年 ,Tohns将T管引流应用于胆总管切开术后 ,此术式已成为胆道外科最常用的方法。T型管引流的作用是引流胆汁、消除胆道感染、预防胆道狭窄、防止胆道切口渗漏以及冲洗胆道的作用。经过临床应用证实效果可靠 ,术后恢复过程更加安全。通过T管所形成的窦道可行胆道镜等治疗 ,并降低了胆道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胆总管切开置T管及T管管理不规范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其发生率为1%~ 1.6% [1] )。T管引流是胆总管探查术中常规步骤 ,但病情及个体差别或术中操作及术后管理不慎可并发胆漏。T管引流引起胆漏的原因可分为术中和术后两…  相似文献   

10.
30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胆囊床肝面毛细胆管或迷走副肝管损伤10例,胆囊管或胆囊颈残端漏1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术后胆漏1例,T管早期滑脱2例,拔T管或误拔T管后胆漏16例,本组织守治24例(80%),再手术6例(20%),全部痊愈,认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为胆囊床肝面毛细胆管或迷走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胆管损伤、胆总管探查术、胆肠吻合术后放置“T”管引流,可避免发生胆道梗阻及术后胆漏。但拔除“T”管后亦可导致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我院自2002年-2009年共收治拔“T”管后致胆漏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轶群 《中外医疗》2010,29(29):40-40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自1992年至2008年间2637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3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漏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3例,胆囊癌或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漏胆6例,胆囊管残端漏6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漏胆9例,T管因残留结石阻塞2例,因蛔虫阻塞1例,保守治疗32例,再手术治疗5例。除3例胆系肿瘤晚期出现恶液质,放弃治疗主动出院外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系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胆道梗阻、操作失误等。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4例胆道手术胆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病人术后发现胆漏,其中胆总管残端漏3例,T管及拔除后胆漏19例,T管术后引流护理不当2例。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其原因主要与胆道变异、炎症粘连松解和操作不当有关,预防应正确处理胆道变异,认真对待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对预防术后胆漏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胆漏6例,系胆囊床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所致,经腹腔引流和药物治疗治愈;迟发性胆漏2例,1例漏口位于肝总管,1例位于右肝管,2例经漏口修补+T管胆道引流治愈,随访6个月至2年无胆管炎发作且无胆管狭窄.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修补损伤胆管、T管支撑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胆总管探查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传统方法要在探查结束后将T管置入胆总管内以引流胆汁,防止胆漏及胆道狭窄,方便术后再次取石.但需要保留T管1月左右,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我院从2001年开始尝试胆总管探查术后不置T管,从2001年2月至2005年5月共完成了11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永利  江奎  朱海林  王钢  王涛  朱立峰 《吉林医学》2010,31(21):3524-3525
目的:探讨远期拔除T管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5例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T管拔除时发生胆漏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开腹再次胆道探查、T管引流治疗治愈3例,经窦道置入引流管治愈1例,经窦道置入引流管联合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结论:胆漏发生与患者体质、术中置管及拔管技巧等各种因素有关,预防胆漏应从术中做起,拔管时间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拔管操作应规范、轻柔,胆漏发生后应视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探查术后T行管引流目的是引流胆汁,降低胆管压力和防止术后发生胆漏及胆道狭窄,有文献报道拔除T管后因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发病率为0.66%~0.9%,现结合文献及我院1992~2005年出现的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古风 《华夏医学》2004,17(1):64-64
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用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胆道疾病285例。拔T管后发生胆漏3例,发生率1.05%。现就拔T管时机及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拔除T管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胆道手术患者放置T型管引流的拔管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和手术时机掌握。总结72例放置T型管引流的胆道手术,其中9例发生胆漏,1例发生化脓性胆管炎。临床上处理得当是非常重要的,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拔除T管仍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一个治疗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3—2004年间2786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2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分别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8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1例、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残端漏7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10例、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1例。本组保守治疗21例(78%);再手术治疗6例(22%)。除1例胆管癌晚期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控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非手术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