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Ki-67、PCNA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Ki-67、PCNA的表达.结果: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Ki-67、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65.0%.Ki-67、PCNA表达与GIST的性别、年龄、部位、组织学分型无关,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关.Ki-67、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Ki-67、PCNA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GIST良恶性、恶性程度、肿瘤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 Envision 法对73例 GIST 和26例非 GIST 间叶源性肿瘤检测 DOG1的表达,分析 DOG1与 GIST 的各项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73例 GIST 中 DOG1、CD117和 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1.78%、94.52%和91.78%,而在26例非GIST 中阳性率为11.54%、3.85% 和23.08%,以上指标在两组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 =0.000);DOG1检测 GIST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80%、88.50%,而 DOG1联合 CD117检测 GIST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0%和84.60%,灵敏度最高;DOG1的表达与 GIST 的性别、年龄、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大小、核分裂象和恶性潜能分级等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P >0.05),同时 DOG1的表达与 GIST 的预后也无相关性(P >0.05)。结论:在 GIST 的诊断中 DOG1与 CD117一样是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尤其是对 CD117阴性的 GIST 的诊断中,能够起很好的补充作用,但不能作为评价 GIST 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郭琳  王强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7):1401-1405
目的:探讨PI3K、Akt以及PrEN的表达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其在GIS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的肿瘤靶点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完整、随访结果确切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990年-2007年2月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GIST新鲜组织标本124例.男性64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54.6岁.RT-PCR检测PI3K、Akt以及PTEN在GIST及对照组的mRNA水平.结果:PI3K mRNA水平随NIH分级表达上调(P<0.05),PI3K的阳性表达率与黏膜受侵和肿瘤侵袭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Akt mRNA水平随NIH分级表达上调,其中在高、中危肿瘤组之间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有意义;Akt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侵袭转移和黏膜受侵显著相关,提示Akt的过表达促进了GIST的肿瘤侵袭转移.同时PTENmRNA随NIH分级表达下调(P<0.05),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PTEN的缺失率增高;PTEN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侵袭转移和黏膜受侵关系密切.结论:PI3 K/Akt与PTEN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互相拮抗共同作用,PI3K、Akt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0.292.P=0.031);PI3K与PTEN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12,P =0.036);PTEN与Akt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86,P=0.024).  相似文献   

4.
巢蛋白(Nestin)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检测胃肠道间质瘤 (GIST )组织中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 ,探讨nestin在GIS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起源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微波二步法 ,检测 94例GIST (良性 44例 ,恶性 5 0例 )组织中nestin蛋白的表达 ,并与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GIST组织中nestin的阳性表达率为 95 .7% ( 90 /94) ,良、恶性组nestin的阳性率分别为 97.7% ( 4 3 /4 4)、94.0 % ( 4 7/5 0 )。 2组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nestin表达均阴性。结论 Nestin作为胃肠道间质瘤的 1种特异而敏感的新标志物 ,对GI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但不能作为GIST分化程度的指标 ,同时提示GIST可能起源于向卡哈尔细胞 (ICC )表型分化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GIST组织中FAK的表达,并分析其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AK在GIS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6%。FAK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核分裂数无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肿瘤危险度分级有密切关系。结论:FAK的过表达可能参与GIST的发生、发展,在肿瘤分子分型、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佟银燕  王国玉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153-2155
目的:探讨Ki-67、PCNA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Ki-67、PCNA的表达。结果: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Ki-67、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65.0%。Ki-67、PCNA表达与GIsT的性别、年龄、部位、组织学分型无关,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关。Ki-67、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Ki-67、PCNA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GIST良恶性、恶性程度、肿瘤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43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LSAB法观察CD117、CD34、Vim、p53等标志物在43例GIST中的表达。结果GIST中CD117、CD34和Vim的阳性率分别为95.35%、67.44%和93.00%;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标志为部分病例灶状阳性。结论GIST的最好发部位为胃体,常形成肿块。组织学上类似平滑肌肿瘤或神经鞘肿瘤,CD117是较为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46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46例GIST中良性8例,交界性14例,恶性24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6%及67.4%,Desmin及S-100少数病例灶性阳。结论 GIST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卡哈尔间质细胞样的前体细胞,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3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胃非上皮肿瘤,全部经CD117、CD34检测。其中18例行近侧胃切除,4例行全胃切除,9例行胃远侧切除,切除范围在5crn以上。并对其中27例随访。结果:31例100%胃非上皮肿瘤CD117、25例81%CD34,其中良性12例、恶性19例。随访27例(良性11例、恶性16例),良性中6例随访6a~10a未复发,5铡2a~5a无复发,恶性16例,5a生存率47%。结论:胃的非上皮肿瘤应统称为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nVision法检测91例GIST及72例对照肿瘤CD117、CD34、α-SMA、S-100等的表达状况。结果:CD117几乎表达于所有良、恶性、不同部位的GIST,总阳性率为96.7%,平滑肌及神经源性肿瘤对照组CD117几乎均为阴性,CD34总阳性率72.5%,表达CD34的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上皮样肉瘤等CD117亦阴性。结论:CD117(克隆号sc168)作为GIST的辅助诊断指标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CD34合用,能辅助诊断绝大部分GIST,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117和 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CD34在46例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24例真性平滑肌瘤(对照组)中的表达,并观察GISTs的病理学特征.结果: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在光镜下主要由数量不等的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上皮样细胞多呈弥漫片状、束状或巢状排列,两种细胞可按不同比例混合性或单一性组成肿瘤的实体.GISTs组织中CD117、 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4.8%,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组织中CD117和CD34均无表达.GISTs主要发生在胃(52.2%,24/46)和小肠(26.1%,12/46).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s比较特异性的抗体,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多种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进行一组肿瘤标记,观察CD117、CD34、α-SMA、S-100表达.结果在GIST中,CD117阳性率93.3%,CD34阳性率73.3%,α-SMA阳性率33.3%,S-100、desmin均阴性.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中α-SMA.desmin阳性率均100%,CD 117、CD34、S-100均阴性.神经鞘瘤中S-100阳性率100%,CD117、CD34、α-SMA、desmin均阴性.结论CD 117能准确地诊断GIST,对GIST的辅助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 46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46例GIST中良性 8例 ,交界性 14例 ,恶性 2 4例 ;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 ,或两者混合存在 ;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 4,阳性率分别为 95 6%及 67 4%,Desmin及S -10 0少数病例灶性阳性。结论 GIST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卡哈尔间质细胞样的前体细胞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 ,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 ,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 ;CD3 4表达率较高 ,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91例经病理诊断的胃肠道间质瘤,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标本进行CD117、CD34、DOG1、Desmin及S-100检测。结果在9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有38例患者为恶性,21例为交界性,32例为良性。CD117呈阳性79例,占86.8%;CD34呈阳性69例,占75.8%;DOG1呈阳性74例,占81.3%;SMA呈阳性39例,占42.9%;Desmin呈阳性15例,占16.5%;S-100呈阳性4例,占4.4%。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部位多,形态学复杂,诊断还需要联合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测,CD117、CD34和DOG1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而SMA、Desmin及S100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71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方法 用CD117,CD34,Vim,Act,S-100蛋白质抗体通过组织化学SP法对71例GIST进行研究。结果 该组GIST患者年龄21 ~ 86岁(平均55岁),男34例,女37例,主要以腹部隐痛不适及消化道出血就诊,肿瘤0.3 ~ 23 cm(平均5.8 cm),肿瘤具有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成分,间质可有团丝样纤维(SF),CD+117 67例(94.4 %),CD+34 52例(73.2 %)。结论 GIST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组织学上类似于平滑肌肿瘤或神经鞘瘤,CD117,CD34是较为特异且敏感的标志物,可能起源于卡哈尔细胞或向卡哈尔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对31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1例GIST患者发生部位以胃(19例61.3%)和空肠(6例19.3%)为主.首发症状以腹痛、腹胀(20例64.5%)和消化道出血(12例38.7%)、腹部包块(8例25.8%)为主要表现.病理报告良性13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16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28例(90.3%),CD34阳性26例(83.9%).结论 (1)GIST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易造成误诊;(2)CD117和CD34阳性可以作为GIST的诊断标志;(3)治疗应以局部切除为主,恶性者应扩大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TV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01-01-2012-06-30经外科切除的GIST组织标本84例,同时收集同院同期6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胃神经鞘瘤、3例肠系膜神经纤维瘤、5例腹腔精原细胞瘤、5例胸腺瘤及10例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olymerCOnjugate方法检测ETV1在GIST肿瘤组织和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并与cD117和CD34标志进行比较观察。结果:ETV1、CD117和CD34在84例GIST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81/84)、100.0%(84/84)和76.2%(64/84),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纤维瘤病、精原细胞瘤、胸腺瘤及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TV1蛋白的表达。CD117在精原细胞瘤和胸腺瘤中呈阳性表达,在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中为阴性表达;CD34在对照组2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中呈阳性表达,其余为阴性。ETV1在GIST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无相关性,P〉0.05。84例GIST中,ETV1表达与CD117表达基本呈一致性;ETV1与CD34的表达无相关性,χ^2=0.972,P=0.324,r=0.107。ETV1标志OIST的敏感性(96.4%)与CD117相近(100.0%),明显高于CD34(76.2%);而特异性达100.0%,高于CD117(54.5%)和CD34(86.4%)。结论:ETV1是一种新的诊断GIST较特异标志,与CDu7联合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GIST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OG1标志物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5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OG1、CD117、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DOG1、CD117、CD34阳性率分别为94.3%、94.3%、82.9%,在CD117阴性和CD34阴性表达患者中,DOG1均为强阳性定位表达。结论 DOG1是较为敏感的GIST标志物,对诊断GIST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GIST诊断和靶向治疗的重要筛选指标,联合检测DOG1和CD34、CD117有利于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附35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诊断问题。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 35例中消化道内32例,其中胃2l例(60.0%)、小肠9例(25.7%)、直肠2例(5.7%);消化道外3例,分别肠系膜、腹膜后、肠系膜及腹膜后混合各1例(8.6%)。免疫组化表达,CD117( )100%、Vim( )97%、CD34( )84.4%、NSE( )54.4%、Aetin( )50%、SMA( )33.3%、S—100( )33.3%、Syn( )16.7%、Des( )12.5%。CD68和CgA(-)。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充分认识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CD117的染色,才有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中PCNA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其发生及恶性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检测68例GIST组织中PCNA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68例GIST中,PCNA均呈阳性表达,其平均灰度值在良性组为144.95±3.37,潜在恶性组为139.54±4.91,恶性组为135.71±6.11,依次递减,即阳性表达水平逐渐增强,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68例GIST中,bcl-2阳性表达者35例(51.47%),其平均灰度值在良性组为144.32±3.80,潜在恶性组为142.35±12.30,恶性组为140.35±12.06,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IST中PCNA和bcl-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是GIST发生恶性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PCNA检测有助于判断GIST的性质;bcl-2在GIST早期阶段就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但不能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