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方泽泻汤治疗老年脑性眩晕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举凡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颈椎病等 ,临床上出现头晕眼花、旋转无定、如坐舟船、不能站立等症状 ,反复发作或伴恶心、呕吐等 ,辨证属于痰浊 (瘀 )的患者 ,均属老年脑性眩晕观察范围。笔者自 1998年以来 ,运用自拟复方泽泻汤治疗老年脑性眩晕患者 5 6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6例 ,女 30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4 5岁 ,平均5 3岁 ;病程最短半月 ,最长 5年。其中高血压 14例、脑动脉硬化 6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94年3月~1998年9月运用自拟复方眩晕场治疗眩晕58例,并与同期用西药治疗的54例作对比观察,结果用自拟方治疗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工临床资料两组共112例,均为门诊病人。治疗组58例中,男22例,女3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平均36.门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9年;其中美尼尔氏病3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9例,脑动脉硬化8例。对照组54例中,男20例,女34例;年龄最小ZI岁,最大67岁,平均35.47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8年;其中美尼尔氏病28例,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7例,脑动脉硬化9例。2治疗方法2.l治疗组服用自拟复…  相似文献   

3.
独取大椎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60例患者均由本院经颅多普勒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年。取穴:患者取坐位,双手扶椅背,头自然下垂,俯于双手之上,暴露大椎穴。操作:常规消毒大椎穴,用梅花针轻...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所致眩晕38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均为2000~2003年患者,其中门诊患者28例,住院患者10例;男10例,女2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30年。诊断依据按照《上海市中医病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近年来通过牵引、针刺、推拿结合的方法治疗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最小32例,最大70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1.2 诊断依据 (1)眩晕常以头颈部体位改变而引发或加强,伴有恶心、头痛,严重者伴听力障碍;(2)发病时颈部活动受限,常伴有患椎相应关节囊的肿胀和压痛;(3)X线摄片颈椎有移位或颈椎退行性变;(4)椎基底动脉造影或脑血流图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除外耳源性眩晕及脑干出血、缺血性疾病、结核、肿瘤或其他感染性疾…  相似文献   

6.
胡长友 《河南中医》2003,23(10):21-21
笔者以通脉活血祛瘀法 ,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 8例为门诊或住院病人 ,其中男 4 8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4 3岁 ,最大 78岁 ,平均年龄 6 3岁 ;属气血亏虚型 36例 ,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2 0例 ,属痰浊中阻型 12例 ;有脑血管痉挛者 2 8例 ,脑动脉硬化者 4 2例 ,血液粘度高者 5 2例 ,颈椎病者 10例。本组病例诊断均由经颅多谱勒 (TCD)检查 ,提示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并行血液流变学检查、颈椎X线摄片检查。所有患者排除颅内肿瘤、脑出血及脑梗塞所致眩晕。…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指因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所致脑功能短暂丧失的发作性疾病 ,临床上以突起眩晕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主要是痰浊、瘀血相互为患。近 2年 ,作者使用葛荣[1 ] 治疗本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87例 ,其中男 52例 ,女 35例 ;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79岁 ,平均 56岁 ;病程最短1天 ,最长 3天 ,平均 1 2 0天 ;87例患者均检查头 CT,其中 8人有脑梗塞 ,另外 87例中并发高脂血症 4 0例 ,高血压 4 3例 ,冠心病2 3例。1 .2 诊断标准1突起眩晕 ,面或口周麻刺感 ,双侧肢体或身体…  相似文献   

8.
阳碧发  熊永祥 《陕西中医》2003,24(4):347-347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并经地市级以上医院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45岁 ,平均年龄 62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3个月 ;伴颈椎病 1 5例 ,动脉硬化 4例 ,高脂血症 6例 ,骨质增生 30例 ,骨质疏松 2 1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笔者一年来用化湿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1 ~50岁4例,51~60岁7例;61~70岁13例;71~79岁16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4周。全部患者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X线摄片或颈椎CT示:不同程度的颈椎肥大性改变。部分患者有高脂血症,血粘度增高。且排除如内耳…  相似文献   

10.
盛龑 《中国中医急症》2002,11(5):402-402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是因颈椎病致椎-基底动脉缺血而出现眩晕、头昏、耳鸣、肢体麻木无力等一系列症状,为中老年常见病。笔者近年来运用颈椎牵引、推拿、针刺相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45例,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30~69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0年;全部病例均经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X光片显示有骨质增生44例,生理曲度变直38例,反向2例,钩突关节呈“双突征”改变35例,椎间孔变狭者17例,椎间…  相似文献   

11.
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基虎 《四川中医》2000,18(7):26-2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眩晕为主症。自1998年2月至1999年6月笔者运用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42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6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6小时,最长2周。两组病人均参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眩晕诊断标准作出中西医双重诊断,且排除内耳性眩晕、肿瘤、…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临床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节段性失稳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病症.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共76例,均来自我院门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8岁~69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5 a.对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23岁~65岁;病程最短1d,最长12a.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 1 995 - 0 7~ 1 999- 1 2间运用挑灸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78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78例均系门诊病人 ,其中男 30例 ,女 48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71岁 ,平均年龄 48.5岁 ;病程最长 3a,最短 1 5 d;治疗次数最少 3次 ,最多 7次。其中 42例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本组病例均经 X线拍片检查 ,显示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失或后突 ;部分病人经 CT或 MRI检查发现椎间盘退行性变 ;少数病人经 TCD检查确定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 (颈部活动而引发 ) ,重者伴恶心、…  相似文献   

14.
正一般资料本组65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30~58岁,平均38.3岁;病程最短15d,最长3年,平均11.2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压升高,呈间歇性发作,与颈部的活动姿势有关。兼有头痛、颈肩部疼痛、恶心呕吐、心悸胸痛、耳鸣耳聋等症状。颈椎X片提示钩椎关节增生,颈椎前后缘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孔变小,项韧带钙化。脑血流图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1)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笔者自拟天麻芎龙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 36例 ,并与尼莫地平片加阿斯匹林片治疗作疗效对比观察 ,兹报告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眩晕患者 71例 ,均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 36例 ,其中男 14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4 3岁 ,平均年龄 5 6 6岁 ;病程最长 10年 ,最短 7天。对照组 35例 ,其中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4 5岁 ,平均年龄 5 8 6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4天。二组无明显差异。诊断标准 :①患者以自觉眩晕为主要症状 ,转颈时…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系指颈椎动脉受到压迫、刺激或反射性痉挛而致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或昏厥,亦称椎动脉压迫综合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等,临床十分常见。自1984年以来,笔者运用推拿法治之,收效满意,现将记录较完整的66例作一临床资料分析,并对有关机理作尝试性探讨。一、临床分析 (一)临床资料:66例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36岁,以50岁左右为多;病程最长者9年余,最短者1天。其中47例有颈椎病史,10例有明显长期低头工作史,4例有外伤史。66例患者大都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采用白菊清眩汤治疗眩晕58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58例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1年。其中梅尼埃病20例,脑动脉硬化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例,颈椎增生5例,产后眩晕2例,脑震荡后遗症5例,脑血栓7例。2 治疗方法白菊清眩汤组成:白菊花、白蒺藜、半夏、天麻、川芎、川牛膝。辨证加减:肝阳上亢型加钩藤、龙骨、牡蛎;痰浊闭阻型加白术、泽泻、石菖蒲;肝郁气滞型加柴胡、郁金、麦芽;气血亏虚型加黄芪、当归、党参、升麻;肝肾…  相似文献   

18.
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采用针刺与内服中药相结合治疗颈性眩晕4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3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19例,女24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0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5年。纳入标准:以眩晕、头痛、恶心、呕吐为主症,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X线摄片提示颈椎椎间关节失稳或骨质增生。排除各种占位性、外伤性、耳源性眩晕等。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供血不足可导致短暂的、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时、尽早地治疗,可以预防其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笔者对82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收效较好。1 一般资料 82例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28岁~71岁,平均42岁。病程2个月~8年。82例患者治疗前分别做颈椎X线摄片,脑血流图或经颅多谱勒检查。其中经颅多谱勒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脑动脉供血不足者50例,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者19例,大脑动脉痉挛者13例。颈椎X线摄片示,颈椎  相似文献   

20.
正椎-基底动脉因颈椎关节病变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而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减慢,出现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等一系列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视物模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4例,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32~68岁,平均47.5岁;病程3个月~10年。临床表现以眩晕,视物模糊为主要症状,部分存在颈项僵硬,活动欠佳,发作性眩晕等症状;X线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