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为慢性高原病的一种临床类型.人体长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生活,慢性缺氧引起红细胞增生过度,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过度增高,导致各脏器及组织充血、血流淤滞及缺氧性损害,以移居高原人群的发病率居多.我们对我院76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慢性胃炎患者行胃镜及胃黏膜病理学检查,并做相应的治疗.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7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分别在西宁和苏州进行肺动脉压直接测定以及其它有关参数的测定,发现患者进入平原后血气明显改善、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压积降低、肺动脉压和全肺阻力降低、运动5min后肺动脉压恢复时间缩短、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增高。证实低氧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的主要病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可逆性,并在较短时期内就可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脱离低氧环境对患者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地处海拔3700米左右,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8年1月~ 2012年12月在我院经治的3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49.5岁;藏族15例、汉族12例、其他3例.  相似文献   

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活性与西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HAPC)的关系。方法 :择藏汉两族男性 HAPC患者 (红细胞压积 >6 5 % ,血红蛋白 >2 0 0 g/ L) ,用骨髓造血细胞培养、细胞集落计数等方法测定其单位浓度血清 EPO的促骨髓造血干细胞增生活性 ,并与同族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藏族 HAPC的 EPO检出率为 35 .7% ,汉族为 34 .6 % ,两组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2藏、汉两族 HAPC患者血浆 EPO水平的平均值较同族对照组分别增高了 148%和 2 84% ,藏族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藏、汉两族 HAPC患者单位浓度的血清 EPO(1.0 5 IU/ L)活性均低于同族对照组 ,其中对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E的影响汉族降低了6 2 .4% ,藏族降低了 5 0 .7%。对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 E的影响汉族降低了 6 1.4% ,藏族降低了 2 7.3%。结论 :1藏、汉两族 HAPC组具有较高平均血浆 EPO水平 ;2藏、汉两族 HAPC组血清 EPO平均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消化系统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altitude polycthaemia,HAPC)合并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IBD)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缺血性肠病可累及全消化道,诊断有一定困难,常易误诊,延误病情.主要通过结肠镜及钡灌肠确诊,肠系膜血管造影可用于缺血性小肠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主要通过扩血管、活血化瘀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早期诊断可明显减少该病的手术率及死亡率.结论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合并缺血性肠病的机会增多,是诱发缺血性肠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高原地区常见病,但对其骨髓活检组织的病理及超微结构了解甚少,以光镜和H600透射电镜观察12例HAPC患者骨髓活检病理及超微结构,为HAPC发病机制探讨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选择在我院血液...  相似文献   

8.
对19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红)患者肝损害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发现高红性肝损害以肝区不适,腹胀、纳差表现为主,均有肝肿大,脾脏肿大率为31.58%;肝功能以GPT及LDH_5升高为主,分别为89.47%及84.21%。肝活检发现肝细胞浊肿,空泡变性,体积增大,严重者可见肝细胞灶性坏死,肝脏呈慢性缺氧性损害。并随着海拔增高而加重。高红病人肝功能损害是可逆的,当缺氧改善时肝功能损害能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44例HAP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高压氧组治疗后全血低切粘度[ηb(低切比)]、全血高切粘度[ηb(高切比)]、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降低明显(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高压氧组治疗后ηb 、HCT、RBC、Hb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HBO在纠正组织缺氧、改善微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是治疗HAPC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血管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男性患者相对较少,本文报告1例68岁男性系统性血管炎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8岁,因反复四肢末端红肿、青紫、疼痛、坏疽3年,进行性加重伴体重下降2月余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四肢末端红肿、青紫、疼痛反复发作,伴全身紫红色或暗红色皮疹、瘙痒,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肥胖和非肥胖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探讨肥胖对儿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51例肥胖儿童和32例非肥胖儿童常规进行24h动态血压测定,检测胰岛素、高敏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B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最大的腹膜前脂肪厚度和最小的皮下脂肪厚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肥胖儿童组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非肥胖儿童组(分别为1.57±0.06mg/L、4.567±2.621和1.38±0.05mg/L、1.70±0.712),空腹胰岛素、最小皮下脂肪厚度、最大腹膜前脂肪厚度、24h平均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也明显增高(P<0.05);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分别为0.27±0.22mmol/L、1.477±0.609mg/L和1.14±0.25mmol/L、2.795±1.124mg/L;P<0.05)。但两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24h平均舒张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异。体质指数与24h平均收缩压(r=0.43,P=0.006)、高敏C反应蛋白(r=0.461,P=0.018)、胰岛素抵抗指数(r=0.463,P=0.007)、游离脂肪酸(r=0.358,P=0.029)呈正相关,而与脂联素(r=-0.356,P=0.031)呈负相关。结论肥胖儿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水平明显增高,肥胖儿童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的早期改变,但是还未出现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态学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踝臂指数与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74例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和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进行踝臂指数测定、眼底动脉检查及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与冠状动脉病变组踝臂指数差异显著(P<0.001),冠状动脉造影积分和踝臂指数的Pearson积距相关系数为-0.768(P<0.001),冠状动脉造影积分越高,踝臂指数越低。眼底动脉正常组与眼底动脉病变组踝臂指数差异显著(P<0.001),眼底动脉病变越严重踝臂指数越小。眼底动脉正常组与眼底动脉病变组冠状动脉造影积分差异显著(P<0.001),眼底动脉病变越严重冠状动脉造影积分越高。以踝臂指数<0.9为二分类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踝臂指数与年龄、性别、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量、糖尿病和遗传因素相关。结论踝臂指数是动脉硬化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素,低踝臂指数与传统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量、糖尿病和遗传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社区60岁以上人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某社区,采用汞柱式血压计对该社区1 046例60岁及其以上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并计算踝肱指数,调查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脉压、是否吸烟饮酒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的患病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率为24.4%,男性27.3%,女性22.3%,60-69岁组19.2%,男性26.6%,女性15.4%,70-79岁组20.9%,男性19.7%,女性21.9%;80-93岁组47.5%,男性48.8%,女性46.1%;病例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脉压、吸烟者比例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患病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性别、饮酒及患2型糖尿病的没有差异(均P〉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吸烟、高血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社区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率为24.4%,高于北京地区水平;男性、吸烟、患高血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合并冠心病、脑梗塞者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本区高血压病防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对西湖区8个社区年满35岁以上的居民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体格检查,数据用Epidata3.1进行录入,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杭州市西湖区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6.5%,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51.9%比41.3%;P <0.0001).该社区高血压的知晓率为70.2%,控制率为23.8%.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均呈增高趋势(P <0.0001).与正常体质指数者相比,超重、肥胖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51.5%和59.0%比36.1%;P <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饮酒、超重/肥胖、糖代谢异常及高甘油三酯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杭州市西湖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人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应结合本地特点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6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70例非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颈动脉内径及脑梗死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7.5%),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0%),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7.5%)。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间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控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若干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4例非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纤维蛋白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间暴露因素的状况,并对两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进行比较。根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将糖尿病患者分组,比较各暴露因素的状况,并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15.526,P=0.000,OR=3.088),95%OR可信区间是1.757~5.42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的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的糖尿病患者的3倍(χ2=11.987,P=0.001,OR=3.073),95%OR可信区间是1.612~5.86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的3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09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脑白质疏松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因某种疾病住院的509例非脑白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危险因素调查,使用SPSS 12.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及95%CI:7.857(5.139~12.011)]、高龄、饮酒、舒张压增高、脑梗死[OR及95%CI:5.591(3.660~8.541)]、代谢综合征是脑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明显增加脑白质疏松的患病风险(均P<0.05);但是在这些患者中,总胆固醇增高却降低了脑白质疏松的患病风险[OR及95%CI:0.699(0.599~0.815)]。结论引起住院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及早干预,预防脑白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Metabolic syndrome (MetS)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is a prototypic marker of inflammation usually increased in MetS. Women with MetS-related diseases present higher hsCRP levels than men with MetS-related diseases, suggesting sex differences in inflammatory markers.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serum hsCRP levels are already increased in men and/or women with MetS risk factors and without overt diseases or under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e number of MetS risk factors on serum hsCRP levels in women and me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subjects (70 men and 48 women; 36 ± 1 year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MetS risk factors: healthy group (CT; no risk factors), MetS ≤ 2, MetS = 3, and MetS ≥ 4. Blood was drawn after 12 hours of fasting for measurement of biochemical variables and hsCRP levels, which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Results

The groups with MetS risk factors presented higher serum hsCRP level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T group (p < 0.02).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hsCRP levels among groups with MetS risk factors (p > 0.05). The best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expla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S risk factors and hsCRP levels included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HDL cholesterol (r = 0.40, p < 0.01). Women with MetS risk factors presented higher hsCRP levels when compared with men (psex < 0.01).

Conclusions

Despite the absence of overt diseases an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subjects with MetS risk factors already presented increased hsCRP level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women than men at simila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胆石症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施健  刘苏  谢渭芬 《胃肠病学》2005,10(4):217-222
背景:胆石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十年来胆石症发病率迅速上升,目的:综合分析我国胆石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国内外1978年1月~2004年2月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胆石症发病危险因素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计算每个因素的OR值以及95%CI。结果:共累积病例3145例,对照3812例:油腻饮食(2.49)、荤食习惯(2.19)、偏食动物油(2、19)、偏食动物内脏(2+20)、不吃早餐(2+03)、体重指数≥25(1.95)、高脂血症(1.67)、多孕次(1.47)、绝经(2.02)、胆道蛔虫病史(6.25)、胆囊炎病史(28.42)、胆台症家族史(3.36)、饮洒(1.54)、缺乏锻炼(2.39)、口眼避孕约(2.50)为我国胆石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岗素;素食习惯(0.42)、饮牛奶(0.43)、农村饮深井水(0.51)、22时后就寝(0.55)为预防胆石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改善膳食结构、吃早餐、饮牛奶、农村饮深井水、控制体重、女性减少孕次、少饮酒、加强锻炼、22时后就寝有助于预防胆石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桂林市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 660名体检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肝脏彩超检查。结果体检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4.4%(男性27.0%;女性21.5%),全国人口标化率为20.5%(标化后男性22.3%;女性18.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岁之前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或P0.05),而70岁之后显著低于女性(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BMI、脂肪肝、高UA血症、高TG血症、高TC血症和高血糖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桂林市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在西南地区流行水平较高,高龄、高BMI、脂肪肝、高UA血症、高TG血症、高TC血症和高血糖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