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茜  潘迪  张春媛  高建 《华西医学》2014,(7):1355-1357
目的探讨对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的60例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相同血压监测和药物治疗基础上,干预组患者根据指导手册予以肾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1次/周,连续4周,收集两组患者就诊时和干预后3个月的问卷资料及就诊后1、2、3个月末自我监测血压的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移植肾出现排斥反应的情况。结果干预组肾移植术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得分、健康教育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分别为91.0分、90.0%、90.0%,均较对照组的75.8分、80.0%、73.3%高。干预组1例发生排斥反应,发生率3.3%,对照组3例发生排斥反应,发生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控制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利于及早发现移植肾排异的临床表现,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2010年3月-2014年2月我院74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术后早期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护理要点。结果 74例患者中51例经治疗后肾功能恢复体征良好,痊愈出院;10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9例出现加速排斥反应,均经免疫抑制剂排斥治疗肾功能得以逆转;2例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再次行肾移植术,手术成功,移植肾肾功能正常;1例超急排斥反应即行摘肾手术,恢复血透治疗;1例加速排斥反应死亡。结论术后通过制订个体化的早期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正确的用药指导、准确监测病人不良反应、及时增减用药剂量,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玥 《天津护理》2009,17(6):321-322
肾移植术后由于排斥反应或其他并发症可能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功能丧失后患者可以选择透析或二次移植治疗。近年来,随着活体肾移植的开展,二次肾移植的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多。但随着移植次数的增多,风险明显高于初次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移植肾存活率也低于首次肾移植。对二次肾移植患者,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行二次肾移植术23例,现将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是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最佳的治疗手段。首次肾移植1年生存率达到90%左右,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在长期存活中出现慢性排斥反应而导致移植肾失功,对于这些移植肾功能丧失可选择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再次移植,Almond等综合分析比较后认为,再次肾移植是最佳选择,但再次移植的风险高于初次移植,尤其是高敏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丢失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与首次’肾移植相比,再次肾移植更加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再次肾移植的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再次肾移植术1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容  刘玲  谷波 《华西医学》2006,21(4):831-83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观察、护理及其作用。方法:对我院82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的症状和体征较典型的有56例,不明显者26例。74例急排逆转。伴有并发症者46人次,其中8例移植肾破裂,修复成功5例,3例摘除移植肾;1例并发高血压脑病患者死亡;其余各例均好转。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密切观察和仔细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急排及其并发症。对不典型的急排患者更应加强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康复期病人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护理专家门诊对提高肾移植康复期病人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将400例肾移植康复期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由护理专家门诊按事先制定的康复期肾移植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计划,由护理专家进行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指导.对照组接受随机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护理专家门诊能够明显提高肾移植术后康复期病人在家庭护理各环节的依从性,有利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进而提高了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及肾移植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度致敏受者行脱敏治疗及肾移植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高敏受者采用血浆置换和免疫球蛋白脱敏治疗后行肾移植术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总结观察和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其中6例为早期严重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4例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1例并发移植肾破裂,经抢救后行移植肾修补术。1例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7周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结论:做好术前脱敏治疗、术后监护及并发症的护理工作,能够促进脱敏治疗后肾移植成功和患者尽快康复。术后的护理重点是监测排斥反应和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CD3单克隆抗体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164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42例移植术后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5mgd)为治疗组;其它122例为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及CMV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年、2年及3年人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治疗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19%)比对照组(287%)低(P<005),且首次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对MP冲击治疗效果好。治疗组CMV感染的发生率(3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对提高移植肾存活率,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预防及治疗CMV感染。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早期是否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更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2006年2月~2007年2月,我科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的排斥反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PRA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1、2年存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2例肾移植患者血清PRA水平,根据PRA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观察两组患者移植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并随访PRA对肾移植患者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致敏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非致敏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RA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成正相关;致敏组患者移植后1、2年移植肾存活率较非致敏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检测患者血清PRA,对预测移植风险、供体选择、避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以及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了肾移植后的常规检查及监测方法。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其中移植肾正常组35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慢性排斥反应组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探查,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观察移植肾的观察移植肾结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较功能正常组明显肿大,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实质血流信号减少,舒张期明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增高;慢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体积较功能正常组明显减小,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动脉内径明显缩小,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应用超声能早期无创的观察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移植肾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能敏感的反应移植肾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2.
张玉红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263-3266
背景: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了肾移植后的常规检查及监测方法。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其中移植肾正常组35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慢性排斥反应组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探查,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观察移植肾的观察移植肾结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较功能正常组明显肿大,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实质血流信号减少,舒张期明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增高;慢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体积较功能正常组明显减小,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动脉内径明显缩小,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应用超声能早期无创的观察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移植肾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能敏感的反应移植肾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3.
背景:同前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依然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如何无创、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并及时治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检测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变化,并结合部分肾组织活检病例,探讨尿MCP-1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表达.方法:选择2008 10/2009-02在郑州人民医院肾病移植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哀竭患者62例,均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肾功能稳定组为肾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的42例患者,急性排斥组为肾移植后发牛急性排斥反应的20例患者,以同期在郑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检查肾功能正常且自愿留取尿样的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用肾移植患者均给予常规免疫抑制方案,另外急性排斥组给予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或甲基强的松龙强化冲击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MCP-1质量浓度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肾功能稳定组尿MCP-1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急性排斥组尿MCP-1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急性排斥组20例患者经强化治疗后尿MCP-1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17例临床症状缓解、辅助检查恢复正常,尿MCP-1质量浓度接近对照组,3例无效,尿MCP-1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肾穿刺活检8例,肾脏病理提示均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与急性排斥组治疗前尿MCP-1质量浓度基本相似(P>0.05).提示尿液中MCP-1水平可早期无创性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可无创性临测治疗效果,其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肾脏病理损伤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肾移植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排斥反应。探讨无创伤性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检查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评估肾移植效果及移植肾功能提供客观的辅助性数据。方法:选择2004-01/2005-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57例,其中经穿刺活检证实或最后临床诊断为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者22例,未发生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的移植肾功能正常者35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Phi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对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排斥反应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前后移植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肾内血管树分布、血流灌注以及各级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并与移植肾功能正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2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进入结果分析急性排斥反应组20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组35例。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移植患者移植肾体积明显大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肾实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模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肾脏厚径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肾实质回声减低,皮髓质交界变清。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移植患者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1)。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无创性技术,对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追踪观察可为临床上评估肾移植效果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肾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肾移植术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血糖异常、急性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在疾病治疗、生理功能、心理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5s抗原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检测和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急性排斥反应组、其他原因引起移植肾功能不全组、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15s抗原表达率。各组分别于设定日期后第1、3、7、14、28天各采集标本1次。结果 CD15s抗原在移植肾功能正常组呈先降后升变化,但与其他原因引起肾功能不全组无显著差异;CD15s抗原表达率在急性排斥反应时明显增加(P<0.01),抗排斥治疗后逐渐下降。结论 CD15s抗原作为一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检测指标,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临床观察,肾移植后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时单用甲基强的松龙针冲击,尿蛋白、血肌酐值改善不明显,若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可使移植肾功能恢复更迅速。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肾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180例,慢性排斥反应患者140例,分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5d。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急慢性排斥反应两组肾功能恢复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且治疗组延长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结果证实了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尿淋巴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肾移植患者按照移植肾功能正常、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其他原因引起移植肾功不全等标准分为A~C组,另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D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尿中HLA-DR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与A、C、D组相比,尿淋巴细胞HLA-DR在排斥反应时表达明显增加(P<0.01),抗排斥治疗后逐渐下降。与D组相比,A组和C组HLA-DR表达率轻度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尿液中HLA-DR阳性率,能准确反映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特异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少尿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0例肾移植术后少尿或无尿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及预防感染、饮食指导等护理。结果:2例因急性排斥反应而未恢复肾功能,8例移植肾恢复正常功能。结论:肾移植术后少尿或无尿的原因,为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为移植肾恢复正常肾功能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对肾移植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肾移植术后病人100例,采取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病人依从性、移植肾功能、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试验组在病人依从性、移植肾健康存活、病人生活质量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肾移植术后病人依从性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寻求临床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为肾移植术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