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肝颗粒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HCC)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HBV DNA〉10^3IU/ml的HCC患者126例,均予核苷类似物药抗病毒治疗,并随机分为TACE联合健肝颗粒的治疗组(62例)和TACE治疗的对照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DNA定量、实体瘤体积变化和两年生存率。结果:治疗两年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治疗组患者两年生存率比对照组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体瘤缩小和HBVDNA定量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肝颗粒联合TACE治疗可改善HCC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8例NSCLC患者分为中药加化疗组(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化疗组),各24例。联合组口服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中药加化疗,化疗组单纯化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化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分别为50.0%及20.8%(P〈0.05),生活质量评分(KtX3)提高率分别为83.3%及41.7%(P〈0.05)。两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5.8%、37.5%(P〉0.05),联合组疾病控制率及治疗后血清CD3^+;CD4^+;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化疗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剂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和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罡  罗殿中  郭芳  李萍  王华 《山东医药》2005,45(22):11-13
目的 探讨颗粒酶B(GrB)^+、CD57^+、CD3^+细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旁、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数量、分布及意义。方法 HCC60例、单纯性肝硬化62例、正常肝组织23例,以免疫组化SP法进行GrB、CD57、CD3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各组GB^+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癌旁、HCC、正常肝、肝硬化(P〈0.05);各组CD57^+,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HCC、癌旁、正常肝、肝硬化(P〈0.05);各组C3^+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癌旁、HCC、肝硬化、正常肝(P〈0.05)。②HCC中CrB^+细胞、CD5细胞、CD3^+细胞与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关系。③HCC中CrB^+细胞、CD57^+细胞随临床分期的发展有下降趋势(P〈0.05);HCC中CD3^+细胞平均数与临床TNM分期无关。①HCC中15月内有转移组的CrB^+、CD57^+、CD3^+细胞数均少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 GrB^+、CD57^+、CD3^+细胞可作为反映机体抗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抗肝衰复方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肝衰复方对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肝衰复方治疗,每次100ml,3次/d,14天为1个疗程,连用2—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统计治疗的有效率。并检测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hol)值。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3.3%,总有效率70.0%;对照组显效率为20.0%,总有效率为53、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两个疗程时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检测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肝衰复方有助于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重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倪鎏达  周峰  傅青春  陈成伟  王晓今 《肝脏》2008,13(3):195-198
目的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多模式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内科治疗稳定后,147例伴肝硬化失代偿HCC患者接受不同介入模式的治疗,其中36例采用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A组),54例采用肝动脉节段性化学栓塞治疗(S-TACE,B组),57例采用S-TACE后序贯射频消融(RFA)或(加)无水乙醇局部注射(PEI)的多模式介入治疗(C组)。结果随访6~72月,A组、B组和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月、9.4月(P〈0.05)和13.7月(P〈0.01和P〈0.05);累计生存率6个月分别为22.2%、51.8%(P〈0.05)和75.44%(P〈0.01),12个月分别为5.6%、31.5%(P〈0.05)和40.35%(P〈0.05),24个月分别为0、9.3%和19.30%(P〈0.05);AFP复常率分别为23.3%、60.5%(P〈0.05)和71.1%(P〈0.01);瘤体缩小(〉50%)分别占8.3%、31.5%(P〈0.05)和50.9%(P〈0.01)。单变量分析显示包括HBVDNA在内的14项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吲哚氰绿15min储留率(ICGR,s)、门静脉癌栓、介入模式及甲胎蛋白术前升高者介入后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多模式介入治疗是伴肝功能失代偿HC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HBVDNA阳性患者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刚  朱西琪  邱少敏 《山东医药》2008,48(46):88-89
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B组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A组总有效率为31.03%(9/29);甲胎蛋白(AFP)异常率为20.68%(6/29);B组总有效率为22.58%(7/31),AFP异常率为41.93%(13/3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AF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TACE联合PE1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好且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的患者60例,随机(请交代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剂、利尿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25/30)vs.53.3%(16/30),X^2=8.051,P〈0.05]。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2.3%±9.1%vs37.3%±9.7%,P〈0.05)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8±10.5)mmmvs.(68.9±8.2)mm,P〈0.05]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7.0±11.8)mmvs(55.1±8.9)rnm,P〈0.05]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分级提高1或2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酚妥拉明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咯血停止的时间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0%,高于对照组的40%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咯血停止时间为(1.12±0.51)d,对照组为(2.57±0.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率为35%,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联用,既能协同止血、减少咯血时间而提高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液、脾脏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A)组,哮喘(B)组,地塞米松1(C)组、地塞米松2(D)组,地塞米松3(E)组。A组第1天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第15~21天每天给予生理盐水雾化。B、C、D、E组用卵蛋白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第1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抗原1ml(卵蛋白1mg+灭活百日咳杆菌9×10。个+氢氧化铝干粉100mg)混悬液,第15~21天给予1%的卵蛋白雾化30min,C、D、E组于雾化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2mg/kg、1mg/kg、2mg/kg。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观察大鼠体内BALF、外周血、脾脏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使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后对其的影响。结果B组BALF、外周血、脾脏CD4^+CD25^+T细胞表达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是(42.21±5.62)%、(12.69±2.70)%、(11.15±1.05)%,A组结果分别是(18.76±5.85)%、(6.21±1.73)%、(7.85±2.13)%。B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C组、D组、E组BALF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表达分别是(10.49±4.03)oA、(13.28±5.12)%、(7.51±5.39)%,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P〈0.01);外周血中,C组(6.03±1.43)%、D组(4.88±0.95)%与A组(6.21±1.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3.49士0.62)%与C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中,c组(7.25±1.82)%、D组(8.63±3.18)%与A组(7.85±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3.38±1.37)%与C组、D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T细胞在哮喘大鼠体内有明显的优势表达,可能是哮喘发病的机制之一。地塞米松可以抑制CD4^+CD25^+T细胞的表达。BALF内CD4^+CD25^+T细胞的变化与外周血和脾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监测外周血或脾脏CD4^+CD25^+T细胞变化可了解肺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老年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DCM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65~75岁,平均年龄(71.3±4.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标准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血浆脑利钠肽(BNPo结果两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LVEF、6MWD、BN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2.1±0.3),对照组(2.5±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LVEF为(51.1±4.5)%,对照组LVEF为(43.1±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MWD为(364.1±21.6)m,对照组6MWD为(280.0±22.4)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BNP为(113.0±22.4)ng/mL,对照组BNP为(221.6±26.4)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老年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 年12月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的门诊2 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全部患者结核病的诊断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所制定的标准,所有患者2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09年颁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所制定的标准。将120 例2 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按门诊登记的单双号数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实验组在行常规抗结核和降糖治疗的同时加用人参多糖(隔日一次肌内注射,每次12mg),共计 180d;对照组仅行常规抗结核、降糖治疗,共计 180d。观察两组的短期治疗效果和T细胞亚群变化,并加以比较。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人参多糖辅助治疗180d后,实验组患者痰菌阴转率为95.2%(5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3%(46/58)(χ2=6.88,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44/58)(χ2=11.34, 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3+为(50.00±10.42)%,治疗前为(34.89±7.2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检测为(37.46±8.96)%;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9.36、7.04,P值均<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4+为(34.88±9.96)%,治疗前为(25.89±8.6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为(25.64±9.68)%;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5.38、5.11, P值均<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4+/CD8+值为1.58±0.78,治疗前为1.15±0.4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检测值为1.20±0.62;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3.76、2.94, P值均<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8为(18.50±7.22)%,治疗前为(24.76±9.8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为(23.86±8.92)%;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4.03、3.63, P值均<0.0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参多糖辅助治疗 2 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痰菌阴转、治疗有效率、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与结核病的发病及抗结核治疗转归的关系。 方法 纳入对象包括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5例Mtb潜伏感染者、45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7和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强度。结果以x±s表示,所有数据均使用Prism 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肺结核患者组治疗前IL-17表达为(3.25±1.6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62±1.46)%](F=6.633,P<0.0001)。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IL-17表达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4.17±2.27)%]、治疗6个月[(5.58±1.66)%]时的检测结果,发现治疗3个月时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44,P=0.057);而治疗6个月时明显高于治疗前(F=12.244,P<0.0001)和治疗3个月时(F=12.244,P=0.004)。健康对照组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为(4.97±1.60)%,与Mtb潜伏感染组[(5.00±1.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86,P=0.937);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治疗前表达为(6.59±1.7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Mtb潜伏感染组(F=11.986,P<0.0001)。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8.28±2.04)%]、治疗6个月[(7.46±1.87)%]时的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发现治疗3个月时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F=6.458,P=0.001);治疗6个月时的表达低于治疗3个月时(F=6.458, P=0.0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458,P=0.068);治疗6个月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6.255,P<0.0001)。 结论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明显减少,经有效抗结核治疗后,Th17细胞逐渐增加,表明Th17细胞在抗结核免疫中起保护作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明显增多,经抗结核治疗后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逐渐减少,进一步说明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在抗结核免疫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ADA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淋巴细胞失衡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LADA、UC组各52例和健康对照(NC)组52名,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百分比. 结果 LADA、UC、NC组CD3+亚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2.29±4.97)%vs (63.49±5.12)% vs (61.37±4.83)%,P>0.05].UC组CD4+亚群较LADA、NC组降低[(27.63±6.85)% vs (35.87±5.92)%,P<0.01;(27.63±6.85)% vs(34.63±5.39)%,P<0.01].LADA组CD8+亚群较UC、NC组升高[(27.54±3.05)% vs (22.21±3.46)%,P<0.01;(27.54±3.05)% vs (21.82±3.77)%,P<0.01]. LADA、UC组CD4+/CD8+较NC组降低[(1.35±0.37) vs (1.78±0.44),P<0.01;(1.32±0.51) vs (1.78±0.44),P<0.01]. 结论 LADA、UC患者均出现淋巴细胞CD4+、CD8+亚群失衡,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参与两者发病,但具体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5.
小檗碱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结扎新西兰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模型。5d后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小檗碱8mg/(kg·d),耳缘静脉注射,连续5d]和对照组(n=14,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d)。干预后4周分别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测量体质量及左、右心室重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重量/体质量(LVW/BW)[(1.55±0.12)×10^-3比(1.69±0.13)×10^-3,P〈0.05]、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降低(4.76±3.56mmHg比8.21±5.88mmHg,P〈0.05),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显著增加(1.54±0.26mmHg/ms比1.10±0.27mmHg/ms,P〈0.05;1.67±0.38mmHg/ms比1.21±0.33mmHg/ms,P〈0.05);同时梗死周边正常心肌组织MMP-2、MMP-9分布率显著减少(53.9%±3.1%比88.8%±4.5%,P〈0.05及49.1%±3.9%比94.2%±6.2%,P〈0.01)。结论小檗碱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推测和减少心肌组织MMP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对2型糖尿病(T2DM)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糖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54例,根据BMI分为肥胖(Ob)组24例和非肥胖(NOb)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体重、FBG、HbA1C,计算BMI、胰岛素用量等。结果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后,Ob组和NOb组FBGE(7.3±1.2)mmol/L、(6.7±1.5)mmol/L]、HbA1C[(7.3±0.9)%、(6.5±0.8)%]均较基线值{FBGE(9.4±2.5)mmol/L、(8.1±1.7)mmol/L]、HbA1cE(8.2±1.1)%、(7.6±1.9)%]}明显下降(P〈0.05);Ob组治疗前后BMI变化[(-1.51±1.10)kg/m2]与NOb组[(0.15±1.00)k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肥胖和非肥胖T2DM患者血糖,且无明显体重增加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特点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正虚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肝衰竭组)40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HB组)50例,以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CD4+CD25+调节性T细胞所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肝衰竭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34.12%±22.33%)、CD4+/CD8+比值(1.78±1.25)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0.83%±1.00%)所占比例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0.31%±12.09%、1.32%±0.31%、2.93%±1.31%)和CHB组(分别为49.72%±20.11%、1.31%±0.52%、3.17%±2.29%)相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一旦形成,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相关效应T淋巴细胞便处于"耗损"状态,体现其"正虚"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主动脉顺应性、心血管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38只7周龄SHR被分为对照组(c组,9只),运动组(Exe组,9只),培哚普利组(Per组,10只),培哚普利+运动组(Per+Exe组,10只),观察8周,每周用tail--cuff方法测定大鼠血压1次。15周龄时,用单回归分析各血压水平和主动脉的脉搏波传播速度(PWV)的关系得到回归直线(一次线性函数),我们用这个一次线性函数的斜率(b)作为主动脉顺应性的指标(b值和主动脉顺应性呈负相关关系)。用左心室重量/体重比(LVM/Bw),主动脉重量/体重(AO/BW)比来评估心室、血管肥厚。结果:与c组比较,Exe组的收缩压(SBP)在12周龄(P〈0.01)和13周龄(P〈0.05)一度显著降低,14周龄时却无显著差异(P〉0.05)。Per组和Per+Exe组的SBP在8周时即较C组显著降低(P%0.0001),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5周龄时,Per组和Per+Exe组的LVM/BW[(2.19±0.36)、(2.16±0.32)比(2.95±0.58)]、AO/BW[(0.20土0.01)、(0.19±0.01)比(0.26±0.01)]较C组明显降低(P均〈0.05),但Per组和Per+Exe组间,C组与Exe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主动脉顺应性的指标b值分别为[c组:(21.2±1.2),Exe组:(20.5±1.4),Per组:(14.8±1.6),Per+Exe组:(15.0±1.3)],C组与Exe组间,Per组与Per+Exe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8周运动有一定的降压趋势,但对于主动脉顺应性、心血管组织结构尚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能否改善牛血清糖基化白蛋白(GBA)诱导的肾脏病变。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仅给予高脂饲料)、GBA组(腹腔注射GBA40mg·kg-1·d-1,并给予高脂饲料)、GBA+阿托伐他汀组(腹腔注射GBA40mg·kg-1·d-1,阿托伐他汀20mg·kg-1·d-1灌胃,并给予高脂饲料),每组各10只。24周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大鼠肾组织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S100(一种糖基化终末产物)、RAGE蛋白的表达,采用HE染色进行肾脏病理观察,同时测量肾小球及系膜区面积。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24周4组大鼠之间血糖、血清胆固醇和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80、2.012、2.075,均P〉0.05)。与高脂组比较,GBA组的大鼠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明显升高[(72±4)比(50±5)μg/L,t=3.445,P〈0.05],肾脏中肾小球肥大,系膜区基质增生明显[肾小球面积分别为(9505±326)、(7920±518)μm2,t=2.587,P〈0.05;系膜区面积分别为(5752±316)、(1898±259)μm2,t=9.435,P〈0.05],肾脏RAGEmRNA表达明显升高(9.7±1.0比2.4±0.5,t:6.629,P〈0.05),同时肾脏S100、RAGE蛋白表达增加。与GBA组比较,GBA+阿托伐他汀组的大鼠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明显降低[(53±3)比(72±4)μg/L,t=3.298,P〈0.05],肾脏中肾小球肥大明显好转、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减轻[肾小球面积分别为(7276±326)、(9505±326)μm2,t=4.834,P〈0.05;系膜区面积分别为(2436±316)、(5752±316)μm2,t=7.418,P〈0.05],肾脏RAGEmRNA表达水平下降(3.3±0.8比9.7±1.0,t=4.978,P〈0.05),同时肾脏S100、RAGE蛋白表达减少。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下调肾脏RAGE的表达来减轻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20.
奥扎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血小板脂膜蛋白(CD61)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观测,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奥扎格雷(Ozagrel)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0例ACS患者应用奥扎格雷治疗前后静脉血CD62p,CD61和血浆vWF的表达水平,对两者在ACS时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设2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结果:CD62p值:ACS患者的为(85.02±7.22)%,明显高于对照组(32.56±6.39)%(P〈0.05),药物治疗后ACS组下降至(65.20±8.17)%(P〈0.05),其水平变化与vWF、心绞痛和缺血ST-T改善一致;CD61表达量为(89.38±7.1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干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且与vWF和临床症状改变一致。推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应用奥扎格雷有进一步增强抗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