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清中IL-12、IL-13和IgE水平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及口服强的松1周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2、IL-13和IgE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IL-12的水平急性发作期较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低(P<0.05)。IL-13水平急性发作期较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高(P<0.05),IgE的水平急性发作期较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高(P<0.05)。结论:哮喘的患儿血清中IL-12水平下降,IL-13和IgE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IL-13水平下降,IL-12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
哮喘患儿血清IL-13、IgE及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IL-1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IgE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8例哮喘患儿(发作26例,缓解32例;轻度发作16例,中、重度发作10例)、33例正常对照及40例肺炎患儿血清IL-13、SccAg及IgE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IL-13、SccAg及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发作组血清IL-13、SccAg水平均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01),但缓解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血清IgE水平高于缓解组,2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L-13与SccAg、IgE水平呈正相关(r=0.958,r=0.955,P均<0.01).中、重度组血清IL-13、SccAg及IgE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或0.01).肺炎组血清IL-13、SccAg及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SccAg在哮喘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检测血清IL-13、IgE及SccAg水平对病情发展及转归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哮喘患者血清中的IL-12、IL-13和IgE水平,明确IL-12、IL-13和IgE相关性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7例哮喘患者(其中急性发作期27例,缓解期20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ILL-13和IgE水平,并与体检正常2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对哮喘发作期IL-12、IL-13与IgE水平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2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而IL-13和IgE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IL-12与IgE呈负相关(r=-0.429,P<0.05),IL-13与IgE呈正相关(r=0.517,P<0.05).结论 初步认为IL-12和IL-13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检测血清IL-12、IL-13及IgE水平可反映支气管哮喘的炎症状态及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TIgE(总免疫球蛋白E)、IgG4(免疫球蛋白G4)、IL-5(白细胞介素-5)、IL-2(白细胞介素-2)和ECP(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在过敏性哮喘发病时血清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形成的机制,并评价其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择过敏性哮喘轻、中度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各30例,并选15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入选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IgE、IgG4、IL-2和IL-5水平,采用Immuno CAP检测系统测定血清ECP水平。结果过敏性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TIgE与IgG4水平均升高,且升高趋势一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作期ECP与IL-5明显升高,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IL-2在发作期轻度升高,但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发作期中TIgE与ECP间存在正相关(r=0.48,P<0.01),其他各参数间无显著直线相关关系。结论TIgE,IgG4,IL-2,IL-5和ECP能较客观地反映过敏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间接反映体内嗜酸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过敏性哮喘发病过程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3、γ干扰素、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8例哮喘患者不同分期和分级血清IL-4、IL-12、IL-13以及IFN-γ水平和IgE水平,观察不同分期和分级各项观察指标的水平,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发作期患者IL-4、IL-13、Ig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IFN-γ、IL-1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IL-4、IL-12、IL-13、IFN-γ、IgE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上皮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表达,探讨其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哮喘患者(哮喘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各10例支气管镜刷检涂片中TSLP的表达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 中TSLP含量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3 (IL-13)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组血浆中IL-4、IL-5和IL-1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SLP与其成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气道上皮TSLP,PBMCs中CD40、CD80、CD86高表达(P均<0.01);吸入舒利迭(50/250)治疗1个月后,气道上皮TSLP,PBMC中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浆中TSLP、IL-4、IL-5和IL-13的含量也降低.结论 哮喘气道上皮中TSLP表达增高,TSLP通过上调CD40、CD80、CD86表达,激活树突状细胞(DC)诱导CD4+ T细胞向Th2分化发育,加重哮喘的气道炎症,通过降低TSLP表达可降低DC的活化,减少Th2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哮喘炎症反应,为哮喘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 的水平,探讨其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免疫球蛋白 E(IgE)的关系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均行肺功能及IgE水平检测,依据血清IgE水平将哮喘患者分为IgE升高组(n=25)和IgE正常组(n=25),另外选取20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血清IL-33 水平,比较健康者和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临床控制期血清IL-33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分析IL-33水平与肺功能和Ig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gE升高组患者血清IL-33高于IgE正常组(P<0.05);临床控制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低于急性发作期者 (P<0.05),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33与患者FEV1和PEF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413,P=0.003;r=-0.504,P<0.001);哮喘临床控制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患者FEV1和PEF 亦呈负相关关系(r=-0.386,P=0.006;r=-0.324,P=0.022)。结论: IL-33作为一种炎性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并可能加剧哮喘患者肺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哮喘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IL-6、10及IgE水平,探讨血清IL-6、IL-10相关性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发作期、26例病情缓解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分别测定血清IL-6、IL-10及总IgE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IL-6和IgE 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 0.01),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1).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IL-6、总IgE 较发作期显著下降,IL-10 回升,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结论本组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IL-6 水平升高与IgE 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r=0.266、p<0.05 ),(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10 水平与IgE 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32、P < 0.05).血清IL-6、IL-10含量变化与哮喘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动态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陈志军  钱惠江 《广西医学》2011,33(6):711-712
目的 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4、IL-10、INF-γ及IgE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5例(哮喘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18例作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IL-4、IL-10、INF-γ及IgE水平.结果 哮喘组患者血清IL-4、IgE水平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各期血清IL-4、IL-10及IgE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哮喘急性期患儿30例为急性组,哮喘缓解期患儿(缓解期患儿资料为急性期患儿缓解后的随访结果)30例为缓解组,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各组患儿外周静脉血IL-4和IL-10的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IgE水平。结果哮喘急性期患儿血清IL-4及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IgE水平在各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4及IL-10水平可以预测患儿哮喘的严重程度,对其预后也有价值,而IgE水平可以反映患儿的哮喘体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噻托溴铵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干预,明确其对哮喘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噻托溴铵吸入,分别于治疗前、8周时检测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均明显下降(P 〈0.01),观察组血清及诱导痰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噻托溴铵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L-27对卵白蛋白(OVA)激发哮喘小鼠血清IgE的影响。方法 24 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哮喘组及IL-27组,每组8只。应用OVA建立哮喘模型,IL-27组小鼠应用1 μg IL-27(溶于 50 μl PBS中)滴鼻给药,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L-4和 IFN-γ 浓度,荧光酶标法测定小鼠血清总IgE和OVA特异性IgE浓度;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量。结果 IL-27 组小鼠血清IL-4浓度为(45.6±10.1)μg/L,明显低于哮喘组的(79.3±14.8)μg/L(P 〈 0.05);IL-27 组小鼠血清IFN-γ浓度为(63.8±11.5)μg/L,明显高于哮喘组的(25.7±8.2)μg/L(P 〈 0.05);IL-27组小鼠血清总IgE和OVA特异性IgE浓度分别为(2.77±0.51)KU/L、(0.48±0.09)KU/L,均明显低于哮喘组的(5.88±0.86)KU/L、(1.89±0.15)KU/L(P均〈0.05);IL-27组小鼠 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量为(2.21±0.33)×107/L,明显低于哮喘组的(12.82 ± 2.17)×107/L(P 〈 0.01)。结论 IL-27可能通过促进IFN-γ合成、抑制IL-4合成,降低哮喘小鼠血清总IgE和OVA特异性IgE浓度,降低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嗜酸细胞阳离子(ECP)及IgE的水平变化,观察其在CV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CVA患儿30例(急性发作期组18例,缓解期组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0例,正常健康儿童20例血清IL-5、ECP及IgE指标的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比较。结果:CVA患儿发作期血清IL-5、ECP及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组IL-5及ECP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发作期与哮喘发作期组血清IL-5、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血清IL-5和ECP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ECP和IgE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IL-5与IgE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5、ECP及IgE水平对CV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诱导痰中各种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和气道反应性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130例,按照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分为3组,完全控制组24例,部分控制组72例,未控制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诱导痰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浓度;采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患者的气道反应性。结果3组患者诱导痰中ECP浓度、气道反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控制组ECP浓度低于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P〈0.05),部分控制组低于未控制组(P〈0.05);完全控制组气道反应性雾化吸入高渗盐水量多于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P〈0.05),部分控制组多于未控制组(P〈0.05)。3组诱导痰中ICAM-1、IL-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中ECP与患者ACT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ICAM-1、IL-13与ACT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IL-13与气道反应性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ECP、ICAM-1与气道反应无相关(P〉0.05)。结论诱导痰中ECP可反映患者哮喘严重程度,IL-13可反映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两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82例轻中度哮喘病儿(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及EOs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857-8.379,P〈0.01)。哮喘病儿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高于健康对照组(F=32.825,q=16.05~35.68,P〈0.01);发作期血清IL-17水平及EOS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38.781、79.471,q=3.56~8.35,P〈0.05),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哮喘病儿血清IL-17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846,P〈0.01),IL-17、EOS计数与IgE之间无明显相关,但哮喘急性发作时IL-17与IgE呈正相关(r=0.438,P〈0.05)。结论IL-17可能参与介导哮喘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联合检测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对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龙  刘立纲  刘钰 《四川医学》2010,31(11):1629-163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易感性及诱导痰IgE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110例哮喘患儿及70例非哮喘对照儿童进行了+33位点多态性分析,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IgE水平。结果哮喘儿童诱导痰平均IgE为78.51IU/ml,非哮喘对照儿童诱导痰平均IgE为14.45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哮喘患儿与非哮喘儿童IL-4基因启动子C+33T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CC、CT、T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哮喘患儿CT和TT之间均与诱导痰IgE升高相关(P〈0.001)。结论 IL-4启动子C+33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和诱导痰IgE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γ-干扰素治疗对哮喘小鼠血清IL-4及IgE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即以10只健康小鼠为对照组,制备20只小鼠哮喘模型,分为治疗组和哮喘组。治疗组使用γ-干扰素治疗,哮喘组未予治疗。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三组小鼠血清IL-4、IgE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γ-干扰素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4、IgE检测值明显低于哮喘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和IgE水平与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干扰素能有效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L-4和IgE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对照组25例、哮喘急性发作组30例及哮喘缓解组25例,分别采集各组患者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SLP,ECP浓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血清中TSLP,EC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P均<0.05).且哮喘患者血清TSLP,ECP表达成显著相关(r=0.795,P<0.01).结论 血清TSLP,ECP表达水平与气道炎症有密切关系,可反映哮喘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哮喘发病炎症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方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对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芩颗粒组、经方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3.2,1.6,0.8g/kg),每组10只。对除正常对照组外的5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经方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采用薯蓣丸浓缩水煎液灌胃,辛芩颗粒组给予辛芩颗粒灌胃。治疗14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E、IL-4含量。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组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IL-4含量较模型组均有降低(P<0.05);与辛芩颗粒组相比,中剂量组血清IgE、IL-4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方薯蓣丸对AR大鼠模型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IgE、IL-4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对哮喘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应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应用多索茶碱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4(IL-4)与IgE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呼气峰流速(PEF)、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索茶碱在哮喘的治疗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血清IL-4、IgE及IFN-γ水平,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抵抗力、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