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目的 观察并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绳梯式穿刺法对血液透析疑难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60例,其中血管条件不良穿刺困难病人28例,可穿刺血管短者17例,高位内瘘者15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扣眼穿刺组30例和绳梯穿刺组30例。观察12个月,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内瘘堵塞、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拔针后止血时间。结果 扣眼穿刺组和绳梯式穿刺组均未发生动静脉内瘘堵;扣眼穿刺组内瘘动静脉端一次穿刺成功率较绳梯式穿刺组显著提高(P<0.01);扣眼穿刺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渗血发生率较绳梯式穿刺组显著减少(P<0.01);扣眼穿刺组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较绳梯穿刺组明显缩短 (P<0.01);扣眼穿刺组患者疼痛均值较绳梯穿刺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扣眼穿刺法在疑难内瘘穿刺中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护内瘘,降低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扣眼穿刺法在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明显优于绳梯式穿刺法,疑难内瘘临床可推广优先选择纽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锐针绳梯穿刺法与钝针扣眼穿刺法对患者透析效果、穿刺疼痛、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及血肿等影响,为血透室选择合理的穿刺工具和穿刺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选择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名,在2016年1~4月进行为期4个月的临床研究。分为锐针绳梯组(简称锐针组)和钝针扣眼组(简称钝针组),2组穿刺例次均为250次,比较2种方法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肌酐尿素清除率)的差异,观察2种穿刺法并发症(疼痛、血肿)发生率及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2种方法血流量、透析中静脉压、KT/V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钝针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低于锐针组,疼痛评分较锐针穿刺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结束穿刺点的压迫时间钝针组也明显短于锐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针扣眼穿刺内瘘血肿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锐针绳梯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能达到有效的透析效果,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减少内瘘血肿的发生,缩短内瘘穿刺点压迫时间,更好的保护动静脉内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血透室维持性血透2~25 年患者50例,其中48例前臂内瘘、2例上臂内瘘。常规血液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A组)25例,绳梯穿刺组(B组)25例,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为弹力绷带压迫法。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血流量、出血时间、内瘘闭塞、感染、动脉瘤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流量及出血时间在实验前及实验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绳梯穿刺组6个月后内瘘横径显著增大(P<0.05),而扣眼穿刺组实验后横径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内瘘发生闭塞、形成动脉瘤的分别为6例和9例,显著高于扣眼穿刺组(均为1例,P<0.05);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感染的分别为2例和1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闭塞、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对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探讨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进行血透患者50例,其中前臂内瘘48例、上臂内瘘2例。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25例和绳梯穿刺组25例,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均为弹力绷带压迫法。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闭塞、感染和动脉瘤等情况。结果扣眼穿刺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止血时间较6个月前减少下降,而绳梯穿刺组前后止血时间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6个月后内瘘横径显著增大,而扣眼穿刺组前后横径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内瘘发生闭塞6例,形成动脉瘤9例,显著高于扣眼穿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感染分别为2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血透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降低内瘘闭塞、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钝针与锐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金华光福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共100个扣眼法穿刺针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钝针扣眼法和锐针扣眼法进行穿刺。比较2个月后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以及内瘘血管瘤、穿刺失败致皮下血肿、透析过程皮下血肿和疼痛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测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钝针扣眼组内瘘血管瘤及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锐针扣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扣眼法穿刺采用钝针可有效地保护血管,降低穿刺技术难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内瘘单针扣眼穿刺方法在疑难内瘘中并发症及优点的探讨,为内瘘单针扣眼穿刺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肾内科疑难内瘘患者32例,18例选用内瘘单针扣眼穿刺方法,14例选用绳梯穿刺方法,应用长海痛尺疼痛分级量表评估穿刺疼痛感,对比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后渗血率、血肿率和压迫止血时间;费森尤斯OCM机在线监测2组患者Kt/V值。结果内瘘单针扣眼穿刺较绳梯穿刺明显减低穿刺疼痛感(1.86±0.82比5.06±1.24,t=-9.552,P=0.039),有较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82.41%比76.68%,χ2=25.251,P=0.000),针眼渗血率及皮下血肿率等并发症明显减低(分别为2.61%比21.65%和0.17%比26.46%,χ2=2.597、2.553,P=0.000、0.000),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缩短[(11.45±2.04)min比(35.05±6.22)min,t=-16.126,P=0.007],Kt/V值明显升高[(1.73±0.19)比(1.11±0.11),t=12.499,P=0.001]。结论扣眼穿刺较绳梯式穿刺疼痛感减低,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渗血率及血肿率均明显减低,压迫止血时间缩短。内瘘单针扣眼穿刺大大节省内瘘血管及外周血管资源,明显提高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7.
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顺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早期启用的影响。方法按时间顺序将 5 5例初次使用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选择同侧下肢大隐静脉或任意一条非瘘静脉作为静脉回路。对照组 (常规穿刺法 )动脉出路距瘘口近侧头静脉离心方向穿刺 ,静脉回路选择动脉端 5cm以上任意静脉向心穿刺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内瘘堵塞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动脉端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5 .71 %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为 80 .30 % ) (P <0 .0 1 )。动脉端皮下血肿发生率实验组为 4 .2 9%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为 1 2 .1 2 % ) (P <0 .0 1 ) ,静脉端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内瘘堵塞率为 3.5 7%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为 2 5 .93% ) (P <0 .0 5 )。实验组透析中血流量可达 2 0 0ml/min以上 ,为 82 .82 % ,对照组为 77.2 7%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早期启用可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8.
蒋晓珍   《护理与康复》2018,17(10):51-53
目的观察改良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动脉端采用常规的离心方向扣眼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动脉端采用离心方向扣眼穿刺形成第1个扣眼、向心方向扣眼穿刺形成第2个扣眼交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半年后透析效果,血液透析半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渗血、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半年后透析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端采用离心扣眼穿刺与向心扣眼穿刺交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能够保证透析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患者动静脉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按压止血时间及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按压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成功率,且疼痛轻、止血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绳梯扣眼法穿刺动静脉内瘘穿刺口压迫止血的时间和效果。[方法]将78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采用绳梯扣眼法,对照组41例采用扣眼穿刺法;两组透析结束均依次采用不同压迫止血时间(30min、25min、20min、15min、10min),观察每次穿刺口渗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结果]透析结束压迫15min、10min研究组穿刺口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绳梯扣眼法透析后穿刺口压迫止血时间效果优于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內瘘并发症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入组91例自体动静脉內瘘的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內瘘可穿刺血管长度分为A、B组,A组52例(可穿刺內瘘血管长度≥5cm)、B组39例(可穿刺內瘘血管长度5cm)。再根据穿刺方式,将A组分为钝针扣眼交替穿刺组(A1组)26例、绳梯向心穿刺组(A2组)26例;B组分为钝针扣眼交替穿刺组(B1组)20例、区域离心穿刺组(B2组)19例。12月后根据Kt/V、自体动静脉內瘘部位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和临床护理观察的方法分别比较A1、A2组,B1、B2组透析充分性、內瘘血管狭窄、动脉瘤、血流量不足、渗血、血肿、感染、血管闭塞发生情况。结果 A、B组内0、6、12月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差别(P值分别为A组0.153,0.641,0.390;B组0.345,0.345,0.523);A组内A2组血管狭窄(P=0.009)、血流量不足(P=0.039)发生率高于A1组;B组內B2组渗血(P=0.007)、动脉瘤(P=0.047)发生率高于B1组。结论 对于不同长度的可穿刺內瘘血管,钝针扣眼交替穿刺法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同时可以降低动静脉內瘘血管狭窄、动脉瘤、血流量不足、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体动静脉內瘘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绳梯式穿刺和钝针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 观察组采用改良绳梯式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疼痛感受、拔针后止血时间、穿刺并发症以及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疼痛程度重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点平均按压止血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1年内, 观察组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绳梯式穿刺与钝针扣眼穿刺方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相近, 钝针扣眼穿刺造成的疼痛较轻, 止血时间较短, 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但改良绳梯式穿刺对患者内瘘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3.
绳梯扣眼法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口止血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绳梯扣眼法穿刺动静脉内瘘穿刺口压迫止血的时间和效果.[方法]将78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采用绳梯扣眼法,对照组41例采用扣眼穿刺法;两组透析结束均依次采用不同压迫止血时间(30 min、25 min、20 min、15 min、10 min),观察每次穿刺口渗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结果]透析结束压迫15min、10min研究组穿刺口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绳梯扣眼法透析后穿刺口压迫止血时间效果优于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内瘘穿刺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和锐针绳梯穿刺组各30例。钝针扣眼穿刺组由专人建立隧道并采用钝针扣眼穿刺,锐针绳梯穿刺组则采用锐针进行绳梯穿刺,3个月后比较两种不同穿刺方法对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渗血率、感染率以及病人疼痛评分的影响。[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锐针绳梯穿刺组,钝针扣眼穿刺组病人的渗血率与疼痛评分均低于锐针绳梯穿刺组,两组病人内瘘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可提高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病人穿刺疼痛感,不增加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方法,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早期使用内瘘的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将86例内瘘成形术后6~8周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在穿刺时选择内瘘侧,即动脉针在内瘘吻合口近心端8~10cm穿刺,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5~10cm穿刺.实验组43例的动脉穿刺点在内瘘吻合口近心端10cm以上,静脉穿刺选择患者其他肢体的表浅静脉或颈内静脉植管.并且由两名以上专业护士评估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以及感染发生情况,共穿刺688次.结果:实验组43例穿刺成功342/344(99.4%)高于对照组296/344(86.1%),皮下血肿发生率7/344例(2.4%)明显低于对照组21例(7.2%),P均<0.05.而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别.结论:动静脉内瘘新瘘穿刺时,我们摒用传统方法,而选择动脉端刺入内瘘新瘘,静脉端穿刺其他肢体浅表静脉或连接颈内静脉置管,并且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动脉穿刺向心方向和离心方向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以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使用动静脉内瘘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内瘘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逆穿法,比较2组动脉出路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及透析2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透析2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可以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19.
刘春凤 《全科护理》2011,(11):985-986
对7例需长期实施血液透析的病人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术的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根据内瘘特点采用相应的穿刺方法及护理。结果7例病人的高位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无一例因穿刺及护理不当造成堵塞、皮下血肿,血流量均能满足透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血液透析并使用新内瘘的病人84例,随机分成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各28例,每例病人从新内瘘穿刺第1针开始计时,观察18个月,对3种穿刺方法穿刺效果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3组穿刺成功率、血流量不足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内瘘闭塞发生率、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病人满意率和血管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绳梯法和扣眼法能减少穿刺点渗血的发生,降低血管瘤的形成并增加病人满意度,临床应首选扣眼法,血管较长较充盈者可选绳梯法,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