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佳服务模式。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和“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  相似文献   

2.
《白云医药》2004,(1):9-9
专家有很多理由害怕“禽流感”,这种病毒已经在亚洲某些地区引发健康警报,并使人们回忆起20世纪最大的瘟疫。  相似文献   

3.
随着糖尿病在全球发病率的骤然上升,它已成为公认的“生活方式病”,我们不应仅仅在每年的“糖尿病日”才想到对这种疾病提起重视,而应把健康的理念随时贯穿于每一日的生活中,这也是本期“特别关注”主题产生的初衷。让我们在不是糖尿病日的日子里,同样把特别的关怀给予正在承受着“甜蜜杀手”威胁的人群。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4日Circulation刊登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对猝死发生是怎样地“突然”提出疑问。其研究结果发现猝死并非是突发的“蓝色警报”。在猝死发生前约1小时即已存在心脏疾病的症状。许多猝死患者先前即已有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5.
建立慢病患者、全科医生及专科医生三方互动的关系是慢病计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下称“‘漫病”)对人类健康的侵蚀正在加剧。据统计,我国现有超过两亿的高血压患者,和近一亿的糖尿病患者。慢病不仅成为公众健康的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6.
我爱我心     
木木  嘉儿  王平 《健康之友》2006,(8):60-64
2006年2月至5月,美国掀起了一场令世人瞩目的红色旋风Go Red For Women,为心脏疾病对女性健康的威胁拉响了警报。心脏疾病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容忽视的新的生活方式病,其中女性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发病年龄具有年轻化的趋势显然,保护心脏,保护我们青春的源泉已是刻不容缓。[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病因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疗法,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长。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口按进入21世纪13亿计,仅在25~74岁年龄段,将每天产生糖尿病患者75.4万人“’,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大疾病。国内外  相似文献   

8.
李倩 《大家健康》2010,(5):34-35
你是否察觉,牙齿变色、牙缝变宽、牙根暴露等口腔外观的改变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整体形象,甚至无情地泄露或“谎报”你的实际年龄?其实,相比外表的衰老,口腔功能的“衰老”更预示着健康的警报早已拉响。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也是现代医学难题之一。它已经成为国际上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一次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有5%,处于各种疾病状态下的人也只有20%,而有75%的人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什么是亚健康呢?亚健康一般是指身体上没有病态表现,没有哪个器官有任何的疾病,但有许多的不舒服的生理状态,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又叫“第三状态”,“次健康”、“灰色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欲望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对个人身心健康更加重视,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健康体检逐渐成为门诊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体检发现了许多健康隐患,如通过血生化及血压的测量等检查,发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他们普遍具备“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中的一项或几项。面对这些不同的高危群体,如何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其更多的了解掌握疾病的常识,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防止发展成为器质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针对体检人群的健康体检表进行分析汇总,对其中的“三高”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探索健康体检在疾病预防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肾囊性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疾病谱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感染性疾病正在减少,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正在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在慢性病变中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然而慢性肾脏病的危害至今仍未引起公众和政府足够的重视。 21世纪以来。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危害世界人民健康的公敌之一。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提出,将每年3月的第2个星期四设为“世界肾脏病日”(也称“世界肾脏日”)。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亚健康状态是 2 0世纪后国际医学界的医学新思维 ,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与体验 ,又称“次健康”、“病前状态”、“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为非器质性改变或未确诊为某种疾病 ,但人体存在功能上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的一次全球性调查显示 ,真正健康者仅占 5 % ,有病者占 2 0 % ,75 %的人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1] 。预防、消除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 ,走出亚健康状态将成为 2 1世纪的新视角。本文就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发病原因  有研究认为[2 …  相似文献   

13.
“痛”是因伤害性刺激后的一种痛苦感觉,这种刺激可以是机体上的,亦可以是精神或心理上的,“痛”可视为是机体的防卫警报信号,在临床实践中,痛觉是普遍存在于诸多疾病过程的显要症状,是多数患者初诊的主要原因,同时亦是提供医生诊断的指示航标。  相似文献   

14.
体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保障人民身心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304-304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现代化需求,生活方式和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的生命观、健康观和保健观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个体与单位的重视,医院的职能正从治病向防病、治病相结合方面转变。如何保护人民身心健康,切实做到疾病“预防为主”已是当前重要的任务。自2003年6月以来,我院开设了体检中心,在开展体检、普查疾病的同时,积极地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全民对疾病“预防为主”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癸未”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肆虐我国大江南北,在这场突降的灾难面前,随着疫情的播散,按照中医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借鉴前人经验,从中医角度使用安全可靠的中药口服制剂,予以机体整体调理预防“非典”,保障人民健康,成为十分重要的手段。在经历了一段紧张应对的心历路程后,总结经验,探讨规律,研究中医“辨证施防”预防“非典”的用药思路,随之成为中医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而“辨证施防”则是中医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二者均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殊的研究和处…  相似文献   

16.
陈蕾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389-1390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通常认为健康等于没有疾病,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生活适应性良好的完满状态”这一定义,肯定了传统健康观中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的观点,同时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纳入了健康定义。教育是一个终生的概念,21世纪对护士的一个最大挑战是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17.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2年11月从广东开始出现的非典型肺炎已蔓延到了全球30多国家和地区、国内20多个省市,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2003年3月15日WHO向全球发布了“非典”的疫情警报。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王爱霞 《英国医学杂志》2006,9(3):M0003-M0003
一些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专家已经觉察到,一类新型感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一组新的人类健康的“杀手”,这就是人畜共患疾病(zoonoses),例如H5Nl型禽流感、SARS、疯牛病、猴痘、西尼罗病……人畜共惠疾病是指病原体来自动物的一类疾病,动物体内的病原可能是携带的,也可能是致病的,一旦传播给人,人就会发病。已知新发感染性疾病中有75%的病原体是人畜共患的。为什么这类疾病近年来突然增加了?本期刊登的述评(见155页)阐述了对这类疾病的一些新认识,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探索,四川绵阳市游仙区成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工进”示范县(区)。日前卫生部在该区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了该区创建的“1234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并提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十年来工作成就证明,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实现农民自我保健、预防疾病,是保障农民健康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一本万利”。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美满幸福生活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这个定义突破了生物医学的局限,使“健康”概念具有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的时代内容。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二○○○年人人健康”的口号,“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观念已成为人类在争取健康道路上的一个共同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