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与早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相关关系,以探讨多谱勒超声在早期定量判断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及E-Tracking技术测定200例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硬化参数,同时测定200例健康自愿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硬化参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肱动脉FMD及颈动脉硬化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硬化度(β)、顺应性(AC)与FMD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肱动脉FMD及颈动脉硬化参数与志愿组差异明显(P<0.05);肱动脉FMD与Eρ、β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8,P<0.01;r=-0.83,P<0.01),肱动脉FMD与AC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与颈动脉硬化参数高度相关;通过多谱勒超声测量颈动脉硬化参数能较好的反映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多谱勒超声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功能异常早期、定量、无创及简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病变的肱动脉内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在我科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已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共78例,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情况将本组病人分为3组:(1)单支病变组;(2)双支病变组;(3)3支以上病变组。单纯高血压组有高血压但是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或狭窄〈50%,共42例。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内径加压后30、60S的内径值。结果:加压后30、60s的内径值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相关。加压后30S冠心病的危险分层中的单支、双支、多支病变均有相关性(P〈O.05)。冠心病组组内比较: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吸烟三级、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危险性亦增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越重其吸烟级别、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值越大,高密度脂蛋白越低;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方法能在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1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试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 ,并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 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高血压患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 [(3 5 9± 2 5 8) %vs (14 31± 4 95 ) % ,P <0 0 0 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17.0 3± 6 .6 7) %vs(2 1.0 0± 6 .94 ) % ,P =0 .0 6 8]。结论 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无狭窄和CSF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流情况和内皮功能,并通过对血浆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进行测定,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吸烟率为18%,慢血流组为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13.5.±0.9)%、(2.2±0.8) mg/L,慢血流组为(12.8±0.5)%、(1.4±0.5) mg/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血浆NO [(35.2±11.5)μmol/L]、ET-1[(17.4±3.6) ng/L]与对照组[NO (48.3±13.2)μmol/L、ET-1(15.1±2.4) 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F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吸烟(OR=5.469,P=0.000)、RDW (OR=1.623,P=0.012)、hs-CRP (OR=2.584,P=0.000)、NO (OR=1.437,P=0.000)以及ET-1(OR=1.646,P值=0.000)。结论吸烟、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在CS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而血管内皮功能与CSF的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改变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试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及其比值(E/A)。结果E/A正常及异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其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均低于健康对照者(P<0·001),E/A异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低于E/A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3·26±2·67)%vs(5·61±2·32)%,P<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E/A正常及异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与E/A比值无明显相关(r=0·231,P=0·073),与A值明显相关(r=-0·190,P=0·034)。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12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64排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冠脉CT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冠心病(Coronary art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组及非CHD组。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结果】CHD组颈动脉硬化斑块较非CHD组明显增多;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在CHD组与非CH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可作为监测和评估冠心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 ,进行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对冠心病及正常对照组各 40例进行静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内皮功能检测 ,比较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 ,并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 -C)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血管扩张内径变化率较正常组显著减低 [( 3 72±2 47) %vs ( 9 3 1± 3 5 0 ) % ,P <0 0 1] ;两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扩张 ,但内径变化率无明显差异 [( 9 49± 6 18) %vs ( 14 62± 4 16) % ,P >0 0 5 ]。冠心病组TC ,TG比正常组显著增高 ,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成2组:A组63例为UAER 20~200μg/min,B组41例为UAER>200μg/min;根据血尿酸水平高低分为C组64例和D组40例。分别记录各组血UA、病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FMD的变化,比较血UA、尿MA水平及FMD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C组病程、UA、FBG、UAER较B组、D组显著升高,但FMD水平下降(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UAER与F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5、-0.314、-0.285,P均<0.05),UA与UAER呈正相关(r=0.24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与病程、血UA、UREA水平密切相关,血UA、UREA水平可用于早期预测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SF的患者为CSF组,50例CAG提示无管腔狭窄及CSF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生化指标、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结果 CSF组吸烟者比例、ET-1水平、CEC数量高于对照组,而NO水平、FMD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SF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Hey升高,而HDL-C降低(P<0.05).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CSF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内皮舒张功能(EDD)间有无差异.[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对51例应用动静脉内瘘行MHD的尿毒症患者(其中高血压肾病所致16例、糖尿病肾病所致1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20例)和3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尿毒症MHD患者无动静脉内瘘侧肱动脉及健康人右侧肱动脉IMT、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并计算肱动脉EDD.[结果]在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尿毒症MHD患者中,三组的ED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4.98±4.8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糖尿病肾病组的EDD(4.78±0.85 )%与高血压肾病组(7.39±1.54)%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7.81±2.11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血压肾病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ED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肾病组(0.38±0.10) mm、糖尿病肾病组(0.46±0.07) mm、慢性肾小球肾炎组(0.40±0.10) mm的IMT与健康对照组(0.28±0.09) 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三组病例组间的I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因所致尿毒症MHD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所致尿毒症EDD受损最严重,而三组病例组间IMT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治疗8周.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血管显像法测定两组对象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扩血管反应(FMD)。结果 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8周后显著降压(P〈0.05).降压总有效率71%,治疗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后FMD(flow—mediated dilation)与用药前比较显著提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具有降压.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临床疑似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患者共130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主支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未达到标准的为非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24 h内应用高频超声行FMD检查.结果 冠心病组92例,非冠心病组38例.冠心病组FMD较非冠心病组降低(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FMD是诊断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界值FMD≤5.8%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5%,其中阳性预测率为84%,阴性预测率为49%.结论 FMD可较好地反映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老年冠心病(CAD)患者冠脉血流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老年CAD患者随机分为GBE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用药前、后采用血管超声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血流和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的变化。结果GBE注射液显著增加LAD舒张期峰值流速(DPV)、收缩期峰值流速(SPV)和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DTVI)(P<0.01),同时FMD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冠脉血流和FMD无明显变化(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LAD血流流速(DPV,SPV和DTVI)的增加与FMD的改善呈正相关(P<0.01)。结论GBE注射液可增加老年CAD患者LAD血流,其机理可能与FMD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9):1290-129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超声评估及其与斑块稳定性、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SAP组、UAP组、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测定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采集血清及外周血标本,测定斑块稳定性相关指标及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结果:SAP组和UAP组患者的颈动脉PWVβ水平、血清中ICTP、MMP1、MMP3、MMP7、CatK、CD62p、CD63含量以及外周血中PAR1、LOX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AP组患者的颈动脉PWVβ水平、血清中ICTP、MMP1、MMP3、MMP7、CatK、CD62p、CD63含量以及外周血中PAR1、LOX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AP组;PWVβ高水平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PAR1、LOX1的表达量以及血清中CD62p、CD63、ICTP、MMP1、MMP3、MMP7、CatK、CD62p、CD63的含量均显著高于PWVβ低水平冠心病患者。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颈动脉弹性的超声参数PWVβ对斑块稳定性及血小板功能具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剂量叶酸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共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叶酸治疗(20 mg/d)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随访6个月,观察2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率(FMD)变化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并观察2组间差别.结果 大剂量叶酸治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8.58±3.40) μmol/L vs. (12.57±3.12) μmol/L,P<0.01].叶酸治疗后FMD由4.20%±1.51%增加至8.62%±1.48%(P<0.01).结论 大剂量叶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以外的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冠心病患者有潜在的益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脂联素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缬沙坦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超声多普勒法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FMD),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肱动脉基础内径、FMD、NO、脂联素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缬沙坦组除肱动脉基础内径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缬沙坦组治疗后FMD、脂联素、NO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P<0.01)。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均无明显变化。FMD与脂联素水平(β=0.308,P<0.05)和NO水平(β=0.417,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心肌收缩功能,探讨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n=51),造影结果阴性者为对照组(n=30),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病变组(<25分)、中度病变组(25~49分)、重度病变组(≥50分),应用2DSTI技术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环向应变( GCS),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其诊断价值,并用各测量值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GLS、GCS均低于对照组( 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 GLS、GCS进行性减小(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GLS、GC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4.1%、66.7%,特异性分别为66.7%、96.7%。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组GLS、GCS与Gensini积分之间呈负相关(r=-0.70,P<0.01;r=-0.6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加重,2DSTI可以定量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并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内皮素(ET)、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及相关程度。进一步研究这些危险因素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53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测血压、血ET、Hcy、LDL,并用超声心动图检查FMD,行定量化处理。所有病例依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35)和对照组(n=18)。结果冠心病组ET、Hcy、LDL、FMD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或0.05)。在冠心病组患者中,ET与Hcy呈正相关(r=0.490,P〈0.01);ET与FMD呈负相关(r=-0.603,P〈0.01);Hcy与FMD呈负相关(r=-0.376,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ET、Hcy、LDL相关性,证实ET、Hcy、LDL是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以Hcy作用最强,其次是LDL。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科、Hcy、LDL、FMD明显异常:其巾血Hcy、LDL与冠心病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 (FMD) compared with angina pectoris, 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Shahid Madani Heart Center, Tabriz, Iran from April 2004 to September 2006.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syndrome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Using high resolution ultrasound system endotheli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and the result of the 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 was defined as the percent change in the internal diameter of the brachial artery during reactive hyperemia related to baseline. RESULT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was documented in 77 (83.7%) patients. The percentage of FMD wa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CAD compared with those +/- 4.61, p=0.001). In comparison with typical anginal chest pain (sensitivity 46.7%, specificity 80%), exercise stress test (sensitivity 75%, specificity 60%), and MPI (sensitivity 96.5, specificity 55.6%)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showed the percentage FMD optimal cut-off value 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