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闭塞病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16例椎-基底动脉闭塞的病理,临床资料为基础,探讨了病理与临床特点,椎-基底动脉闭塞以基底动脉中段多见,栓塞多于血栓,病变主要波及桥脑、枕叶、颞叶及丘脑。约半数病人并存基底节区梗塞。本组病理资料提示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也是本病常见于老年人的病理基础。起病时常见的症状有眩晕、呕吐、偏侧或双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及突然意识不清等。病变过程中比较有特征体的体征有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音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复杂多样,常见眩晕、意识障碍、肢体不全瘫痪及眼球运动障碍等。影像学特征常为双侧、幕上、幕下多发性病灶,多位于丘脑、中脑、小脑等。本病预后较差。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闭锁综合征临床与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所致闭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全脑血管造影的情况。方法:对13例经MRI证实的双侧桥脑基底部梗塞的闭锁综合征患者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脑供血障碍的情况,并给予静脉和动脉溶栓治疗。结果:13例患者死亡8例,存活5例,超早期静脉溶栓4例,效果不佳,早期动脉溶栓4例,2例闭塞的基底动脉再通,恢复较好。脑血管造影示双侧椎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并扭曲2例,优势供血的椎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1例,椎动脉V3段闭塞波及基底动脉下段2例,基底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基底动脉中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全程狭窄1例。结论:椎一基底动脉不同部位闭塞或严重狭窄可引起双侧桥脑基底部梗塞,表现为闭锁综合征,死亡率高,早期动脉溶栓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预后差,介入闭塞开通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传统介入路径为股动脉穿刺入路,股动脉路径闭塞或迂曲时,桡动脉穿刺路径也可作为补充,但如血管先天变异将增加手术难度。我科收治1例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双侧髂动脉闭塞合并迷走型左侧椎动脉患者,经桡动脉行对侧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开通手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以"头晕2 d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12 h"为主诉急诊入院。入院前2 d出现头晕,表现为站立不稳,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MRI特征。方法对2009—06~2010—0510例急性TOB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眩晕、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偏盲或皮质盲,记忆功能损害;MRI提示病灶发生在小脑、脑桥、丘脑、中脑、枕叶及颡叶内侧面,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检出率100%;MRA显示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临床表现和MRI特征相结合,尤其是DWI及MRA的应用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烟雾病”(Moyamoya病),中国教科书称“非特异性脑动脉炎继发脑基底异网形成”,是病因非完全明确的疾病,与变态反应异常有关,是指脑血管造影显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及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继发脑基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病变。儿童、青壮年及老年均可发病,儿童多以脑缺血为主要表现,突发肢体无力、瘫痪、语言功能障碍、癫痫等;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8例TOBS尸解病例的临床所见与神经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 8例均表现昏迷、眼球固定、四肢瘫、双侧Babinski征阳性,7例去脑强直发作、双瞳孔散大。病理全组均见有脑底动脉粥样硬化(5例重度,3例为轻、中度);均见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中脑、小脑软化,坏死;多数病例见有丘脑、枕叶及颞叶软化、坏死;全组均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脑疝;6例为出血性脑梗死,2例为缺血性脑梗死。结论 TOBS的主要病因是栓子及副生血栓导致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致中脑、双侧丘脑、小脑、枕叶、颞叶脑梗死。由此引起突发意识障碍、四肢瘫、去脑强直及眼球固定等临床表现。主要死因为脑疝。  相似文献   

8.
老年椎基底动脉眩晕的MRI和MRA对比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18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病例中选择33例老年病人,对其MRI和MRA资料进行了分析。头部MRI显示6例异常,占18.2%,除1例小脑出血外,另5例均为梗塞。MRA显示14例异常,占42.4%,其中11例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应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3例显示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可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是老年纯眩晕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小脑、脑干等区的梗塞灶或出血灶等。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急诊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或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7例,双侧椎动脉闭塞4例,一侧椎动脉闭塞,另一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严重狭窄5例,未见血管闭塞19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实施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45例。结果45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17例(65,4%),血管不成功再通9例(34.6%)。30例疗效好。溶栓后发现基础血管中重度狭窄5例,溶栓后近期复发1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5例,病死率11%。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总结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12~2009-02诊断的40例TOBS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均出现多个病灶(2~12个),病变主要双侧丘脑、中脑、桥脑、小脑及枕颞叶.结论 TBS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内常常出现多发性梗死灶,以DWI显示最佳,MRA提示受累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通过病史、神经系统体征及影象学检查了解其临床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均以中脑、小脑、丘脑等部位损伤为核心,可单侧也可双侧同时受累。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以基底动脉尖端血管闭塞为主的一组脑血管病.即以基底功脉供血分布区域内,幕上、幕下、双侧或左右交叉出现的多部位同时联合受损为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大动脉病变。由于锁骨下动脉在椎动脉的近心端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对侧椎动脉血流被部分盗取供应患侧上肢,进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侧上肢亚急性或慢性缺血等症状~([1])。随着腔内介入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4]),但是有关支架治疗术后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未见明确报道。为了更好地了解支架治疗术后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我们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回顾12例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血流评价资料。对比分析临床、影像学及脑血流资料间相互关系及可能的病因探讨。结果右侧肢体偏瘫8例,左侧肢体偏瘫4例;MR检出病灶左侧大脑半球6个,右侧半球3个;DSA检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5支,中重度狭窄6支,轻度狭窄1支。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3支,中重度狭窄6支,轻度狭窄3支;脑血流评价:12例患者TTP检查均见基底节区血流达峰时间延迟,其中9例右侧比左侧更明显;12例患者脑局部血流检查均见基底节区血流量降低:6例右侧比左侧更明显;99Tm 代谢12例中11例双侧均增高:7例左侧比右侧明显,4例右侧比左侧更明显;18F代谢12例中8例增高:6例左侧比右侧明显,2例右侧比左侧更明显;4例双侧均降低。结论双侧闭塞性病变大脑中动脉血管数无差异,血管闭塞性病变程度右侧重于左侧,而临床症状、体征、MR以左侧半球明显;推测双侧大脑中动脉病变是一慢性进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其病因之一;免疫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研究中枢性眩晕患者的脑血管形态变化.方法 对15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分析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比例.结果 中枢性眩晕患者150例中,114例(76.0%)血管有病变,其中单纯颈内动脉病变7例,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98例,9例两个系统均存在病变,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85例,占56.7%.结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各种类型的血管结构异常是中枢性眩晕的重要因为.  相似文献   

15.
基底动脉供血异常的TCD检查和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底动脉是由两侧椎动脉合成的,供血于脑干、小脑和大脑后下部,其病变常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RIND或脑梗塞。但临床上很难区别这些是由基底动脉痉挛、狭窄、闭塞还是血流缓慢供血不足所致。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ranscranial Doppler TCD)则是早期可利用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现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支架取栓数据库中所有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7例患者中,4例为基底动脉闭塞,2例为椎基底动脉交界处闭塞,1例为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治疗后6/7例(85.7%)实现血管再通。5/7例(71.4%)患者30 d m RS≤4,表明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意义。2/7例(28.6%)患者死亡,出血转化情况不明,余5例未发生出血转化。结论支架取栓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安全可行的方法;但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7.
基底动脉在脑桥下缘水平由左、右椎动脉合成。供应脑桥、部分小脑及中脑的血液。基底动脉闭塞后引起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上统称为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病情与发病急缓、动脉阻塞是否完全有关,一般可造成临床严重后果,基底动脉闭塞后表现为各种综合征集合,临床上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基底动脉不全闭塞患者表现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和Benedikt综合征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桥基底部梗死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脑桥基底部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改变。方法回顾性地分析95例脑桥基底部梗死的原始资料。结果脑桥基底部梗死是后循环常见的梗死,据其是否涉及基底部表面分为基底动脉分支病(BABD)及小动脉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中枢性面瘫及肢体瘫痪,常伴构音障碍、头晕、共济失调、偏身感觉障碍等。根据临床表现往往不易与内囊梗死区别。结论脑桥基底部梗死比我们所认识到的更为常见,临床表现与内囊梗死相似,罕见有经典的脑桥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及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例VBI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狭窄76例、椎动脉起始部扭曲34例、颈椎横突孔骨性狭窄所致椎动脉狭窄2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病变中,包括锁骨下动脉狭窄9例、基底动脉狭窄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9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4例。在DSA诊断基础上对适合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实施了CAS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48例患者均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结论DSA对VB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因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的VBI行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可能是今后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6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眩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及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头颅MRI表现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8例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尖部、一侧或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狭窄或闭塞征像。综合治疗有效率约50%。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