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2年3月至1985年7月为患者安置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共65例次,其中6例,9次于埋藏起搏器后软组织部位发生化脓性感染。本文对感染原因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在发生埋藏起搏器局部感染的6例中,男性3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5岁。埋藏心脏起搏器5年后局部感染,被迫更换部位,重新安置起搏器。因患者高度依赖人工起搏,故先安新机,再拆除旧机。  相似文献   

3.
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腔扩大致起搏器颠转为其少见并发症之一,国内未见报道,近遇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6岁。1991年7月23日因患“病窦”在外地植入Medtronic 8423MVVI起搏器。术后3个月于睡眠中向左翻身时突感左前胸起搏器埋藏处肌肉剧烈抽动,经程控将脉冲宽度由0.5ms调为0.2ms  相似文献   

4.
<正> 例1 男性,57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于1986年8月8日埋藏AXB-3型VVI起搏器。埋入前经起搏分析仪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术后3小时,起搏频率稳定于71次/分。3个月后,为了解起搏器的感知功能,进行胸壁刺激试验。采用FD-I型刺激仪,脉宽10ms,电压15V,当刺激频率为80次/分时,埋藏起搏器的频率也加快至80次/分,两种脉冲重迭,保持1∶1同步。停止胸壁刺激后,起搏器脉冲频率恢复到刺激前情况。再次用80次/分刺激,重复出现上述结果。将刺激频率提高到90次/分时,则起搏器不发放脉冲,同步现象消失。例2 男性,58岁。因Ⅲ度A-VB于1988年10月30日埋藏AXB-3型VVI起搏器,术前测试频率为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9岁。因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阿-斯综合征频繁发作入院。于1988年10月8日急诊安置了永久性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上海复旦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术后伤口愈合良好,观查起搏  相似文献   

6.
97岁高龄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男,97岁,因反复数次晕厥1周,以“病窦综合征,高血压病”收入院。入院后安装永久起搏器,完全符合起搏标准。术后患者无并发症,起搏器功能良好。结论:高龄不是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73岁。因"起搏器植入并更换16年,起搏器囊袋感染5年"于2011年6月20日入院。1995年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无寒战、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2003年患者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行起搏器更换术。2006年患者起搏器植入切口处出现肿胀,伴黄色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皮温升高,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起搏器电池耗竭,再次行起搏器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性,65岁,退休干部.因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晕厥,于1980年安置国产埋藏式VVI 型心脏起搏器,导管电极经左侧头静脉插入右心室,起搏器埋藏于左上胸部.术后恢复良好,多次用胸壁皮肤刺激法了解自搏心律,其心室停搏时间可达8秒以上.6年间共更换同类型起搏器5台.1985年1月15日最后一次更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问题.方法 对2007-07~2009-12共68例行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例术后发生出血、血肿、起搏器囊袋感染、电极移位等并发症,经妥善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进行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不可避免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加强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血肿、起搏器囊袋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永久性起搏器埋藏术后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例永久性起搏器埋藏术后严重感染病人在保留导管电极于体内的条件下,成功地控制感染并在原处再度埋藏的新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68岁,因双腔起搏器术后5年,反复寒战、高热3个月入院。起搏器囊袋表面皮肤完好。血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起搏电极导线及瓣膜赘生物形成。诊断为无囊袋感染的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选择外科开胸移除起搏装置,彻底清除赘生物,同时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再复发感染。  相似文献   

12.
1例起搏器囊袋慢性感染迁延20年治愈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搏器囊袋感染是较为常见又非常棘手的并发症。处理不当还可以导致起搏器电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 ,后果十分严重。本文所报告的病例 ,历经 2 0余年 ,反复囊袋局部溃烂 ,几经周折 ,最后终于治愈并成功置入起搏器 ,其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其中的教训值得引以为戒。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68岁。从 2 0年前 ( 1 981年 5月 5日 )第 1次安装起搏器到现在 ,因起搏器问题共住院 1 9次 ,经历大小手术 30余次 ,总共更换起搏器 8个。全过程分为以下 4个阶段。第一阶段 :1 981~ 1 987年。患者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黑目蒙、昏倒。从左侧头静脉…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女性,35岁,工人,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伴阵发性晕厥十五年。临床诊断:慢-快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伴阿-斯综合征发作。因药物控制不满意,于1988年5月安装秦明公司Pinnacle101型心脏起搏器,术后间断服用异搏定或小剂量心得安控制过速型心律失常。门诊随访,病情一直稳定,起搏功能良好。1991年7月中旬,患者在做上肢活动时突感心前区疼痛伴心悸、头晕及右胸壁安装起搏器部位皮肤、肌肉搏动。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房性早搏,起搏脉冲幅度较前明显减小,电信号仅有部分起搏心室,起搏器磁铁频率仍为72次/分,初步考虑起搏器不全移位收住院。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性,76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9年,发现囊袋感染4d入院。9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型起搏器,半月前因电池耗竭于外院行更换术,4d前发现起搏器囊袋突出体表,伤口渗液,无发热。既往史: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多年。入院查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3岁,1988年因病窦综合征行VVI起搏器置入术。1994年、2003年因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起搏器,2次手术均经右锁骨下静脉各置入1根电极导管,并发现1988年置入的电极导管断裂,电极一端固定在右心室尖部,一端漂浮在肺动脉内。2005年2月术后因囊袋发生感染,多次行清创术,感染未控制。再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将起搏器置入左侧胸部新囊袋中,置入电极导管1根,囊袋再次感染、皮肤破溃、起搏器外露。X线片示:左右各有1根电极经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至右心室,其中1根电极导管一端在右心室,另一端漂浮在肺动脉。2005年8月采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法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对2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及病窦综合征(SSS)患者安装永久型起搏器。其中1例因起搏器故障、2例因术后感染而不得不取出起搏器;另3例虽有明确指征,但因经济等原因未能  相似文献   

17.
<正> 患者女性,49岁,临床诊断心肌炎后遗症,病窦综合征。1983年5月11日安装Edwardes28型埋藏式起搏器(VVI型)。心电图分析及讨论附图为安装起搏器术后一个月aVR导联连续记录。图示起搏信号(St)均能带动心室而产生QRS波群。起搏周期0.84s(合频率71次/分)。大多数QRS波群后都跟随有逆向P波,且R—P′逐搏延长,当R—P′长达0.38~0.44s时,则出现两种情况:(1)发生反复心搏,即P′波下传夺获心室,构成一个起搏源性室性反复搏动的波形序列(如  相似文献   

18.
起搏器囊袋钙化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76岁。于1982年因高血压病,度房室阻滞(AVB)在我院安置美国Edward(52535)VVI起搏器(囊袋设在右胸大肌筋膜上)。术后病人情况良好。1988年11月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行起搏器更换术。术中囊袋未见异常,将CPIASTRAT2起搏器置入原囊袋,并与原电极连接。9年后于1988年初再次行起搏器更换术,术前检查血液钾、钠、钙、磷及血糖等生化指标均正常。从原囊袋处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打开囊袋,取出原起搏器,检测显示该起搏器电池已耗竭,检查起搏器无泄漏现象。与原电极连接处也无血液或组织液渗漏,但发现囊袋内壁有一层乳白色坚硬物质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起搏器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评价起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所有因“起搏系统相关感染”入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起搏器相关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共58例起搏器相关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单纯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52例,合并全身感染6例.与同期住院的所有起搏器患者相比较,起搏器感染的发生率为0.93%,其中起搏器首次植入感染的发生率为0.69%,更换后的感染发生率为1.96%( P<0.01).治疗上,6例仅静脉使用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其余52例患者,38例行局部清创(清创组);14例行整个起搏系统移除与清创(导线拔除组).结果发现清创组21例(55.2%)感染复发,导线拔除组仅1例(7.7%)复发,(P<0.001).40例患者在起搏器移除后再次评价,其中16例(40%)未再植入新的起搏器.结论 起搏系统相关感染是起搏器植入的严重并发症,起搏器更换为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单纯局部清创感染复发风险很高,导线拔除并移除整个起搏系统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术后须进一步评价患者的起搏器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77岁,男性,因“发现起搏器囊袋变薄并破溃半月”入院,3年前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左侧锁骨下静脉安装永久起搏器;入院前3个月曾发生过急性脑梗死,治疗后好转。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囊袋清创术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突发躁狂,自行拔除起搏器电极置于体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稳定后经右侧锁骨下静脉再次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3月余再次发生囊袋感染,因房室传导阻滞改善,心率波动于40~50次/分,最终彻底移除起搏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