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药材》2019,(10)
目的:探明海拔梯度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浙贝母栽培技术和适宜种植区域划分提供参考。方法:以50~1 250 m范围内6个不同海拔梯度条件下(分为高、中、低海拔组)种植的"浙贝1号"为材料,统计生长指标,分析鳞茎鲜重和干重,利用HPLC-ELSD方法测定鳞茎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结果:在不同海拔梯度中,各生长指标中仅株高在高海拔梯度组显著降低,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高海拔组鳞茎鲜产量显著降低,但高海拔提高了鳞茎折干率,鳞茎干产量与中、低海拔无显著差异;海拔升高提高了浙贝母鳞茎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结论:浙贝母在50~1 250 m的海拔条件下均可种植,在该范围内较高的海拔梯度有助于提升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和品种对浙贝母主成分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和品种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与内在生理生化特性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法和常规生理生化技术提取浙贝母总生物碱和PAL、PPO、CAT、POD及叶绿素,并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与活性测定。结果:不同产地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狭叶浙贝母鳞茎以金华磐安种植的最高,为0.0158%,其他产地的含量比较接近。不同品种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组织部位的含量不尽相同,其中鳞茎和地上茎的生物碱含量以狭叶贝母最高,其次为宽叶、多籽、大个和小个;而叶中生物碱含量以多籽贝母为最高,其次为宽叶、狭叶、小个和大个。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5个品种中狭叶贝母的各项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其他品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各有差异,且不同部位活性也各不相同。从不同产地来看,磐安、章水、南通的贝母在不同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上各有差异,其中在PAL、CAT、POD的活性上,章水贝母均要高于金华和南通贝母,而从PPO的活性和叶绿素的含量来看,则是金华贝母要高于章水和南通贝母。结论:不同产地和品种对浙母主成分生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设计不同施肥和畦面覆盖物组合的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施肥和覆盖措施下土壤养分的差异及对浙贝母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为制定浙贝母药材的合理栽培种植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机鸡粪、生鸡粪两种肥料作为基肥,有机鸡粪或菇渣作为畦面覆盖,按照不同的"基肥+覆盖"组合对浙贝母进行栽培,统计产量,并采用HPLC方法测定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有机鸡粪+有机鸡粪处理浙贝母鲜鳞茎产量最高,达15 799.5 kg·hm~(-2);有机鸡粪+菇渣处理的干鳞茎产量最高,达4 561.0 kg·hm~(-2),生鸡粪+有机鸡粪处理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分别为0.060%、0.034%和0.094%。结论:田间栽培浙贝母采用有机鸡粪作为基肥有利于提高鲜鳞茎产量,采用菇渣覆盖有利于提高折干率,高肥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综合考虑产量和质量,有机鸡粪+菇渣的组合推荐作为生产上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同产地浙贝母质量。方法 采用UV-Vis、HPLC-ELSD、HPLC-DAD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水溶性成分(尿嘧啶、胞苷、尿苷、2-脱氧尿苷、肌苷、腺嘌呤、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总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质量。结果 浙江产浙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9种水溶性成分总含量均高于湖南安化、湖北宜昌产,其中舟山产样品中9种水溶性成分总含量、总生物碱含量,象山产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浙江产地样品中。结论 浙江产浙贝母质量较好,以舟山、象山产更明显。本实验可为该药材采购产地选择及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摘花对不同种源浙贝母在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部位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UPLC-ELSD)法,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 μm);流动相0.02%三乙胺水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0~2 min,45%A;2~5 min,45%~25%A;5~7 min,25%A;7~17 min,25%~10%A;17~20 min,10%A),流速0.20 mL·min-1,柱温35 ℃,样品室温度20 ℃,漂移管温度45 ℃;喷雾器参数40%,进样量为3 μL,同时测定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种源摘花处理及未摘花的浙贝母鳞茎、须根、茎和叶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的含量。结果 摘花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不同种源浙贝母的产量(P<0.05);现蕾期种源为浙江宁波、浙江磐安和江苏南通的浙贝母摘花处理后鳞茎中生物碱含量较未摘花有明显提高(P<0.05),种源为重庆奉节的浙贝母摘花与未摘花处理鳞茎中生物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花期种源为江苏南通的浙贝母摘花处理后鳞茎中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未摘花处理(P<0.05),种源为浙江磐安和重庆奉节的浙贝母摘花后鳞茎中生物碱含量明显低于未摘花处理(P<0.05),种源为浙江宁波的浙贝母摘花与未摘花处理鳞茎中生物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鳞茎膨大期种源为浙江宁波和浙江磐安的浙贝母摘花处理后鳞茎中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未摘花处理(P<0.05),种源为江苏南通的浙贝母摘花后鳞茎中生物碱含量明显低于未摘花处理(P<0.05),种源为重庆奉节的浙贝母摘花与未摘花处理鳞茎中生物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获期除种源为浙江磐安的浙贝母摘花处理后鳞茎中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未摘花处理外(P<0.05),其余种源的浙贝母摘花后鳞茎中生物碱含量均明显低于未摘花处理(P<0.05);各处理的不同种源浙贝母叶中生物碱含量在各生长时期均明显高于鳞茎(P<0.05)。结论 人工摘花处理可以提高浙贝母产量,摘花后多数浙贝母现蕾期鳞茎生物碱含量高于未摘花处理而收获期鳞茎生物碱含量低于未摘花处理,种源为浙江磐安的浙贝母摘花后产量及生物碱含量均明显提高,浙贝母地上部分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在4种无硫化产地加工条件下,浙贝母的产品外观及内在质量,为筛选出技术先进、适合推广的浙贝母产地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成品外观、含水量、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为指标,比较贝壳粉吸附、生切烘干、冷冻干燥、微波干燥4种产地加工工艺对浙贝母外观和质量的影响。采用HPLC-ELSD测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流动相乙睛-水-二乙胺(70∶30∶0.03),流速0.8 m L·min-1,漂移管温度85℃,载气流速2.2 L·min-1。结果:各工艺条件下成品外观差异较大,以冷冻干燥品为最佳;含水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25~4.625,0.94~4.7μg;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总量的平均回收率98.58%。各工艺条件下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总量存在一定差异,冷冻干燥品中含量最高,微波干燥品和生切烘干制品次之,贝壳粉吸附制品含量最低。结论:浙贝母质量应从源头上注重产地加工的安全性,建议可采用微波干燥代替传统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钢架大棚与常规露地栽培2种不同栽培方式对浙贝母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钢架大棚和常规露地栽培两种方式,以产量及有效成分贝母素甲(C_(27)H_(45)NO_3)和贝母素乙(C_(27)H_(43)NO_3)总含量为指标。结果:试验表明:钢架大棚栽培浙贝母,每公顷平均产鲜鳞茎1.78万kg,比常规露地栽培增加8.87%;鳞茎干燥品贝母素甲、乙总含量为0.19%,比常规露地栽培提高35.71%,产量品质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浙贝母钢架大棚栽培能显著提高产量、品质。大棚栽培能减轻土壤酸化,但需适当增加有机肥、氮肥尤其是磷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不同状态下的浙贝母人工胃液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溶出量,并对其溶出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超微粉、粗粉和饮片在人工胃液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累计体外溶出度分别为90.25%、82.29%、33.65%,超微粉明显高于粗粉和饮片,且达平衡浓度仅需5 min。结论 浙贝母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能明显被超微粉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及薄层扫描法测定。结果:在与不同药物的配伍中,浙贝母与桔梗配伍水提得到的总生物碱、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含量最高,与三棱、红花,甘草配伍水提得量次之,而与三棱配伍水提量最低。结论:不同药物配伍对浙贝母生物碱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采集和加工的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确定最佳采集时间和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浙贝母最佳采集时间为每年4月中上旬;最好的加工方法是将浙贝母采挖后直接洗净、晒干。结论:确定了浙贝母的最佳采集时间和最好的加工工艺,科学合理,为保证浙贝母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浙贝母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浙贝母主要栽培品种类型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核型的差异. 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对3个浙贝母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采用常规压片技术分析了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结果: 3个浙贝母栽培品种中狭叶浙贝的花粉粒呈卵圆形,宽叶和多籽浙贝的花粉粒呈椭圆形,三者在网脊宽度及网眼大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个浙贝母栽培品种的核型公式分别为:狭叶浙贝2n=2x=3m+1sm+8st(2SAT)+12t(4SAT)、宽叶浙贝2n=2x=2m+2sm+10st(2SAT)+10t(2SAT)、多籽浙贝2n=2x=24=2m+2sm+5st(2SAT)+15t(4SAT),核型类型均为"3B"型,狭叶和多籽浙贝的同源染色体存在杂合现象. 结论: 浙贝母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丰富,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增强浙贝母的适应性,为浙贝母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孔凤利  张浩  杜伟锋  岳显可  李小宁  葛卫红 《中草药》2017,48(13):2691-2696
目的采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MS)分析硫磺熏蒸(硫熏)对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硫熏、鲜切浙贝母提取物(生药剂量15 g/kg),采用LC-MS/MS技术检测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硫熏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66.40±4.65)、(146.72±10.88)ng/m 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81.79±7.85)、(457.38±58.81)ng·h/m L;鲜切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86.37±18.80)、(227.65±7.01)ng/m L,AUC0~t分别为(197.70±18.69)、(566.16±41.55)ng·h/m L。硫熏浙贝母组大鼠体内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Cmax、AUC0~t明显低于鲜切浙贝母组。结论硫熏降低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血药浓度,影响浙贝母中主要生物碱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贝止痫汤及贝母素甲(Peimine)对难治性癫痫大鼠脑内卡马西平(CBZ)含量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的影响,了解贝母素甲在该复方中抗难治性癫痫的贡献度。方法:该研究采用侧脑室注射海人酸的方法制备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BZ组(0. 12 g·kg~(-1)),柴贝止痫汤+CBZ组(8. 39 g·kg~(-1)+0. 12 g·kg~(-1)),贝母素甲+CBZ组(0. 01 g·kg~(-1)+0. 12 g·kg~(-1)),并设假手术组,治疗60 d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检测大鼠脑内皮层中P-gp/MDR1的表达,及脑内CBZ,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CBZE)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层中P-gp/MDR1表达明显升高(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CBZ组大鼠皮层中P-gp/MDR1表达升高;柴贝止痫汤+CBZ组和贝母素甲+CBZ组大鼠皮层中P-gp/MDR1表达降低;与CBZ组比较,柴贝止痫汤+CBZ组和贝母素甲+CBZ组大鼠皮层中P-gp/MDR1表达明显降低(P 0. 05,P 0. 01),贝母素甲+CBZ组大鼠脑内CBZ和CBZE含量升高(P 0. 05,P 0. 01),柴贝止痫汤+CBZ组大鼠脑内CBZE含量明显升高(P 0. 05);与柴贝止痫汤+CBZ组比较,贝母素甲+CBZ组大鼠脑内CBZ和CBZE含量升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贝止痫汤及贝母素甲可能通过降低难治性癫痫大鼠皮层P-gp/MDR1表达,增加脑内CBZ和CBZE含量。  相似文献   

14.
俞滢  朱亚尔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3):1026-1028
 目的建立癃闭康泰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含量测定法。方法癃闭康泰片经碱化,用氯仿-甲醇(4∶1)提取生物碱有效部位,提取液浓缩,残渣用甲醇溶解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2.1 mm×1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10 mmol·L-1甲酸铵(pH 8.0),梯度洗脱(0~15 min:乙腈30%~55%;15~25min乙腈55%);流速0.2 m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ESI),以选择性正离子方式检测,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选择性检测离子分别为m/z 432.4和m/z 430.4。结果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的线性范围均为0.01~10 mg·L-1,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均为0.45μg·L-1,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线性关系良好,操作简便,适用于癃闭康泰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不同年限的太白贝母鳞茎品质与根际土壤因子之间相关关系,为太白贝母药材的优质、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份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鳞茎及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对根际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 H及6种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鳞茎中贝母辛和9种核苷含量,UV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利用SPSS 22. 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土壤因子与鳞茎品质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土壤因子方面,野生品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栽培品,而速效磷,p H低于栽培品。随生长年限增加,栽培品土壤养分指标呈现不同趋势的变化,野生品无明显变化,但两者的土壤酶活性大多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鳞茎品质方面,太白贝母鳞茎9种核苷含量和生物碱含量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栽培品变化趋势较大,而野生品变化不大,多数栽培品核苷及生物碱含量高于野生品。相关性分析显示,根际土壤因子之间及土壤因子与鳞茎品质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整体上说,土壤营养状况和鳞茎品质随着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状态。结论:太白贝母品质主要受到其根际土壤因子综合影响,在太白贝母野外就地保护或人工栽培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土壤各养分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以保证其品质。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以UV-VIS测定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总黄酮(TF)含量,HPLC测定木犀草苷(GA),槲皮苷(QU),绿原酸(CA),3,5-O-二咖啡酰奎宁酸(CQ)的含量.结果显示安徽歙县晚贡菊TF量最高为7.13%;安徽亳州大亳菊GA量最高为33.45 mg·g-1;江苏射阳红心菊QU量最高为29.25 mg·g-1;江苏射阳长瓣菊CA量最高为13.14 mg·g-1;浙江桐乡大洋菊CQ质量分数最高为7.35 mg·g-1.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产地相同栽培类型之间差异亦显著,结果表明药用菊花叶片可以作为中药新资源开发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7.
微波消解法测定别克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哈萨克族特色药材别克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利用ICP-MS分析别克参中Al,Cr,Mn,Fe,Cu,Zn,As,Se,Cd,Sn,Hg,Pb 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各元素标准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在0.999 3以上,样品分析结果的RSD在1.45%~3.58%,加标回收率在90.1%~115.6%,实验结果表明:别克参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Fe含量最高,其次为Al,Zn,Mn,Cu。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别克参中微量元素的测定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立体栽培对老鸦瓣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索老鸦瓣立体栽培的可行性,于老鸦瓣生长旺期采用LI-3100型叶面积仪测量立体栽培上、中、下3层与对照植株总叶面积并用LI-6400XT型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合参数,测定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生物量分配;并于采收期收获地下子鳞茎后进行子鳞茎更新方式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立体栽培中层光照强度最低,老鸦瓣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而子鳞茎总鲜重与子鳞茎总干重及产量增幅(鲜重)均为各处理中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其中子鳞茎鲜重比对照降低22.84%。立体栽培下层光强适中,老鸦瓣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率高,鳞茎所占生物量比例最高,且下层子鳞茎总鲜重、子鳞茎总干重及产量增幅(鲜重)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综合老鸦瓣生物量、光合特性及产量指标,总体上立体栽培条件下老鸦瓣生长状况与非立体栽培条件下无显著差异。相同土地面积的立体栽培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61.66%(鲜重)、141.35%(干重)。通过大棚立体栽培可提高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老鸦瓣产量,同时实现老鸦瓣高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19.
HPLC测定不同产地平贝母中贝母甲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平贝母中贝母甲素含量的反相离子对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ODS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9∶31),内含7.5 mmol·L-1 SDS,pH=4.5±0.1;体积流量:0.5 mL·min-1;柱温:27℃;检测波长为208nm,并与TLC对照测定了10种不同产地平贝母中贝母甲素的含量。结果贝母甲素在0.515~3.09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4%,RSD为2.12%(n=5)。不同产地平贝母中贝母甲素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黑龙江省的铁力和辽宁省的新宾平贝母中贝母甲素含量较高。而其他吉林省的8个产地贝母甲素含量均较低。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而且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平贝母的内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刘群  肖波  李天祥  李庆和  张伯礼 《中草药》2015,46(12):1836-1839
目的研究紫花鄂北贝母Fritillaria ebeiensis var.purpurea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组合和配比,并考察原药材及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的量。方法以紫花鄂北贝母新鲜鳞茎为外植体,用抗生素和NaCIO组合作消毒剂,基于MS固体培养基添加激素2,4-D+6-BA、2,4-D+KT设计正交试验进行离体培养;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量。结果外植体适宜灭菌条件是以5%NaClO溶液消毒8 min:愈伤组织诱导激素水平为2,4-D 0.5 mg/L+6-BA2.0mg/L;原药材及其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量分别为1.46%、1.09%。结论愈伤组织质地疏松,适合继代培养,其有效成分总生物碱量低于原药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