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和运用好沟通的技巧,可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只重视语言的沟通,却忽略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从而使护患沟通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所以,非语言沟通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1].现将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技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9年1月~2003年1月,我们对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患者给予呼吸指导,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时,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常引起严重的呼吸衰竭,且由于肺部基础疾病表现较明显,经常掩盖气胸的症状和体征,极易漏诊误诊。为提高对COPD合并白发性气胸的诊断水平,现将我科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01~2003-01我科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200例,其中并发气胸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43岁。呼吸指导与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与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42例COPD并气胸与同期42例AECOPD患者临床表现、漏诊率和死亡率.结果 COPD并气胸漏诊率14.3%,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后无死亡病例;AECOPD并气胸死亡占7.1%.结论 COPD并气胸与AECOPD临床表现相似,容易漏诊;其治疗方式有异,AECOP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观察有无气胸的发生并积极处理,才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30例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镇咳、解痉、抗感染等治疗,并根据气胸类型和肺压缩程度给予相应的一般护理和专科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康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无1例患者发生病情进展性恶化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正确诊断和全面护理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COPD并自发性气胸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主要靠胸部X线及CT,漏诊率较高,23例中21例治愈,2例死于严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结论:COPD并自发性气胸症状重,临床表现多样,体征易被原发病掩盖,易误诊、漏诊,尽早作X线或CT检查确诊,及时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9.
杨省振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44例(89.8%),死亡2例(4.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速,常导致肺容积缩小、肺活量减低、最大通气量降低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分析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00-01/2008-01 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中,66例(91.7%)治愈或好转出院,2例(2.8%)外科手术治疗,4例(5.6%)死亡。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起病急且不典型,误诊死亡率高,胸腔闭式引流是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5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玉春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2):116-11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总结其临床护理方法以达到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目的。方法56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住院治疗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配合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措施,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53例患者内科治疗效果满意,3例患者转胸外科手术治疗。结论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症状重,容易漏诊、误诊,而正确诊断和全面护理及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 is-eases,COPD)易并发自发性气胸,当气胸表现不典型易误漏诊。我院1995年1月~2005年3月收治COPD并发气胸37例,其中误诊16例,误诊率43·2%,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33例,女4例;年龄39岁~83岁,平均59·6岁。病程3~35年。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1]。气胸类型:张力型17例,交通型14例,闭合型6例。肺组织压缩比例<30"例,30%~50%9例,>50%6例。合并疾病:肺心病21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病5例。1·2临床表现呼吸困难35例,心悸18例,大汗淋漓26例,明显发绀21例,哮喘样发作1…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 989年 1月至 1 999年 1 0月共收治COPD并发气胸患者 1 0 5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 COPD的诊断标准。其中 68例在门诊和入院初步诊断被误诊 ,男 49例 ,女 1 9例 ,年龄 54~ 81岁 ,平均 61 .8岁。1 .2 肺部基础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1 1例 ,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 1 4例 ,已发展为肺心病 43例。1 .3 误诊疾病 COPD、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性脑病、哮喘发作。1 .4 临床特点 明确有诱发因素者 2 6例 (38.2 % ) ,其中剧烈咳嗽 1 7例 ,负重 6例 ,排便 2例 ,饱餐 1例。无明显诱发因素者42例 (61 .8% )。缓慢… 相似文献
18.
钱毅宁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7):2551-25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道真菌感染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一旦并发易被原发病掩盖,延误治疗。本文对我院2003年4月~2007年4月住院时并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85例copd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一2010年住院治疗的23例老年COPD并发SP患者(老年组)与同期16例非老年COPD并发SP患者(非老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老年组诱发因素以近期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临床表现为基础疾病多、体征不明显、病情较重、误诊率高、治疗时间长、死亡率高;非老年组诱发因素以剧烈咳嗽为首位,临床表现为发病急、基础疾病少、治疗时间相对较短。结论:老年性COPD并发SP与非老年性COPD并发SP在临床上有很大差别,临床医生要掌握老年COPD并发SP的临床特点,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30例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红晨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1):9-11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疾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疾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有起病诱因者22例;急骤起病12例,缓慢起病18例;病初有胸痛者22例;气管向健侧移位者13例,局限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18例,单肺或双肺哮鸣音24例,无典型气胸体征者12例。气胸部位:左侧气胸15例,右侧气胸12例,双侧气胸3例;肺压缩程度:20%以下3例,20%~50%18例,50%以上9例;气胸类型:闭合性3例,交通性10例,张力性17例。胸部X线:30例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其中肺部炎性密度增高性阴影8例,陈旧性肺结核13例,双肺陈旧性肺结核1例,胸椎侧凸或畸形3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合并皮下气肿17例。16例行胸部CT检查:双肺多发性肺大泡13例,局限性胸膜肥厚或粘连9例。12例行血气分析检查:pH<7.35 7例,正常5例;PO2<8 kPa 11例,<5.33 kPa 1例;PCO2>6.67 kPa 7例。误诊为COPD急性加重5例,均在入院48 h后急诊床边摄X线片明确为自发性气胸;误诊为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肺梗塞1例。误诊和延诊率达26.7%。根据气胸的不同类型,选用一次性使用抽液包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插入硅胶管闭式引流或大导管插管引流术,其中14例患者实施了胸膜粘连术。4例死亡,1例转胸外手术,余25例随访3个月~1年。随访过程中因其他疾病死亡3例,存活的22例患者中,自发性气胸复发14例,其中复发1次12例、2次1例、3次1例,复发部位均为第1次气胸的同一侧。结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临床误诊率高。针对不同的气胸类型,选择不同的引流方法,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但治疗后近期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