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患者23例,分析诱发再出血因素,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20~75岁,平均47.5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和脑脊液检查证实为SAH.其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16例,颈背疼痛5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7例,脑膜刺激征16例,抽搐8例,偏瘫8例,失语6例.再出血发生时间在病程的第8~27天,经积极抢救治疗,死亡20例,存活3例.  相似文献   

2.
辛汝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100-101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患昔23例,分析诱发再出血因素,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20~75岁,平均47.5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和脑脊液检查证实为SAH。其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16例,颈背疼痛5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7例,脑膜刺激征16例,抽搐8例,偏瘫8例,失语6例。再出血发生时间在病程的第8~27天,经积极抢救治疗,死亡20例,存活3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塞(附23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士文  穆传军 《临床荟萃》1997,12(7):306-30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梗塞是SAH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报道较少,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SAH 140例,其中并发脑梗塞23例(发生率为16.4%),对其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经腰穿和CT扫描检查后确诊.男15例,女8例,年龄27~64岁,平均48.5岁,有高血压病史者6例.确诊SAH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急性期要求病人绝对卧床 4周~ 6周 ,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再出血及颅内压增高的因素。本文对我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住院治疗的 78例SAH病人角色适应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43例 ,女 35例 ,年龄 2 7岁~ 73岁 ,平均年龄49 .5岁 ,均有程度不等的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和体征。 1例病人因反复出血而多次住院。 2周内发生再出血 17例。 2周~ 4周内再出血 3例 ,死亡 12例。死亡后经腰穿或颈侧穿脑脊液呈鲜红血性。文化程度 :文盲 2 1例 ,小学 18例 ,初中 16例 ,高中14例 ,中…  相似文献   

5.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预防再出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8例,男52例,女36例;14~72岁,平均47岁,其中20岁以下6例,20~50岁45例,50岁以上37例。均经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法全脑血管造影(DSA)及颅脑MR  相似文献   

6.
禚丽梅  葛宝芬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83-268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再发率在30%左右或更高,首发的SAH病死率在20%~30%,而再发者的病死率高达40%~60%,故再发是造成SAH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SAH后的康复护理对防止其再发是关键.我院于1999-2005年收治58例经CT或MRI证实的SAH患者,现将防治SAH再发的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淮玉  胡爱华 《临床医学》1996,16(10):14-16
自CT应用临床以来,发现不少临床表现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但CT证实是脑实质或脑室出血病例。现将我院自1990年以来入院初诊为SAH的病例经CT证实是脑出血的102例临床和CT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02例,男性68例,女性34例,年龄30岁以下9例,30~39岁5例,40~49岁15例,50~59岁23例,60~69岁36例70岁以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是患者主要死因之一.为减少SAH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我们对1996~1999年43例SAH后再出血患者再出血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柯军 《临床荟萃》1996,11(7):305-30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病,约占各型脑血管病的15%~20%。典型SAH诊断并不困难,而非典型病例则易误诊。我院自1985年~1994年共收治SAH 144例,其中误诊的23例均为不典型SAH,现将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孟杰  赵素省  赵武利 《临床荟萃》1999,14(19):877-878
我院内科1975年1月至1998年9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82例,60岁以上有152例,占同期SAH的39.2%,病死率为17%。就老年人SAH的特点作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52例,男90例,女62例。年龄在60~84岁之间,平均72岁。其中60—69岁120例,70—84岁32例。能找到发病诱因者有90例,占59.2%。其中看电视、打扑克、看录相时发病16例,用力活动中发病20例,因情绪激动发病12例,开会发言时发病10例,饮酒后发病10例,解大便时发病8例,打麻将发病8例,睡眠中起病6例。其他无明显诱因58例,占38.2%。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收治了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并给予积极预防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男59例,女27例;年龄23~79岁.其中13例因SAH再发入院.发病于劳动、饭后、大便后、收看电视和谈话时78例.本组发病后出现头痛、呕吐、项强、Kernig症等脑膜刺激症状78例,意识障碍48例,呼吸障碍10例,精神症状26例,癫痫发作19例,中枢性瘫痪13例,视乳头水肿和(或)玻璃膜下出血36例,伴有高热、大汗、上消化道出血等丘脑下部损害症状29例,出现脑疝1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提出防治方法,指导临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8年5月资料完整的60例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SAH患者在发病后2~3周再出血死亡率最高[1],分别达33%、26.7%。SAH再出血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60岁,伴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SAH再出血诱发因素为:血压高、过早停用抗纤溶药或动脉瘤破裂。结论:预防再出血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起病急骤,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的基本"三联征",若经积极治疗,病情可逐渐好转,但少数病例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再次出血,使病情突然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已有资料表明, SAH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15.8%[1], 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2].因此,预防再出血是SAH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2005年1~10月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对51例SAH的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与2004年3~12月43例同类患者进行对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大部分病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而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则较少见,1992年7月~1997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共收集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SAH病例18例,约占同期SAH的8.5%,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46~72岁,其中46~49岁3例,SO~59岁9例,60岁以上6例,平均56岁。8例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3例,糖尿病史2例,既往有眩晕症史3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15例经CT检查确诊为SAH,3例CT检查明性,经腰穿检查脑脊液呈血…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15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屠永华  王玉锦 《临床荟萃》2002,17(7):388-389
我院神经内科自 198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2 98例 ,占同期 SAH的 39.2 % ,病死率为 17%。现就老年人 SAH的特点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2例 ,男 90例 ,女 6 2例。年龄在 6 0~84岁之间 ,平均 72岁。其中 6 0~ 6 9岁 12 0例 ,70~ 84岁 32例。能找到发病诱因者有 90例 ,占 5 9.2 %。其中看电视、录相时发病 16例 ,在用力活动中发病 2 0例 ,因情绪激动发病 12例 ,开会发言时发病 10例 ,饮酒后发病 10例 ,排便时发病 8例 ,打麻将发病 8例 ,睡眠中发病 6例。其他无明显诱因 5 …  相似文献   

16.
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8年3月于我科行不等量脑脊液(CSF)置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患者72例,均经CT确诊,随机分为2组:①实验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34-70岁;②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5-6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敏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68-69
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们共收治丘脑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48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30例,女18例,43~76岁,平均64岁.出血量8~40ml,<10ml 13例,10~20ml 23例,20~30ml 9例,30~40ml 3例.意识清醒37例,意识恍惚5例,昏迷6例.并发肺功能损害23例,胃肠功能障碍18例,肾功损害5例,心功能衰竭2例.高血压3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13例.  相似文献   

18.
贾红  郭玉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6):1132-1132
2000年12月~2003年12月,我科收住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2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21~40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16例.抢救成功19例,死亡1例.出血量大于2000ml者1例,1400ml~2000ml者8例,500ml~1400ml者10例,其中1例因在家中分娩抢救不及时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首发症状不典型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的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我院17例因首发症状不典型而误诊误治的老年SAH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误诊为偏头痛、病毒性脑炎及脑积水各4例;误诊为药物中毒2例;误诊为癫痫大发作、精神病及颈椎病各1例.16例经腰椎穿刺检查证实为SAH,1例经CT检查确诊SAH.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动脉瘤,再出血死亡2例,另2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或介入治疗后转回我院;余13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6例,因卧床并发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死亡6例,并发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结论 老年SAH首发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临床医生需提高警惕,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林 《临床荟萃》2000,15(9):393-393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其中自发性SAH是内科出血性脑血管意外中的常见病。我院内科 1992~1998年共收治自发性 SAH共 6 0例 ,占同期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 9.76 % (6 0 / 6 15 ) ,与文献报道的发病率相同 [1 ] 。现对这 6 0例自发性 SAH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1例 ,女 2 9例 ;农民 38例 ,工人 17例 ,干部 3例 ,教师 1例 ,家务劳动者 1例 ;年龄自 2 6~ 89岁 ,平均5 7.83岁 ,其中 <30岁 3例 ,占 5 % ,31~ 5 0岁 16例 ,占 2 6 .6 7% ,5 1~ 70岁 2 9例 ,占 48.33% ,>70岁 12例 ,占 2 0 % ;起病至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