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1993年应用高频通气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慢性呼衰千余人次,以高频通气达到迅速改善患者缺O2,有利于防止因严重缺O2而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以体外膈肌起搏增加膈肌动度,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CO2排出,达...  相似文献   

2.
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吴玉兰(广西柳州钢铁厂医院)关键词呼吸衰竭;膈肌;起搏;高频通气本文对应用高频喷射通气隔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观察。治疗结果表明,高频喷射通气膈肌起搏治疗对提高患者氧分压(PaO2)有...  相似文献   

3.
高频通气与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治疗Ⅱ型呼衰的疗效观察熊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科)高频通气技术虽对提高PaO2有明显效果[1~3],但因其每次进气量小,压力低,易导致CO2潴留,故有人不主张用于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4]。作者应用高频通气技术同时加入膈...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光量子血疗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40例,结果表明,可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通气及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对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衰疗效。方法:将39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按住院先后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在予常规吸氧、抗炎、平端、补液基础上予治疗组经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7d,并于治疗前、中、后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呼吸、心率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气示PaO2上升十分显著(p〈0.01),PaCO2改善明  相似文献   

6.
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抢救呼吸衰竭的体会(附30例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048000)王静秦光利PaO2和PaCO2是衡量呼吸衰竭的最主要参数。我们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Ⅱ型(EDP—Ⅱ型)抢救30例肺心病所致慢性呼吸衰竭,于治疗前后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7.
观察30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治疗的效果,其中15例用单向阀,另15例不用单向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以同期同样标准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三组治疗前后均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单向阀组经通气治疗后有明显改善通气,提高PaO2而降低PaCO2作用,而未使用单向阀组仅提高PaO2而PaCO2无明显改善。鉴于它的无创性特点,有益于临床推广使用。文中对BiPAP呼吸机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20例COPD患者临床观察溧阳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杨旭芒体外膈肌起搏是近年来国内发展起来的治疗COPD的一项新技术。临床应用方便,患者亦易接受。我院采用TGQH-9010型体外膈肌起搏呼吸机观察20例COPD患者短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氧疗持续时间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Ⅱ型呼衰)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关系。方法:选择慢阻肺Ⅱ型呼衰患者30例,每组10例分别给予鼻导管吸氧3天、一周、两周,并在氧疗前及氧疗后24小时分别测动脉血气。结果:三天组氧疗后PaO2与氧疗前无显著差异;一周组氧疗后PaO2较氧疗前提高;二周组氧疗后PaO2较氧疗前明显提高。结论: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持续二周以上吸氧为  相似文献   

10.
对20例正常人、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及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慢阻肺呼衰)患者进行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研究,并与死腔气量/潮气容积(VD/VT)和气道阻力(Raw)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及慢阻肺组PaCO2和PetCO2间无明显差异(P>0.05),PetCO2可反映PaCO2变化。慢阻肺呼衰者PaCO2和PetCO2间有明显差异,其中PetCO2较PaCO2低,平均相差达2.13kPa±1.26kPa(P<0.01)。故在慢阻肺呼衰时PetCO2不能反映PaCO2变化,此时如以PetCO2来估计PaCO2是不可靠的。慢阻肺呼衰时PaCO2-PetCO2之差异与VD/VT(r=0.81,P<0.01)和Raw相关(r=0.42,P<0.05)。  相似文献   

11.
用BiPAP呼吸机治疗了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表明:BiPAP呼吸机治疗可明显提高PaO_2和SaO_2(P<0.01),降低PaCO_2(P<0.05),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神志障碍者恢复。表明BiPAP呼吸机是治疗COPD并Ⅱ型呼衰的一种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COPD疗效分析周玲梅,程丽桂,冀虎岗,高俊英,王宏,李继平(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体外膈肌起搏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电刺激隔神经,增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膈肌活动,间接改善患者血气,通气量,给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者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例正常人,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及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慢阻肺呼衰)患者进行了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研究,并与死腔气量/潮气容积(VD/VT)和气道阻力(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及慢阻肺组PaCO2和PetCO2间无明显差异(P〉0.05),PetCO2可反映PaCO2变化。慢阻肺呼衰者PaCO2和PetCO2间有明  相似文献   

14.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病(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衰患者的疗效。方法:在相同的常规治疗下,BiPAP治疗组25例应用BiPAP通气经鼻(面)罩给气,对照组21例经鼻导 氧,用血气分析仪及脉搏血氧 度仪分别监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PaO2、SaO2、PaCO2呼吸率及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iPAP组PaO2、SaO2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PaCO2、呼吸率及心率的变化。结  相似文献   

15.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通气治疗,并采用病例自身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相差显著(P<0.01);此外,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的征象消失,神志障碍者恢复,该呼吸机不用气管插管或切开就可使PaO2上升,PaCO2下降,临床症状缓解,这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性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频通气膈肌起搏(HDP)治疗呼吸系疾病40例。结果表明:HDP能明显改善慢阻肺(COPD)和非慢阻肺患者的每分通气量和潮气量,明显改善肺心病患者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因此,HDP对呼吸系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Ⅱ型呼吸衰竭(呼衰)治疗中的价值。②方法观察21例COPD并呼衰病人应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治疗2d后,血气(PaO2,PaCO2和pH值)分析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同期病情相似的21例呼衰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病人及22例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病人的结果作比较。③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的PaO2,PaCO2和pH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BiPAP组和插管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3项血气指标改善显著(t=2.500~10.231,P<0.05,0.01),病人症状减轻或缓解;插管组较BiPAP组血气改善更明显(t=2.802~3.630,P均<0.01);对照组仅低氧血症和紫绀得到改善(t=5.565,P<0.001)。④结论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可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衰病人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但对极危重病人应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8.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通气治疗,并采用病例自身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相关显著(P〈0.01);此外,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的征象消失,神志障碍者恢复,该呼吸机不用撖这插管或切开就可使PaO2上升,PaCO2下降,临床症状缓解,这为  相似文献   

19.
BiPAP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0例慢阻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治疗的效果,其中15例用单向阀,另15例不同用单向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以同期同样标准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三组治疗前后均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单向阀组经通气治疗后有明显改善通气,提高PaO2而降低PaCO2作用,而未使用单向阀组仅提高PaO2而PaCO2无明显改善。鉴于它的无创性特点,有益于临床推广使用。文中对对BiPAP呼  相似文献   

20.
各种影响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可引起呼吸衰竭,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机体各系统功能和代谢紊乱。呼吸肌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特征,膈肌是呼吸活动中的主要呼吸肌,因此增强慢阻肺患者膈肌功能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及预后。体外膈肌起搏技术已有30余年的应用历史,主要通过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从而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文通过体外膈肌电刺激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