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蒋桂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23-23,2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特点。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的74例AMI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中再灌注率为59.5%。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WR)均发生在再灌注组中,发生率为34.1%,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再灌注组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灌注组(P〈0.05);再灌注组无死亡患者,两组住院死亡率未灌注组高于再灌注组(P〈0.05)。再灌注后有37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一过性低血压在再灌注组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灌注组(P〈0.05),且与心功能情况无明显相关性。再灌注组44例中有42例患者胸痛迅速缓解,同时有6例患者在再灌注时胸痛突然加剧,但可迅速缓解。再灌注组44例患者中有8例ST段回落50%后又再次出现ST段抬高。结论:AMI溶栓治疗中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一过性胸痛加重,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ST段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2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梗死后心绞痛,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根本原因是冠脉存在多只病变及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2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梗死后心绞痛,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根本原因是冠脉存在多只病变及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幅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60例ST抬高型AMI早期患者溶栓治疗后2h内ST段抬高总和(∑STE)的下降幅度。结果∑STE回降≥50%的患者较∑STE回降〈50%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高,CK峰值低,左心功能及预后好。结论AMI早期溶栓后心电图ST段变化可较准确地反映心,再灌注情况及预测心功能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振幅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与梗死范围及预后密切相关。但ST段抬高的形态对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意义尚不明确。AMI时ECG特异的墓碑型ST段抬高是AMI早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WIMALARATNA报道AMI后住院第一周有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为探讨墓碑型心电图改变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3年12月首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急诊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ST段升高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本院收治2009-2011年收治、经尿激酶(UK)溶栓治疗ST段再抬高的AMI患者43例(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经UK溶栓治疗ST段无再抬高的AMI患者47例(对照组),对其预后做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CPK、CK-MB峰值、心绞痛发生率、心率失常发生率和1年内死亡率明显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状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升高对预后质量有重要影响,用心电图监测ST段动态变化的方法来评判早期AMI临床预后及中远期治疗,简便、无创、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6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后60min内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以回降≥50%为标准)分为两组,A组(ST段快速回降组)36例,B组(ST段缓慢回降组)25例,比较两组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的发生率、住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所有患者均于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B两组患者比较,B组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发生率(48%)、住院恶性窒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住院病死率(16%)较高,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56%)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80%)较高(P〈0.01)。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缓慢回降患者,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较高,血管再通率较低,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危险性极大的心血管急症,预后差、死亡率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治疗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组对比ST段抬高最大幅度、ST段抬高总导联数、ST段抬高总和对AMI患者30 d病死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梗、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及一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ST段抬高幅度越大,ST段抬高导联数越多,ST段抬高总和越大,其30 d病死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P<0.05);梗死后心绞痛、一年内心血管事件和30d再梗发生率也升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ST段抬高幅度越大.ST段抬高导联数越多,ST段抬高总和越大,早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cTnT、LDH、CK—MB和SO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梗死后心绞痛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肺水肿、死亡和出血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疗效确切、并可以降低患者溶栓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尼索地平缓释胶囊对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76例 1级和 2级高血压并稳定性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尼索地平组 (40例 )和硝苯地平组 (36例 ) ,分别给予尼索地平缓释胶囊 10~ 2 0mg ,与硝苯地平控释片 30~ 6 0mg ,均po ,qd× 6wk。结果 :尼索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92 % ,硝苯地平组为 94 %。 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 >0 .0 5 )。 2组治疗后 2 4h、日间及夜间平均SBP和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尼索地平组治疗后SBP ,DBP的谷/峰比值 (T/P)分别为6 0 .5 %及 5 1.2 % ,硝苯地平组为 6 3.8%及 5 4.8%(P >0 .0 5 )。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耗量及心电图蹬车运动负荷试验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尼索地平缓释胶囊能有效降压 ,改善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症状和运动能力 ,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反复发作对急性心肌枉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AMI患者160例分为非老年组74例,老年组86例两组。每组再分成无发作组和反复发作组分别与AMI时三大并发症及死亡率对比,用统计学χ2检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为差异无显著意义。结果非老年组与老年组比较SAP反复发作在心衰、休克、两年内死亡方面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SAP反复发作对AMI的影响,非老年人预后较好,老年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凌成亮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5):346-347, 350
目的:探讨加用倍他乐克或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诊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4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1例.2组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口服,2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口服,3次/d.结果: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ST段恢复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控制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贝尼地平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盐酸贝尼地平片(4mg,bidpo),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qdpo),4周后观察心绞痛改善情况、消心痛使用量、心肌缺血程度等,监测不良反应事件,同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心痛使用量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8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0%)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运动试验中,治疗组总运动时间、运动至ST段下降至1mm所需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5、0.01、0.01);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1、0.05、0.01)。最大运动当量也有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最大ST段下降幅度与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明显延长,与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四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与疗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用药后不良反应事件总发生率12.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硝苯地平比,盐酸贝尼地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络脉舒通冲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分络脉疏通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络脉疏通组给予PCI+常规药物+络脉舒通治疗,对照组给予PCI+常规药物治疗,疗程2 wk。入院后即刻,PCI术后24h、7d抽取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mRNA(IL-6mRN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同时,观察PCI术后心律失常、心电图ST段回落?结果:PCI术后24h,2组病人IL-6 mRNA及hs-CRP含量均升高,但络脉疏通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PCI术后2h、24h、7d,络脉疏通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段回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IL-6 mRNA及hs-CRP含量均较前进一步明显降低(P<0.01),络脉疏通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络脉舒通具有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46例加用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T段下移幅度和T波倒置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参麦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心功能等作用,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利。  相似文献   

17.
林毅 《中国药房》2014,(48):4558-4560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硝酸甘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小板抑制剂、转化酶抑制剂、调脂药、β受体阻滞药和/或钙拮抗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以1020μg/min速度静脉滴注420μg/min速度静脉滴注46 h,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口服,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收缩压、血液流变学指标、TG、TC、LDL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HDL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硝酸甘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硝酸甘油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的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传统疗法治疗,治疗组加服曲美他嗪20mg,3次/d,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传统疗法对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用传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与再梗塞、梗塞延展二者的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及相互关系。方法 1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周内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 134例AMI患者4周内发生梗塞后心绞痛38例(28.4%),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9例(6.7%)。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显著多于无心绞痛患者(15.8%与3.1%,P<0.05);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显著多于无心绞痛患者,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多于无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P<0.05;4周的病死率,在梗塞后心绞痛组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组均增加,分别为15.8%和22.2%。结论 梗塞后心绞痛是再梗塞和梗塞延展高危者;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发生使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 2个不同药厂生产的单硝酸异山梨酯 (IS 5 MN)的缓释剂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比较。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 174例分为 2组。缓释片剂组 130例 (男性 80例 ,女性 50例 ,年龄 6 6a±s10a) ;缓释胶囊组 4 4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6 7a± 10a) ;2组均给IS 5 MN 50mg ,po ,qd× 2 0d。结果 :2组对心绞痛、胸闷症状的改善 ,硝酸甘油消耗量的减少 ,对心电图 (倒置T波与S T段压低的总和 )的改善 ,治疗后差别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缓释片剂组总有效率 90 .0 % ,胶囊组为 86 % ,2组组间比较 ,差别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2个不同药厂生产的IS 5 MN缓释片剂或胶囊均为安全疗效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