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护理四肢骨损伤或四肢手术后患者时,均需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多年来,抬高患肢的方法是用枕头、棉垫垫高肢体,但这类物品不易固定,有时达不到抬高患肢的预期效果。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多功能患肢抬高架,经过临床5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手挂悬吊和患肢枕抬高消除上肢骨折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52例上肢骨折病人应用手挂悬吊消除肢体肿胀,对照组31例用患肢枕抬高消除肢体肿胀,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消肿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优良率达94.2%,对照组中优良率为48.38%,χ2=30.1,P<0.005.结论手挂悬吊消肿效果显著优于患肢枕抬高.  相似文献   

3.
林慧玲 《现代护理》2002,8(9):667-667
目的 比较手挂悬吊和患肢枕抬高消除上肢骨折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5 2例上肢骨折病人应用手挂悬吊消除肢体肿胀 ,对照组 31例用患肢枕抬高消除肢体肿胀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消肿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优良率达 94.2 %,对照组中优良率为 48.38%,χ2 =30 .1,P <0 .0 0 5。结论 手挂悬吊消肿效果显著优于患肢枕抬高。  相似文献   

4.
目前 ,肢体抬高是手外科乃至骨科常用的护理方法 ,以往使用的肢体抬高垫既不舒适 ,也不能有效的抬高患肢 ,影响手术效果 ,也增加病人的痛苦 ,针对这一问题 ,我科护理人员自行设计研究多功能肢体康复器 ,并用于临床实践得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制作方法康复器采用钢板和铝合金材料 ,长 6 0cm ,宽 2 5cm ,分上下两层 ,两层之间有一可升降的支撑装置 ,可折叠、拉长 ,上层钢板、铝合金的两个长边等距离打洞 ,然后将活动铁钩悬挂支撑带 ,每条带长 2 2cm ,宽 3cm(材料为布带 ) ,可随意调整、拆卸、清洗。共分两型 ,Ⅰ型适于肘关节 (膝关节 )…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对上肢骨折病人大都采用患肢小枕抬高消除因骨折创伤造成的肢体远端肿胀,使用该法时,病人患侧肢体置于小枕上,无小枕承托的肢体悬空,舒适感差,抬高幅度小,病人坐位时患肢用三角巾悬吊胸前,肢体远端低于心脏水平,不利于远端静脉血液回流,消肿效果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制了一种手挂吊带,并应用于临床167例,经观察达到了迅速消除肢体肿胀、病人感觉舒适的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输液后较好的拔针方法与效果.方法 以12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双上肢同期用5号半针头穿刺输液,一侧肢体为实验组,拔针后采用肢体抬高法自然止血,另一侧肢体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平置按压法止血,观察肢体抬高拔针法与常规拔针法后皮肤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血小板减少患者拔针后采用肢体抬高法1,2,3,4,5 min的皮肤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1%、0、0、0、0,常规肢体平置压迫拔针法皮肤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7.10%、25.81%、22.58%、9.68%、3.23%.1~4 min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5 min时两者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肢体抬高法能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止血有效率,优于常规肢体平置压迫止血法.  相似文献   

7.
上肢骨折创伤常造成肢体软组织肿胀,临床上多采用患肢小枕抬高消肿,但患肢小枕抬高幅度小,消肿效果不明显,而且舒适感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制作了一种上肢抬高靠手支架,应用临床40例,经临床观察,能迅速消除肢体肿胀,效果显著,患者感觉舒适,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输液后较好的拔针方法与效果。方法以12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双上肢同期用5号半针头穿刺输液,一侧肢体为实验组,拔针后采用肢体抬高法自然止血,另一侧肢体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平置按压法止血,观察肢体抬高拔针法与常规拔针法后皮肤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血小板减少患者拔针后采用肢体抬高法1,2,3,4,5min的皮肤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1%、0、0、0、0,常规肢体平置压迫拔针法皮肤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7.10%、25.81%、22.58%、9.68%、3.23%。1-4min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5min时两者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肢体抬高法能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止血有效率,优于常规肢体平置压迫止血法。  相似文献   

9.
肢体损伤或手术后常会引起肢体肿胀,患肢抬高是减轻肢体肿胀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临床上常采用枕头、气枕、棉被、布朗氏架等物品或直接摇高床尾支架将下肢抬高,但效果均不理想。另外,对于半月板缝合、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后的手术修复重建等病人,由于术后早期常需要佩戴伸直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上肢抬高架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消退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12月40例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悬吊抬高法抬高患肢;将2015年1~6月40例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和制作的上肢抬高架抬高患肢。比较抬高患肢前后两组患肢手腕、前臂中段、上肢、上臂中段周径的差异。结果抬高患肢后,实验组患肢手腕、前臂中段、上肢、上臂中段周径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上肢抬高架抬高患肢可促进肢体肿胀的消退,而且上肢抬高架选材、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创伤骨科患者常需要抬高患肢,予以肢体功能位放置,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直接抬高上肢时,肌肉牵拉过度,不仅影响患者舒适度,而且不利于伤口愈合。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更为舒适并可以更好地保持床单位整洁,设计此组合式上肢抬高垫,现介绍如下。1材料及制作方法1.1材料采用高密度海绵作支撑,外面用棉布包裹,魔术贴  相似文献   

12.
上肢骨折后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是常见的临床表现,而有效抬高患肢并取舒适体位是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1]。临床上常使用脱水剂或抬高肢体、冰敷的方法消肿[2],如肢体过于肿胀不能及时手术时,常需悬吊上肢消肿。以往悬吊肢体多采用支具固定患肢后再用细绳悬吊,但常具有肢体滑脱、固定不牢固、松紧不易控制等缺点,进而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和肿胀消退,患者也感觉不舒适。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L”形悬吊袋,临床应用于6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设计与制作(图1)图1L形悬吊袋结构示意图选用优质纯棉布缝制成L形悬吊袋,…  相似文献   

13.
林慧玲  徐峰  莫善凤 《现代护理》2002,8(7):548-548
临床上对上肢骨折病人大都采用患肢小枕抬高消除因骨折创伤造成的肢体远端肿胀 ,使用该法时 ,病人患侧肢体置于小枕上 ,无小枕承托的肢体悬空 ,舒适感差 ,抬高幅度小 ,病人坐位时患肢用三角巾悬吊胸前 ,肢体远端低于心脏水平 ,不利于远端静脉血液回流 ,消肿效果不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自制了一种手挂吊带 ,并应用于临床 16 7例 ,经观察达到了迅速消除肢体肿胀、病人感觉舒适的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方法取市售棉质白布 ,制做成双层长 6 3cm ,底部宽 32cm ,袋口宽 2 0cm的一侧面不封口半敞开式靴型布袋 ,袋口两侧布…  相似文献   

14.
自制肢体吊带在烧伤整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整形科行肢体手术的患者,术前消毒及术中削痂、切瘢、植皮和术后包扎都需要抬高肢体,但患者因麻醉致肢体肌肉松弛,不易抬起,常需要一位术者参与抬肢体,影响手术配合.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本院自制肢体吊带(以下简称吊带)应用于手术患者724人次,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指导患者主动进行患肢抬高对患肢功能恢复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因单侧肢体骨折入住骨科病房的患者52例,上肢26例,下肢26例。随机分为主动患肢抬高组与被动患肢抬高组,每组各13例上肢与13例下肢。手术前评估每个患肢的肿胀程度。骨折手术后,对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的术后康复指导,将患肢常规置放于高枕上,略高于心脏。第二天起,对所有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主动患肢抬高组进行指导,循序渐进,患肢功能锻炼。被动肢体抬高组,由他人将患肢置放于高枕上,每日被动抬高患肢。记录并评估术前一天、术后第五天、术后第10天患肢的肿胀程度、邻近关节的活动度、肢体的肌力。结果:主动肢体抬高组与被动肢体抬高组在年龄、性别、肢体损伤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肢体功能与肿胀程度相似。术后第五天,主动抬高组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P>0.05)、患肢肌力较被动组为强(P<0.05)。术后第10天患肢肿胀、邻近关节活动度、患肢肌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指导患者术后进行主动的患肢抬高训练有利于促进肿胀消退、增加肌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可调式肢体抬高支架的研制及使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患肢抬高是手外科术后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目的是促进肢体血液回流、减轻水肿、改善循环、利于功能康复及再植或移植组织成活。手外科常用的患肢抬高的方法大体包括二种:一是垫高式,二是悬吊式。垫高式患肢抬高较常用,要求患肢平于或略高于心脏水平,适用于一般性手外伤。悬吊式患肢抬高要求患肢要明显高于心脏水平,主要适用于手部严重挤压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垫高式患肢抬高因利用软枕或软垫抬高患肢,常缺乏稳定性,或患肢抬高的高度容易改变,或易造成患肢向侧方滑落。为解决上述不足,我们研制了肢体抬高支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可调式四肢消毒架在手术消毒中的应用研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需抬高肢体手术复位的18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可调式四肢消毒架抬高肢体,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肢体悬吊在输液架上.观察2组皮肤损伤情况、消毒时肢体污染情况和消毒所需时间.结果 皮肤损伤率,观察组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观察组消毒时无一例污染,对照组消毒时污染16例;观察组消毒时间平均为(17.6±2.4)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3.2)min.结论 可调式四肢消毒架可降低消毒肢体皮肤损伤率,减少肢体污染率,缩短消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尚丽荣 《护理研究》2006,20(1):201-201
骨折病人需将肢体抬高,以减轻肿胀,促进血液回流,避免静脉血栓形成。以往我院采用自制海绵垫和一次性塑料充气抬高垫等方法,因存在不易清洗消毒、透气性差、不牢固等缺点,以至于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我科于2004年5月自行设计新型下肢抬高架,经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肢体创伤后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骨折局部内出血、血液循环障碍等都会造成肢体不同程度的肿胀。临床护理中常以抬高患肢起到消肿作用。临床常用多个枕头、前臂吊带、绷带吊高上肢等方法消肿。但上述方法消肿效果不理想,病人感觉不舒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骨科下肢抬高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创伤后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骨折局部内出血、血液循环障碍等都会造成肢体不同程度的肿胀。临床护理中常以抬高下肢起到消肿作用,常用勃朗氏架或垫枕头抬高下肢,勃朗氏架使用时制作繁琐、费时,托布受污染后更换费力且不方便,靠近病人臀部铁架圈顶着臀部,压迫局部皮肤,病人感觉不舒服。而普通枕头质地软硬不一,不符合人体生理力学。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制作了一种骨科病人下肢抬高垫。经临床使用2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