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区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社区护理已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方向。由于脑卒中患病时间长、住院费用及其他原因,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带着残疾回家康复,而患者及其家人缺乏康复知识和技能,致使大部分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而处于后遗症期^[1]。有资料表明,国内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工作尚未系统开展^[2]。因此,积极开展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日益受到重视。现就社区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患者大多仅经过1月住院抢救治疗后病情稳定、好转,回家休养,回家后难以得到系统和正规的康复治疗,从而错过最佳康复期,留下失语、偏瘫、自理缺陷等后遗症,给患者造成痛苦,给家庭造成负担,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由于年龄大、功能恢复差,更易造成残疾,因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对促进康复、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长远意义。自2001年2月~2005年6月我们对1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家庭康复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发展,护理逐渐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脑卒中患者不仅需要住院时的康复护理服务,出院后也需要连续的康复护理服务。此文主要对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的定义、家庭康复训练定义及目标、必要性、方法和内容及并发症的护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脑卒中家庭康复训练及并发症护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简单阐明了居家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的意义及现状,重点综述了居家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的内容,包括肢体的功能锻炼、言语及吞咽功能锻炼、心理认知能力的锻炼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锻炼等。提出了家庭康复护理对居家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大多经过近1个月住院救治后,病情稳定,回家休养。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患者回家后难以得到系统和正规的康复治疗,从而错过最佳康复期,留下失语、偏瘫、自理缺陷等后遗症,给患者造成痛苦,给家庭造成负担。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由于年龄大,功能恢复差,更易造成残疾。因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家族康复护理对促进康复、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长远意义。自1998年2月~2001年6月对1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家庭康复护理及随访,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6例脑卒中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60~78岁,平均72岁。脑出血7例,脑梗死9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57例出院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并动态研究.结果通过一年的观察,患者身心康复效果非常显著(P<0.01).结论开展系统的家庭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的误区和现存问题,强调加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意识,并进行针对性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方法分析本市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现状,并提出社区康复模式建立的方法:成立脑卒中社区康复小组,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管理系统和制订社区脑卒中康复服务内容。结果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使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回归家庭社区都有康复治疗组成员进行跟踪治疗随访,能得到及时、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保障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连续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康复期的家庭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 5 7例出院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并动态研究。结果 通过一年的观察 ,患者身心康复效果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开展系统的家庭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又称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1]。据报道,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为150万,脑卒中后约3/4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2]。家庭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3]。同时,家庭康复护理相对于医院康复护理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对脑卒中患者,尤其家庭较为困难的患者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现将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的家庭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銮玲 《当代护士》2007,(11):31-3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康复护理可有效地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率,改善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社区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需求,为构建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郑州市9个社区172名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社区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需求主要集中于专业康复护理指导需求(3.85±0.682)、信息支持需求(3.63±0.542)和心理护理需求(3.43±0.537)。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对连续康复护理需求高;应充分考虑社区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需求,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操作普适性的脑卒中患者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康复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与家属延续性护理需求进行调查,为家庭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脑卒中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对94例脑卒中患者及121名家属(主要照顾者)在出院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及家属的各项延续性护理需求均在60.0%以上,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分值排名前3位项目为:康复器械指导、康复锻炼方法、常用家庭护理技巧;家属延续性护理需求前3位为:康复器械指导、常用家庭护理技巧、康复锻炼方法。结论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延续性护理需求较高,应注重康复锻炼方法及器械使用、常用家庭护理技巧的指导,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脑卒中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分别于发病后1个月和3个月对两组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进行评定,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干预前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生存质量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尽快规范和开展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5.
李慧兰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2017-2018
社会老龄化导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超过80%[1]。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大多是在家庭或社区中进行的[2]。因此,通过加强城市社区家庭康复护理,以达到改善心理状况,降低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对脑卒中患者具有重大意义。作者拟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治疗并出院家庭随访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脑卒中偏瘫患者均等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家庭康复护理组,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负性情绪。结果:家庭康复护理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以及NIHSS得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师服务模式下社区护士工作的家庭康复护理开展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ADL的作用。方法:40例未经过早期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给予系统规范的家庭康复护理,并进行运动功能及ADL评定。结果:40例患者康复护理1及3个月时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P〈0.001)。结论:系统规范的家庭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实验设计。将符合本实验条件的32例患者及家庭照护者随机分成两组,设对照组16人,实验组16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家庭访视、多媒体示范等加大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力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较对照组显著,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实施对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服务项目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的需求,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arthel指数ADI。量表及自行编制的“护理服务项目调查表”,调查某社区40例脑卒中患者对家庭护理服务项目的需求状况。结果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服务项目需求总分为10~38分,平均(26.30±7.17)分;所有护理服务项目中得分最高项为康复护理服务中的“告知偏瘫后潜在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平均为(2.29±0.70)分;恢复欠佳组(ADL≤60分)家庭护理服务项目需求总分高于恢复良好组(ADL〉60分),且基础护理、康复护理服务项目需求高于恢复良好组。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重视家庭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及对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0.
家庭护理流程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社区24例脑卒中患者应用家庭护理流程化管理模式,结果本组患者均能生活自理,全部达到康复标准。认为脑卒中患者在社区康复过程中应用家庭护理流程化管理模式收到良好效果,不但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高度满意,而且规范了家庭护理服务方式,保证了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整体性、服务和需求的匹配性,降低了家庭护理服务的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