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吕晓东  刘加良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3):1777-1779
目的 探讨每天一次吸入噻托溴铵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深吸气量(IC)和运动耐量的影响以及常用的肺功能指标与运动耐量的相关性.方法 吸入噻托溴铵18 μg/d,在第0天、第28天和第56天分别测定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呼吸困难评分.结果 噻托溴铵吸人后第28天和第56天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2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异丙托溴铵后,进行静态肺功能测定.结果 14例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无明显的改变;深吸气量(IC)增加;12例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患者,FEV1,FVC,FEV1/FVC无显著改变,呼气流速指标亦无显著改变但IC增加.结论 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3.
刘平  郑世良  李汉高 《山东医药》2012,52(21):62-64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浆内皮素(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69例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噻托溴胺和茶碱缓释片治疗12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试验、肺功能、血浆ET与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下降、6MWD显著增加、肺功能改善(P均<0.01),血浆ET浓度明显下降,CGRP浓度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噻托溴胺能明显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加运动能力,改善肺功能,其机理可能与噻托溴胺使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血浆ET、CGRP浓度恢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评价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疗效的3种指标进行比较. 方法 吸人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前后对18例稳定期严重COPD患者行肺通气功能和肺容量测定,并采用呼气负压技术同步检测呼气流速受限(EFL). 结果 与安慰剂比较,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FVC)百分比、深吸气量占预计值(IC)百分比显著改善,残气量占预计值(RV)百分比和功能残气量占预计值(FRC)百分比显著降低,肺总量占预计值(TLC)百分比无显著改变;Borg呼吸困难评分显著降低;5分法EFL评分无显著改变,呼吸方式无显著改变.IC、FEV,和5分法EFL评分的平均改善率分别是(20.42±15.02)%、(10.98±7.28)%和(5.15±11.24).△IC与ABorg呈负相关(r=0.732,P<0.05),AFEVl与ABorg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r=0.343,P>0.05).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方法分析3种不同指标诊断呼吸困难的价值,结果表明,IC、FEV1和5分法EFL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0.681和0.557. 结论 与FEV1相比,IC评价严莺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剂疗效更为灵敏和准确,5分法EFL评分不宜作为评价严重COPD患者吸人支气管舒张剂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米翔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183-1185
目的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后运动耐量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观察三组治疗不同时期肺功能的变化和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情况,进行6 min步行试验观察运动耐力的变化。结果用药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明显好转,前后比较(P<0.05),用药6个月后治疗组FEV1、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运动耐力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改善,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运动耐力(6MWT)增加,SGRQ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胺粉吸入剂对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耐量及肺功能有改善作用,并可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张晓东  孟逸萍  王亿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36-1937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噻托溴胺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对老年人群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例COPD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吸入噻托溴胺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FEV1,FVC以及IC,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吸入噻托溴胺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对重度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在肺功能改善及临床症状缓解方面较单一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有进一步获益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吸入异丙托溴胺(ipratropium bromide,IPB)是否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静态肺功能,运动通气功能和运动耐量.方法 随机抽取稳定期COPD患者12例,吸入IPB溶液2 mg,吸人前后分别进行静态肺功能和运动肺功能测定.结果 吸入IPB后,COPD患者最大运动功率(Wmax)、最大耗氧量(VO2max)、最大运动时每分钟通气量(Vemax)和比潮气量(Vtmax/IC),较吸人前均有显著增加;死腔通气(VD/VT)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max/VCO2max)无明显改变.Vtmax/IC的变化(⊿Vtmax/IC)与VO2max的变化(⊿VO2max)有显著相关性(r=0.598,P<0.05);⊿Vtmax/IC与最大运动功率的变化(⊿Wmax)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743,P<0.05).结论 吸入IPB能够增加COPD患者的运动耐量,COPD患者吸入IPB后,⊿Vtmax/IC可能是运动耐量增加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 42例COPD稳定期患者均给予单剂量噻托溴铵(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国际有限公司)吸入18微克,1吸/d。疗程为3个月。结果 42例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评分、6MWD、生活质量评分,疗效较好,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度 COPD 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第1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治疗;第2组吸入噻托溴铵的治疗;第3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英国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分级(mMRC 问卷)、6分钟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第3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提高(P <0.05),第3组患者治疗后的 FEV1改善率为(19.11±3.52)%;PaO2显著提高(P <0.05),第3组患者治疗后的 PaO2改善率为(22.35±5.18)%,显著减缓肺功能的恶化情况。另外联合治疗组 mMRC 问卷、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明显改善(P <0.05),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要比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噻托溴铵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平静呼吸状态动态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dyn)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20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别在基础状态与吸入安慰剂30min,测定基础肺功能、主观呼吸困难评分(Borgscore)和PEEPi,dyn后,病例分成3组:Ⅰ组吸入沙丁胺醇400μg15min后;Ⅱ组顺序吸入异丙托溴胺80μg30min和吸入沙丁胺醇400μg15min后;Ⅲ组顺序吸入沙丁胺醇400μg15min和吸入异丙托溴胺80μg30min后分别重复上述指标测定。结果与吸入安慰剂对比,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3组PEEPi,dyn均明显降低(P<0.05~0.01),PEEPi,dyn的变化与深吸气量(IC)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444,P<0.01),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r=-0.517,P<0.01);3组Borgscore均降低(P<0.05),Borgscore的降低与PEEPi的降低明显呈正相关(r=0.386,P<0.05),与肺功能的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1)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COPD患者的PEEPi,dyn降低,其机制与肺容量的降低有关。(2)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减轻与PEEPi,dyn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和淀粉样蛋白(SA)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舒利迭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炎性因子、TWEAK和SAA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MR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表(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WEAK和SA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呼吸状况和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TWEAK和SAA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对人选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每日吸入噻托溴胺粉雾剂18ug,连续观察12周。于第1、43、85天检查呼吸困难的评分,6分钟行走距离(6MWD),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等指标,比较用药前后各变量变化的统计学意义及肺功能各变量与6MWD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后FEV1和FEV1/FVC均有所改善,其中FEV1的改善要好于FEV1/FVC改善,但与用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6周、12周IC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增加(t=4.596、5.405,P均〈0.01),6MWD用药后6周、12周较用药前有显著提高(t=4.628、6.207,P均〈0.01);用药后6周、12周呼吸困难评分的下降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z=4.433、4.026,P均〈0.001);回归分析显示IC的变化与6MWD的变化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0、0.873,P均〈0.01)。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比较其他肺功能指标,伦的改变与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的改变有更好地相关性,IC的测定有助于COPD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COPD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3、6个月时呼吸困难指数(m MRC)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T)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VC及FEV1/FVC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及FEV1/FV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 MRC和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时m MRC低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与对照组的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升运动耐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多索茶碱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明显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76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吸入噻托溴铵药物组和不吸入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分别进行圣乔治生活质量问卷(SGRQ)、肺功能检查、6分钟步行距离(6 MWD)和诱导痰检测。结果 SGRQ评分中,药物组在治疗后4、8 w分别下降(7.8±0.5)分和(12.6±0.7)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EV1、FVC、FEV1/FV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组的IC在治疗4、8 w后上升明显,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6MWD中,药物组在治疗后4、8 w分别为(332.1±21.6)m和(365.3±23.5)m,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药物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在治疗4、8 w均下降,分别为(47.7±3.2)%和(42.3±2.8)%;而巨噬细胞比例相应地上升,分别为(48.3±3.7)%和(54.2±5.2)%,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IC、6 MWD、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SGRQ评分相关性好,优于FEV1%、FVC、FEV1/FVC。结论老年COPD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后呼吸困难症状减轻而常规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深吸气量IC改善和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明显,且与圣乔治问卷评分相关性高,不失为反映呼吸困难症状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胡玉华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074-1076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01~2016-03收治的10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18μg/粒睡前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奇霉素0.25 g/d口服,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及呼吸困难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_1、FVC、FEV_1/FV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降低,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COPD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肺功能锻炼治疗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中度COPD并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间断家庭氧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吸入噻托溴铵,并坚持做肺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2周、48周检测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T)、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对照组术后2周、48周、治疗组术后2周时肺功能指标、6MWT、QOL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48周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肺功能锻炼能改善中度COPD并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对支气管扩张伴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住院和门诊稳定期支气管扩张伴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38例,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 1次/d吸入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月后评估患者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T)、呼吸困难评分(m MRC)及圣·乔治呼吸评分(SGRQ)。结果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后患者深吸气量(IC%)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患者6MWT距离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患者m MRC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SGRQ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显著改善患者IC%,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指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噻托溴胺对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7)和对照组(n=38),两组均采用基础疗法+噻托溴胺治疗,联合组加用帕罗西汀,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 w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前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FVC)、深吸气量(IC)、6 min步行距离(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IC、6MWD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SAS、SDS、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SAS、SDS、SGR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噻托溴胺对极重度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抗焦虑抑郁功效,同时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影响肺功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国产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组、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筛选合格的稳定期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吸入国产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1次/d),对照组吸入安慰剂(1粒,1次/d),在给药前、给药后6及12 w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6 min步行距离(6MWD)及改良的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并观察两组的不良事件。结果第6周,治疗组FEV1、FVC、IC、6MWD、MMRC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次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第12周,治疗组FEV1、FVC改善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与自身第6周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IC、6MWD、MMRC评分改善却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且与自身第6周时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急性加重次数也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12 w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除口干外无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国产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疗效显著、持续,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