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西省部分地区妊娠期妇女血液叶酸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3年至2017年在山西省平定、寿阳、太谷、泽州等县募集的孕中晚期妇女。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孕妇一般情况、膳食习惯、叶酸增补剂服用情况、末次月经日期、孕产史等,应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浆和全血叶酸水平,采用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间距(P_(25),P_(75))表示叶酸浓度的平均水平。将血浆和红细胞叶酸浓度自然对数转换后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期妇女血液叶酸水平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有234名妊娠期妇女纳入分析,妇女的平均全血叶酸浓度为399.1(250.0,590.1)nmol/L;平均血浆叶酸浓度为16.8(10.4,36.1)nmol/L;平均红细胞叶酸浓度为964.3(604.9,1 433.0)nmol/L。血浆叶酸缺乏率为25.6%,红细胞叶酸缺乏率为8.5%,47.6%的妊娠期妇女红细胞叶酸浓度低于906.0 nmol/L。90.1%的妇女服用含叶酸的增补剂,有效服用叶酸的妇女占20.9%。年龄、孕周、孕次、服用叶酸增补剂、水果摄入频率是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山西省部分地区妊娠期妇女的血液叶酸缺乏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血液叶酸浓度仍不理想,叶酸规范服用的科学性和依从性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早期妊娠妇女血液叶酸浓度,观察血液叶酸浓度随季节变动趋势,分析血液叶酸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孕12周内妇女。采用面对面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每名妇女采集非空腹静脉血4ml测定血浆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浓度。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血液叶酸浓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计算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不同季节以及服用和不服用叶酸增补剂者的血液叶酸浓度。结果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共募集早期妊娠妇女596名。血浆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浓度的几何均数分别为34.1 nmol/L和902.8 nmol/L,缺乏率分别为3.0%和2.4%。但50%早期妊娠妇女的红细胞叶酸浓度低于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最佳水平(906 nmol/L)。血浆叶酸浓度4~6月最低;红细胞叶酸浓度1-3月最低。围受孕期服用叶酸增补剂可以显著提高血浆叶酸浓度和红细胞叶酸浓度;血浆叶酸浓度和红细胞叶酸浓度随妇女年龄增加而升高;农村早期妊娠妇女的血浆叶酸浓度低于城市早期妊娠妇女;每日食用1次及以上水果者的红细胞叶酸浓度高于水果食用频率不足每日1次者。对年龄和居住地调整后,围受孕期服用叶酸增补剂妇女的血浆叶酸浓度比未服用者高1倍以上(P<0.001);对年龄和食用水果频率调整后,服用叶酸增补剂妇女的红细胞叶酸浓度比未服用者高42%(P<0.001)。结论无锡地区早期妊娠妇女叶酸缺乏率不高,但有50%早期妊娠妇女的红细胞叶酸浓度低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最佳水平。红细胞叶酸浓度1—3月处于低谷,此时受孕,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危险性将增加。围受孕期服用叶酸增补剂可显著提高血液叶酸浓度。在制订育龄妇女增补叶酸计划时,应结合改变膳食教育,并应重点关注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孕晚期妇女及其新生儿的血浆叶酸水平,并评价两者的关联性.方法 2009年5-6月在河北省元氏和乐亭县募集孕妇并观察至分娩.募集时收集一般资料,临产前采集孕妇静脉血,分娩时采集新生儿脐带血,获得资料完整的孕妇与新生儿437对.采用微生物法检测血浆叶酸.孕妇血浆叶酸缺乏定义为血浆叶酸<6.8 nmol/L,低于脐带血血浆叶酸水平第10百分位数者定义为新生儿叶酸相对缺乏.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血浆叶酸水平,x2检验比较血浆叶酸缺乏率;采用logistic回归估计孕妇血浆叶酸缺乏与否与新生儿血浆叶酸相对缺乏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按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五分位数分5组,采用线性回归探讨孕妇与新生儿两者的血浆叶酸水平是否存在剂量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新生儿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比值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孕晚期妇女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8.0(95%CI:7.6~8.5)nmol/L,缺乏率为29.3%;新生儿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24.0(95%CI:23.1 ~25.0) nmol/L,缺乏率为0.9%.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是孕妇的3.0倍(t=32.519,P<0.01);新生儿血浆叶酸缺乏率远低于孕妇(x2=137.2,P<0.01).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地区、职业和文化程度后,孕妇血浆叶酸缺乏组的新生儿叶酸相对缺乏的发生风险是正常组的1.96(95%CI:1.02 ~ 3.80)倍;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随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升高而上升(趋势检验P<0.05).新生儿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比值与孕妇血浆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810,P<0.001).结论 中国北方农村新生儿叶酸营养状况远好于孕晚期妇女;孕晚期妇女与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间存在剂量梯度关系;胎盘对叶酸的主动转运能力随着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神经管畸形高发区与低发区农村孕早期妇女血液叶酸状况。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2003年神经管畸形高发与低发两个地区共688名农村孕早期妇女的血浆叶酸与红细胞叶酸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高发区农村孕早期妇女血浆叶酸浓度(10.53nmol/L)与红细胞叶酸浓度(389.2nmol/L)中位数明显低于低发区妇女(血浆叶酸30.39nmol/L,红细胞叶酸926.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发区妇女血浆叶酸缺乏率约为50%,红细胞叶酸缺乏率约为43%,远高于低发区妇女(血浆叶酸6%,红细胞叶酸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低发区服用叶酸组妇女血浆叶酸水平约为不服用组的2倍,红细胞叶酸水平是不服用组的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低发区服用叶酸组孕早期妇女的血浆缺乏率均低于不服用组,相对危险度(RR)值分别为0.60(95%CI:0.36~1.01)与0.16(95%CI:0.06~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低发区服用叶酸组与不服用组红细胞叶酸缺乏率之间的RR值分别为0.64(95%CI:0.36~1.13)与0.39(95%CI:0.13~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叶酸的孕早期妇女中,低发区血浆叶酸水平约为高发区的1.7~1.9倍,红细胞叶酸水平约为高发区的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用叶酸的孕早期妇女中,高发区血浆叶酸与红细胞叶酸缺乏率约为低发区的10~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管畸形高发区农村孕早期妇女血液叶酸水平很低,增补叶酸可有效提高妇女血液叶酸水平、降低妇女叶酸缺乏率,高发区育龄妇女怀孕前后每日服用0.4mg叶酸的剂量可能不足,建议增加服用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无锡市中老年妇女血浆叶酸水平.方法:以年龄在35~64岁,分别来自城区和农村的623名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浆叶酸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人群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20.5 nmol/L,平均叶酸缺乏率为1.8%,城区妇女血浆叶酸平均水平高于农村妇女,冬春季节血浆叶酸水平高于夏秋季节.结论:无锡市中老年妇女血浆叶酸水平高于我国北方地区妇女,城区与农村、冬春季节与夏秋季节中老年妇女血浆叶酸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无锡市中老年妇女血浆叶酸水平。方法 :以年龄在 35~ 6 4岁 ,分别来自城区和农村的 6 2 3名妇女为研究对象 ,对其血浆叶酸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人群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 2 0 .5 nmol/ L ,平均叶酸缺乏率为 1.8% ,城区妇女血浆叶酸平均水平高于农村妇女 ,冬春季节血浆叶酸水平高于夏秋季节。结论 :无锡市中老年妇女血浆叶酸水平高于我国北方地区妇女 ,城区与农村、冬春季节与夏秋季节中老年妇女血浆叶酸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妊娠9~20周孕妇血清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为妊娠早期孕妇增补叶酸、预防妊娠并发症及胎儿出生缺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5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早孕门诊建卡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1 096人,184名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作对照并对其进行1次血清FOL、Hcy检测。结果 1 096名妊娠9~20周孕妇血清FOL缺乏率6.75%,Hcy异常率1.46%;血清FOL平均值(13.03±4.79)ng/m L和Hcy平均值(5.78±1.68)μmol/L,分别与对照组的(9.29±3.71)ng/m L和(8.96±3.41)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FOL水平在9~20孕周的孕妇中随着孕周增加逐渐下降(r=-0.220,P=0.000),在16~44岁的孕妇中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r=0.222,P=0.000),血清Hcy水平在16~44岁的孕妇中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r=-0.173,P=0.000),但与孕周未见相关性(r=0.035,P=0.251)。结论妊娠20周内孕妇血清叶酸营养状况较好,同型半胱氨酸异常率较低,建议根据不同孕周和年龄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我国部分地区成年人血浆叶酸的地区和季节差异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描述我国部分地区成年人群血浆叶酸在不同地区、季节的分布特征。方法:以来自南北方有代表性的城乡地区2 545人(35-64岁)为研究样本,对其血浆叶酸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南方人群血浆叶酸平均水平(16.9nmol/L)显著高于北方人群(8.3nmol/L),北方人群叶酸缺乏率(37.0%)显著高于南方人群(5.8%);南北方人群血浆叶酸水平随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南方人群夏秋季血浆叶酸水平(15.0nmol/L)低于冬春季节(18.8nmol/L),叶酸缺乏率变化不明显;北方人群夏秋季节血浆叶酸水平(9.7nmol/L)明显高于冬春季节(7.1nmol/L),叶酸缺乏率夏秋季节为26.2%,显著低于冬春季节的48.0%。结论:我国南北地区成年人群血浆叶酸水平差异显著;南北方人群血浆叶酸随季节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女血液叶酸水平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至少有2次连续自然流产史的非孕期妇女作为病例;选取年龄与病例组相近,生育过子女且无自然流产史的未孕妇女作为对照。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以及其它因素;每名研究对象采集5ml静脉血,用微生物法检测血浆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共募集合格病例63例,对照145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组血浆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浓度[几何均值分别为(19.0&#177;1.9)nmol/L和(772.1&#177;2.1)nmol/L]低于对照组血浆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浓度[几何均值分别为(20.1&#177;1.6)nmol/L和(815.8&#177;1.8)nmol/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组血浆叶酸缺乏率和红细胞叶酸缺乏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控制职业及文化程度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特征之间习惯性流产妇女血浆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血液叶酸水平低下为习惯性流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舟山海岛地区育龄期妇女叶酸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在育龄期妇女中进行叶酸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舟山地区504名育龄期妇女进行血清叶酸测定及问卷调查。结果:舟山地区育龄期妇女血清叶酸平均水平为11.44±5.48 nmol/L,叶酸缺乏率为19.44%。504名舟山地区育龄期妇女中知晓叶酸的比率为40.08%,年纪较轻、居住在市区、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教科文卫公务员的育龄期妇女叶酸知晓率较高(P<0.05)。结论:舟山海岛地区育龄期妇女血清叶酸水平和叶酸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低,需对其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叶酸缺乏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增补叶酸1.2 mg/d后红细胞叶酸水平达到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阈值所需的时间,旨在为计划外妊娠妇女提出合适的叶酸增补方案,有效预防胎儿NTDs。方法将志愿观察对象4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的育龄妇女增补叶酸1.2 mg/d,对照组的育龄妇女以淀粉片为安慰剂。服药周期为28 d,每隔7 d抽样检测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红细胞叶酸水平在2~3周后906 nmol/L,对照组的红细胞叶酸水平在4周后仍保持在700 nmol/L左右。两组红细胞叶酸水平在给药1、2、3、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外妊娠妇女增补叶酸可考虑初始剂量为1.2 mg/d,待2周后体内红细胞叶酸浓度大幅提高,再更改为0.4 mg/d的剂量服食至孕3个月。此方案可有效缩短孕早期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提高的时间,预防胎儿NT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孕妇服用叶酸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叶酸干预效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医院及入户调查方法,抽取甘肃省两个县内2094名孕后三个月至产后一年的妇女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2094名调查对象中,叶酸服用率为25.4%。叶酸认知水平、年龄、出生缺陷生育史及孕后去医院检查、文化程度、计划妊娠、流产史、孕前去医院检查等是影响孕妇叶酸服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孕妇生育史及对叶酸的认知水平是影响其叶酸服用的重要原因;对育龄人群广泛开展叶酸认知教育,倡导健康的计划生育观念应成为干预的重点措施;而如何找到提高孕前叶酸服用的有效途径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孟庆霞  孙健  王挺  丁洁  李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41-5742
目的:分析孕妇红细胞叶酸水平与胎儿先天性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0月超声诊断为胎儿缺陷的病例93例(缺陷儿组),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184例(对照组),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孕妇外周血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93例缺陷儿孕妇外周血红细胞叶酸水平为(799.74±333.30)nmol/L,对照组为(1 003.30±466.78)nmol/L,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缺陷儿组中各亚组的红细胞叶酸水平分别为:开放性神经管畸形(NTDs)组(743.75±386.41)nmol/L,单纯脑室扩张组(847.46±448.52)nmol/L,先天性心脏病组(753.33±266.31)nmol/L,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组(844.00±339.85)nmol/L,淋巴水囊瘤组(816.22±330.12)nmol/L,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组(865.50±166.79)nmol/L,唇腭裂组(854.00±369.54)nmol/L。胎儿缺陷组各亚组中只有NTDs组和先天性心脏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缺陷与孕妇叶酸缺乏有关,其中开放性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最为相关;孕期红细胞叶酸平均最佳水平应该在1000 nmol/L左右;孕前和孕早期补充足量的叶酸可以预防多种胎儿畸形的发生,尤其是NTDs和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永靖县孕妇对叶酸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进行叶酸知识健康教育以及进一步推广叶酸的增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对甘肃省永靖县所有≥28孕周分娩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孕妇对叶酸知识的知晓率、叶酸服用率及规范服用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 536份,孕妇叶酸知识知晓率为94.85%,服用率为92.17%,规范服用率为38.29%。影响孕妇叶酸知晓和服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年龄、职业和户籍所在地。结论永靖县孕妇叶酸的规范服用率低,健康教育是影响孕妇叶酸知晓、服用和规范服用的主要因素;对重点人群进行叶酸及出生缺陷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叶酸规范服用、预防出生缺陷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孕妇70例为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妊娠事件的孕妇627例为对照组,健康未孕育龄期妇女60例为未孕组。对比3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血清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通过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统计发生不良妊娠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1.2±2.8μmol/L)高于另外两组,而叶酸水平(645.9±281.4nmol/L)、维生素B12水平(247.2±102.3pmol/L)均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089,-0.108,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维生素B12降低以及年龄增大是不良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维生素B12降低以及年龄增大是不良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孕期保健,对年龄较大的孕妇应加强同型半胱氨酸及维生素B12的监测,预防不良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为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经B超检查确诊为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孕妇6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检查胎儿健康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Hcy水平,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28.05±3.48) nmol/L、(319.56±90.26) pmol/L,对照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29.76±3.61) nmol/L、(302.56±87.43) pmol/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血清Hcy水平为(10.86±0.9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7.05±0.43)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胎儿神经管畸形与血清Hcy水平相关(P0.05),而与年龄、孕次、孕周、体重、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10μmol/L是发生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妇血清Hcy水平与胎儿神经管畸形相关,应加大产前筛查力度,通过降低孕妇Hcy水平来防控胎儿神经管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冬季妊娠中期孕妇的25-羟维生素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孕妇年龄、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8名正常妊娠中期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孕24 ~ 28周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0H)D和全血血红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清25(OH)D水平与孕妇年龄、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冬季妊娠中期孕妇25(OH)D缺乏(≤25.0 nmol/L)的发生率为65.38%,25(OH)D不足[25.0 nmol/L<25 (OH)D≤50.0 nmol/L]的发生率为30.77%,25(OH)D正常者占3.85%。冬季妊娠中期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2746,P=0.015)。结论 冬季妊娠中期孕妇普遍存在25(OH)D不足或缺乏,低血红蛋白水平的孕妇尤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孕早期妇女的叶酸服用情况,评价近年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工作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2年6月对平定县妇幼保健院建立《孕产期保健档案》的孕早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是否服用叶酸等信息,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 635例孕妇叶酸服用率为54.1%(885/1 635),孕前开始服用者仅129例,占14.6%(129/885),规律服用者(每周至少服用6天)占94.1%(833/885)。受教育程度、产次及意外妊娠是影响叶酸服用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OR=O.82,95%CI:0.69~0.98),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叶酸服用率越高;产次(OR=1.35,95%CI:1.12~1.62)和意外妊娠(OR=1.88,95%CI:1.25~2.82)为危险因素。结论平定县的叶酸服用率较低,亟需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育龄妇女对叶酸的增补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描述新婚育龄妇女叶酸水平的人口分布及季节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指导增补叶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婚前医学检查项目,收集合肥地区3个县城(肥东、肥西、长丰)2 040名新婚育龄妇女血标本,其中孕妇731人,非孕妇1 309人;调查研究基本人口统计特征资料。结果 孕妇组叶酸水平(555.84±218.885)nmol/L高于非孕妇组(502.54±187.2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0,P<0.001)。在孕妇人群中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叶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非孕妇人群中不同地区、受教育程度、年龄段、季节的叶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妇与非孕妇红细胞内叶酸水平存在差异;应根据季节给与孕妇补充不同水平叶酸;加强不同人口特征孕妇和非孕妇叶酸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方法 选择1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71例正常孕妇和40例育龄期非孕妇作为对照组,正常孕妇分为孕4~12、13~20、21~28、29~38周4组,检测各组血清Hcy、维生素B12(Vit B12)、叶酸(FA)并比较.结果 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血清Hcy、Vit B12和FA水平分别为(14.1±3.3)μmol/L、(143±19.6)pmol/L和(10.2±4.5)nmol/L,Hcy水平高于非孕组和正常妊娠各组,Vit B12和FA水平均低于非孕组和正常妊娠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妊娠组孕13~、21~和29~38周血清HCY水平高于非孕组,Vit B12和FA水平低于非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维生素B12、FA缺乏导致血清Hcy升高可能是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