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剖宫产手术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超声引导下TAPB镇痛(观察组)及未经TAPB镇痛(对照组)的各32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术后2、4、8、16、24 h镇痛情况,记录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配合其护理措施,可有效镇痛,减少产科手术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在胃癌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对比2组术后镇痛效果、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舒芬太尼药物使用量。结果观察组拔管后及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切皮时,对照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较切皮前显著升高,而观察组切皮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有利于缓解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预防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50岁,体重50~6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0):对照组(Ⅰ组)、术前TAPB组(Ⅱ组)和术后TAPB组(Ⅲ组)。Ⅰ组不实施神经阻滞,Ⅱ组和Ⅲ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手术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术。术后3组患者均采用1μg/ml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持续至术后第2天,维持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行镇痛补救。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镇痛补救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舒芬太尼节俭程度。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镇痛补救率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镇痛补救率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Ⅱ组较Ⅰ组舒芬太尼用量节俭35.0%,较Ⅲ组舒芬太尼用量节俭16.0%。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能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术前行神经阻滞效果优于术后。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31-5632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18例产妇(ASA I~II),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手术结束后实施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每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5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所有产妇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对比两组产妇在术后2h、6h、12h、24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镇痛泵药物使用剂量和镇痛满意度。观察组产妇术后2、6、12、24h VAS评分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术后静脉镇痛泵药物使用剂量与对照组产妇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可以显著降低静脉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在镇痛上具有显著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接受剖宫产术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C组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法进行治疗,T组在C组的基础给予TAP阻滞进行镇痛;手术后,比较2组患者2、4、6、8、12h时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后T组4、6、8、12h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4、6、8、12h时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和C组不同时点Ramas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剖宫产手术的术后疼痛主要来自腹壁切口痛和间断的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剖宫产患者因害怕影响术后排气及哺乳,对于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比较排斥。TAP阻滞作为一项新技术,能够有效的阻断腹壁前侧的感觉神经支配,达到腹壁的镇痛效果~([1.2])。传统的Petit三角作为进针点的盲穿易出现失效及并发症,本研究拟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3,4]),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行腹腔镜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前进行TAP阻滞。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舒芬太尼术中用量,舒芬太尼单位时间用量,拔管及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术中用量、舒芬太尼单位时间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及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镇痛补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进行TAP阻滞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术后早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开展时间2016年7月到2016年12月,病例数为60,所有患儿均择期施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方式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不给于TAPB。使用VAS评量表评估患者的镇痛效果,使用BCS评量表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观察患者的镇痛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研究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 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 BCS评分比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高术后舒适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由麻醉护士参与麻醉前访视,麻醉前准备,麻醉中配合,复苏期观察,术后随访等围麻醉期护理,总结TAP阻滞的麻醉护理要点。结果 在麻醉护士的配合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TAP神经阻滞,无一例出现麻醉相关意外及并发症。 结论 麻醉护士在超声引导定位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范专业化的护理流程可提高麻醉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且同意配合研究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给予20mL 0.375%罗哌卡因,对照组给...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于≥70岁患者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开放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6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均为男性,年龄≥7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于手术结束后于患侧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及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记录试验组术中、术后有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记录2组患者术后4、6、8、12、24 h时静息状态下和咳嗽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麻醉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记录2组术后非甾体类镇痛药的使用例数。 结果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及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术中、术后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无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及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事件。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4 h:(3.8±1.2)分vs (1.6±0.5)分;6 h:(4.2±1.5)分vs (1.8±0.8)分;8 h:(4.8±1.5)分vs (2.0±0.7)分;12 h:(5.2±1.4)分vs (2.2±0.6)分;24 h:(3.2±?.?)分vs (1.6±0.6)分]和咳嗽时[4 h:(3.9±1.3)分vs (1.8±0.8)分;6 h:(4.6±1.5)分vs (2.0±0.8)分;8 h:(5.5±1.6)分vs (2.2±0.9)分;12 h:(5.8±1.8)分vs (2.4±0.8)分;24 h:(4.6±1.4)分vs (1.8±0.7)分]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大于试验组(P<0.01);2组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麻醉费用高于[(780.06±63.10)元vs (566.69±93.23)元]、下床活动时间早于[(5.26±1.43)天vs (8.62±1.62)天]、非甾体类药物使用例数少于(2 vs 28)对照组(P<0.01)。 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因其镇痛效果确切,且操作简单,相关并发症少,对于≥70岁患者的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纹肌平面阻滞(TAP)和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TAP组(T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TAP:0.375%罗哌卡因注射15mL。硬膜外组(E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0.375%罗哌卡因注射3mL,待阻滞平面确定后,行气管插管。切皮前,给予0.375%罗哌卡因3~5mL,术毕使用0.375%罗哌卡因3~5mL。2组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在切皮前、术中2h、术毕即刻、术后2、24h抽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2组术中镇痛药总用量、术后4、8、24、48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E组比较,T组术后4、8、24h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VAS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较E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T组术中2h、术毕即刻、术后2、24hIL-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TAP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与硬膜外阻滞比较,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减少炎性因子释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D组和T组,T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_1)、气管插管后5 min(T_2)、手术切皮时(T_3)、腹腔充气后5 min(T_4)、手术开始后30 min(T_5)、手术结束时(T_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 O_2)。结果与D组相比,T组T_3、T_4时SBP、DBP、MAP、HR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正>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及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因此麻醉不仅要有良好的镇静、镇痛、肌松,还要苏醒迅速。由于小儿不能配合,常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然而全身麻醉用药量大,不利于术中管理与术后患儿的苏醒。使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的用量,且能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骶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已经广泛运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确切。但无法满足有骶管阻滞禁忌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全麻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动脉血气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O2、SP02及血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0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及T1时刻,两组MAP和HR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2、T3及T4时刻,观察组MAP和H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手术时,在全麻中辅助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降低血PaCO2,抑制长时间气腹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术后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择期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60例,年龄20~70岁,ASA I~III级。两组患者拔管前均在B超引导下给予腹横肌平面注射,A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B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所有患者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TAPB,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出手术室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行补救镇痛,维持术后48 h内VAS评分≤3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24 h、48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及补救镇痛情况。分别于术后2 h、4 h、6 h、12 h、24 h、48 h时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及Ramsay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及TAPB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24h(23±5 vs.57±9,P 0.05),48 h(35±4 vs.54±7,P 0.05) PCIA舒芬太尼的用量以及需用氟比洛芬酯的次数(0vs.5,P 0.05)均明显降低; A组患者术后4 h(2.2±0.4 vs.3.2±0.7,P 0.05)、6 h(2.6±0.7 vs.3.4±0.8,P 0.05)、24 h(3.0±0.6 vs.3.5±0.8,P 0.05)静息时VAS评分明显降低; A组患者术后4 h(2.6±0.5 vs.3.6±0.8,P0.05)、6 h(2.7±0.7 vs.3.6±0.8,P 0.05)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 A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40.0%vs.76.6%,P 0.05);两组患者术后2 h、4 h、6 h、12 h、24 h、48 h时Ramsay评分、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罗哌卡因术后TAPB可减少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