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层流ICU病房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ICU住院患者2142例,其中普通ICU为641例、层流ICU 1501例,分别观察两种ICU病房VAP的感染率及人工气道建立千导管日呼吸道感染率。结果普通ICU病房VAP感染225例,VAP感染率为10.50%,千导管日呼吸道感染率28.61‰;层流ICU病房VAP感染100例,VAP感染率为6.66%,千导管日呼吸道感染率19.44‰。层流ICU病房VAP感染率、千导管日VAP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ICU病房(χ2=662.19、7.88,P均〈0.05)。结论层流ICU病房可明显降低VAP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ICU老年病人感染10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1].据李海峰等[2]报道ICU感染始终居各临床科室之首位.笔者对206例ICU病人进行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比,综合分析感染因素,总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气管插管病人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在ICU病房,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免疫力低下,较易发生院内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居于首位。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发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患者621例,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对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9.79%;共分离出病原菌198株,其中真菌61株(30.81%)、革兰阳性菌45株(22.73%),革兰阴性菌92株(46.46%);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最常见(70.27%),其次为泌尿道(10.81%)、胃肠道(8.11%)及血管内导管感染(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无侵袭性操作、有无使用抗菌药物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性别、合并疾病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及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是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肺炎,未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在入院后48 h以上发生[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或撤机、或拔管后48 h内出现的肺炎[2]。2018年,我国发布了《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明确规定VAP属于HAP的特殊类型,HAP和VAP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和机械通气的应用。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HAP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加重了国家和家庭的医疗经济负担。HAP的全球发病率为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有5~20例[3]。在我国,住院患者中HAP的发生率为3.22%~5.22%。HAP患者占ICU患者近25%,非ICU患者HAP患病率也在增加[3-6]。目前HAP致死率仍旧很高,尚且没有明确的临床诊断和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HAP的治疗、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和耐药感染因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我院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患者的137株菌株进行细菌鉴别,采用kb法药敏试验观察耐药率和分析可能造成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我院ICU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种格兰阴性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高危因素主要为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次数、COPD病史、气管切开、深静脉导管、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次数、留置胃管等。结论我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的呼吸道多重耐药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对多重耐药菌的合理监测和重视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控制医院内感染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Shao C  Qu J  He L  Ni C  Hu B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2):813-817
目的 通过对比重症监护病(ICU)与普通病房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细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997年5月-2001年12月间发生于ICU和普通病房的323例(ICU163例,普通病房160例)下呼吸道P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自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1387株PA(ICU879株,普通病房508株)的体外药敏活性。结果 323例患者的基础疾病较重,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23.31%的ICU患者和12.50%的普通病房患者)和恶性肿瘤(14.72%的ICU患者和14.38%的普通病房患者)最多。易患因素多而复杂,尤其侵袭性操作ICU明显多于普通病房,ICU较普通病房耐药率高,2000年后药物敏感性明显下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P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职权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水利生的耐药率依次为1.0%,2.5%,6.1%,9.2%,11.3%,13.5%,13.8%,16.4%,17.2%及20.2%,ICU患者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结论 PA致下呼吸道感染大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各种易感因素促成本病发生,PA对常用抗生素亦存在一定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尤其是气管切开病人发病率高达 14 %~ 38% [1 ] ,严重影响原发病预后 ,延长了住院时间 ,为减少或消除肺内感染 ,对我院近几年治疗 10 0余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如下 :一、易感于老年体弱者 :在所有调查病例中年龄 >6 0岁者占 5 7% ,由于老年人肺组织退行性病变 ,防御机能较差 ,在基础病变或感染存在的情况下 ,如机体消耗增加 ,抵抗力明显降低 ,气管切开后致使呼吸道粘膜防御功能丧失 ,进入空气未经鼻腔过滤和湿润而直接进入气管损害气管粘膜 ,如果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受阻极易引起下…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2004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ICU住院患者735例,发生医院感染196例,感染率22.67%。现对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原因与其年龄和基础疾病的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气管导管气囊上可吸引滞留物对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成本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功能不全的气管切开危重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subballonet secretion drainage,SSD)组60例和未引流组(对照组)60例,记录细菌培养的结果、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时间、气管切开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SSD组痰液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3.304,P<0.05),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每日达(53±9)mL/d,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P>0.05);SSD组HAP发生率、气道开放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患者最后转归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ICU气管切开危重患者院内感染肺炎发生率,减少气道开放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各种感染因素存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易发生获得性感染,其感染率比普通病房高,可达15%~27%。感染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和诊疗因素,疾病因素如:脑外伤,昏迷,肝、肾功能衰竭、免疫抑制等。诊疗因素包括:血管、气管插管,留置导尿及无菌操作不严等。所以ICU获得性感染是威胁危重病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1993年至1997年我院收治并使用机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占医院住院患者的 8%~15 % ,与普通病房患者比较 ,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 ,并且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 ,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增加 ,占院内感染的 10 %~ 15 % [1] 。存在真菌血症的患者 5 0 %以上直接死于感染或基础疾病。由于真菌感染症状的非特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变性 ,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更为困难 ,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何时开始抗真菌治疗亦存在很大分歧。我们就ICU中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如下。一、流行病学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真菌包括致病性真菌 (组织…  相似文献   

13.
医院内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一个严重问题,对患心肺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或处于免疫缺陷状态的婴儿尤其如此。本研究旨在确定最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在隔离设备有限的普通儿科病房预防医院内感染。病人和方法 1989~1992年三个冬季RSV 流行期间,两岁以内的住院患儿不管其临床表现如何,入院18小时内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 RSV 抗原检测。检出 RSV 的儿童每天复查直至 RSV 阴性。住院7天以上的患儿包括原来  相似文献   

14.
罗铭 《内科》2012,7(2):194-195
目的探讨分析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比2009年与2011年本院ICU病房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7.02%,2011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99%。分析原因有可能是:自身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环境设施差,手卫生执行不到位,侵入性治疗、操作及监护多等。结论通过完善ICU管理组织、规范病房管理、提高人员防控及手卫生意识、严格相关制度,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等防治措施,可以减少ICU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对2013-04~2014-03入住儿科新生儿病房出生在28 d内的新生儿开展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结果 1 540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46例,发病率为2.99%。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住院时间、出生体重、实施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留置胃管静脉高营养治疗、输血、腰穿等因素与医院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1 000 g、住院时间7 d和实施机械通气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是重点监测对象,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天数,将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回顾性调查老年病房与普通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不同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本院1996年1月—12月老年病房与普通病房60~99岁出院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与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率为8.52%,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率为2.4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为主,但老年病房反复感染机率较普通病房高。病原菌老年病房以肺炎克雷伯氏菌、绿脓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真菌。普通病房以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两者医院感染发生不同,差异可能与高龄、体质、环境、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及药物使用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漪  戴百章  吴进  曹文责  吴涛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296-1298
目的调查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下呼吸道感染(LRI)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分析2000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间我院呼吸内科、ICU及RICU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及未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患者病案资料,作回归分析。结果2001~2006年间我院RICU产ESBLs菌阳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肺部感染、侵入性操作及住院时间≥14天为RICU产ESBLs菌高危因险,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RICU多为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反复感染且初始治疗失败的患者,为产ESBLs菌高发区。其产ESBLs菌阳性率高于呼吸内科及普通ICU。反复呼吸道感染、侵入性操作、年龄≥60岁、反复而长时间的住院为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非药物性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指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尽管由于其诊断标准未统一而无法统计确切发病率,但研究表明其死亡率可达20%~30%[1],并可导致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医疗费用增加[2]。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控制VAP流行和发病的关键。VA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胃肠道病原菌的纵向移位(在气管消化道上)和口咽部定植菌被误吸入下呼吸道[3],因此预防VAP的措施常常是为了减少气管消化道上的细菌定植和(或)减少…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6,(1)
目的探索二级医院ICU患者院内延续性护理工作模式,为开展院内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建立ICU患者院内延续性护理工作模式,将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由ICU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院内延续性护理模式护理;将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由ICU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48 h重返ICU率,患者在普通病房的住院治疗天数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48 h重返ICU率均小于对照组(P0.01);患者在普通病房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二级医院ICU患者院内延续性护理工作模式,可以减少ICU转出患者的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48 h ICU重返率,缩短患者在普通病房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现状,探讨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综合ICU内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主要感染类型和检出病原菌种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