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ATM蛋白在早期食管癌和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ATM蛋白对于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食管癌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肠镜下食管组织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癌ATM蛋白表达水平,并以健康体检者食管组织ATM蛋白表达水平作对照;分析ATM蛋白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癌变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ATM蛋白在40例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5.0%,在40例健康体检者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7.5%,两组ATM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6%、81.8%和100.0%,低分化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P0.05);早期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为72.2%,进展期食管癌的ATM蛋白阳性率为9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M蛋白在淋巴转移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为95.8%,在非淋巴转移性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M蛋白表达水平与早期食管癌病变及发展呈正相关,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癌细胞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提示ATM蛋白参与早期食管癌的癌变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基因CpG岛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食管鳞癌组织58例及癌旁上皮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DAPK1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联反应(MSP)法检测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DAPK1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36.2% vs 68.3%,P〈0.05);癌组织中DAPK1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0.3%VS33.3%,P〈0.05),提示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DAPK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X^2=18.362,P=0.000,r=-0.563)。结论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减少其蛋白的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2型(DRD2)和多巴胺转运体(DA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直接测序法对103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例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DRD2和DA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分析两组DRD2和DAT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正常人DRD2和DA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63、0.35,P均>0.05);两组间DRD2和DA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54、1.52,P均>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内位点甲基化率在性别、年龄、家族史和临床分型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6、1.09、1.65、1.67,P均>0.05);DA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内位点甲基化率在性别、年龄、家族史和临床分型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09、1.35、1.15、0.62,P均>0.05)。结论 DRD2和DA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和双相情感障碍可能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肿瘤抑制基因上皮细胞钙依粘连蛋白(E-cadherin)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新鲜的膀胱癌组织及其癌周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PCR检测E-cadherin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E-cadherin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43.3%)显著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6.7%,P<0.01);在复发性膀胱癌中的甲基化阳性率(64.7%)显著高于在原发性膀胱癌中的甲基化阳性率(15.4%,P<0.05);在不同分级、分期膀胱癌中的差异无显著性.13例异常甲基化的膀胱癌组织中有10例未检测到CDH1 mRNA的表达,而13例未甲基化膀胱癌组织中有2例未检测到,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E-cadherin在膀胱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过甲基化,但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E-cadhenn基因CpG岛的过甲基化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复发的指标之一;E-cadhenn基因CpG岛的过甲基化可能是造成E-cadherin mRNA不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樊卫  韩笑  祁金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8):2430-2431,2434
目的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征突变(ATM)蛋白在早期食管鳞癌癌变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其在早期食管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TM蛋白在早期食管鳞癌癌变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ATM蛋白在早期食管鳞癌癌变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ATM蛋白在食管鳞癌癌变组织中的表达下降,检测食管鳞癌癌变组织的ATM蛋白表达可能成为早期诊断食管鳞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永丽  张立玮 《临床荟萃》2012,27(9):741-744
目的 探对食管鳞癌组织中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表达状况及其与烟酒史、肿瘤家族史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食管鳞癌中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 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组织CDH1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51.6%(32/62)、22.6%(14/62)和0(0/18).癌与癌旁组织比较,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和正常组织比较,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84,P<0.01);癌旁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487,P>0.05).食管鳞癌CDH1基因甲基化情况与其性别、年龄、烟酒史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食管鳞癌发生关系密切,在食管鳞癌中是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事件.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五聚素3(PTX3)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癌旁食管黏膜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进行检测,分析PTX3基因mRNA的表达、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PTX3蛋白阳性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5%(5/20)食管鳞癌组织和90%(18/20)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存在PTX3基因表达,PTX3mRNA在食管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P<0.001)。80%(16/20)食管鳞癌组织和25%(5/20)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存在PTX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提示PTX3基因超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生之间有关联(χ2=12.13,P<0.001)。PTX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0.38%(24/79),癌旁食管组织PTX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81%(67/79)(P<0.001)。随着食管癌临床分期增加,PTX3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结论 PTX3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PTX3表达失活的主要原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评估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AR)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关系,并明确A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分析76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5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和AR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AR不同表达状态与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的关系,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AR阳性的乳腺癌组织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比例[74.58%(44/59)]显著高于AR阴性的乳腺癌组织[47.06%(8/17),P=0.032];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与A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7,P=0.032),且乳腺癌AR阳性患者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AR阴性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AR蛋白的表达状态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转归的预测依据之一;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与AR蛋白的表达状态呈正相关,为乳腺癌的激素治疗及预后转归的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变化特征及其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和肿瘤家族史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2例单发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18例双原发癌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的表达。结果: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51.6%和66.7%,癌旁组织为22.6%和22.2%,正常组织为0%。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旁与正常组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发和双原发癌食管鳞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H1基因甲基化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均无关。结论:CDH1基因甲基化在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中是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事件;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诊断中血浆中多基因联合甲基化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肺癌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多基因检测及甲基化状态。结果:肺癌组织的CDH13、RASSF1A、RUN3基因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P<0.05)。研究组患者的CpG岛甲基化表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中多基因联合甲基化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CpG岛甲基化率和HER2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50份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样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HER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HER2 mRNA表达和HER2蛋白表达。结果 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HER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HER2阴性癌组织(P0.05),但HER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HER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而HER2 mRNA表达则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HER2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之间以及HER2阳性与阴性癌旁组织之间,HER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和HER2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ER2阴性的乳腺癌癌旁组织中,HER2基因启动子CpG岛的低甲基化可能是HER2 mRNA高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肿瘤抑制基因上皮细胞钙依粘连蛋白(E cadherin)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 态及其与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新鲜的膀胱癌组织及其癌周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 链反应(MSP)检测E 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PCR检测E cadherin基因的mR NA表达。结果 E cadherin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43.3%)显著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中的甲基 化阳性率(6.7%,P<0.01);在复发性膀胱癌中的甲基化阳性率(64.7%)显著高于在原发性膀胱癌中的甲基化 阳性率(15.4%,P<0.05);在不同分级、分期膀胱癌中的差异无显著性。13例异常甲基化的膀胱癌组织中有10 例未检测到CDH1mRNA的表达,而13例未甲基化膀胱癌组织中有2例未检测到,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E cadherin在膀胱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过甲基化,但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显著相 关性,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E cadherin基因CpG岛的过甲基化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复发的指标之 一;E cadherin基因CpG岛的过甲基化可能是造成E cadherinmRNA不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因T-钙黏蛋白(CDH13)在40例癌组织,40例的癌旁组织标本和非肺癌良性肺切除组织标本15例作为对照的表达的临床意义,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检测该基因在肺癌组织中异常甲基化的水平。结果 1.在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非肺癌良性肺切除组织,甲基化率分别为32.5%、7.5%、6.7%,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H13基因异常甲基化和CDH13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520).3.CDH13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阳性率在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非肺癌良性肺切除组织,CDH13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导致了CDH13的表达下调。结论在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异常甲基化率明显升高且有临床诊断意义,CDH13基因在癌组织中的异常甲基化水平将有望成为肺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组织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C-erbB-2蛋白表达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43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分别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erbB-2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和C-erbB-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erbB-2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44.2%和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erbB-2蛋白过度表达率分别为67.4%和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C-erbB-2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相关。结直肠癌组织C-erbB-2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C-erbB-2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相关(r=0.331,P=0.03)。结论结直肠癌中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低甲基化可能在C-erbB-2蛋白过度表达中起一定作用,有望成为有用的肿瘤分子诊断标记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方法 分别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55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和7份正常对照骨髓细胞中E—cadherin基凶和蛋白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析E—cadherin基因5’端CpG岛的甲基化状况。结果 55例AML患者骨髓细胞中E-cadherin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6%和18.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调(P值均〈0.01);E—cadherin基因5’端甲基化的阳性率为69.1%。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阴性的31例患者中,29例(93.5%)E—cadherin甲基化阳性,其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呈明显负相关(P〈0.01)。7份正常对照骨髓细胞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为阳性,E—eadherin基因的CpG岛无明显甲基化。结论 AML的粒系分化成熟障碍可能与E—cadherin基因表达下调有关。5’端CpG岛的甲基化可能影响E-cadherin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宫颈癌诊断中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45例宫颈癌组织及血浆中、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FHIT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及血浆中Cp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55.6%和35.6%,正常宫颈组织中未检测出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宫颈癌组织及血浆中CpG岛甲基化改变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FHIT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与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组织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C-erbB-2蛋白表达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43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分别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erbB-2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和C-erbB-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erbB-2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44.2%和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erbB-2蛋白过度表达率分别为67.4%和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C—erbB-2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相关。结直肠癌组织C—erbB-2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C—erbB-2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相关(r=0.331,P=0.03)。结论结直肠癌中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低甲基化可能在C—erbB-2蛋白过度表达中起一定作用,有望成为有用的肿瘤分子诊断标记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RUNX3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以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对 RUNX3蛋白在20例食管正常黏膜以及48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 RUNX3蛋白的阳性率为37.5%(18/48),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80.0%(16/20)(P <0.05)。RUNX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以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 >0.05),然而在淋巴结转移组中 RUNX3的阳性率为15.4%(4/26),明显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 RUNX3的阳性率63.6%(14/22)(P <0.05)。结论 RUNX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提示 RUNX3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皮肤鳞癌及正常皮肤组织中p14ARF、E-cad、FOS、JUN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4ARF、E-cad、FOS、JUN在皮肤鳞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30例皮肤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基因启动子区附近CpG岛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30例皮肤鳞癌组织中发现p14ARF、E-cad基因高甲基化例数分别为18例(60.0%)和11例(37.6%),而20例正常组织分别为1例(5.0%)和2例(10.0%);30例皮肤鳞癌FOS、JUN基因非甲基化分别为22例(73.3%)和25例(83.3%);20例正常组织非甲基化分别为6例(30.0%)和1例(5%)。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14ARF、E-cad、FOS、JUN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状态与皮肤鳞癌发病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状况,分析前述指标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6例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EGFR蛋白表达情况及基因扩增状态,分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预后意义,并分析EGFR过表达与基因扩增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1)EGFR于ESCC组织中过表达率为52.2%(24/46),正常上皮组织中无过表达(0/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EGFR过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整体TNM分期相关(P0.05);EGFR过表达者,累积生存率小于阴性者(P0.001)。EGFR过表达为ESCC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2)EGFR基因扩增于ESCC组织中阳性率为26.1%(12/46),正常上皮组织中无阳性者(0/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EGFR基因扩增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整体TNM分期相关(P0.05);EGFR基因扩增阳性者,累积生存率小于阴性者(P0.001);EGFR基因扩增为ESCC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3)EGFR过表达与基因扩增共阳性者12例(26.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01,r=0.272)。基因扩增阳性标本均存在EGFR过表达。结论 EGFR表达、基因扩增在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中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且EGFR表达、基因扩增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提示不良预后;EGFR蛋白过表达与基因扩增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