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清刘文楠王卓群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7):666-669
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血小板和凝血瀑布都参与到血栓的形成过程当中。当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时,血小板起主要作用,在动脉系统中形成白色血栓。而静脉系统的红色血栓常南血液瘀滞或炎症反应所触发,凝血瀑布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玉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1):47-47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对所有患者推荐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mg,随后每日口服100mg,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应当使用氯吡格雷。通常不推荐阿昔单抗作为初始治疗,除非PCI将在24h内进行。对中高危患者,可早期应用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同时合用阿司匹林和普通肝素。在抗凝治疗方面,推荐LMWH替代普通肝素(UFH),疗程7~14d。对于已经接受了LMWH抗凝的患者,建议在PCI术中继续应用LMWH抗凝。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短期UFH/LMWH抗栓治疗,不建议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与溶栓剂联合…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血酶治疗。随着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公布,新药的不断开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为临床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更多的重视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沈卫峰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9,(6):321-324
1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栓形成
从稳定性冠心病转变为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因子激活和血栓形成,导致冠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这些濒临破裂、进而发生血栓的斑块,被称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其病理学特征为:脂核较大;巨噬细胞吞噬过氧化脂质, 相似文献
5.
沈卫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9,36(6):321-324
1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栓形成从稳定性冠心病转变为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因子激活和血栓形成,导致冠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这些濒临破裂、进而发生血栓的斑块,被称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其病理学特征为:脂核较大;巨噬细胞吞噬过氧化脂质, 相似文献
6.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出血情况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栓治疗在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大出血往往增加患者死亡率及再发缺血事件,影响临床预后。肾功能不全、低体重等是出血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抗栓治疗或引进应用新型抗栓药物,可能会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抗栓治疗在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大出血往往增加患者死亡率及再发缺血事件,影响临床预后。肾功能不全、低体重等是出血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抗栓治疗或引进应用新型抗栓药物,可能会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心房颤动都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关于心房颤动合并ACS的联合抗栓治疗尚无最佳方案,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栓塞及出血风险综合考虑。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的问世,临床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该文介绍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抗栓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作为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房颤和冠心病有着某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症如心力衰竭亦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临床上约20%~30%的房颤患者合并冠心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现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抗栓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及探讨如何平衡出血与缺血风险。究竟采用何种抗栓疗法着实让人为难,目前争议的主要焦点是:采用传统的三联抗栓治疗或者是二联抗栓治疗,亦或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目前也缺乏针对这一临床难题的大型随机对照研究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血栓并发症的基石。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一般情况下双联抗血小板是治疗和预防该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当2种疾病同时存在时,同时进行抗凝和双联抗血小板,即三联抗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抗栓治疗策略一直是临床实践中关注的热点。文章将结合临床试验、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对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策略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患者发生院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9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进行抗栓治疗的患者,对其年龄,性别,既往粘膜、腔道出血史,心绞痛病史等20项可能出血的因素指标与发生院内出血及分级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有意义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CS患者总的出血发生率为3.10%,大出血发生率为1.06%,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大出血发生率分别是0.76%、1.44%及1.5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既往粘膜、腔道出血史,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5项因素,为ACS患者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既往粘膜、腔道出血史,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单纯抗栓治疗发生院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但临床仍需更大样本病例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7,(7)
慢性肾脏病(CKD)是心血管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CKD较为常见,这一人群往往预后更差,死亡和出血风险更高。抗栓治疗是ACS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如何平衡ACS合并CKD患者的缺血和出血风险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近年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相关指南,从ACS合并CKD患者的流行病学、预后、临床表现及其抗栓药物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并实现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1-3],透析治疗时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普通人群的10~30倍[4].CRF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出血和远期再狭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且与肾功能减退程度相关[5,6].CRF常合并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循环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增加.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二个基本机制在体内有密切联系,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二个环节的抗栓治疗已成为ACS治疗的基本措施,也是多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1 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受到关注 阿司匹林的问世已有100余年,最初在临床中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早在1891年就有阿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1,9(6):461-46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心源性猝死。其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供血中断。 相似文献
18.
19.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刺激骨髓造血的糖蛋白类激素,除造血功能外,EPO还发挥多种造血外作用.现就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应用及安全性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