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植物-日光性皮炎是指患者过多服用或直接接触具有光敏性的植物,在经受长期日晒后引起的以光毒反应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变~([1])。故皮疹以面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为主,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丘疹、水疱、血疱或坏死等。笔者近期遇到四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植物-日光性皮炎是植物中所含的光敏物通过空气媒介、直接接触或口服吸收后到达皮肤,经日光照射后引起的以光毒性反应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变,皮疹好发于面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1]。现将本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农民。面部、双手肿胀、红斑伴痒、痛1 d入院。入院前1 d患者突然出现面部、双  相似文献   

3.
<正>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es,AK),又称光线性角化病或老年性角化病,因不典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而引起的皮肤损害。皮损多见暴露部位如面部、头皮、手背部位。日光性角化病目前被认为是皮肤癌前病变的一种,有向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演变的危险,据Lee等~([1])统计每年约有0.025%~16%的AK患者进展为SCC,所以应尽早  相似文献   

4.
植物日光型皮炎是患者过多食用或接触某些野菜、蔬菜及有光感的植物,并经日晒后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皮疹好发于面部和手背暴露部位,局部皮肤出现肿胀、瘀斑、丘疹、水疱、血疱糜烂等,发病季节多在5~8月份,以青壮年女性易发,本病病因常与体质、植物和长久日晒三者同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痤疮(acne vulgaris)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前胸、后背等皮脂溢出部位,已成为全球患病率排名第八的疾病~([1]),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抗粉刺类护肤品在痤疮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已成为单一或与药物、物理、化学联合防治痤疮的重要手段~([2-3])。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  相似文献   

6.
973042 慢性光化性皮炎91例起病方式分析/阎春林…//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26(1)。-19~20 主要有三种起病方式:①以光敏性接触性皮炎或光化性药疹形式起病,经过避免接触或服用光敏物、避光及相应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②初发皮疹局限于光暴露部位,但光敏性比较隐匿,由于反复发作可意识到存在光敏现象,但无法确定光敏物;③患者有长期“湿疹”、“湿疹样皮炎”病史,皮疹对称泛发于全身或主要位于遮盖部位,无光敏现象,以后皮损逐渐集中于光暴露部位,日晒可诱发或加重皮损而原来遮盖部位皮疹发作减轻、次数减少。参4(廖文俊)  相似文献   

7.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由于过多服食或接触光感性植物后,经日晒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皮疹好发于暴露部位[1]。本院曾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日光性黑子(solar lentigo,SL)也称为日光性雀斑样痣、老年性色素斑或老年性黑子。多见于面部、手背以及前臂等日光暴露部位,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棕褐色色素斑,为中老年人皮肤老化的一种表现。病因未完全阐明,过去认为主要与日光暴露有关,但近期一系列流行病学及机理研究表明,除外日光暴露,皮肤类型、环境空气污染、吸烟以及激素治疗等因素也参与SL样皮损的形成。SL虽为良性色素斑,但其可影响美观,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消极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的提高,临床上就诊的SL患者越来越多,而国内外对此病仍缺乏认识。因此,本文利用现有的证据总结除日光暴露以外的其他因素在SL发病中的作用,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形性日光疹是最常见的光敏性皮肤病,占光敏性疾病的90%以上。目前认为PMLE是一种对日光的异常免疫反应,受遗传、光生物和生化因素影响。春季和夏初发病,好发于暴露部位,皮疹多形,但以丘疹为主。多数患者病程持久,但逐渐趋向改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本文综述了其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光敏性银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敏性银屑病罕见,约占银屑病患者的5.5%。其定义是暴露于日光后银屑病恶化或出现新的皮损。必须排除光敏所致的其它疾病方能诊断此病。一些光疗后病情无改善的病人也是光敏性银屑病的征兆。白晰面容及Ⅰ型皮肤是易患光敏性银屑病的重要因素。几项调查强调并证实20%光敏性银屑病是Ⅰ型皮肤(非光敏性银屑病Ⅰ型皮肤占4%)。然而多达54%的此病患者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进行ALA-PDT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6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中14例治愈,2例复发。结论运用ALAPDT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疗效确切,无明显痛苦,患者乐于接受,复发率低,特别适合皮损位于面部等特殊部位或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天疱疮是一组由表皮细胞松解引起的大疱性皮肤病,特点是在皮肤及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1])。一般天疱疮的水疱护理主要采用小水疱(直径1cm)不处理使其自行吸收、大水疱(直径1 cm)无菌低位抽吸疱液的方法 ~([2]),且均保留疱壁~([3])。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对轻症天疱疮患者的皮损采取清除水疱及疱壁,然后暴露创面的方法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3.
植物日光性皮炎(phytophotodermatitis)是指植物中所含的光敏性物质通过空气媒介、直接接触或食用吸收到达?肤,经日光照射后引起的以光毒性反应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皮肤病[1].1998年6月至2007年9月共诊治本病5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间发病.2人复发2次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植物日光性皮炎(phytophotodermatitis)误诊的原因与诊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收集2例植物日光性皮炎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症状、诊断和误诊过程。结果 2例首诊均误诊。1例误诊为血管性水肿,1例误诊为卟啉病。结论对于春、夏季发病,有光敏性植物食用史及光曝露史,在曝露部位出现水肿及紫癜样皮疹者要首先考虑植物日光性皮炎。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控制症状、减轻痛苦,局部对症处理也是患者早日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EPP)是遗传性叶琳代谢异常病,以光敏感、反复发作后皮肤呈湿疹化或苔癣化、肥厚、纹理加深为主要临床表现。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38岁,农民。面部、手背光敏性皮疹30年。30年来,日晒1-2小时后于暴光部位皮肤出现瘙痒、灼热感,并于半小时后出现红斑、水肿、水疱,水疤可自行破裂、结痴,反复发作,逐渐于面部、手背出现皮肤肥厚。曾于外院诊断为“日光性皮炎”,治疗无好转。患者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患者。查体: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皮肤肥厚,呈桔皮样,唇周皮肤呈放射状裂痕,手背…  相似文献   

16.
由DDS引起的光敏比较少见。在热带国家(如印度)由于日光中紫外线较强,DDS引起的光敏较常见。作者报告了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例1.女性,19岁,于1987年2月7日开始用WHO少菌型方案(利福平和DDS)治疗,8月25日患者因四肢出现瘙痒,弥漫性脱屑和肿胀2周而就诊。临床检查仅见面部、双前臂和双足背等光暴露部位有水肿和脱屑。住院后经停用DDS、口服强  相似文献   

17.
正痤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损容性皮肤病,青少年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1])。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科用强脉冲光Lumenis One治疗面部寻常痤疮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8岁.自2岁起在炎热季节逢日光曝晒后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经常红肿,严重时出现豆粒大小水疤,中央稍凹陷,愈后残留凹陷性疤痕.近2年来当日光曝晒后,患儿诉局部有烧灼刺痛感,约经5~10分钟后局部出现大小不等风团,伴搔痒.不需治疗,半小时后皮疹自行消退.  相似文献   

19.
男性不育症研究进展——无精子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育症约占14%~15%,男女因素各占50%左右~([1])。精子发生障碍是个重要的病因~([2])。有人报道:90%的男性不育是因生精障碍引起的,其中特发性生精障碍占60%,半数以上属于原因不明~([3])。不育原因有遗传性、机械性、甚至与环境因素有关。或原因不明称特发性,病因学上又称原发性不育,这类患者占男性不育的40%左右。由于病因不明或对精子发生的病理认识不足,导致治疗上的困难。~([4])。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进食藜导致的植物日光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对2013—2017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1例进食藜引起的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 ~ 62岁,起病前1 ~ 2 d内均有进食藜史和日光暴露史。临床均表现为颜面部、双手背、前臂暴露处对称分布的非凹陷性肿胀性红斑,表面紧张光亮,伴痛痒。6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1例尿蛋白阳性,1例隐血阳性。均系统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依巴斯汀、螺内酯、呋塞米、奥美拉唑治疗,2例同时应用人免疫球蛋白,3例口服洛芬待因,并予外用药物对症治疗。10例治疗7 ~ 10 d后好转出院,1年后随访均无色素沉着及瘢痕;1例出现双手背皮肤坏死,转入整形科继续治疗,半年后随访告知遗留皮肤瘢痕。结论 进食藜导致的植物日光性皮炎常表现为暴露部位肿胀性红斑,明确诊断后避免进食藜和日晒,并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