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美玲  卢昕  赵林  李杰  阚飙  逄波 《疾病监测》2018,33(5):365-369
目的 对分离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77株O3:K6血清型副溶血弧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其耐药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2-2016年分离自上海市、深圳市、江苏省、浙江省的77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tdh和trh基因进行PCR扩增检测,并用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结果 77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tdh和trh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94.81%和1.30%。受试菌株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异恶唑、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79%、18.18%、31.17%、49.35%、54.55%,其中对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和链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42%、36.36%、32.47%;对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6.10%、87.01%、81.82%、97.40%、93.51%;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萘啶酸、多西环素、氯霉素均敏感。本研究中共分离到11株多药耐药菌株,全部为致病株,多药耐药率高达14.29%。结论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离的77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tdh携带率较高,trh携带率较低;对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差,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比较敏感,同时存在多药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宁波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Ⅲ型分泌系统(T3SS)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分离自腹泻患者粪便样本的副溶血弧菌49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毒力基因tdh、trh和T3SS1、T3SS2,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的菌株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9株副溶血弧菌中有48株tdh阳性,1株trh阳性,47株tdh(+)trh(-),1株tdh(+)trh(+),1株tdh(-)trh(-);49株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3SS1基因,47株携带T3SS2α基因,1株携带T3SS2β基因。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5.5%),对三代头孢、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性为100%。结论宁波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对常见抗菌药物较敏感,应及时监测其耐药率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tdh+与tdh?副溶血弧菌表型与基因型耐药差异,分析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K-B纸片法检测208株tdh+与73株tdh?副溶血弧菌对临床及水产养殖中常用的7类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获得实验菌株的全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基因组中耐药基因及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情况。 分析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  tdh+菌株和tdh?菌株对亚胺培南均100%敏感。 tdh+菌株对头孢吡肟、阿奇霉素耐药率(0.48%、8.65%)高于tdh?菌株(0.00%、4.11%);tdh?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西汀、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萘啶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耐药率均高于tdh+菌株。 tdh?菌株的多重耐药率(34.25%)高于tdh+菌株(19.23%)。 耐药基因共检出5类7种,其中β-内酰胺类blaCARB基因在所有的tdh+菌株和tdh?菌株均检出;四环素类tet(34)基因在tdh+与tdh?菌株基因携带率分别为99.52%、98.63%;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5 仅在tdh+菌株中检出;tdh?菌株中叶酸代谢抑制类(sul2)、四环素类[tet(35)、tet(59)]、苯丙醇类(floR)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于tdh+菌株。 共在14株(tdh+9株,tdh?5株)细菌中检索出6种耐药基因点突变方式,均为编码16S rRNA的rrs基因突变。  结论  tdh?副溶血弧菌耐药现象较tdh+副溶血弧菌更为严重; 16S rRNA的rrs基因突变是除aph(3')-Ib、aac(3)-Ⅱ、aac(6’) -I、aph(3')-Id等耐药基因外副溶血弧菌对氨基糖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副溶血弧菌中,可用blaCARB耐药基因存在情况预测副溶血弧菌氨苄西林耐药表型;除此之外其余抗生素耐药表型与其对应耐药基因之间未见明确的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东省江门市2017年某公司发生的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型别、耐药表型和分子特征。方法 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到的1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抗生素敏感性检测,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GS-PCR和orf8基因的PCR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5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为O3:K6型;抗生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为tdh+trh-型菌株,并且携带GS-PCR和orf8基因;14株病例分离株和1株食物分离株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SfiⅠ)酶切后的PFGE指纹图谱高度相似,仅存在2条带的差异。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为O3:K6型副溶血弧菌,携带tdh、GS-PCR和orf8基因,具有共同的耐药表型和遗传特征,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克隆群的副溶血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镇江地区2018年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18年食品风险监测中要求的食品和疾病病例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食品、疾病患者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21/35)和1.48%(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82,P<0.01)。30株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均阳性,食品来源菌株(食品株)tdh基因和trh基因均为阴性;疾病来源菌株(疾病株)tdh基因和trh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11.11%。食品株和疾病株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食品株分别为100.00%、66.67%和66.67%,疾病株分别为100.00%、88.89%和88.89%;疾病株和食品株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77.78%和52.38%,多重耐药谱均以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红霉素为主。结论:镇江地区食品和疾病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疾病株的毒力基因、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高于食品株,多重耐药谱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建立一种快速方便的检测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及其毒力基因的方法。方法 结合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的群特异鉴定方法GS-PCR,与副溶血弧菌致病相关的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并优化多重PCR检测方法。用已知的大流行菌株和非大流行临床分离株,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等性能的评价。并对224株食品分离株和3株临床分离株副溶血弧菌进行了再鉴定。结果 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有群特异PCR标识基因和tdh扩增条带。而其他细菌扩增结果呈阴性。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5 CFU/ml。对实验室保存的224株食品分离株和3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再鉴定表明,其中5株为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其中3株为tdh阳性、trh阴性,2株tdh、trh均阴性。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及其毒力基因的快速大规模检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浙江湖州地区2017—2020年食源性腹泻患者分离的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血清分型及药敏特征,为当地副溶血弧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湖州市5家医院食源性腹泻就诊患者粪便中分离的181株副溶血弧菌,采用副溶血弧菌O、K血清试剂对181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型,PCR法检测其毒力基因(tdh、trh、tlh和T3SS1、T3SS2)和遗传标志基因(toxRS/new、orf8),K-B法检测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 浙江湖州地区副溶血弧菌在7、8月份检出最高[56.34%(102/181)],感染人群以青壮年(>20岁且≤40岁)为主[15.86%(83/181)]。181株副溶血弧菌主要血清型为O3:K6型,占53.6%(97/181)。181株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lh,164株携带tdh,179株携带T3SS1,167株携带T3SS2α基因,1株携带trh基因,未检出携带T3SS2β基因;130株为大流行菌株,51株为非大流行菌株。181株对氨苄西林(AMP)、哌拉西林(PRL)、阿米卡星(AK)、庆大霉林(CN)、头孢呋辛(CXM)耐药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携带、消长情况,建立分子溯源方法,发现流行优势型,分析疾病诱发因素,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 方法 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采用筛检法;采用API生化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用血清凝集试验对菌株进行血清分群;药敏试验采用K-B法;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细菌毒力基因。 结果 从6216份腹泻患者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901株,占检出致病菌的63.45%。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性状典型,对氨苄西林等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但对其他大多数抗生素敏感。48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成6个血清群,O∶3血清群占72.71%,为流行优势群。根据PFGE图谱带型变化可分为19个不同的型别,其中食物中毒来源的菌株PFGE带型集中。tdh毒力基因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396株,阳性率为70.71%;trh毒力基因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79株,阳性率为14.11%;tdh、trh毒力基因均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18株,阳性率为3.21%;tdh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中有365株神奈川试验阳性,占73.14%。 结论 宁波地区腹泻患者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比例较高,O3血清群为优势血清群。PFGE分型方法准确性、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容易判读,分型效果更为明显,食物中毒来源的菌株带型集中,可用于确定菌株间的聚集性关系,提示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明确食物中毒是否为同一起暴发事件。患者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大多数为带毒株,具有致病能力,与海产品和环境株不同,可用-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作为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荧光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成都市2009年分离的2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感染来源。方法利用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基因。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25株分离菌tdh基因阳性有20株,1株为trh阳性。以SfiⅠ酶切后PFGE分型,25株菌被分成了16个带型,环境分离株菌型分散。结论成都市副溶血性弧菌暴发的感染来源复杂,PFGE技术可以对暴发流行中的细菌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0.
徐德顺  严伟  纪蕾 《疾病监测》2022,37(5):613-617
  目的  了解2019—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特征。  方法  对2019—2020年分离自腹泻患者的109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性,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109株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O3∶K6(72株)。 所有分离株均携带tlh基因,仅2株菌携带trh基因。 108株菌产生72种PFGE带型,不同带型的相似系数为19.10%~100%。 分离株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最高(63.30%),其次为氨苄西林(49.54%)。  结论  加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持续监测有助于开展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为其引起的肠道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临床非伤寒沙门菌主要致病血清型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情况、耐药特征及耐药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为沙门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我国2006-2011年219株包含阿贡纳、韦太夫雷登、山夫登堡3种主要沙门菌血清型临床分离株对14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据CLSI 2012版敏感判定标准,判定这些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及耐药情况。 结果 所有菌株对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均为10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及氨苄西林、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97%~99%,对链霉素的敏感率为93.61%, 对萘啶酸的敏感率为91.32%,对磺胺甲恶唑的敏感率最低,为85.39%。受试菌株中对3种及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菌株8株(耐药率为3.65%),其中阿贡纳沙门菌6株。发现同时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甲恶唑及四环素(ACSSuT)耐药菌株2株,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菌株1株,均为阿贡纳沙门菌。3种沙门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程度明显不同:阿贡纳沙门菌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最高,达35.09%,山夫登堡沙门菌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为14%,而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对磺胺甲恶唑则全部敏感。 结论 3种临床常见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但总体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高,若临床发生此3种血清型沙门菌急性感染时,可以考虑使用除磺胺甲恶唑外的药物进行前期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食源性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VP)季节分布及感染患者年龄特征、毒力基因、血清学分型.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急性腹泻患者粪便分离的12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常规培养、血清分型及PCR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副溶血弧菌感染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高发,尤以6~10月份为高峰期.感染患者中21~30岁占37.6%,31~40岁占24.8%.分离得到17个血清型,其中O3:K6占59.2%.经单重PCR进行毒力基因检测显示:tdh+/trh-分离株所占比例为88.0%,tdh-/trh-分离株为6.40%,检测到2株携带(tdh+/trh+)基因.结论 湖州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发生呈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且感染的患者以青壮年居多,优势血清型为O3:K6;多数菌株携带tdh+/trh-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或肛拭子、剩余食物、调味品、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分离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参照GB/T4789-2003方法,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VP)做血清分型、耐药性、种属特异基因和毒力基因[tdh(耐热溶血素)和trh(耐热相关溶血素)]检测。结果从153份粪便或肛拭子样品中检出74株VP,并从调味品和加工环节涂抹物及垃圾桶内的剩余食物(猪头肉)中各检出1株VP,血清型均为O3:K6型,神奈川溶血阳性(KP),77株V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都出现相同VP种属特异基因(320bp)条带,77株副VP毒力基因复合PCR结果,tdh(434bp)阳性,trh(250bp)阴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具较强毒力的O3:K6型VP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患者中副溶血弧菌(VP)血清型及分子分型特征,为VP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2010~2014年收集到的62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PCR检测溶血素相关毒力基因(tdh和trh);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62株菌株分属7种不同的血清型,O3∶K6型居首,共46株,占74.19%,其次是O4∶K68(6株)。毒力相关基因检测发现tdh阳性株占95.16%(59株),而trh阳性者仅3株。分子分型确定7种STs,其中ST3型占85.50%(53株),其他ST型散在分布。结论 O3∶K6血清型VP是本地区最主要的分离株,大多携带tdh毒力基因,ST3型是优势流行型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或肛拭子、剩余食物、调味品、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分离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 参照GB/T4789--2003方法,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vP)做血清分型、耐药性、种属特异基因和毒力基因[tdh(耐热溶血素)和砌(耐热相关溶血素)]检测.结果 从153份粪便或肛拭子样品中检出74株VP,并从调味品和加工环节涂抹物及垃圾桶内的剩余食物(猪头肉)中各检出1株VP,血清型均为03:K6型,神奈川溶血阳性(KP),77株V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都出现相同VP种属特异基因(320 bp)条带,77株副VP毒力基因复合PCR结果,tdh(434 bp)阳性,trh(250 bp)阴性.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具较强毒力的03:K6型VP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北京友谊医院肠道门诊分离的沙门菌及沙门菌感染相关资料,进行沙门菌的血清分型并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3 068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共分离出33株沙门菌,分为10种血清型,主要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菌株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达33.33%,其次为甲氧胺嘧啶/磺胺甲噁唑18.18%,对环丙沙星(12.12%)和头孢曲松(3.03%)、头孢吡肟(3.03%)的耐药率较低。33株菌中发现两重耐药及以上的菌共7株。结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同为本研究分离菌株中的优势血清型,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对环丙沙星和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需引起重视。加强北京地区沙门菌的血清型及耐药监测,能够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宁波市镇海区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VP)流行病学规律以及特征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其病原生物学特性并观察患者发生VP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VP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515份,共检测出VP菌株共121株(占比23.49%),对VP菌株进行血清分群分析,采用PCR方法对VP菌株中tdh和trh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完成药敏试验。观察VP感染患者血清分群结果,其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观察121例V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V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1株分离自患者粪便的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凝集后显示O3群-共97株(占比80.17%),O4群共21株(占比17.36%),O10群发现2株(占比1.65%),O8群发现1株(占比0.83%);121株菌株毒力基因tdh均为阳性,trh均为阴性;VP菌株对氨苄西林(AMP)耐药率最高为85.12%,其他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比较敏感分别为100%。收集VP菌株对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存在87.60%的VP感染患者排泄粪便呈水样,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引起一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VP)分离株作同源性分析,为VP引起的食物中毒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方法对7份患者肛拭、5份厨师肛拭、5份留样食品以及8份环境样本进行VP分离鉴定、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PFGE分析。结果分离自患者肛拭样本(4株)和食品(水产品)样本(2株)的VP血清型均为O3:K6型,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跨膜转录激活蛋白基因(tox R)阳性、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阳性、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阴性。分离自食品(蔬菜)样本(2株)的VP血清型为O4:K2型,毒力基因检测显示tox R阳性、tdh阴性、trh阴性。患者与食品(水产品)分离株的PFGE分型图谱一致,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此次食物中毒为O3:K6型VP污染水产食品所致。PFGE技术具有很强的菌株同源性分析能力,对于掌握病原菌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检出的3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以明确其传染源。 方法 参照 WS 271-2007等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和血清学鉴定、KP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软件对PFGE 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17份样品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可分3个型别,以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70.59%,O2:K3和 O2:K28 两血清型所占比例不一。PFGE分子分型,按100%相似度可分6个基因型别,XC12001型为优势型别,占58.82%, XC12002~XC12006型所占比例不一,聚类分析显示XC12001和XC12002型、XC12004和XC12005型相似度较高。17株副溶血性弧菌药敏结果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高达100%。10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只携带tdh毒力基因,其余菌株tdh、trh1、trh2毒力基因全部阴性。 结论 此起食物中毒是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不同克隆群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临床分离河流弧菌毒力及药敏表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河流弧菌的毒力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北京友谊医院4~10月肠道门诊分离到的河流弧菌及河流弧菌感染相关资料。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河流弧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PCR检测河流弧菌的毒力基因vfh、hupO、vfp与及种属特异基因toxR。结果河流弧菌在细菌性腹泻中所占比率为5.3%(9/169)。河流弧菌除了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1.1%(1/9)外,其他15种抗生素均100%敏感。菌株携带率toxR及vfh为100%;而hopO的携带率为77.8%(7/9);vfp的携带率为44.4%(4/9)。结论研究中的河流弧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未发现多耐药株;导致腹泻的河流弧菌主要携带vfh和hopO。加强北京地区河流弧菌的耐药和毒力监测,有利于防控河流弧菌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