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入选患者术前被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29例患者,术前12小时内服用阿托伐他汀80mg;对照组31例患者,术前12小时内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所有患者术后均以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每日1次长期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在出院3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强化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22.6%(P〈0.05);与对照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升高幅度显著减低(P〈0.05);C反应蛋白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使用80mg阿托伐他汀同常规使用20mg的剂量相比,强化治疗的患者在短期预后方面获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单次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术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118患者,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61例)术前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术后40mg/d;常规组(57例)仅于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即刻和术后6hST段回降率(STR)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PCI术后强化组CK-MB峰值明显低于常规组[(230.20±128.84)U/L∶(285.28±149.55)U/L,P<0.05]。PCI术后6h强化组STR≥50%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86.9%∶71.9%,P<0.05)。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治疗30d后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下降(P<0.05)。结论:STEMI急诊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和术后40mg/d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PCI术后6hSTR,降低CK-MB峰值和术后30d的LDL-C和hs-CR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的1102例AMI患者于人院24 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患者平均住院(10.17±1.83)d.对出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 mmol/L,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阿托伐他汀20 mg/d,比较用药前、出院时及随访治疗期间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和载脂蛋白B(ape B)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DL-C由(3.24±1.04)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2.27±2.00)mmol/L,随访3个月时进一步下降到(1.48±0.7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由(1.45±0.38)mmol/L下降到出院时的(1.20±0.30)mmol/L至随访3个月时升至(1.65±1.79)mmol/L,各组间比较均P<0.05.(2)hs-CRP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出院时及随访1个月时分别为(49.71±50.46)mg/L、(8.80±17.66)mg/L和(2.61±2.30)mg/L,各组比较均P<0.05.(3)出院时ALT>120 U/L有124例(11.25%),AST>120 U/L有26例(2.4%).共502例患者返院随访复查.随访1个月时ALT>120 U/L仅为4例;随访3个月时无ALT>120 U/L的患者.结论 AMI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入选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拟行PCI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成2组:20 mg阿托伐他汀组及40 mg阿托伐他汀组;入院24 h内完成常规化验检查、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肾脏血管超声检查,术后48 h复查肾功能。所有患者手术前当日清晨、术后2 h及术后48 h均留取约5 mL中段尿,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统一测定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结果 PCI术后,40 mg阿托伐他汀组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血清肌酐(77.44±23.14 mmol/L比94.24±36.14 mmol/L,P=0.014)降低,尿酸(313.05±110.84 μmol/L比354.00±100.66 μmol/L,P=0.060)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92.24±24.74比75.31±31.34,P=0.009)增高; PCI术后,40 mg阿托伐他汀组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 h NGAL(33.13±20.44 μg/L比50.67±46.95 μg/L,P=0.013)、48 h NGAL(27.56±18.64 μg/L比58.38±56.81 μg/L,P=0.001)减低;应用对比剂后,20 mg阿托伐他汀组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11例,发生率为20.75%,而40 mg阿托伐他汀组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5例,发生率为9.43%,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对比剂前3天,每天服用40 mg阿托伐他汀较每天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更能减少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择期行PCI的患者19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9例。试验组术前1周予以阿托伐他汀口服,对照组术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TnⅠ)的水平。结果术后12h和48h试验组CK-MB和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患者术前服用阿托伐他可减少患者术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匹伐他汀(2 mg)和阿托伐他汀(20 mg)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血脂控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单中心非盲随机对照的方式对196位受试者开展为期12周的临床研究。结果 术后12周匹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较基线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基线水平有所升高(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1周时,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及肌酸激酶(CK)较基线水平均有所升高,但阿托伐他汀组的ALT及CK较匹伐他汀组更高;术后12周匹伐他汀组的ALT,AST及CK较基线水平无显著变化,阿托伐他汀的ALT及CK较基线水平增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2 mg匹伐他汀与20 mg阿托伐他汀有相似的降低TC,LDL-C,TG及升高HDL-C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服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服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试验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及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VDD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用于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正>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改善了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同时也带来了心肌的损伤。表现为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增高。本研究使用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与阿托伐他汀标准调脂比较,观察PCI术后cTnT的变化,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吉林油田总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PCI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和炎性因子,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与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RP、TNF-α、MDA、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可预防PCI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降低血脂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坏死并不是细胞死亡的唯一形式,凋亡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血清可溶性自杀相关因子(sFas)浓度可反映凋亡水平。阿托伐他汀已广泛用于AMI的治疗,动物实验〔1,2〕表明其具有抗凋亡作用,但其对AMI患者凋亡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清s Fa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行二级预防的脑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0例。在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B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小板聚集率,随访12个月脑梗死复发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TG、TC及LDL-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TG、TC及LDL-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TG、TC及LDL-C上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TG、TC及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小板聚集率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血小板聚集率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血小板聚集率上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脑梗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降脂效果、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远期预防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耐受性等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宿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74岁)和高龄组(75~84岁),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PCI,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指标(血管造影成功率、介入治疗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造影成功率、介入治疗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拟行PCI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35例)、强化他汀组(31例)、水化组(23例)。强化组住院期间予阿托伐他40 mg/d,水化组围术期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空白组PCI治疗后Scr、BUN浓度均较术前有升高,强化他汀组PCI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较术前轻微下降,水化组PCI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PCI治疗后Scr、BUN变化值与强化他汀组、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他汀组与水化组之间Scr、BUN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措施(包括强化他汀和水化治疗)是CIN的保护因素(OR=8.274,95%CI:2.254~30.37,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使用对比剂的患者有肾功能保护作用,其结果可能与水化治疗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月在潮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各100例。2组均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睡前口服;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mg睡前口服。随访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和HDL-C。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组治疗后H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强化组治疗后H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48±0.39)mmol/L vs(1.36±0.20)mmol/L,P0.05;(5.71±0.67)mmol/L vs(5.21±0.53)mmol/L,P0.01;(5.44±0.75)%vs(5.19±0.31)%,P0.01],TC、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57±0.74)mmol/L vs(4.06±0.62)mmol/L,P0.01;(1.95±0.63)mmol/L vs(2.23±0.53)mmol/L,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对降低血脂效果更为理想,同时也可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和中断,进而出现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尽早、充分和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重建冠状动脉血流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最佳策略,对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保护心肌泵血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的原则,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剂量为10mg/次(口服),1次/d,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为20mg/次(口服),1次/d,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心功能、血脂及心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指标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内皮舒张功能(FMD)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s-CRP、TC、LDL-C及FMD变化差异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83%,与对照组的9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基本相近,但瑞舒伐他汀对于患者的血脂、心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指标的疗效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为早发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期心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较B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12个月A组各项指标较治疗6个月有进一步改善(P0.05),B组基本不变。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疗具有显著效果,长期治疗对疾病复发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但瑞舒伐他汀近远期治疗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是最有效而安全的他汀类药,能明显降低心血管风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因而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标准治疗方案中应尽早应用,长期坚持强化他汀治疗,改善冠状动脉斑块生物学特征,逆转不稳定斑块,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9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予AMI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C、TG和LDL-C水平亦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AMI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有效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40 mg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给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40 mg/d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探讨该治疗方案对炎症因子、调脂疗效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 92例ACS患者行PCI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10 mg/d,A组)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各46例,用药后4 、12 、24周抽外周静脉血,统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分析两组间差异,及其与调脂疗效的关系,并观测对肝功能、临床冠状动脉事件等影响.结果 失访率A组6.5%(3例),B组8.6%(4例).(1) 两组患者用药后1~12周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出现异常的高峰期,1周,4周,12周异常例数A 组比B组发生率少(P<0.05);多数ALT<3倍正常值,观察4周后恢复正常;而A组有2例(4.7%)、B组有3例(7.1%)的患者ALT>3倍正常值,需停药,两组各有2例肾功能异常.(2) A、B组患者的血脂下降率在给药12周后总胆固醇(TC) 为12.3%比21.7%(P<0.05),给药24周后TC为 11.1%比23.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 10.0%比2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在服药后下降率分别为4周30.5%比21.8%、12周46.8%比64.3%、24周55.5%比71.7%(P<0.05);血清MMP-9 下降率分别为4周49.1%比50.0%、12 周72.7%比84.2%(P<0.05);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血清hs-CRP浓度下降与TC、LDL-C的变化呈线性相关;血清MMP-9浓度下降与TC、LDL变化也呈线性相关.(4) 随访期内A、B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 阿托伐他汀40 mg/d是安全的;(2) 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调脂的达标率,特别是LDL-C降至≤1.8 mmol/L的目标值比例更高 ;(3) 调脂强度与患者的血清hs-CRP与MMP-9的浓度下降趋势有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