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托品对氯胺酮小鼠催眠、镇痛、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小鼠80只为4组,每组各20只,各自使用相应方法,每组再划分NS组、At组、Ket组、At+Ket组,每组5只。各小组腹腔注射分别腹腔注射相关药物和生理盐水,并进行观察。结果:跳台与避暗的实验表明,阿托品不会影响小鼠的学习记忆。氯胺酮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P0.05),阿托品则无以上作用。结论:阿托品对氯胺酮影响小鼠催眠、镇痛、学习记忆。氯胺酮短时间诱导,彻底镇静与镇痛,被用作分离麻醉剂;增加呼吸道与唾液的分泌量,不能确保呼吸道的顺畅。阿托品是M胆碱受体阻滞剂,对腺体分泌起到阻碍作用。麻醉前采用阿托品、氯胺酮,是否影响麻醉作用,这方面的报道不多。本次实验目的是为了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阿托品对氯胺酮小鼠催眠、镇痛、学习记忆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随机分小鼠80只为四组,每组各20只,各自使用相应方法,每组再划分NS组、At组、Ket组、At+Ket组,每组5只。各小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关药物和生理盐水,并进行观察。结果:跳台与避暗的实验表明,阿托品不会影响小鼠的学习记忆。氯胺酮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P0.05),阿托品则无以上作用。结论:阿托品对氯胺酮影响小鼠催眠、镇痛、学习记忆。氯胺酮短时间诱导,能够彻底镇静与镇痛,被用作分离麻醉剂;同时氯胺酮能增加呼吸道与唾液的分泌量,不能确保呼吸道的顺畅。阿托品是M胆碱受体阻滞剂,对腺体分泌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老年性痴呆(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制作AD大鼠模型,干预组给予腹腔注射姜黄素连续7d,造模1个月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姜黄素给药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结果 AD对照组大鼠较空白对照组逃避潜伏期延长,而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较AD对照组第2~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姜黄素干预后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可见小胶质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5);姜黄素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小胶质细胞较AD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改善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所致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氨酸转运体1抑制剂(M22)对癫痫小鼠认知损害的作用。方法选取40只C57BL/6小鼠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和M22组(20只),另选取10只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随后M22组灌胃40 mg/(kg·d)的M22,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均2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学习及记忆功能: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内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目标象限内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处死后取脑组织,对海马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检测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及大脑皮质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M22组和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 0. 05),M22组显著短于模型组(P 0. 05); 3组逃避潜伏期均随时间的延长显著缩短(P 0. 05); M22组和模型组小鼠目标象限内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目标象限内停留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大脑皮质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M22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 05);海马组织病理学发现,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结构及轮廓模糊,且出现明显神经细胞空泡样改变; M22组细胞轮廓清晰,少量细胞空泡变性,无明显坏死; M22组和模型组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M22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结论 M22可显著改善癫痫小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Caspase-3蛋白表达,而抑制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氯胺酮对子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60只子鼠,使用跳台实验将子鼠分为智力及记忆能力相近的4组,每组各15只,分别为:空白组、低剂量氯胺酮组(25 mg/kg)、中剂量氯胺酮组(50 mg/kg)和高剂量氯胺酮组(100 mg/kg),氯胺酮各组腹腔注射对应剂量的氯胺酮,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使用跳台法和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子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子鼠海马体内神经细胞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测定子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h)、5-HT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TCh E)活力;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子鼠海马体内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比空白组,使用氯胺酮组处理各组子鼠逃避潜伏时间、出现逃避错误次数、每个象限内停留时间、TCh E活力均显著升高(P <0. 05),120 s内穿台次数、Ach水平、CREB、p-CREB及BDNF表达水平、pCREB/CREB值显著降低(P <0. 05);相比低剂量氯胺酮组,中剂量氯胺酮组和高剂量氯胺酮组子鼠逃避潜伏时间、出现逃避错误次数、每个象限内停留时间、TCh E活力均显著升高(P <0. 05),120 s内穿台次数、Ach水平、CREB、pCREB及BDNF表达水平、p-CREB/CREB值显著降低(P <0. 05);HE染色结果显示,使用氯胺酮处理后子鼠海马区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结构组织松散,细胞水肿,以条索状为主,并存在大量的细胞坏死。结论 氯胺酮会损害子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神经递质、减少BDNF表达并抑制CRE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发现APP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密切相关。β-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基因突变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能破坏β-淀粉样蛋白的动态平衡,从而引发或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产生和发展。目的: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10在郑州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和河南省中医药治疗研究院完成。材料:健康剖宫产产妇志愿捐献的羊膜,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APP转基因鼠29只,PCR技术鉴定转APP-基因小鼠9只,作为正常组;转APP 基因小鼠20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对照组,10只/组。方法:无菌条件下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将细胞浓度调整为1×109L-1,经尾静脉注入0.5mL至细胞移植组小鼠体内;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组小鼠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主要观察指标: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小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及在平台象限的时间,刚果红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内β-淀粉蛋白的表达。结果:定位航行试验中,移植前与正常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2周细胞移植组小鼠逃避潜伏期与正常组基本相似(P>0.05),但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移植前后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及其在平台象限的时间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个月,正常组未见或仅见极少量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细胞移植组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能促进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空间定位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且减少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MS)对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5只。通过10种应激因子制备CMS损伤小鼠。6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寻找平台的逃逸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1),在靶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和穿越靶标象限的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MS可导致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不明,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可促进阿尔茨海驮病APP+转基因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目的:进一步评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PP+转基因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与动物对照观察,于2008-05/12在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及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完成.材料:清洁级C57BL/6系APP+转基因胎鼠10只,合笼繁育后得到子代小鼠200只,按其繁殖情况和PCR榆测结果,取29只11月龄小鼠,分为APP+对照组10只、APP+细胞移植组10只、APP+正常组9只.羊膜标本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调整浓度为1×109 L-1的单细胞悬液.APP+细胞移植组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O.5 mL,APP+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PP+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移植前后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移植当天开始称小鼠体质量,持续3周.移植后解剖小鼠,收集全血并分离血清,进行12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及心、肝、肾功能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作综合评价.结果:移植后15d各组逃避潜伏期比较,APP-正常组<APP+细胞移植组<APP+对照组,APP+细胞移植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APP+对照组(P<0.05);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5d各组小鼠穿越平台象限的次数均有所增加,且APP+细胞移植组小鼠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移植后3周内,3组小鼠体质量增长趋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项肿瘤标记物,9项血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及10项血液学指标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后,可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未见致死致瘤现象发生,心、肝、肾功能未受影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孤独症模型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以及姜黄素早期干预对二者表达的影响。 方法:根据Schneider的方法,对孕12.5天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mg/kg建立子代孤独症模型,正常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分别对两组仔鼠进行模型鉴定。随机选取7日龄模型仔鼠20只,正常组仔鼠10只。模型组仔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姜黄素组10只。姜黄素组于7日龄连续3周腹腔注射姜黄素50mg/kg[姜黄素用含1ml/L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的PBS液配成10g/L的溶液],正常组、模型组于7日龄连续三周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含1ml/L DMSO的PBS液。利用尼氏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比较28日龄三组仔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结果:发育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重明显降低;行为学方面:模型组社会交往和交流次数减少,重复性刻板行为增加,并且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尼氏染色:正常组神经元排列紧密规则,面积大小无明显差别,数量较多;模型组神经元排列稀疏且不规则,面积较小,数量减少;姜黄素组神经元排列较规则,数量有所增加;免疫荧光染色:姜黄素干预后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星形胶质细胞数量降低(P<0.05)。 结论:孤独症模型仔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异常;姜黄素早期干预后上调了神经元的表达,抑制了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丙酮酸乙酯对小鼠胎盘和胎鼠早期生长的影响。方法40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在胎鼠器官形成期即妊娠第7~16天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低、中、高剂量组丙酮酸乙酯注射剂量分别为25 mg·kg^-1·d^-1、50 mg·kg^-1·d^-1和100 mg·kg^-1·d^-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孕鼠妊娠的第17天经眼球取血后处死,通过对孕鼠的行为能力、脏器系数、黄体数、着床率、雌二醇、胎盘组织结构、胎鼠体重及胎鼠畸形等进行分析、检测,探讨丙酮酸乙酯对小鼠胎盘和胎鼠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胚胎发育期给孕鼠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中低剂量有助于促进卵巢、胎盘发育,提高胚胎着床率,促进雌二醇表达;过高浓度处理,则会造成卵巢和胎盘的功能的抑制作用。胚胎发育期给孕鼠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中低剂量有助于促进胚胎成活,降低胎鼠畸形率。结论合适剂量(50 mg·kg^-1·d^-1)的丙酮酸乙酯处理,有助于小鼠胎盘和胎鼠早期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过高剂量处理将发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P301L-Tau模型小鼠内嗅皮层-海马神经纤维改变与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及相关分子机制,为AD患者Tau蛋白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6只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载病毒对照组(对照组)和P301L-Tau模型组(模型组),每组8只。麻醉后,对照组小鼠双侧内嗅皮层注射空载病毒;模型组小鼠双侧内嗅皮层注射AAV-P301L-Tau病毒。注射完成后常规饲养至12月龄。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估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9.4 T磁共振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测小鼠双侧内嗅皮层和海马的神经纤维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内嗅皮层、海马tTau、p-Tau(Ser262)和糖元合成激酶-3β(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小鼠内嗅皮层、海马各向异性分数(FA)与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学习记忆功能测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占比明显降低(P<0.05)。(2)小鼠内嗅皮层和海马脑区中神经纤维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大椎、肾俞穴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与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机制。方法 7月龄SAMP8小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12只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肾俞穴30 d。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及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PSD95)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CA1区SYN与PSD95表达显著提高(P0.001),突触结构较完整,数量增加。结论电针能提高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蛋白的表达,改善突触的超微结构,从而有效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异甘草素对大鼠麻醉手术后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手术组(P组)、异甘草素小剂量组(T1组)和异甘草素大剂量组(T2组),每组10只。P组腹腔注射75 mg/kg氯胺酮+5 mg/kg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并行剖腹探查术;T1组给予10 ml/kg异甘草素灌胃60 min后开始麻醉,T2组给予20 ml/kg异甘草素灌胃60 min后开始麻醉,麻醉及手术操作同P组;C组腹腔注射与P组等容的0.9%氯化钠溶液。P组、T1组和T2组大鼠清醒3 h后,C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后3 h行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学习记忆能力;继之处死大鼠取双侧海马组织测定各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P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MDA明显增加,SOD和GSH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组相比,T1组与T2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MDA明显降低,SOD和GSH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1组与T2组相比逃避潜伏时间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MDA明显增加,SOD和GSH均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异甘草素能够有效改善大鼠麻醉手术后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仙人掌多糖(CP)对慢性脑低灌注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低剂量CP组、中剂量CP组、高剂量CP组,各组10只。脑缺血组建立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慢性低灌注脑缺血损伤模型,术后20 d,给予双蒸水0.1 m L/10g灌胃10 d;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外,其余手术过程与脑缺血组相同;低、中、高剂量CP组采用与脑缺血组相同的方法建立慢性低灌注脑缺血损伤模型,术后20 d分别给予CP100 mg/kg、200 mg/kg及400 mg/kg腹腔注射10 d。完成脑缺血造模30 d后,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存活率。结果:脑缺血组小鼠逃逸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5),中、高剂量CP组逃逸潜伏期较脑缺血组显著缩短(P0.05);脑缺血组小鼠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少于假手术组(P0.05);中、高剂量CP组小鼠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多于脑缺血组(P0.05);脑缺血组小鼠海马组织可见神经细胞丢失及明显的形态学变化,中、高剂量CP组小鼠海马CA1细胞形态学明显改善;脑缺血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假手术组(P0.05);中、高剂量CP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高于脑缺血组(P0.05)。结论:慢性低灌注脑缺血可导致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CP可剂量依耐性改善慢性低灌注脑缺血导致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减轻海马CA1区细胞丢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氯胺酮对甲醛致炎小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以及背根节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2/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取成年健康昆明种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和甲醛 氯胺酮组3组,每组8只。分别于甲醛组和甲醛 氯胺酮组小鼠右后足底注入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100μL形成急性炎性痛模型,甲醛 氯胺酮组小鼠在注入甲醛后立即经腹腔注入40mg/kg的氯胺酮。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干预。观察甲醛注射后小鼠疼痛行为学变化,甲醛致炎2h后处死小鼠,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背根节TrkA受体表达。结果:经补充后24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疼痛行为学变化:甲醛注射后1h内小鼠均出现明显的摔腿、舔足、跛行、致炎足不能着地等疼痛行为学改变,注射足呈高度肿胀。甲醛 氯胺酮组小鼠氯胺酮注射后翻正反射立即消失,甲醛致炎后第一时相(注射后0~5min)、第二时相(注射后20~60min)的疼痛行为学反应次数显著少于甲醛组眼(6.0±2.5),(113.0±9.5)次;(3±0),(75.0±4.5)次;P<0.01演。②背根节TrkA受体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注射侧甲醛组高于甲醛 氯胺酮组和正常对照组(205.3±11.9,121.6±7.9,116.5±7.7,P<0.01),甲醛 氯胺酮组和正常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氯胺酮能抑制急性炎性痛时疼痛行为学变化,并减少背根节TrkA受体的表达,这种效应可能与TrkA受体下调后初级伤害性刺激传入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氯胺酮 (Ket)对坐骨神经结扎 (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对照组 (CCI处理 ) ,Ket 2 5mg/kg治疗组和Ket 5 0mg/kg治疗组。采用热辐射法和vonFrey细丝法分别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 (T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结果】与术前和假手术组比较 ,对照组大鼠在术后d3 开始TWL差值明显减小 ,MWT明显降低 ,并持续至术后d14 (P<0 .0 5或 P<0 .0 1) ;与术前和假手术组比较 ,Ket 2 5mg/kg治疗组和Ket 5 0mg/kg治疗组大鼠分别自术后d5、d3 和d9、d5开始TWL差值明显减小 ,MWT明显降低并持续至术后d14 (P <0 .0 5或P <0 .0 1)。【结论】超前腹腔注射Ket 5 0mg/kg能延缓CCI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3(TLR3)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10只作为糖尿病组(D组),取10只同月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液大鼠为对照组(C组)。观测2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和行为学评分,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比较各组脊髓背角TLR3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D组血糖在注射STZ2d后显著升高;在注射STZ后14~28d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降低;注射STZ后28d,D组TLR3表达显著上调并且主要与小胶质细胞共标。结论:小胶质细胞TLR3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化学修饰移植物细胞对小鼠单倍体相合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取经mPEG修饰及未修饰的成年CB6小鼠脾细胞悬液注入BALB/c新生幼鼠的腹腔(5×106脾细胞/只),以脾增大指标判断新生BALB/c小鼠注射单倍体相合供鼠脾细胞后的GVHD反应;取经mPEG修饰及未修饰的成年BALB/c小鼠骨髓及脾细胞混合悬液(BMS)尾静脉注入接受致死量γ射线照射后的成年BALB/c小鼠(2×105个BMS/只),注射后第8天取受鼠脾脏,计数脾结节数.结果表明修饰组脾指数1(SI1)较未修饰组减低,修饰组脾指数2(SI2)值<1.3,未修饰组SI2值>1.3,提示接受mPEG修饰的单倍体相合脾细胞输注后,修饰组GVHD程度较未修饰组轻;未修饰组与修饰组相比较,脾结节形成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mPEG修饰不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活性.结论mPEG修饰移植物可减轻小鼠单倍体相合干细胞移植后的GVHD,而不影响干祖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较为成功的羊等大型动物宫内移植方法相比,利用小鼠等小型动物宫内移植异种造血干细胞仍面临困境,在外周血内检测到的异种血液细胞重建率仍在1%以下。目的:观察小鼠卵黄囊移植人脐血来源CD34 造血干细胞后的异种造血重建效率,并与腹腔移植的效果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移植实验,于2007-10在北京大学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新生儿脐血取自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ICR小鼠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孕8.5d鼠8只,孕12.5d鼠9只。藻红蛋白标记的抗人CD45单克隆抗体与流式细胞仪均为BD公司产品。方法:采用Ficol1法梯度离心获得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磁珠分选系统纯化获得CD34 细胞。将孕8.5d鼠麻醉后,打开腹腔并暴露子宫,显微镜下抽取5~10μL脐血CD34 细胞(5×104个),缓慢注入胎鼠的卵黄囊中。相同操作条件下将等量脐血CD34 细胞注射到孕12.5d胎鼠的腹腔中。快速抽针,将孕鼠子宫归位并缝合腹腔,继续妊娠,等待分娩。待小鼠出生后3个月,经尾静脉取血,在避光状态下加入藻红蛋白标记的抗人CD45单克隆荧光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细胞表面标记CD45的表达,通过其阳性率判断人血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重建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移植方式对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CD34 细胞通过卵黄囊移植方式共获得健康出生小鼠52只,3个月后86.5%(45/52)小鼠CD45呈阳性表达,嵌合率高达4.34%。通过腹腔移植方式共获得健康出生小鼠48只,3个月后81.3%(39/48)小鼠CD45呈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卵黄囊移植方式(t=2.363,P<0.05)。结论:早期卵黄囊移植可以获得人造血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长期重建,效果优于腹腔移植,同时也证明了通过胎鼠卵黄囊移植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取得人源化造血系统小鼠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小鼠白质损伤和少突胶质细胞丢失的影响。方法 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米诺环素(MNO)高剂量治疗组(H-MNO:50 mg/kg)和低剂量治疗组(LMNO:5 mg/kg),每组15只。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治疗组小鼠用手术缝合线永久性结扎右颈总动脉,假手术组只做创伤,不结扎。术后第1天米诺环素高、低剂量治疗组小鼠分别接受剂量为50 mg/kg和5 mg/kg的腹腔注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量的生理盐水,1次/d注射28 d。分别在治疗1 d、7 d、14 d、28 d用mNS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小鼠的神经功能;术后29 d起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内的穿台次数和停留时间;检测结束后取小鼠的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组小鼠脑白质区病理损伤和CX47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 TUNEL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中nestin、Bcl-2、Bad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NSS评分显著增加,小鼠的神经功能和学习认知功能明显下降(P 0. 05);随着米诺环素治疗周期的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小鼠的神经功能和学习认知功能明显得到恢复和改善,且高剂量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治疗组(P 0. 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细胞水肿和坏死严重;与模型组相比,米诺环素高剂量治疗能够改善小鼠脑组织细胞水肿和坏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CX47表达的阳性细胞数、nestin蛋白和抑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 0. 05),凋亡细胞比率、促凋亡蛋白Bad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米诺环素治疗组CX47表达的阳性细胞数、nestin蛋白和抑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凋亡细胞比率、促凋亡蛋白Bad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受到抑制,且米诺环素高剂量治疗组变化优于低剂量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剂量的米诺环素能够通过抑制脑细胞凋亡,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再生改善SIVD小鼠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