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水平与胃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55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44例慢性胃炎患者为胃炎组,4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3组外周血EPCs数量,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20.20±13.90)个/mL]明显高于胃炎组[(6.00±2.80)个/mL]和对照组[(4.10±2.60)个/mL](P0.01),胃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年龄≤57岁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24.00±16.70)个/mL]高于57岁患者[(15.00±9.40)个/mL](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外周血EPC数量[(29.36±14.48)、(33.33±18.92)个/mL]高于Ⅰ、Ⅱ期患者[(12.67±6.70)、(15.17±9.24)个/mL](P0.01),低分化胃癌患者外周血EPC数量[(27.72±15.02)个/mL]高于中、高分化患者[(14.63±12.07)、(13.73±8.11)个/mL](P0.01);男性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19.00±8.40)个/mL]与女性[(21.00±13.60)个/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与年龄和疾病进展相关,可作为胃癌临床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龙泉伊  李宏江  林小燕 《华西医学》2010,25(10):1927-1929
乳腺癌在肿瘤发展早期就可远处播散,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在外周血中发现肿瘤细胞即是重要证据,因而提出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概念。检测乳腺癌CTC有助于准确的判断预后,并为及时评判和监测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有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47-548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支气管肺炎患者56例以及4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归为肺癌组、肺炎组和健康组。采集各组人士的外周血,采用磁珠富集及免疫染色的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的CTCs,比较CTCs的阳性检出率与非小细胞肺癌及其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肺癌组患者外周血CTCs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越晚,CTCs检出率越高,IV期患者的检出率达到88.89%,显著高于其他分期(P<0.05)。CTCs阳性检出率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较高,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CTCs检测能够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判断预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hTERT mRN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胃癌肿瘤细胞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96例原发性胃癌、50例胃溃疡和6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hTERT mRNA表达水平,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胃癌组hTERT mRNA表达水平(12.78±0.97)copies/ml,显著高于良性胃溃疡组(0.93±0.23)copies/ml和健康对照组(0.29±0.17)copies/ml。多变量分析表明,hTERT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管侵犯、静脉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NM分期及CEA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qRT—PCR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特点。定量分析外周血hTERT mRNA转录水平可作为胃癌的肿瘤细胞标志物之一,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的漂移状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胃癌患者23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8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法检测和分析外周血中的Th1/Th2状态。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和Th1/Th2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8、2.38、5.35,P均<0.05)。同时,机体的Th1和Th2状态出现失衡,发生"Th1向Th2"漂移,形成Th2型状态。此外,分期越晚的胃癌患者,其Th2在Th细胞中所占的比重越大。结论胃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明显受损,且受损程度与胃癌患者的分期存在相关性,Th1/Th2比值可能与胃癌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30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同时检测30例健康者外周血作为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胃癌患者IL-1β、IL-6、IL-23、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晚期胃癌患者IL-6、IL-23、IL-17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相关因子与胃癌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疾病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60-961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胃癌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纳入胃癌组,并根据胃癌分期标准分为早期胃癌组46例和中晚期胃癌组40例,将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L-17、IL-21、IL-23及TGF-β1水平。结果胃癌组患者的血清IL-17、IL-21、IL-23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胃癌组患者血清IL-17、IL-21、IL-23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中晚期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17、IL-21、IL-23及TGF-β1等Th17细胞相关因子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进展,Th17细胞相关因子水平持续升高,因此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水平有助于疾病进展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胃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含量变化与正常人对照的关系,分析AgNORs的变化与胃癌、贲门癌的诊断和疗效关系的意义。方法使用北京凯隆仪器公司生产的KL-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对胃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AgNORs进行分析,观察32例胃癌、贲门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核仁面积与细胞核面积之比值(I.S%)大小,并与28例正常人检测结果对比。结果28例正常人I.S%平均值为8.15%,而观察组32例平均值为5.25%,经统计学处理后,P〈0.01;而且I.S%值的变化在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性别、年龄及肿瘤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AgNORs的检测可以作为胃癌、贲门癌的诊断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及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分析Treg细胞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升高(P均0.01),且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明显升高(P0.01),而CD16~+CD56~+NK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与患者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是否合并CA125升高均无关(P0.05),而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存在腹水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可用于评估卵巢癌患者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现今世界上第四大常见的癌症,其致死率在各类癌症中居第二,且胃癌的早期诊断又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确定新的、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并改善预后,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CTCs)是经过內渗作用进入外周血液的脱离原发灶或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从凋亡坏死的肿瘤细胞中释放的一种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CTCs和ctDNA检测作为一种"液体活检",因其具备微创性、易获得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文献显示CTCs和ctDNA在癌症的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胃癌中CTCs和ctDNA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IL-2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血清中IL-21和IL-17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IL-21和IL-17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血清中IL-21的浓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胃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之间血清中IL-21的浓度无明显差异。胃癌患者血清中IL-21与IL-17的浓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IL-21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IL-21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地位以及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2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48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及CD28进行了检测.结果 (1)胃癌组CD8+CD28-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CD8+CD28+细胞则明显减低(P<0.01).(2)胃癌患者手术后CD8+CD28-细胞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CD8+CD28+细胞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3)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CD8+CD28-细胞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1).(4)Ⅲ期胃癌患者CD8+CD28-细胞与Ⅰ期和Ⅱ期相比明显增高(分别P<0.01,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进程CD8+CD28+细胞、CD8-CD28+细胞逐渐减低(分别P<0.01,P<0.05).结论 检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的CD8和CD28的表达,对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疾病进展和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评价其在微转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60.8%(29/46),而慢性胃炎组和健康志愿者组均表达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胃癌组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状态、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无关。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微转移的判断指标,可对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28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2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48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及CD28进行了检测。结果(1)胃癌组CD8 CD28-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CD8 CD28 细胞则明显减低(P<0.01)。(2)胃癌患者手术后CD8 CD28-细胞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CD8 CD28 细胞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3)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CD8 CD28-细胞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1)。(4)Ⅲ期胃癌患者CD8 CD28-细胞与Ⅰ期和Ⅱ期相比明显增高(分别P<0.01,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进程CD8 CD28 细胞、CD8-CD28 细胞逐渐减低(分别P<0.01,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的CD8和CD28的表达,对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疾病进展和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 年8 月~2019 年4 月初次确诊的145 例肺癌患者及138 例同期体检合格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降钙素原(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结果,应用统计软件SPSS18 对收集的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结果 PLT, MPV,PCT,PDW 在肺癌组的范围分别为(113~547)×109/L,8.10~14.60fl,11%~50%,和 8.8%~19%;在对照组的范围分别为(108~381)×109/L,7.40~13.20fl,11%~28% 和9.20%~17.30%。经秩和检验分析,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5.288,?7.006,?8.590,?6.655,均P <0.05)。在肺小细胞癌、肺鳞癌、肺腺癌中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Chi-sq =0.909,4.902,2.782,0.790,均P >0.05)。四项血小板参数各单项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 为0.681~0.795,约登指数为0.30~0.47;各项联合检测的AUC 为0.777~0.898,约登指数为0.375~0.525。 结论 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肺癌诊断中有辅助诊断意义,无鉴别分型意义。在肺癌辅助诊断中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Big内皮素-1(ET-1)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中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进展期胃癌、8例早期胃癌、22例胃溃疡、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Big ET-1的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Big ET-1蛋白的表达。结果〈2.5 cm胃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组的血浆Big ET-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进展期胃癌组的Big ET-1水平显著高于〈2.5 cm胃溃疡组、慢性胃炎及早期胃癌组(P〈0.01),伴随淋巴结转移组血浆Big ET-1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胃癌组Big E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不典型增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ig ET-1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升高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升高。胃癌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的检测可作为预测早期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ig内皮素-1(ET-1)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中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进展期胃癌、8例早期胃癌、22例胃溃疡、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Big ET-1的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Big ET-1蛋白的表达。结果<2.5 cm胃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组的血浆Big ET-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进展期胃癌组的Big ET-1水平显著高于<2.5 cm胃溃疡组、慢性胃炎及早期胃癌组(P<0.01),伴随淋巴结转移组血浆Big ET-1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胃癌组Big E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不典型增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ig ET-1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升高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升高。胃癌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的检测可作为预测早期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结果对照组中未检测到CTCs,研究组中检出CTCs48例,阳性检出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CTCs表达水平与吸烟情况、远端转移以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无关(P0.05);治疗后,有37例CTCs阳性患者,其PFS为4~9(6.17±2.42个)个月,23例CTCs阴性患者,其PFS为11~16(13.68±3.12)个月,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Cs可作为肺癌诊断指标,且可评估远端转移情况,亦可用作预后预测指标,CTCs阳性可提示肺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