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认识。方法 通过一肺动脉肉瘤病例,详细分析此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放射学特征及病理表现。结果 本病与其他肺动脉阻塞性疾病(包括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并无明显差异。对疑为肺血栓栓塞的病人,当放射影像学出现单侧肺动脉扩张、持续性软组织充盈的肺动脉、肺内肿块,临床呈现经抗凝和溶栓治疗后病情依然恶化等情况时,均高度提示本病。结论 肺动脉肉瘤极易误诊为其他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肺动脉肉瘤是起源于肺动脉内膜的罕见恶性肿瘤,临床上极少见,医师对其认识严重不足,同时因肺动脉肉瘤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与肺血栓栓塞症相似,临床上极易将肺动脉肉瘤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从而延误患者的治疗。本文报导1例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常见的误诊原因,加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意识.方法 对我院2003年8月-2011年3月误诊的2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误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17例,冠心病心绞痛2例,冠心病合并肺感染3例,心源性晕厥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临床上相对认识不足的疾病,容易误诊和误治,应加强重视,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建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95-2196
肺栓塞前期症状不明显,极易造成误诊并导致病人死亡〔1〕。因此,早期的诊断尤为重要。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多层螺旋CT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8层螺旋CT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图像质量,缩短了扫描时间,而且降低了辐射剂量。本研究探讨128层螺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亚段及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塞漏误诊原因,以提高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0月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者624例,检查存在肺动脉检塞漏误诊者56例,以0.625 mm层厚显示的检子数为标准,计算亚段及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漏误诊数目并分析原因.结果 亚段肺动脉栓子漏诊137个,误诊22个,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漏诊42个,误诊7个.漏诊常见原因为用于诊断的图像质量欠佳、重组图像层厚过厚、未应用多种方法联合观察及肺部存在疾患,误诊常见原因为图像质量欠佳、肺部存在疾患及诊断经验不足.结论 良好的图像质量、适当的重组层厚、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及丰富的诊断经验是提高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6例肺动脉内和肺动脉外肿瘤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肺栓塞鉴别诊断的认识,减少肺栓塞的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肺血栓检塞症的认识,减少或避免误诊.方法 对32例肺血栓栓塞症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肺血栓栓塞症误诊病例的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和胸痛居多,体征以心动过速和肺动脉辩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发热居多,常规实验室检查以血气呈低氧血症者居多,误诊的疾病多为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常规检查无特异性,但仍以呼吸困难、胸痛、心动过速、发热、肺动脉辨区第二心音亢进为多,易被误诊为呼吸系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应加强对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意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动脉栓塞(PTE)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危急重症之一,已成为我国常见心血管病[1],在美国也是公认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由于PTE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常常与其他心肺疾病混淆,尤其是老年患者极易漏诊误诊,有的甚至误诊为冠心病、心衰.本文回顾分析21例老年PTE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老年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最常见的总称。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羊水栓塞及其他罕见栓子栓塞,如寄生虫。包虫,又称棘球绦虫,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犬科动物排泄的虫卵为传染源,人饮用或食用虫卵污染的水源及食物而感染,误食的虫卵经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在肝脏形成肝包虫,部分经血液循环到达肺动脉系统发展为肺包虫,极罕见停留在肺动脉系统发生肺动脉包虫栓塞。由于肺动脉包虫栓塞极其罕见,导致其诊断困难,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肺动脉包虫栓塞误诊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的认识和早期诊治率。方法结合3例肺动脉肉瘤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和国外有关文献,对肺动脉肉瘤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肺动脉肉瘤的临床表现和肺血栓栓塞症相似,但前者多有发热、体重下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胸部增强CT显示肺动脉扩张,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大量肿块阴影,管腔外肿块阴影,溶栓抗凝治疗无效等,确诊需手术。结论肺动脉肉瘤易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易漏诊或误诊,漏诊率高达84%,误诊率达32%~62%[1].早期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胸超声诊断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6例,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翔  姚靖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83-1684
急性肺动脉栓塞为临床常见心肺血管急症,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漏诊,致残率、致死率极高[1,2].我院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2~71[平均(52.3±4.2)]岁.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肉瘤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三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对肺动脉肉瘤的认识及正确诊断率。方法 结合 3例肺动脉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有关文献对肺动脉肉瘤及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肺动脉肉瘤与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相似 ,但肺动脉肉瘤患者发病隐匿 ,多有发热、体重减轻 ,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 ,影像学显示单侧肺动脉扩张 ,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大量肿块 ,临床上经溶栓和抗凝治疗后病情仍恶化 ,确诊需手术。结论 肺动脉肉瘤易误诊为PTE ,需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栓塞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泉  孙海慧 《山东医药》2007,47(19):161-162
肺动脉栓塞(PE)是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及病理生理综合征。因PE症状复杂多变、诊断困难,临床上常引起误诊误治。我院心内科自2002年以来先后诊治PE患者136例,现对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栓塞 (PE)为一种常见的心肺疾病 ,在美国每年发病人数为 65 0 0 0 0人 ,约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 1/2 ,是脑卒中发生事件的 3倍 ,但此病误诊率较高 ,容易贻误抢救时机 ,现将7例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PE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确诊为PE的 10例病人曾被误诊者有 7例 (男5例 ,女 2例 ) ,年龄 3 3岁~ 76岁 ,平均年龄 5 1.6岁。PE确诊依据 :①选择性肺动脉造影示肺动脉阻塞或充盈缺损 ;②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病灶部位血流缺失 ,而通气正常或接近正常。1.2 误诊疾病  7例曾被误诊的PE病人中 ,被误诊为肺炎 1例 ,胸膜…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其患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未治疗病人病死率高达25%~30%。对高危病人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发病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病死率明显下降。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15例误诊的肺栓塞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应用于老年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对可疑肺动脉栓塞而进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256层螺旋CT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图像质量、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平均扫描时间、肺动脉平均CT值及造影剂使用剂量等.结果 两种检查设备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0%;其中39例患者为多发栓塞,包括双侧多发29例,右侧多发6例,左侧多发4例.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影像,256层螺旋CT扫描时间和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64排CT(P<0.05).结论 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中,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相比较,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能够明显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患者屏气时间,降低放射剂剂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70岁以上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100例作为肺血栓栓塞症组,70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肺血栓栓塞症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59例)和非肺动脉高压组(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CO)、每搏指数、心率、胸腔静脉血压、体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肺血栓栓塞症组MAP、CI、CO、每搏指数明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血栓栓塞症组心率、胸腔静脉血压、体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年龄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血小板计数低于非肺动脉高压组,女性、晕厥、V1~3 T波倒置比例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高压组吸烟、高血压、脑卒中、癌症、外伤或手术、呼吸困难、胸膜炎性胸痛、咯血、胸闷、心悸、咳嗽、D-二聚体、右束支传导阻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与非肺动脉高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年龄是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性别和年龄是老年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肺动脉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肺动脉内膜以肺栓塞、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罕见肿瘤,多为恶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肺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协助诊断,确诊需穿刺或手术切除行病理学检查,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本文报道原发性肺动脉肿瘤致肺动脉栓塞1例,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认知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TE)在发病后1小时死亡,称为猝死型肺动脉栓塞,由于其发病和临床表现往往呈隐匿性和非特异性,使临床误诊率高。本文报告我院1997年~2002年猝死4例,均因死因不清引发医疗纠纷时方行尸检而确诊,因此正确及时认识肺动脉栓塞,减少误诊已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