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PM2.5地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情况。方法 选取廊坊市、呼和浩特市居民共2 139名填写呼吸系统流行病学调查表,统计2016年两地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比较两地区患病率差异。收集2013-2016年两地区年均PM2.5浓度,根据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和PM2.5的相关性。结果 廊坊市年均PM2.5浓度[(97.34±8.41) vs. (44.50±9.61) (μg/m3), t=8.278,P<0.001]、AQI[(135.33±5.40) vs. (77.67±9.70), t=10.39,P<0.001]明显高于呼和浩特市。2016年廊坊市鼻炎(30.92% vs. 19.63%,χ2=36.137, P<0.001)、鼻敏感(17.11% vs. 6.60%, χ2=56.536, P<0.001)、咽炎(27.44% vs. 19.26%, χ2=20.042, P<0.0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3.81% vs. 20.02%, χ2=4.499, P=0.034)、支气管炎(9.12% vs. 5.49%, χ2=10.411, P=0.001)、哮喘(5.73% vs. 3.81%, χ2=4.337, P=0.037)、COPD(7.33% vs. 1.21%, χ2=49.194, P<0.001)、肺炎(9.12% vs. 3.07%, χ2=34.352,P<0.001)、间质性肺病(6.86% vs. 0.56%, χ2=59.721, P<0.001)患病率均高于呼和浩特市。廊坊市51~岁(8.28% vs. 0.63%, χ2=10.923, P=0.001)、61~岁(8.57% vs. 1.55%, χ2=13.416, P<0.001)、71~岁(15.92% vs. 2.67%, χ2=26.929, P<0.001)年龄组人群COPD患病率高于呼和浩特市。21~<31岁人群哮喘患病率呼和浩特市高于廊坊(10.26% vs. 1.27%, P=0.040),71~岁人群哮喘患病率廊坊高于呼和浩特市(8.57% vs. 2.67%, χ2=8.446, P=0.004)。廊坊市PM2.5浓度与鼻炎、咽炎、上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廊坊市年均PM2.5 浓度、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于呼和浩特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卧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症状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9月在乌鲁木齐市养老福利院居住的128例老年卧床患者,根据卧床不起诊断标准将其分为 A、B、C 三个等级,将不同卧床级别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之后的8周,通过Barthel指数和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30,GDS-30)来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症状。 结果 干预前各等级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G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A、B、C卧床级别的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ADL评分显著上升[A级:(68.70±5.68)vs.(83.69±8.29), t=11.247, P<0.001;B级:(52.50±5.26)vs.(74.75±9.39) , t=15.112, P<0.001; C级:(31.36±5.81) vs.(34.32±5.19), t=2.891, P=0.009],GDS评分显著下降[A级:(13.39±4.08)vs.(10.04±4.33), t=-3.076, P=0.006;B级:(15.51±4.83)vs.(11.90±4.29) , t=-5.190, P<0.001; C级:(18.23±4.93) vs.(14.50±5.46), t=-3.582,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对照组干预前后ADL评分[A级:(68.81±6.51)vs.(70.00±7.07), t=1.588, P=0.135;B级:(53.64±4.92)vs.(55.45±5.96) , t=1.789, P=0.088; C级:(30.75±5.45) vs.(31.25±4.55), t=0.567, P=0.577]、GDS评分[A级:(13.52±4.78)vs.(13.10±4.39) , t=-1.752, P=0.095;B级:(16.36±5.20)vs.(15.14±5.15) , t=-1.618, P=0.121; C级:(19.10±5.95)vs.(19.30±6.03) , t=1.453, P=0.1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卧床级别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的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卧床不起的进程,减轻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婴儿睡眠卫生教育对产妇睡眠质量、产后抑郁、睡眠认知和睡眠养育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系统儿童保健1月龄婴儿的600名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从婴儿第1月龄开始接受每个月1次的婴儿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共5次),包括婴儿睡眠教育宣传页、20 min小讲课、一对一睡眠咨询指导以及电话网络咨询服务。对照组每月定期接受的儿童保健指导。在婴儿1月龄和6月龄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婴儿睡眠健康知识和养育行为问卷对两组产妇进行睡眠质量、抑郁状况、睡眠认知和睡眠养育行为评价。 结果 两组产妇干预前的一般情况、PSQI分值、抑郁状况、睡眠认知和养育行为状况无明显差异(均P<0.05)。干预后:(1)干预组产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两组产妇的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t=0.851,P=0.397);(3)睡眠认知方面:干预组认为孕期情绪对儿童睡眠有影响的产妇比例(60.90% vs. 51.69%)、孕期睡眠状况对儿童的睡眠影响的比例(60.53% vs. 49.58%)、睡眠光线对儿童睡眠有影响的比例(59.77% vs. 47.03%)、认为应采取仰卧或侧卧睡眠姿势的比例(75.94% vs. 61.0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睡眠养育行为方面:干预组产妇在睡眠养育行为如孩子独睡比例(30.08% vs. 22.03%)、不喂夜奶比例(40.23% vs. 27.97%)、夜间睡眠期间安抚不抱比例(42.48% vs. 29.6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婴儿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有效促进了产妇的睡眠质量,改善了睡眠认知和部分睡眠养育行为。  相似文献   

4.
李晓琴  韩芸  沈霞  冯俊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510-1512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其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5年1月—2019年4月在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53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治疗依从性好(观察组)与治疗依从性差(对照组)两组,比较其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情况。 结果 根据治疗依从性判定标准,265例患者依从性治疗良好,占75.07%,88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占24.93%;生存质量方面:治疗依从性好(观察组)与治疗依从性差(对照组)两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宗教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全国常模比较发现:观察组(除环境领域外)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均P<0.05);焦虑抑郁方面:焦虑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4.72% vs. 25.00%),且S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4.53±10.12 vs. 42.27±8.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5.28% vs. 39.77%),且SD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9.87±11.52 vs. 42.27±8.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应引起重视,临床应针对患者情况进行治疗依从性相关健康教育,以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 4D,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 组)及100例同期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C 组)血液中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间的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差异。 结果 150个样本中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67%、56.66%、20.67%,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2.686,P=0.101)。ACS与NC两组的GG基因型(18% vs. 25%)、AA+AG基因型(82% vs. 75%)分布以及G(57% vs. 55%)、A(43% vs. 45%)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浙江湖州地区冠心病患者N10,N5-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 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20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9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 提取研究对象全血 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 PCR 检测两组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位点并对其PCR反应产物进行测序验证;观察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Hcy标的浓度,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糖尿病患病率(19.71% vs.12.24%, χ2=4.167,P=0.041)、高血压患病率(82.69% vs.74.49%, χ2=4.052,P=0.044)、总胆固醇[(4.16±1.17)mmol/L vs. (3.86±1.06)mmol/L, t=2.147,P=0.034]、低密度脂蛋白[(2.46±0.98)mmol/L vs.(2.28±0.79)mmol/L, t=2.109,P=0.037]及Hcy[(16.986.30)mmol/L vs.(11.395.30)mmol/L, t=11.455,P=0.000]显著高于健康组, MTHFR C667T基因等位基因构成不同(χ2=13.5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健康组[(1.03±0.54)mmol/L vs.(1.13±0.67)mmol/L, t=2.065,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高血压(OR=1.602,95%CI:1.161~2.223)、糖尿病(OR=1.591,95%CI:1.143~2.232)、血清Hcy水平高(OR=1.018,95%CI:1.002~1.167)、MTHFR C667T基因CT(OR=1.076,95%CI:1.021~1.193)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冠心病组和健康组的不同基因型Hcy水平不同(P<0.05),CT型、TT型和CC型Hcy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的截断值12.45 mmol/L(P<0.05)。 结论 浙江湖州汉族人群MTHFR C677T基因CT型及血清Hcy与冠心病关系紧密,可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湖南省长沙市痛风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为痛风的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0月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长沙市痛风患者102例(痛风组)及湘雅医院就诊的长沙市非痛风患者105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各因素与痛风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 痛风组、对照组的男女性别构成(男性:95.10% vs.42.86%)、年龄[(46.02±14.49)岁 vs.(36.88±13.40)岁]、BMI[(24.70±0.28)kg/m2 vs.(22.95±0.46)kg/m2]、劳动强度构成(较大强度:54.90% vs.7.62%)、饮白酒史占比(52.94% vs.14.29%)、吸烟史占比(36.28% vs.15.24%)、高血压史占比(28.43% vs.8.57%)、高血脂史占比(42.16% vs.9.52%)、肾脏疾病史占比(21.57% vs.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患痛风为因变量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6.245,95%CI:1.647~23.669)、饮白酒史(OR=2.404,95%CI:1.231~7.039)、肾脏疾病史(OR=12.669,95%CI:1.609~99.737)、劳动强度较大(OR=4.415,95%CI:1.605~12.148)是痛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男性、高龄、BMI高、劳动强度较大、饮白酒、吸烟,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疾病史者需高度警惕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金华武义社区临床分离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性变化。 方法 收集金华武义社区2015年11月-2017年6月临床呼吸道标本检出的163株流感嗜血杆菌并测定氨苄西林耐药率和耐药谱;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 mlST)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明确亲缘关系。 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出68株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为41.72%。,氨苄西林耐药株对复方新诺明(75.71% vs. 31.37%, χ2=32.65,P<0.001)、头孢克洛(67.14% vs. 9.80%, χ2=61.60,P<0.001 )、头孢呋辛(42.86% vs. 8.82%, χ2=27.42,P<0.001 )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43% vs. 0%, χ2=12.97,P<0.001)的耐药率比氨苄西林敏感株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利福平、氧氟沙星敏感。在68株氨苄西林耐药株中,共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39株(57.35%)。 mlST结果显示68株分离株共获得30个已知ST型及11个新的ST型,且以ST-422(7株,17.07%)为主。系统进化树显示有两个明显的分支GroupⅠ和GroupⅡ,且分离株主要存在于GroupⅡ中。最小生成树图显示6株新的ST型与2~3个已知基因型同属于一个克隆群,具有基因同源性。 结论 金华武义社区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克洛抗生素呈现出严重耐药性,而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可做为产酶菌株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流行菌株的流行呈散发趋势,ST-422为其中的一个优势克隆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孝感市成年人群肾脏损害现状及尿酸水平,探讨尿酸水平与血尿、蛋白尿和肾脏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6月来孝感市中心医院体检的成年人群血生化、尿常规指标进行横断面分析,描述肾功能各项指标及血尿、蛋白尿和肾脏功能减退在该人群的检出率,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尿酸水平与肾功能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与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间的关系。 结果 该人群总体尿酸水平为(347.57±99.95)μmol/L,男性尿酸水平(400.35±91.56)μmol/L明显高于女性(288.35±71.8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157, P<0.001)。总体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6.64%,血尿检出率为22.04%,蛋白尿检出率为3.49%,肾脏功能减退检出率为6.42%,男性高尿酸血症、蛋白尿和肾脏功能减退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但血尿检出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酸水平与年龄(r=0.022, P=0.002),尿素(r=0.184, P<0.001),血肌酐(r=0.499, P<0.001),空腹血糖(r=0.025, P<0.001),总胆固醇(r=0.076, P<0.001),甘油三酯(r=0.294, P<0.001),低密度脂蛋白(r=0.085, P<0.001)呈正相关。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r=-0.479, 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r=-0.315, P<0.001)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血糖、血脂指标后,未发现尿酸水平升高和高尿酸血症与血尿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但是,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发生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尿酸水平每增加10 μmol/L,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042和1.099倍(P<0.05)。 结论 男性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蛋白尿和肾脏功能减退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尿酸水平升高对蛋白尿和肾脏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积极开展降尿酸治疗,预防肾脏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小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防护行为。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电子问卷,于2020年4月对学生家长开展调查。按31个省份城乡在校小学生数计算其分层权重,使用SPSS 27.0估算小学生近一周防护行为的加权比例及95%CI,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城乡、应急响应级别地区间防护行为的差异。 结果 25 170名小学生中,依从性最好的防护行为是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96.1%(95%CI:92.8%~97.9%)] 和不参加聚会聚餐 [90.9%(95%CI:87.3%~93.6%)]。但仅64.4%(95%CI:59.1%~69.5%)遵循呼吸卫生礼仪,36.8%(95%CI:31.8%~42.0%)洗手时长≥20 s,16.8%(95%CI:13.1%~21.2%)1 d体育锻炼时间≥1 h。男、女生防护行为无统计学差异,低年级学生较少能够做到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76.8% vs. 85.4%; χ2=293.89, P<0.05)。农村地区学生外出佩戴医用或N95口罩(72.1% vs. 83.3%; χ2=131.24, P<0.05)、回家后总是马上洗手(77.9% vs. 90.2%; χ2=228.27, P<0.01)的比例较低。不同应急响应地区间学生外出时总是携带免洗手部消毒物品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χ2=244.16, P<0.01)。 结论 小学生对新冠肺炎防护行为的依从性较好,但仍需针对呼吸卫生礼仪、手卫生和体育锻炼等加强健康教育,设计行为干预项目。不同年级、城乡间小学生防护行为存在差异,应采取特异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经性传播感染HIV-1的老年男性病例特征,为解决老年男性艾滋病干预问题提供适当的应对策略。方法 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监测系统”,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深圳市龙岗区内登记的经性传播感染,年龄≥50岁的男性HIV-1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56名老年男性HIV-1感染病例中,在婚占55.16%(417/756),省外户籍为主,初中及以下的学历占到64.15%(485/756);2010年之后病例报告数大幅上升,晚发现比例高;同性性传播占28.31%(214/756),异性性传播占71.69%(542/756),不同的报告时间(χ2=9.967,P=0.019)、年龄(χ2=23.990,P<0.001)、文化程度(χ2=42.957,P<0.001)、婚姻(χ2=6.928,P=0.031)、户籍(χ2=11.586,P=0.021)、职业(χ2=38.624,P<0.001)、性病史(χ2=29.545,P<0.001)、发现途径(χ2=137.172,P<0.001)、病程阶段(χ2=6.539,P=0.011)、是否接受CD4检测(χ2=18.268,P<0.001)等因素在同性和异性性传播方式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男性HIV-1感染病例快速增多,相关因素较为复杂,应该引起关注,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HIV-1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小组工作介入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100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干预组在开展常规社区随访康复指导的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开展小组工作活动,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随访康复指导,采用PSP和WHOQOL-BREF进行效果评定。 结果 活动前后,两组疾病复发率(6.52% vs. 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组活动后在PSP得分,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PHYS)、心理领域(PSYCH)和社会关系领域(SOCI)得分均有所提升(P<0.05),在环境领域(ENVI)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前后四领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较对照组PSP得分有一定提升,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5, P<0.001);干预组WHOQOL-BREF得分较对照组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的分值提升较多,前后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2.469,P<0.05);在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西安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为家长、幼教工作者采取科学的育儿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西安市东、西、南、北4个郊区和城区的幼儿园各1所,每个幼儿园大、中、小班各抽取30%~50%班级共1 111名儿童,在父母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匿名填写。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3~7岁儿童气质量表两部分。结果 1)西安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的分布:平易(E)型、中间偏易(I-E)型、发动缓慢(S)型、中间偏烦(I-D)型、麻烦(D)型分别为38.52%、36.91%、12.51%、8.46%、3.60%;个性分布以E+ I-E为主(>70%),D+ I-D最少(<13%)。2)各年龄段气质类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型女童高于男童(P < 0.01)。3)与常模及北京市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上海、广州比较,中间型、D型的百分率低(P均<0.05)、E型高(P均< 0.01)。各年龄段按性别分层分析后显示:4岁女童S型百分率高于男童(15.60% vs.8.57%,P=0.05);5岁女童D型高于男童(6.89% vs.1.25%,P<0.05),而I-E型低于男童(25.12% vs.38.75%,P<0.05)。结论 西安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以E+I-E型为主。气质类型的分布受性别、地域的影响,而与年龄无关。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其气质类型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三代直系亲属之间超重、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探究直系亲属超重、肥胖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6月,对南京市雨花台区辖区内幼儿园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有2 217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及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年龄、体重、身高等信息,并采用统一标准方法测量儿童的体重、身高,分析直系亲属超重、肥胖与儿童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发生率7.80%、肥胖发生率2.75%。儿童中男性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3.4% vs. 2.0%, P<0.05);在中年父母辈中,男性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分别为36.1%、11.1%,均显著高于女性(13.6%、3.3%)(P<0.001),而在祖父母辈,女性的肥胖发生率却显著高于男性(祖父母:10.1% vs. 5.9%,P<0.001;外祖父母:7.5% vs. 6.2%,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超重(OR=1.614,95%CI:1.132~2.301,P<0.01)及父亲肥胖(OR=2.584,95%CI:1.773~3.765,P<0.001)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二代亲属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肥胖与儿童肥胖无显著关系。结论 直系三代亲属中,中年男性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最高,父母超重、肥胖可导致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经性途径感染的HIV/AIDS患者疾病进程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深圳市280例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一般情况及HLA-B等位基因型的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 结果 280例经性途径感染 HIV/AIDS分为典型进展组(typical progressors,TP) 223例(79.64%),缓慢进展组(slow progressors,SP) 57例(20.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P、SP两组性别、户籍、文化程度,婚姻、传播途径、基线CD4水平和HLA-B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HLA-BW4/BW4纯合子构成比相对偏低(10.31% vs. 22.81%),HLA-BW6/BW6纯合子构成比(43.05% vs.29.82%)相对偏高。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030,95%CI:0.003~0.278)、文化程度(OR=0.066,95%CI:0.014~0.316)、传播途径(OR=0.222,95%CI:0.049~0.994)、基线CD4(OR=0.002,95%CI:0.000~0.012)和HLA-B基因型(OR=35.845,95%CI:3.309~388.274)是影响疾病病程的因素(P<0.05)。女性、文化程度高、异性传播、基线CD4>500个/μl和HLA-BW4/BW4基因型是延缓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疾病进展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性别、文化程度、传播途径、基线CD4和HLA-B基因型是影响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疾病病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并进行药敏分析。 方法 选择2013-2017年在湖南省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湖南地区不孕不育患者1 500对,进行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lyticum, 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Mh)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检出支原体感染1 496例,阳性率为49.9%,其中Uu感染率为36.5%,显著高于Uu +Mh混合感染(8.6%)(χ2=667,P<0.001)和Mh感染(4.8%)(χ2=918,P<0.001);Uu+Mh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Mh感染率(χ2=34.6,P<0.001)。女性和男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52.8%和46.9%,其中女性Uu、Mh、Uu+Mh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8.1%、5.2%、9.5%,男性Uu、Mh、Uu+Mh感染率分别为34.8%、4.4%、7.7%,女性Uu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χ2=10.32,P=0.001 3),Mh感染率、Uu +Mh混合感染率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4岁组支原体感染率为57.6%,35~50岁组支原体感染率为41.1%,20~34岁组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35~50岁组(χ2 =81.79,P<0.001),Uu感染率显著高于35~50岁(χ2=71.86,P<0.001),Mh感染率与Uu+Mh混合感染率在两个年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敏感性较高。 结论 湖南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女性Uu感染率高于男性;20~34岁患者Uu感染率高于35~50岁患者;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湖南地区治疗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的流行特征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不同年龄组间变化百分比(PC)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浦东新区2002-2015年期间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跌落粗死亡率为54.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70/10万,是浦东新区老年人首位意外伤害死因,占45.74%。14年间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3.87, Z=-6.41, P<0.001),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PC=18.57%, Z=13.45, P<0.001);老年女性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男性(Z=-10.94, P<0.001),男女意外跌落死亡率均呈下降的趋势(APC男性=-2.26%, Z男性=-4.07, P=0.002; APC女性=-4.70%, Z女性=-5.68, P<0.001);郊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城区(Z=2.32, P=0.022),城郊老年人口意外跌落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城区=-3.14%, Z城区=-4.72, P<0.001; APC郊区=-6.14%, Z郊区=-5.94, P<0.001)。结论 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呈现逐年降低趋势,郊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值得关注,应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信视频沟通模式对ICU老年患者家属探视焦虑情绪及回访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监护病房的ICU老年患者家属100例,按探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探视,研究组采用微信视频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家属探视焦虑情绪、回访满意度、日常询问病情次数及探视依从性、出现投诉事件、医患纠纷的概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变化大于对照组(SDS评分:t=21.874,P<0.05;SAS评分:t=25.052,P<0.05),研究组回访满意度为86.0%,优于对照组的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2,P<0.05),研究组日常询问病情行为/次数少于对照组,探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出现投诉事件、医患纠纷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在ICU老年患者家属探视过程中,通过微信视频沟通模式能缓解家属焦虑情绪,提升回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549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健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 对549名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①男性与女性放射组的WBC、RBC、PLT和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放射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 <0.001),并且有性别差异,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 <0.01);放射组微核阳检率高于对照组(P <0.05),并且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而上升(趋势性χ2=20.41,P <0.001)。③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0.001),以点状混浊为主。结论 医用X射线工种对放射人员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湖北省钟祥市慢性病死亡率及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为当地制定慢性病防控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2014—2019年钟祥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用寿命表法的原理计算慢性病早死概率,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率的趋势χ2检验,利用Joinpoint 4.7.0.0软件计算死亡率及早死概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 结果 2014—2019年湖北省钟祥市慢性病粗死亡率为495.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8.27/10万,四类慢病粗死亡率为457.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0.04/10万。男性(APC=-6.60%,t=-8.18,P=0.001)、女性(APC=-7.04%,t=-3.04,P=0.039)、总人群(APC=-6.23%,t=-4.78,P=0.009)心脑血管疾病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4.55%,四类慢病早死概率为13.17%。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APC=-2.53%,t=-2.78,P=0.049)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的早死概率(APC=22.05%,t=2.84,P=0.048)趋势分析上升态势明显,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湖北省钟祥市四类慢病早死概率为13.17%,2014—2019年上升0.01%,趋势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中国2030”目标仍有不小差距。男性四类慢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男性为未来慢病干预的重点人群。糖尿病早死概率上升幅度较大,应优先对糖尿病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