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患者,依时间顺序积累病例,将纳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出院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及出院时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明显优于仅进行吞咽训练治疗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生存质量更高,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
巩尊科  陈伟  孙洁  权程 《山东医药》2010,50(21):49-49
2007年2月~2009年2月,我们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加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龄45~80岁,病程(11±3.6)d;均符合2001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组)组及传统吞咽训练(对照组)组,每组39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检测患者吞咽功能,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4,P=0.032)。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同时集合现代康复理念,从多方面进行评价,遵照个体化原则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运用。方法:选择8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每组43例。单纯训练组接受吞咽训练,联合训练组接受吞咽训练的同时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两组患者其他康复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均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频荧光成像法(VFG)和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Q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训练组(95.35%比69.77%,P=0.006)。与单纯训练组比较,联合训练组治疗后VFG评分[(5.74±1.86)分比(6.88±2.32)分]明显提高,SWAL-QOL[(762.66±27.22)分比(648.22±29.62)分]评分明显减少(P=0.025,0.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比单独的吞咽训练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昌江黎族自治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补肾通络方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白介素18(IL-18)、白介素(IL-23)、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S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ST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8、IL-23、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8、IL-23、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舌骨及甲状软骨活动度,改善吞咽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抑制脑组织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脑卒中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脑细胞缺血缺氧5 min后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1-2])。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50%,误吸发生率为40%~70%~([3]),急性卒中后约76%的病人可并发一过性或持续性吞咽功能障碍~([4])。由于病人多数是老年人,即使是局灶性损害,也可以引起严重的吞咽障碍~([5])。尽管部分病人的吞咽障碍是一过性的~([6]),但容易导致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吞咽动作、刺激咽部、局部按摩、冷疗、手法推拿及肌电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治疗,藤岛一郎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训练后通过吞咽功能及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显效率94.4%,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进食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舌肌活动度及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值、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舌前伸、左右运动度明显更高,SaO2下降值则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更低、VFSS评分则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呛、误吸、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AD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进食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生物反馈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动态改变以洼田饮水实验分级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分级均有明显提高(P<0.01),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有效率高于吞咽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对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就诊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35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按随机数表法将135例患者分为3组:康复训练组、电生理疗法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5例。康复训练组行单纯吞咽-摄食康复训练治疗,电生理疗法组行单纯电生理疗法,联合治疗组行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级,并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53.3%vs 33.3%vs 35.6%)、总有效率(95.6%vs 73.3%vs 75.6%)均高于康复训练组和电生理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GUSS评分[(14.26±2.59)vs(11.43±2.31)vs(11.98±2.40)]、FOIS评分[(4.02±1.27)vs(2.91±0.75)vs(3.52±0.74)]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及电生理疗法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4.4%)较康复训练组(44.4%)和电生理疗法组(26.7%)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过电视透视检查诊断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95例,随机分成神经电刺激组与吞咽训练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45例,吞咽训练组50例。吞咽训练组仅给以单纯吞咽训练,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同时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训练治疗。吞咽训练每次(30~60)min,神经肌肉电刺激每次20min,1次/日,每周连续治疗5d,休息2d,4周为一个疗程。神经肌肉电刺激组与吞咽训练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分级标准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两组饮水试验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刺激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较吞咽训练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较吞咽训练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治疗后,两组P物质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1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急性期发病率为30%~50%。2011年1~12月,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疗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1~73岁,病程16~55 d。排除由于周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廉泉穴、风池穴注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评估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呼吸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疗效及对咽喉部表面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NMES。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咽喉部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值和吞咽时程、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比较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值明显更高,吞咽时程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动度及Hb、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MES联合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DAS老年患者的吞咽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60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10 天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90%,高于对照组 46.67%(P<0.05);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为95%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电刺激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2017-04~2020-05该院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中途退出4例,最终纳入统计为76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基础训练,观察组在吞咽功能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DP进行治疗。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中文版吞咽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存质量,比较两组观察期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EDP联合吞咽功能基础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肺炎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进行吞咽功能基础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8例脑卒中稳定期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和训练基础上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和联合训练组(在电刺激组基础上接受早期呼吸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口腔功能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以及吞咽生活治疗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联合训练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刺激组(90.91%比75.00%),P=0.04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口腔功能评分、SWAL-QOL评分均显著升高,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下降,P均=0.001;与电刺激组比较,联合训练组治疗后口腔功能评分[(16.6±3.6)分比(19.2±4.2)分]、SWAL-QOL评分[(164.62±23.49)分比(193.52±22.55)分]升高更显著,洼田饮水试验分级[(2.20±0.53)级比(1.30±0.61)级]下降更显著,P均0.01。结论:呼吸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更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Vitalstim电针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被均分为吞咽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接受吞咽训练)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Vitalstim电针结合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口腔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FSS评分和口腔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口腔功能评分和VFSS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1),且与吞咽训练组比较,联合治疗组VFSS评分[(6.35±1.33)分比(8.21±1.41)分],口腔功能评分[(8.93±1.97)分比(10.78±2.16)分]和总有效率(68.9%比88.9%)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吞咽训练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吸入性肺炎(22.2%比6.7%)和营养不良(26.7%比8.9%)发生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采用Vitalstim电针结合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和口腔功能评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传统治疗方案对不同病理特点急性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梗死型伴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NMES+传统治疗方法,并按照患者梗死面积(大灶梗死型,小灶梗死,腔隙梗死),按照脑梗死解剖部位[前循环(左侧型、右侧型),后循环型],分别观察和比较其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咽部运送时间。结果腔隙梗死和小灶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均得到好转(P<0.05)。后循环梗死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通过时间得到明显改善(5 ml液体:t=8.8,P<0.01;10 ml液体:t=2.39,P=0.02;10 ml半固体:t=3.89,P<0.01)。而在前循环梗死(左侧及右侧)患者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均得到好转(P<0.05)。结论对脑卒中型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NME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短期有着较好的疗效,其操作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