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与主观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方法 在2017年1月至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全区30家社区服务中心的602例精神分裂症居家患者进行一般问卷调查、生活质量及自我病耻感调查。根据自我病耻感总分均分为界,所有患者分为自我病耻感高组及自我病耻感低组,采用SPSS17.0分析两组人口学特征构成的差异,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自我病耻感得分差异,分析自我病耻感与主观生活质量关系。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男:女,53.4% vs.45.0%,t=4.096,P=0.043)、婚姻状况(离婚鳏寡:未婚:已婚,9.1% vs.55.2% vs.35.7%, χ2=6.310,P=0.043)、病程 (<6年:6~10年:11~15年:16~20年:>20年,4.5% vs.16.5% vs.19.27% vs. 20.1% vs. 39.7%, χ2=12.063,P=0.007)、住院次数 (0次:1次:2次:3次:4~次,36.9% vs.23.6% vs.17.8% vs.12.5% vs.9.3%, χ2=12.087,P=0.017)等方面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状况、发病年龄、精神科药物等方面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社区患者主观生活质量得分与自我病耻感得分呈正相关(r=0.462,P<0.001),即自我病耻感越高生活质量越低。依据自我病耻感总分均值分为自我病耻感高组和低组,病耻感高组的主观生活质量得分(38.28±13.12)均高于病耻感低组(25.50±11.15)(t=12.51,P<0.001);依据生活质量总分均值分为生活质量低(得分高)组和高(即得分低)组,生活质量低组的自我病耻感高于高组(t=10.79,P<0.001)。 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越高,主观生活质量越低,当考虑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时,要考虑自我病耻感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小组工作介入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100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干预组在开展常规社区随访康复指导的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开展小组工作活动,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随访康复指导,采用PSP和WHOQOL-BREF进行效果评定。 结果 活动前后,两组疾病复发率(6.52% vs. 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组活动后在PSP得分,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PHYS)、心理领域(PSYCH)和社会关系领域(SOCI)得分均有所提升(P<0.05),在环境领域(ENVI)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前后四领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较对照组PSP得分有一定提升,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5, P<0.001);干预组WHOQOL-BREF得分较对照组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的分值提升较多,前后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2.469,P<0.05);在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干预方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为探索高血压管理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于2020年1—6月抽取20家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选取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 208人,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每个季度常规随访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每次随访给予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和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行为期1年随访,采用t检验、 χ2检验等评估干预后的管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8.67±19.68)mmHg、(80.95±13.20)mmHg,低于对照组的收缩压(141.04±16.45)mmHg(t=1.998,P=0.045)和舒张压(82.42±11.59)mmHg(t=1.993,P=0.046);干预组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分别为(20.49±2.41)分、(17.01±3.23)分、(28.91±4.23)分、(50.42±7.09)分、(116.82±9.14)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18.77±2.41)分(t=7.990,P<0.001)、(15.66±2.06)分(t=5.543,P<0.001)、(27.22±3.14)分(t=4.495,P<0.001)、(47.39±7.50)分(t=5.749,P<0.001)、(109.03±8.81)分(t=10.537,P<0.001);干预组干预后服药遵从行为量表得分为(4.97±0.83)分,高于对照组(4.48±1.03)分(t=5.496,P<0.001);腰围、舒张压等干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服药遵从行为,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旋转容积调强放疗(全弧VMAT和分段弧VMAT)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分析应用分段弧VMAT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11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全弧VMAT、分段弧VMAT两种治疗计划,统计并比较靶区(PTV)、危及器官(肺、脊髓、心脏)、以及机器总跳数(MU)等参数的剂量学差异。应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全弧VMAT计划PTV D95t = - 7.699, P = 0.000)、D98(t = - 6.384, P = 0.000)、均匀性指数(HI)(t = 10.423, P = 0.000)均优于分段弧VMAT,分段弧VMAT肺的平均剂量、V5t = - 4.048, P = 0.002)要优于全弧VMAT。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MU、双肺的V10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放疗时应用全弧VMAT、分段弧VMAT均可以满足靶区临床要求,但分段弧VMAT可以明显减少肺低剂量区域照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影响。方法 6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分为支架组(n = 400)和非支架组(n = 200),400例支架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进一步随机分成干预组(n = 200)和非干预组(n = 200)。患者入院后1 d、PCI治疗后1 d、出院时分别采用焦虑自我量表和抑郁自我量表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3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血红蛋白含量、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1 d,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支架组(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t = 11.21,P < 0.01;t = 9.96,P < 0.01)和抑郁评分(t = 8.56,P < 0.01;t = 6.73,P < 0.01)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 d。出院时,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出院时焦虑(t = 21.57,P < 0.01;t = 15.77,P < 0.01)和抑郁评分(t = 24.33,P < 0.01;t = 15.01,P < 0.01)均显著低于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均P < 0.05)。结论 PCI治疗会加重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而心理干预治疗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左旋肉碱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治疗效果,为ASD患儿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2月选取诊断为ASD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特殊教育干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左卡尼汀[100 mg/(kg·d)]。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检测游离肉碱含量,采用异常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中文版心理教育评定(C-PEP)进行量表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游离肉碱均偏低,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游离肉碱均有所提升[(28.28±2.26)μmol/L],对照组仍偏低[(16.54±2.08)μmol/L];治疗3个月后两组ABC总分(t对照=-6.32,t治疗=-8.05)、CARS总分(t对照=-1.24,t治疗=-1.38)较前有所降低,PEP-3 评分较前均有所提高(t对照=-3.584,t治疗=-4.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BC总分、CARS总分及PEP-3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67,-2.43,2.884,P<0.05)。结论 ASD患者口服左卡尼汀能进一步促进认知、语言和行为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株洲市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作业工人肺功能现状,探索硬质合金粉尘对作业工人肺功能的影响,对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工人在岗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设置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2016年选取湖南省株洲市2家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426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作业工人的基本信息、职业史等;对作业工人进行肺功能检查。按照接尘与不接尘分为暴露组与对照组,暴露组根据暴露粉尘性质分为烧结前、烧结及烧结后两组,了解株洲市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各工种肺功能现状。 结果 暴露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控制抽烟、年龄及工龄等混杂因素,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肺通气功能指标VC/预计值、FVC/预计值、FEV1/预计值均显著下降(分别t=-5.69,P<0.001;t=-6.54,P<0.001;t=-6.24,P<0.001);FEV1/FVC值显著增高(t=8.068,P<0.001),暴露组MEF25%/预计值显著增高(t=2.79,P=0.005),MEF50%/预计值、MMEF/预计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327;t=0.815,P=0.416)。烧结及烧结后工种与烧结前工种作业工人肺小气道功能指标相比较,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和MMEF/预计值均显著升高(分别t=-2.177,P=0.030;t=-2.038,P=0.042;t=-2.321,P=0.021)。 结论 硬质合金生产企业钨钴粉尘及硬质合金粉尘可导致肺通气功能指标改变;肺小气道功能指标或可成为硬质合金粉尘早期肺损伤的敏感指标;肺小气道功能检查应作为在岗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1岁内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高危儿出院后的系统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将2018年1-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16家社区建册体检的高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按《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开展高危儿常规管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高危儿运动和认知发育情况。结果 6月龄时干预组动作能(细)高于对照组(t=2.074,P<0.05);12月龄时干预组应物能高于对照组(t=2.353,P<0.05);6~12月龄应人能增长速度干预组高于对照组(t=2.474,P<0.05)。结论 开展医院家庭联合的综合干预对高危儿的早期运动和认知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有必要开展进一步随访研究以探讨综合干预对高危儿远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监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出生后至出院前体重、身长、头围的增长情况,分析不同时期生长迟缓程度与B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治BP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生后24 h内于本院NICU住院,最终诊断为BPD的167例患儿住院期间的体重、身长、头围数据,胎龄及氧疗等情况。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BPD患儿共159例,轻度79例、中度52例、重度28例。出生体重(χ2=13.958,P=0.001)、男婴(χ2=7.451,P=0.024)、产前使用激素(χ2=11.287,P=0.004)、机械通气(χ2=14.346,P=0.001)、氧疗总时长(Z=14.750,P=0.001)与BPD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重、身长、头围方面:出生时,有无生长发育迟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体重=-5.429,H身长=-9.632,H头围=-9.632,P<0.001);生后28 d(H体重=-6.726,H身长=-6.254,H头围=-6.254,P<0.001)与纠正胎龄36周(H体重=-7.091,H身长=-7.178,H头围=-7.178,P<0.001)组间比较生长迟缓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迟缓可能与BPD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中需注意合理营养,促进均匀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1岁内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高危儿出院后的系统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将2018年1-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16家社区建册体检的高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按《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开展高危儿常规管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高危儿运动和认知发育情况。结果 6月龄时干预组动作能(细)高于对照组(t=2.074,P<0.05);12月龄时干预组应物能高于对照组(t=2.353,P<0.05);6~12月龄应人能增长速度干预组高于对照组(t=2.474,P<0.05)。结论 开展医院家庭联合的综合干预对高危儿的早期运动和认知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有必要开展进一步随访研究以探讨综合干预对高危儿远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健康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知信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海南省中医院就诊且建立健康档案的20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脑卒中知信行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结果 干预前两组脑卒中知信行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健康管理干预后,干预组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和KAP总分分别为(26.65±3.89)、(36.86±5.33)、(34.67±5.26)、(98.18±15.16)分,对照组分别为(14.17±1.94)、(22.81±3.11)、(23.59±3.49)、(60.47±8.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91、23.313、17.802、22.107,P<0.05)。健康管理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55.24±5.67)分,对照组为(46.42±4.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02,P<0.05)。知信行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总分呈正相关关系(r对照组=0.187,P<0.05;r干预组=0.198,P<0.05)。 结论 健康管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相关知识,改变其态度和行为,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医院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对0~6月龄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随访的脑瘫高危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初诊时评估的情况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干预以及家庭姿势管理等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指导。在初诊、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初诊时年龄、性别、GMFM评分和ADL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CMFM评分(t=5.594,P<0.001)和ADL评分(t=9.793,P<0.001)均较对照组高;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GMFM评分(t=8.829,P<0.001)和ADL评分(t=11.469,P<0.001)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4% vs.80.6%,P<0.05)。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有利于促进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赵紫平  陈安基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256-1257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结核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 年1月-2017年5月在湖南省胸科医院确诊且需住院治疗结核病患者自愿行SGB 30例为观察组,连续5 d,选择同期住院结核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SGB前(T0)、首次SGB第10 d(T1)、首次SGB第20 d(T2)外周血CD4T、CD8T比率及CD4/CD8T 比例。 结果 两组患者在T0、T1时刻,外周血CD4T比率与CD4/CD8T 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T比率在T0、T2时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刻,CD8T比率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2 时刻CD4T比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P<0.01),CD4/CD8T比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1)。 结论 SGB能缓解结核病患者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对0~6月龄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随访的脑瘫高危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初诊时评估的情况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干预以及家庭姿势管理等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指导。在初诊、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初诊时年龄、性别、GMFM评分和ADL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CMFM评分(t=5.594,P<0.001)和ADL评分(t=9.793,P<0.001)均较对照组高;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GMFM评分(t=8.829,P<0.001)和ADL评分(t=11.469,P<0.001)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4% vs.80.6%,P<0.05)。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有利于促进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方法 筛选患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单纯子宫全切术的住院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术前及术后5 d由专业心理治疗师进行一系列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不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两组术前SDS、S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DS、SAS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S:F=273.336,P<0.05; SAS:F=233.96,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S:F=260.801,P<0.05; SAS:F=153.61,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在心理功能、社会交往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干预组在总体生活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P<0.05)。干预组组内比较,总体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F=10.9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交往领域有显著改善(均P<0.01)。对照组组内的比较,总体生活质量显著下降(F=16.9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交往领域有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均处于较高水平,在围术期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认知治疗等心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社会和家庭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能力的影响,为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选取295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97),家庭干预组(n=100)和社区干预组(n=98)。由专业人员借助早期教育测评系统(E-LAP)和教育测评诊断系统(LAP-D)两种测评工具分别对干预前后婴幼儿综合发展能力进行测评,并以“测评发育月龄≥实际月龄的比例”作为主要评估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婴幼儿接受家庭干预前后,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和社交情绪方面“测评发育月龄大于或等于实际月龄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11,27.604,30.083,12.562,13.657,P<0.05);社区干预组仅在大运动和语言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5,5.227,P<0.05);对照组在大运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9,P<0.05)。调整婴幼儿年龄、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文化程度后的广义估计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家庭干预组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认知方面,大于或等于实际月龄的比例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大动作=1.859,OR精细=2.942,OR认知=1.813,P<0.05);社区干预组仅在大运动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大运动=1.751,P<0.05);不同干预方案在语言和社交情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方案,尤其是家庭干预能有效提升早期综合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卧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症状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9月在乌鲁木齐市养老福利院居住的128例老年卧床患者,根据卧床不起诊断标准将其分为 A、B、C 三个等级,将不同卧床级别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之后的8周,通过Barthel指数和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30,GDS-30)来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症状。 结果 干预前各等级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G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A、B、C卧床级别的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ADL评分显著上升[A级:(68.70±5.68)vs.(83.69±8.29), t=11.247, P<0.001;B级:(52.50±5.26)vs.(74.75±9.39) , t=15.112, P<0.001; C级:(31.36±5.81) vs.(34.32±5.19), t=2.891, P=0.009],GDS评分显著下降[A级:(13.39±4.08)vs.(10.04±4.33), t=-3.076, P=0.006;B级:(15.51±4.83)vs.(11.90±4.29) , t=-5.190, P<0.001; C级:(18.23±4.93) vs.(14.50±5.46), t=-3.582,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对照组干预前后ADL评分[A级:(68.81±6.51)vs.(70.00±7.07), t=1.588, P=0.135;B级:(53.64±4.92)vs.(55.45±5.96) , t=1.789, P=0.088; C级:(30.75±5.45) vs.(31.25±4.55), t=0.567, P=0.577]、GDS评分[A级:(13.52±4.78)vs.(13.10±4.39) , t=-1.752, P=0.095;B级:(16.36±5.20)vs.(15.14±5.15) , t=-1.618, P=0.121; C级:(19.10±5.95)vs.(19.30±6.03) , t=1.453, P=0.1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卧床级别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的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卧床不起的进程,减轻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能力的影响,为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选取295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97),家庭干预组(n=100)和社区干预组(n=98)。由专业人员借助早期教育测评系统(E-LAP)和教育测评诊断系统(LAP-D)两种测评工具分别对干预前后婴幼儿综合发展能力进行测评,并以“测评发育月龄≥实际月龄的比例”作为主要评估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婴幼儿接受家庭干预前后,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和社交情绪方面“测评发育月龄大于或等于实际月龄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11,27.604,30.083,12.562,13.657,P<0.05);社区干预组仅在大运动和语言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5,5.227,P<0.05);对照组在大运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9,P<0.05)。调整婴幼儿年龄、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文化程度后的广义估计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家庭干预组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认知方面,大于或等于实际月龄的比例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大动作=1.859,OR精细=2.942,OR认知=1.813,P<0.05);社区干预组仅在大运动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大运动=1.751,P<0.05);不同干预方案在语言和社交情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方案,尤其是家庭干预能有效提升早期综合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医疗机构向家长普及养育照护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1月龄健康儿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定期进行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12月龄时比较两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婴幼儿喂养指数、辅食喂养行为、体格及智能发育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儿童具有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χ2=34.48,P<0.001)、较高喂养指数评分(t=5.23,P<0.001)及喂养行为水平(χ2=18.23, P<0.001);干预组儿童的体重(男:Z=-2.12;女:Z=-2.11)、身长(男:Z=-2.50;女:Z=-2.13)及头围(男:t=2.19;女:Z=-2.16)的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运动(Z=-2.49)、精细动作(t=3.02)、适应能力(Z=-4.75)、语言(Z=-2.81)、社交能力(Z=-3.06)及总发育商(DQ)(Z=-4.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能为婴儿创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及喂养条件,有利于婴幼儿体格生长,促进其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亲子音乐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智能、母亲产后抑郁情绪和亲子关系的影响,为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及改善母亲心理健康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5—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接受随访的纠正胎龄40~44周的早产儿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亲子音乐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家庭指导,亲子音乐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亲子音乐干预。干预时间为15~20 min/d,为期3个月。干预前后用Gesell发育量表(GDS)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母亲客体关系量表[MORS(Child)]对其母亲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亲子音乐组GDS评价在适应性、大运动和语言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3.113、3.612,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EPD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t=12.286、16.102,P<0.05),且亲子音乐组得分较对照组得分下降更多(t=2.545,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MORS(Child)得分较干预前均提高(t=13.871、9.046,P<0.05),且亲子音乐组得分较对照组提高更多(t=3.292,P<0.05)。结论 亲子音乐干预对NICU出院早产儿的智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改善早产儿母亲抑郁和增强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