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材料学等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组织工程研究和应用得以飞速发展,为软骨缺损修复这个医学难题开辟了全新领域。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大量扩增对其最终在体内形成软骨组织无明显影响并可分化成软骨和骨组织,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之成为组织工程软骨构建中热门的种子细胞。本文对BM-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黎明  庄明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085-1087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及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既往治疗SCI的方法有手术吻合、手术减压、神经移植、大网膜移植、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M组)和磷酸缓冲液治疗对照组(P组),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鉴定,将传代培养后的定量MSCs注入损伤术后M组大鼠双眼玻璃体内,P组大鼠则注入等体积PBS,观察视神经损伤后1 d3、d7、d、14 d2、1 d和28 d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s)数目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组内前后时间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组RGCs降低速度明显慢于P组,M组各时间段RGCs数目与P组同时间段相比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细胞出现凋亡,1 d-14 d内随时间延长凋亡率不断上升,14 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损伤后21 d内M组各时间段细胞凋亡率均低于P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后28 d二者的细胞凋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s玻璃体内移植可提高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的存活率,抵抗视网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骨折均是常见创伤。由于骨结构的特殊性,即使能够愈合,亦常需要长达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固定、限制活动,导致肢体废用性萎缩、关节粘连、褥疮、呼吸及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1-4]。而且,随着武器现代化及社会迅速发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能与原视网膜结构发生融合,且可治疗部分视网膜变性.目的:分析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5-01/2010-05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或"视网膜疾病"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中英文共28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9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向视网膜样细胞分化的能力,具有分化为视网膜神经细胞以修补受损视网膜的可能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视网膜神经细胞,并能够帮助损伤的视网膜重新修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可用于一些视网膜变性的治疗.然而,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分化为视网膜细胞还不理想,诱导分化的机制还不清楚,故视网膜下移植的途径及移植后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具部分功能的类肝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目的:总结和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衰竭中的研究与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CNKI 和 PubMed 数据库中 1997-01/2009-12 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衰竭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衰竭或肝干细胞,肝脏疾病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中英文共 371 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 31 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用于肝衰竭治疗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转分化和细胞融合.随着研究不断得深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逐渐开展应用至肝衰竭治疗中,但其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相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又称骨髓基质干细胞、间充质祖细胞,由于取材容易、培养简便、多相分化及应用前景广泛等特点成为干细胞中研究的热点,在医学各个领域都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目前已在多个临床科室中应用.本文对MSC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骨髓内除造血干细胞外另一种成体干细胞,已经在组织工程和移植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由于其易于分离培养、免疫原性低、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它也是基因工程中良好的受体细胞,已经在基因治疗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MSC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没有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组织细胞工程尤其是干细胞工程的兴起为视网膜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的:以视网膜电图b波、视网膜形态学、神经节细胞密度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为指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对照实验,于2007-01/12在潍坊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择清洁级Wistar成年大鼠48只.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采用Daniel法制备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 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视网膜下移植 Hoechst33324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08L-1;磷酸盐缓冲液组输注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 h,24 h,3 d,7 d,14 d,28 d动态检测各组视网膜电图b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8 d荧光硅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视网膜Hoechst33324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缺血冉灌注损伤后28 d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对视网膜进行苏木精一伊红、尼氏染色观察,检测并比较各组神经节细胞密度及视网膜内层厚度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间点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视网膜电图b波逐渐降低,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8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视网膜电图b波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8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视网膜各层均可见Hoechst阳性细胞,核染成蓝色.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与内层视网膜厚度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0.01),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磷酸盐缓冲液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 h骨髓问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可以改善视网膜电图b波、增加神经节细胞密度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从而达到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乳鼠视网膜细胞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共培养的乳鼠视网膜细胞作诱导剂,进行增殖培养、分化诱导;免疫组化法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加入乳鼠视网膜细胞共培养第7天有神经元样细胞形成,经nestin、NF鉴定为神经元样细胞。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过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作为脊髓组织工程学的两个重要的种子细胞,均可进行自体移植,具有其他种子细胞无以比拟的优势.应用联合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横切模型,观察其疗效.方法:实验于2007-03/12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250~300 g ,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磷酸盐缓冲液组,每组20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制备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许旺细胞.制作大鼠右侧T10脊髓半横切模型,联合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磷酸盐缓冲液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③实验评估:术后4周行网格及斜板实验,并检测大鼠损伤区脊髓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纳入大鼠60只,每组术后各2只因腹胀及感染死亡,进入结果分析54只. ①网格实验及斜板实验均显示,联合细胞组大鼠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 < 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磷酸盐缓冲液组(P < 0.01).②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联合细胞组诱发电位波幅比其他两组高(P < 0.01),诱发电位潜伏期比其他两组短(P < 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磷酸盐缓冲液组(P < 0.01).③联合细胞组囊性病变区面积最小,其次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磷酸盐缓冲液组囊性变区面积最大(P < 0.01).④联合细胞组损伤侧灰质内神经元样细胞数多于其他两组(P < 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可以联合移植,在体内存活良好,并互相协同促进损伤脊髓恢复,比单一细胞移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取得疗效。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12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不造模,于脊髓损伤后当天损伤区局部注射生理盐水10μL;模型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不做任何治疗;低浓度治疗组行脊髓损伤后当天经尾静脉注射浓度为1×109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mL;高浓度治疗组行脊髓损伤后当天损伤区局部注射浓度为4×1010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μL。结果与结论:损伤后1d模型组和两治疗组均无恢复迹象,运动评分低于空白组(P<0.01);损伤7d,两治疗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行为学评分均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15,30d,两治疗组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移植后7,15,30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有显著恢复。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脊髓功能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胰腺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胰腺缺血性损伤是临床常见但又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常规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收效甚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损伤公认有效的手段,因此,有必要寻找利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胰腺损伤的方法.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胰腺缺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贴壁培养和组织块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得到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中扩增培养,传3代后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重组腺病毒标记细胞,注入胰腺缺血性损伤动物模型胰腺局部,观察动物存活率,冰冻切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位置.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细胞的动物模型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注入细胞24 h后,细胞可到达受损部位,并聚集在微循环系统中,以后逐渐大量进入受损部位,在循环系统及导管系统中有较高表达.提示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入,可明显增加模型动物的存活率,有利于损伤的胰腺修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髓可能是体内所谓间质组织的干细胞库,一旦组织受损,信号可通过未知方式到达骨髓,促进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向创伤部位迁移.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07/2007-07在东南大学完成.材料:健康6~8周龄SD大鼠34只,由东南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取4只大鼠,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5代细胞,移植前48 h行BrdU标记.剩余30只大鼠麻醉后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以对侧对称部位皮肤作为自身正常对照.造模后将标记的2×107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入体内.主要观察指标:于创伤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大体观察、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等手段,动态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创面修复情况.结果:大鼠造模后伤口有少量炎性渗出,细胞移植后7 d创面均形成较硬的痂皮,14 d创缘有新生表皮生成,21~28 d大部分创面愈合,未出现炎症、化脓现象.细胞移植后第7,14,21,28天组织切片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胞核呈绿色荧光,在创面边缘和创伤局部聚集.细胞移植后第14天组织切片可见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胞核为绿色荧光)胞浆中有FⅧ表达,呈红色荧光,提示可能有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创面愈合.对侧正常皮肤未见明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集和增殖分化.结论:创伤可能是一种刺激因素,招募自身或外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脊髓损伤的修复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细胞移植能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及脊髓功能恢复,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可能,但因脊髓损伤模型及移植方式不同,其治疗效果并不相同.目的:验证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仪暴露脊髓.术后4周,每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ELISA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移植组大鼠脊髓囊腔较小,NF200表达明显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减少.提示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增加损伤脊髓神经生长因子含量,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的: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动脉瘤夹钳夹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干预。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自损伤后第30天开始,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及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均可见阳性细胞。说明尾静脉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迁移到损伤部位,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的: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动脉瘤夹钳夹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干预。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自损伤后第30天开始,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及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均可见阳性细胞。说明尾静脉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迁移到损伤部位,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晶  曲德伟  肖烨 《临床医学》2010,30(12):102-103,F0004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BMSCs。经体外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BM-SCs,BMSCs原代培养呈均匀分布的集落样生长,呈梭形,细胞传代稳定;在体外培养条件下BMSC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并能被诱导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结论建立了B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体系,探讨了BMSCs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BMSCs进行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慢性胰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慢性胰腺炎是以胰腺慢性炎症损伤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在其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油酸法制备Wistar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造模后20 d经尾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生理盐水细胞悬液1 mL(含细胞3×106),第40天和第60天各重复1次;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进行十二指肠穿刺及胆胰管逆行注射,其余操作同模型组.3组动物均于治疗结束后取胰腺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胰腺组织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Ⅲ型胶原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与结论: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病变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胰腺组织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Ⅲ型胶原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P < 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和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产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胶原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眼的视网膜下后生长、分化和迁移的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至第四代,建立大鼠眼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rdu标记的BMSCs移植于大鼠缺血再灌注眼内的视网膜下,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示踪移植后10、20、30天视网膜中Brdu标记的BMSCs的分布情况。结果 移植后10d荧光显微镜下见大部分Brdu标记的BMSCs在移植区城周围成簇聚集。移植后20d观察发现BMSCs分布较多的位置为外核层。移植后30d可见BMSCs部分出现在节细胞层并且连接成片。在移植后整合于视网膜的BMSCs中,部分细胞显示NSE、GFAP、NF200阳性。结论 移植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眼视网膜下的BM—SCs具有向损伤部位迁移和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