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安全保障。方法对解放军第452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发生的103例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2016年7月起实施干预措施,对比评估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干预前)共有940例患者留置导尿管,其中103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高达10.96%;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干预后)共有813例患者留置导尿管,仅有38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研究分析ICU留置导尿管患者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路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院ICU和内科二区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导尿管留置患者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情况。分析原因,寻找薄弱环节,应用循证护理学方法制定集束护理措施,对2016年5-10月期间223名留置导尿管患者实施导尿管护理干预,从而降低并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脑病中心的急性脑梗死病人339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合并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79例)和非感染组(260例),分析病人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等因素与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意识障碍、留置导尿管5项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是急性脑梗死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并发尿路感染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女性、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是其危险因素,治疗上应积极控制血糖,严格掌握导尿的适应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降低感染率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病房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ICU病房接受治疗的1205例患者中有240例出现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9.92 %.在发生院内感染者中有174/240(72.50%)为使用呼吸机导致,是ICU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最危险因素;有58/240(24.17%)为留置导尿管导致;8/240(3.33%)为留置深静脉插管导致.从感染发生部位来看,在全部240例院内感染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56例,占65.00%.医疗器械使用时间长短与院内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强化病房管理、保证环境卫生、杜绝交叉感染、确保抗生素使用合理、减少侵袭性诊治手段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够严格预防并有效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导尿致院内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带丽 《内科》2007,2(6):899-900
导尿可引起尿路感染已是众所周知,但导尿术又是临床不可缺少的常规诊疗方法。应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并采取措施预防导尿或留置导尿管所产生的尿路感染。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医院内泌尿道感染4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导尿致医院内泌尿道感染34例,占80.95%;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45~80岁。1.2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1月2日卫生部印发,卫医发[2001]2号)。1.2.1临床诊断患者在导尿前无尿路感染疾病。因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尿潴留、泌尿道手术、妇科手术等导尿,导尿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泌尿外科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03~2013-03收治的416例泌尿外科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泌尿外科无尿路感染的3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预防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留置导尿、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留置导尿管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管留置平均时间尿路感染组明显长于无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路感染组预防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无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路感染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路感染组死亡4例,病死率为0.96%,无尿路感染组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为0.5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尿路感染发生危险主要来源于留置导尿管、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以及住院时间等几个方面,可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行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及预防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4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对感染者尿液予以病原菌鉴定,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前留置导尿管等资料。结果 244例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0.98%(100/244),对100例患者的尿液予以病原菌培养及鉴定,分离出病原菌122株,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25.41%(31/122)和74.59%(91/122),检出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甲氧苄啶以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超过50%,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超过50%,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得出合并糖尿病、年龄60岁、手术时间30 min、导尿管留置时间7 d、抗菌药使用时间≤48 h以及一般护理干预是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OR=3.912、4.421、3.445、3.411、2.472、3.112,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具有较高耐药性,应合理选用抗菌药治疗;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与导尿管留置时间长等为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应合理予以干预,控制患者血糖,缩减手术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科学选用抗菌药,从而减少尿路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 h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研究显示,在美国老年人相关卫生保健感染体系中,CAUTI感染率高达34%[1]。在我国医院院内感染中,泌尿系统感染已经成为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而排在第二位的重要感染类型,而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导尿管的留置[2],尤其在老年病人当中,导尿管相关的尿路  相似文献   

9.
2021年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12 ~2018 年医院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尿路感染( UTI)的发生率无变化,非导尿管相关UTI( CAUTI)呈下降趋势,而CAU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引起足够重视〔1〕.以留置导尿管协助导尿在临床多数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找出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个体化给药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痴呆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老年痴呆患者中共有61例患有尿路感染,经细菌培养后共分离出162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达到69.76%;单因素分析发现,每日饮水量2 000 ml、每日户外活动1 h、蔬菜摄入每周2 d、脑卒中、患有疾病种类≥3种、留置导尿管、长期卧床、1年抗菌药物使用次数≥4次、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是导致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每日饮水量2 000 ml、每日户外活动1 h、蔬菜摄入每周2 d、脑卒中、患有疾病种类≥3种、留置导尿管、长期卧床、1年抗菌药物使用次数≥4次、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是导致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老年痴呆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上应针对导致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做好相关防治工作,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发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患者621例,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对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9.79%;共分离出病原菌198株,其中真菌61株(30.81%)、革兰阳性菌45株(22.73%),革兰阴性菌92株(46.46%);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最常见(70.27%),其次为泌尿道(10.81%)、胃肠道(8.11%)及血管内导管感染(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无侵袭性操作、有无使用抗菌药物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性别、合并疾病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及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7,(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57例)和非VAP组(10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VAP发生率为3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VAP组患者,VAP组患者有基础疾病、有输血史的比例高于非VAP组患者,VAP组患者平均吸烟年限长于非V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者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激素、行机械通气前48 h使用抗生素、经鼻插管以及昏迷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P组患者(P0.05);VAP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非VAP组患者(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行机械通气前48 h使用抗生素是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行机械通气前48 h使用抗生素是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曾成 《山东医药》2007,47(30):127-127
留置导尿管易导致尿路感染。2004—2006年,为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我们对87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构建ICU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ICU共61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拟合优度。结果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OR=3.205,95%CI:1.204~8.533)、气管插管(OR=4.259,95%CI:2.008~9.034)、留置导尿管(OR=7.542,95%CI:1.335~42.615)以及住院天数≥7d(OR=18.534,95%CI:6.576~52.239)是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 (95%CI:0.948~0.978),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根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切插管、留置导尿管以及住院天数≥7d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预判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指导医院公共卫生防控和临床工作,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肾脏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ICU自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的1 523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RBSI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按1∶2比例随机选取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有57例CRBSI患者纳入研究,感染发生率为3.7%,导管感染率为3.9/千日,中位导管留置日为14 d(7~30 d),发生CRBSI患者血培养检出的微生物以革兰阳性菌为主(50.9%),其次为革兰阴性菌(36.8%),其中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阴沟肠杆菌(10例)和表皮葡萄球菌(9例)。置管部位为颈内静脉(33例)及股静脉(24例),分别占所有颈内静脉置管(1 140例)及股静脉置管(383例)的2.9%和6.3%。春、夏、秋、冬各个季节感染患者分别为16例(28.1%)、20例(35.1%)、7例(12.3%)、14例(24.6%)。感染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寒战(68.4%)、发热(100%)及脓毒症休克(49.1%)。感染时中位CD4~+淋巴细胞186(99~388)个/μl,APACHEⅡ评分20.4±5.11分。57例患者中最终有2例患者因脓毒症休克而死亡,余55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体温在2d(1~3d)降至正常。感染组与对照组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CD4~+淋巴细胞低、高APACHEⅡ评分为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院肾脏科ICU患者CRBSI发生率3.7%,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但阴性杆菌有增加的趋势。导管感染夏季发生率最高,CRBSI与患者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免疫功能低下及高APACHEⅡ评分相关。了解CRBSI的常见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有助于CRBSI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UPKP)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188例TUPKP术老年患者,记录术后感染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itc多因素分析TUPK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尿路感染38例(20.21%)。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80岁、备皮至手术时间>6 h、住院时间>14 d,合并糖尿病、术前行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时间>5 d,导尿次数>3次,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前未应用抗生素、肥胖等患者TUPK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率较高(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80岁(OR:3.066,95%CI:1.021~7.298)、术前行导尿术(OR:2.984,95%CI:1.021~5.201)、导尿次数(OR:2.451,95%CI:1.042~3.552)、导尿管留置时间(OR:2.328,95%CI:1.066~3.452)、合并糖尿病(OR:2.587,95%CI:1.085~3.412)是老年TUPKP术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应用抗生素则是保护因子。结论针对TUPK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要对超高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加以重视,提升操作技能,提高医务工作者医院感染意识,术前合理利用抗生素,有效降低老年TUPK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使用α受体阻滞剂以及留置导尿时间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急性尿潴留(AUR)患者尝试撤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BPH导致初发AUR至泌尿科急诊的124例患者进行观察,年龄62~90岁,平均71.3岁;随机分为两组:(1)服药组60例,尝试撤管前2~3 d服用α受体阻滞剂4 mg/次,1次/d,其中30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3 d,30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7 d;(2)对照组64例,其中30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3 d,34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7 d.同时随访两组患者于撤管时中段尿细菌培养,以及撤管是否成功.结果 (1)服药组尝试撤管成功率71.7%优于对照组的53.1%(x2=4.523,P=0.033),服药组中导尿管留置7 d的成功率83.3%,优于导尿管留置3 d的成功率60.0%(x2=4.022,P=0.045).对照组中,导尿管留置7 d的成功率67.7%优于导管留置3 d的成功率36.7%(x2=6.143,P=0.013).(2)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留置7 d患者第2次的AUR发生率、择期手术率均较留置3 d明显降低(x2=4.538,P=0.033).(3)导尿管留置7 d的感染率为20.3%与导尿管留置3 d的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2,P=0.603).结论 α受体阻滞剂能提高AUR患者尝试撤管的成功率,导尿管留置7d尝试撤管的成功率较国外研究的3 d明显升高,而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几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使用α受体阻滞剂以及留置导尿时间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急性尿潴留(AUR)患者尝试撤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BPH导致初发AUR至泌尿科急诊的124例患者进行观察,年龄62~90岁,平均71.3岁;随机分为两组:(1)服药组60例,尝试撤管前2~3 d服用α受体阻滞剂4 mg/次,1次/d,其中30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3 d,30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7 d;(2)对照组64例,其中30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3 d,34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为7 d.同时随访两组患者于撤管时中段尿细菌培养,以及撤管是否成功.结果 (1)服药组尝试撤管成功率71.7%优于对照组的53.1%(x2=4.523,P=0.033),服药组中导尿管留置7 d的成功率83.3%,优于导尿管留置3 d的成功率60.0%(x2=4.022,P=0.045).对照组中,导尿管留置7 d的成功率67.7%优于导管留置3 d的成功率36.7%(x2=6.143,P=0.013).(2)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留置7 d患者第2次的AUR发生率、择期手术率均较留置3 d明显降低(x2=4.538,P=0.033).(3)导尿管留置7 d的感染率为20.3%与导尿管留置3 d的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2,P=0.603).结论 α受体阻滞剂能提高AUR患者尝试撤管的成功率,导尿管留置7d尝试撤管的成功率较国外研究的3 d明显升高,而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几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与实验组调查对象分别选自于社区护理干预实施前(2014年5月~2015年4月)与实施后(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各接收的40例高血压患者,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6月后,实验组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7.7%,明显比对照组84.5%高,血压控制率为95.6%,明显比对照组80%高,经统计检验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维持血压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技术,它不仅是手术后病情观察的需要,也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主要措施,但随着导尿管的插入及留置导尿时间的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为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2002年5月—2006年1月,随访观察我院的308例病人,其中50例并发尿路感染.分析其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