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时辰规律,并且与血压晨峰现象有关。本研究观察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2例,据24h动态血压分晨峰组(MBPS组,128例)与非晨峰组(非MBPS组,164例),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MI)、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非MBPS组比较,MBPS组24h收缩压(SBP)[(138.2±13.2)mmHg比(153.1±12.1)mmHg]、白昼SBP[(143.3±12.7)mmHg比(158.2±9.1)mmHg]以及夜间SBP[(136.6±9.4)mmHg比(150.7±10.1)mmHg]均明显升高(P<0.05),LVMI[(101.76±34.45)g/m2比(138.13±37.6)g/m2]、颈动脉IMT[(0.84±0.11)mm比(1.35±0.35)mm]均明显增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LVMI、IMT呈正相关(r分别=0.688,0.524,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晨峰现象,分析血压晨峰现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59例,其中年龄45岁~59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年组)61例,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老年组)98例。根据收缩压是否存在血压晨峰现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根据血压分级标准,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集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晨峰发生率为32.65%,明显高于中年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晨峰发生率9.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脉压(24 hPP)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中,血压分级越高的病人,血压晨峰峰值越高(P0.05)。结论年龄、24 hSBP、24 hPP、血压分级是影响血压晨峰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晨峰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23.6 mmHg分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时域参数大小.结果 (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0.01);(2)按HRV时域参数SDNN≤50 ms程度统计,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3)按HRV时域参数100 ms>SDNN>50 ms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程度越大,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越明显,提示自主神经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23.6 mmHg 分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 HRV 时域参数大小。结果 (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 HRV 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0.01);(2)按 HRV 时域参数 SDNN≤50 ms 程度统计,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3)按 HRV时域参数100 ms>SDNN>50 ms 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程度越大,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越明显,提示自主神经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现象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M)将MBPS值≥35mmHg的患者列入MBPS组(56例),MBPS值<35mmHg的患者列入非MBPS组(5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ABPM结果、MBPS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关系及患病风险性。结果 MBPS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非MBPS组(P<0.05),MBPS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MBPS比无MBPS者风险高1.22倍。结论高MBPS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脑卒中的强力预测因子,以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正>血压晨峰指清晨血压快速上升的现象,即短时间内(2~3h)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达到1d内最高水平的现象[1]。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呈昼夜节律性波动,清晨醒来后,血压持续上升,09:00~11:00时达到高峰,随后血压逐渐下降,15:00~18:00时再次升高,入睡后血压呈持续下  相似文献   

8.
血压晨峰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概念的提出,所谓血压晨峰现象即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受内、外源性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生物节律性,且在清晨好发。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都证实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晨峰成为治疗高血压达标及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现就血压晨峰现象的概念、发生机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防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正常人24 h血压呈"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变化,即夜间血压多维持在较低水平,清晨觉醒后血压水平迅速升高,08:00~10:00达到第一峰值,此后血压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16:00~18:00出现第二高峰,此后血压逐渐下降,03:00~05:00达到谷值。清晨血压快速升高是血压昼夜变异程度较大的阶段。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06:00~10:00收缩压平均升高14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可上升80 mm Hg,国内外学者把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障碍,而血压变异性(BPV)是反映心血管活动的一项新指标,其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血压晨峰作为BPV较为突出的部分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靶器官损害.血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明显波动,存在血压变异,而清晨血压变异程度最为显著.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且多发生在清晨时段.因此,人们推测清晨血压的骤升是发生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均显示,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多数发于清晨醒后数小时,而夜间发病率较低。而正常人体血压也表现出昼夜变化,即夜间血压多处在较低水平,清晨醒后血压迅速上升并达到峰值。血压晨峰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过度的血压晨峰则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3],可加速靶器官损害,并引发心血管事件[4-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现象(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分为MBPS组(40例)和无MBPS(NMBPS)组(67例),检查所有患者空腹血脂、血糖和肌酐,并进行问卷调查及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测定。结果 MBPS组的收缩压高于NMBPS组(P0.05)。MBPS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NMBPS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MBPS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明确其对主要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潜在损害。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LB),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QTcd)。结果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晨峰组的LVMI、QTcd和UALB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2组BMI、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晨峰使靶器官损害增加,因此遏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反应对降压达标和减缓靶器官受累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MBPS)现象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依24 h动态血压分MBPS组(104例)和非MBPS组(82例).所有对象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发生率. 结果 MBPS组24 h、白昼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均较非MBPS组高(P<0.05或P<0.01),MBPS组的LVMI及左右两侧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5或P<0.01);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MBPS组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1).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MBPS现象者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6.
马丽娜  冯明  马佳 《心脏杂志》2010,22(2):225-22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7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有晨峰现象(MBPS)组(40例)和无晨峰现象(NMBPS)组(67例),检查空腹血脂、血糖和肌酐,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MBPS组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缩压高于NMBPS组(P<0.05)。MBPS组的LVMI显著高于NMBPS组[(132±28)g/m2 vs.(113±28)g/m2,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晨峰现象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变化,分析晨峰现象发生及其与体质指数、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的患者,共入选原发性高血压256例,其中男性112例,平均年龄(70.89±2.76)岁;女性144例,平均年龄(69.78±2.67)岁。根据所有研究对象收缩压是否存在晨峰现象分为两组,即晨峰组124例和非晨峰组132例,24h血压进行对比,并分析晨峰血压与体质指数、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探讨体质指数、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与晨峰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相比,晨峰组24 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 h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都高于非晨峰组(t值分别为2.991、2.045、4.441、6.713、2.861、2.281;P值分别为0.004、0.044、0.0001、0.011、0.005、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性性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与晨高血压呈负相关,体质指数、血糖、血脂与晨峰血压呈正相关,与非晨峰组相比,晨峰组的空腹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体质指数均高于非晨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体质指数、血糖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是晨峰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故应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适当减重、降糖、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MBP)分为杓型组(n=30)、非杓型组(n=30)、超杓型组(n=25)和反杓型组(n=30);并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Rivermead行为记忆功能测验第2版(RBMT-Ⅱ)中文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记忆功能调查,比较各组间RBMT-Ⅱ评分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各组RBMT-Ⅱ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杓型10.0±0.8,非杓型9.4±1.1,反杓型8.6±1.5,超杓型8.9±1.1,正常对照组10.5±0.9,P均<0.05)。高血压亚组中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组的RBMT-Ⅱ得分均低于杓型组(P均<0.05),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低于非杓型组(P均<0.05),反杓型组与超杓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改变是影响记忆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正常人血压24小时的变化规律正常健康人血压的变化规律呈两峰一谷的长柄勺型,即白天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晚8时起血压逐渐下降,至夜间2:00~3:00降至最低谷,凌晨血压又复上升,至上午6:00~8:00时达到最高峰,然后血压持续波动在较高水平,至下午4:~6:00时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如以下《二十四小时血压BP曲线图》所示:  相似文献   

20.
人体的血压存在昼夜节律性,通常具有夜间血压下降和清晨觉醒后血压升高的特点。部分高血压患者第一个高峰即清晨时段的收缩压升高14 mmHg,甚至可上升80 mmHg,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现象〔1〕(MBPS)。《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强调了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在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并指出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确定血压晨峰标准:起床后2 h内的平均值-夜间睡眠时的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1 h的平均值)≥35 mmHg,就为晨峰血压增高。血压晨峰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