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肺癌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癌组织中结核菌L型的存在情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用IK抗酸染色、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液体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查肺癌组织的病理切片标本和新鲜活检、手术标本.结果肺癌组织切片标本中,抗酸染色结核菌L型检出率为48 0%(24/50),ABC染色结核菌抗原阳性率为58.0%(29/50),活检肺癌组织中,抗酸染色和ABC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9.4%(10/34)和35.3%(12/34).手术肺癌组织中,抗酸染色和ABC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3.3%(4/12)和41 6%(5/12),并有5例培养出结核菌L型,6例PCR检测阳性.肺癌组织中所检出的结核菌均为L型,未见典型结核杆菌.结论结核菌L型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但其确切关系及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从外周血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L型(MT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溶血离心滴片法IK抗酸染色(IK染色)及溶血离心培养法(培养法)检测结核病组(156例)、肺癌组(147例)和非结核病/非肺癌对照组(42例)外周血中的MTB及其L型,用TaqMan-PCR技术分别检测上述各组标本的单个核细胞、全血及血浆中的MTB DNA.结果 IK染色结核病组、肺癌组和非结核病/非肺癌对照组的MTB阳性率分别为1.3%(2/156)、0.7%(1/147)和0(0/42),培养法分别为0.6%(1/156)、0(0/147)和0(0/42).IK染色MTB-L阳性率分别为41.0%(64/156)、32.7%(48/147)和7.2%(3/42),培养法分别为25.6%(40/156)、39.5%(58/147)和0(0/42).结核病组、肺癌组的MTB与MTB-L检测结果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87、44.35、57.41、76.68,均P<0.01).培养出98株L型菌中,人型81株,牛型17株,返祖为原菌型者44株.结核病组单个核细胞、全血TaqMan-PCR阳性率分别为77.6%(121/156)和68.6%(107/156),均高于血浆的阳性率的20.5%(32/156,X2值分别为112.96、82.18,均P<0.05),肺癌组单个核细胞、全血阳性率分别为59.2%(87/147)和48.3%(52/147),均高于血浆阳性率的12.2%(18/147,X2值分别为70.53、21.68,P均<0.05).两组各血液成分(除外血浆)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7.50、48.30、44.37、11.31,P均<0.01).结论 结核病、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MTB-L播散;溶血离心培养法检测外周血中MTB-L简便易行;TaqMan-PCR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和全血标本中MTB DNA的阳性率高于血浆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MTB-L)与结核病复发、恶化的关系,为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减少复发提供帮助.方法:取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来广东省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所有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328例痰标本进行MTB-L型的培养,并对患者进行近期和3年远期的随访观察.结果:MTB-L培养阳性39例,培养阳性率为11.9%.随访观察病例数为296例,至2009年6月30日有28例肺结核患者复治或复发,其中MTB-L型培养阳性者7例,MTB-L阳性患者复治或复发率为20.0%(7/35);MTB-L培养阴性者21例,MTB-L型培养阴性患者复治或复发率为8.0%(21/261),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TB-L与结核病复发、恶化存在一定关系,若在结核患者就诊时同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型和L型培养,并对MTB-L培养阳性结核患者进行抗MTB-L型治疗,对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减少复治或复发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6.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主要是指白细胞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反应。1981年Siegel等提出红细胞具有多种免疫功能,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C3bR,也称第一补体受体,CR_1是红细胞进行免疫粘附,抗原递呈及裂解补体C3b的关键部位,是其发挥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1997年我们检测了3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的红细胞膜C3bR花环形成率(RBCC3bRR),红细胞膜吸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循环中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含量(CIC),以探讨肺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方法]选取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72例作为肺结核合并肺癌组,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94例作为肺结核组,比较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性情况.[结果]合并肺癌组获得性耐药为89.47%,明显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合并肺癌组耐RFP、耐EMB的几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合并肺癌组耐多药几率71.93%明显高于肺结核组3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肺结核比较,肺结核合并肺癌组获得性耐药率、耐多药率较高,耐RFP、耐EMB频次增加.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豫萍  王和 《检验医学》2001,16(Z1):14-16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致病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经腹部皮下注射感染豚鼠,观察动物局部皮肤反应、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情况、结核菌素试验、病理变化、病变组织涂片染色及分离培养.结果剂量为2×104个/ml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注射后15d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局部皮肤未见红肿.2×106个/ml在12d后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局部皮肤也未见红肿.病变组织病理切片是非特异性改变,切片抗酸染色未见抗酸菌但可见抗酸阴性的圆球体,分离培养未能够检出结核分枝杆菌L型或细菌型.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仍然具有致病性,但毒力显著减弱,大剂量时能够引起动物局部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的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结果与临床状况的关系。方法对151例活动性肺结核、3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27例非肺结核作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并分别作痰抗酸涂片、培养、PCR检测,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病例进行病程长短、初复治、有无空洞的比较;对70例活动性肺结核、12例非活动性肺结核作外周血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结果151例活动性肺结核、3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27例非肺结核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分别为30例、3例、0例,其中87例抗酸染色与罗氏培养均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12例(13.79%)。病程大于12月者明显高于小于1月者(P<0.01),复治病人明显高于初治病人(P<0.01),有空洞者明显高于无空洞者(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L型结核菌的存在是结核病难治、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痰、血等标本的结核分支杆菌L型检测,对于提高结核病诊断正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核酸分子基础.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保留了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主要带型,但也显示出少数不同于其亲代细菌型的DNA条带.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可保留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特异性染色体基因,但也发生了染色体基因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11.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染色体DNA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核酸分子基础。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保留了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主要带型,但也显示出少数不同于其亲代细菌型的DNA条带。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可保留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特异性染色体基因,但也发生了染色体基因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结果与临床状况的关系.方法对151例活动性肺结核、3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27例非肺结核作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并分别作痰抗酸涂片、培养、PCR检测,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病例进行病程长短、初复治、有无空洞的比较;对70例活动性肺结核、12例非活动性肺结核作外周血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结果151例活动性肺结核、3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27例非肺结核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分别为30例、3例、0例,其中87例抗酸染色与罗氏培养均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12例(13.79%).病程大于12月者明显高于小于1月者(P<0.01),复治病人明显高于初治病人(P<0.01),有空洞者明显高于无空洞者(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L型结核菌的存在是结核病难治、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痰、血等标本的结核分支杆菌L型检测,对于提高结核病诊断正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稳定L型结核分枝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豫萍  王和 《检验医学》2001,16(Z1):19-20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基因重复保守序列为引物的PCR诊断试剂检测非高渗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经PCR扩增后电泳可见2条DNA带,其中1条主带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另1条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次带.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仍保留了与细菌型染色体PCR引物反应的特异性序列和出现1条相对小分子质量的带,但仍然可用结核分枝杆菌PCR对其进行特异性检测与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感染类型及对药物耐受性分析。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89例,提取患者肺组织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组织标本的MTB及其L-型MTB(MTB-L)进行检测,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感染类型,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对各药物的耐药率。结果所有肺癌组织标本的MTB-L阳性检出率为38.2%,不同组织学分型肺癌的MTB-L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B-L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为57.1%,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为31.7%。多重耐药MTB的耐药率(36.5%)明显高于广泛耐药MTB(12.7%)(χ2=9.63,P=0.001)。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以MTB-L感染为主,MTB-L对异烟肼及二线抗结核药物存在较高耐药率,且多药联合使用可能会降低疗效,增加MTB-L的耐药率。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探讨肺癌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方法检测RBC-C3bRR、RBC-ICR、NTER;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NO及NOS含量。结果:肺癌患者RBC-C3bRR、NTE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BC-ICR、血清NO及NOS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患者RBC-C3bRR、NTER较术前明显升高(R<0.01及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RBC-ICR、血清NO及NOS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另外,肺癌患者RBC-C3bRR与血清NO及NO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NO及NOS含量均发生了明显改变,联合检测这些免疫指标对肺癌发病机理探讨,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核分枝杆菌L型(MTB-L)即结核分枝杆菌(MTB)细胞壁缺陷型。近年研究发现,耐多药肺结核(MDR-TB)较初治无耐药肺结核MTB-L培养阳性率显著增高,并随着耐药种类的增多而增高[1]。MTB-L感染者结核病复发率显著高于细菌型结核感染者[2-3]。由于不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导致耐药及MDRTB的产生与传播是造成全球结核病严峻形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广泛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XDR-TB)的出现使得结核病的防控更加棘手[4]。因此,加强对MTB-L感染的认识,普及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与血糖的关系,初步观察了Ⅱ型糖尿病患者30例的红细胞膜C_3b受体的活性,红细胞膜复合物的水平。检测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根据WHO标准确诊的住院Ⅱ型糖尿病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4.9岁。正常对照组40例,为本院门诊体检健康及合格献血者,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48.7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pert检出MTB与肺结核病空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慢性病防治站收治的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Xpert检测,并分析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痰抗酸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等结果。结果:肺结核病空洞与Xpert检出MTB具有相关性(r=0.392);Xpert对MTB的检出率高于痰找抗酸杆菌的阳性率,痰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与MTB的检出密切相关(r=0.996)。结论:肺结核空洞与Xpert检出MTB具有相关性,Xpert检测对于诊断肺结核病较痰找抗酸杆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于肺结核病的最终确诊、减少误诊和过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军  叶松  金强 《临床检验杂志》2007,25(2):107-108
目的 探索尘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MT)L型的耐药基因rpsL突变与耐受链霉素(SM)的关系。方法 用PCR—SSCP方法检测rpsL基因,与采用常规SM药敏试验(AST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AST法检测,52株结核分枝杆菌L型临床分离株中共有26株(50.0%)耐SM;PCR-SSCP法检出rpsL基因突变率为40.4%(21/52),2种方法检测耐药株的符合率为80.8%。结论 结核杆菌L型对SM的耐药与rpsL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