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马来酸茚达特罗吸入粉雾剂(昂润)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小板选择素(P-SLT)、白细胞介素(IL)-6、IL-8的水平。方法 80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茚达特罗吸入,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 w后外周血P-SLT、IL-6、IL-8水平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6 min步行试验、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后研究组及对照组血浆P-SLT、IL-6、IL-8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CAT评分、6 min步行试验两组均较用药前有所改善,研究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茚达特罗对老年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血浆P-SLT、IL-6、IL-8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可有效改善肺通气功能,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0例,根据运动负荷量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予以低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B组患者予以高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训练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Borg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6MWD长于A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o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在稳定型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当,但与低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相比,高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肺康复对中重度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收集年龄、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指数、病程,以及实验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合并MCI为64例,年龄(OR=1.295, 95%CI=1.007~1.666,P<0.05)、CAT评分(OR=2.035, 95%CI=1.026~4.039,P<0.05)、PSQI评分(OR=2.508, 95%CI=1.104~5.698,P<0.05)是COPD合并MCI的独立危险因素,PSQI评分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503,P<0.05),CAT...  相似文献   

4.
《内科》2017,(1)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对急性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中重度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肺康复训练和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BODE指数、6分钟步行距离(6MWD)。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及MMRC、BODE指数、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MMRC、BODE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急性期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联合地面行走训练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呼吸训练组及联合组各50例。28 w后,检测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耐力测定;并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及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价分析。结果联合组FEV1/FVC、6MWD、CAT评分、mMRC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FVC、FEV1优于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地面行走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显著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测定以下肢训练为主的社区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的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Borg评分)、年人均急性发作次数、年人均住院次数。结果肺康复治疗前后的FEV1、6 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年COPD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康复治疗可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年均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肺康复为主的综合管理康复治疗对稳定期 COPD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达到出院标准的70例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出院时均给予常规医嘱用药,研究组同时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肺康复为主的综合管理康复治疗,干预时间6个月。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 FEV1、FEV1%pred、6分钟步行距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BODE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12周、干预结束时,研究组的FEV1、FEV1%pred、6分钟步行距离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 CAT 评分、mMRC评分、BODE指数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期间,研究组平均 AECOPD 次数[(0.59±0.22)次]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次数[(0.92±0.30)次](t=5.928,P<0.05)。结论以肺康复为主的综合管理康复治疗措施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 AECOPD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缓解期患者62例,将拒绝呼吸康复锻炼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31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将接受呼吸康复锻炼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共31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同时进行呼吸康复。两组患者均干预12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一秒量(FEV1)、一秒率(FEV1/FVC)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以及SGR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均显著提高,SGRQ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居家肺康复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2月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116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居家肺康复方案,试验组患者接受基于TTM的居家肺康复方案;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24周。比较两组患者居家运动依从性及干预前后运动行为、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试验组患者居家运动总体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运动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运动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FEV_1%、FEV_1/FVC、6MWD、CAT评分及干预后FEV_1%、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6MWD长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基于TTM的居家肺康复方案在COPD患者中安全可行,其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依从性及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并未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开展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老年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研究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能力水平、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及FEV1%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6MWT)和呼吸困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6MWT值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困难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口干1例,心悸2例,排尿困难1例,声音嘶哑1例,发生率为12.5%(5/40),对照组出现心悸2例,胃肠道反应3例,发生率为13.2%(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应用于稳定期中重度COPD老年患者,相较于布地奈德吸入剂,能有效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呼吸肌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补中益气组(补中益气汤加减+舒利迭)和常规组(舒利迭)各60例,连续用药8周。采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采用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刻度尺(MRC)评分对患者的呼吸肌力进行评估。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补中益气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自汗、易感冒、气短、哮鸣音等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补中益气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高于常规组[FEV1%:(57.92±6.09)(52.84±6.64);FEV1/FVC:(67.34±7.11)vs(63.01±6.95);P0.05],且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补中益气组的呼吸肌动用评分和MRC评分均低于常规组[(1.41±0.41)(1.79±0.50);(1.38±0.39)(1.61±0.49);P0.05],且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补中益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5.00%vs 81.67%;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能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结果 (1)两组患者干预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MVV%pred、FEV_1%pred及FEV_1/FVC升高(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升高(P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6MWD和m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6MWD增加,mMRC评分降低(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六字诀联合弹力带训练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呼吸科收治的60例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根据计算机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弹力带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六字诀呼吸操训练,2组均每周训练5次,30 min/次,干预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时,评价2组病人的肺功能(FEV1、FVC和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2组FEV1、FVC、FEV1/FVC、6MWD、CAT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FEV1、FVC、FEV1/FVC、CAT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2组病人FEV1、FVC、FEV1/FVC、6MWD、CAT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且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字诀结合弹力带训练的锻炼方式有助于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6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3例。对照组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观察组采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预计值]、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血氧分压(PaO_2)]、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COPD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训练前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6MWD及CA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PaO_2[(63.98±2.61)vs(62.12±1.69)mmHg]、PaCO_2[(47.47±3.17)vs(48.88±3.00)mmHg]、6MWD[(229.67±46.38)vs(222.23±46.31)m]、CAT[(19.53±4.44)vs(20.19±4.48)score]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对老年AECOPD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训练,能及时恢复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受体(R)及IL-6基因突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 46例COPD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6R水平,基因测序检测IL-6基因突变情况,进一步分析其与COPD的相关性。结果 IL-6启动子区rs1800796(-572C/G)位点发生突变39例,其中对照组11例,研究组28例;研究组IL-6R水平和IL-6-572C/G突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与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IL-6R水平和IL-6-572C/G突变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IL-6R表达和IL-6-572C/G突变率与FEV1%与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IL-6R表达和IL-6-572C/G突变率均升高,并与肺功能严重程度有关,可能参与COPD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开展早期肺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老年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肺康复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比较出院1年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COPD评估测试(CAT)呼吸问卷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6MWD)和1年内再入院次数。结果对照组、干预组分别有42、3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间肺功能、mMRC分级、CAT评分、6MW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组1年内因AECOPD再入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早期短程肺康复干预能减少AECOPD患者1年内的再入院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和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及用力呼气一秒率(FEV1/FVC)]。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 O2、Pa CO2、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 O2、Sp O2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 O2、Sp O2均高于治疗前,Pa CO2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COPD稳定期并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在老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哮喘患者88例(哮喘组)、COPD患者276例(COPD组)和健康体检者45名(对照组),采用肺量计法检测常规通气功能、脉冲震荡法(IOS)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分析通气功能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呼吸阻抗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20 Hz时气道阻力(R20)增高(P<0.05),COPD组呼吸总阻抗(Zrs)、5 Hz时气道阻力(R5)明显增加(P<0.01,P<0.05);哮喘组和COPD组5 Hz与20Hz时气道阻力差值(R5 -R20)、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及共振频率(Fres)均明显增高,5 Hz时电抗(X5)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哮喘组比较,COPD组R5-R20、Rp、Fres增加,X5下降(P <0.05或P<0.01);随COPD严重程度加重,Zrs、R5、R5 - R20、Rc、Rp、Fres逐渐增加,X5逐渐下降(P<0.05或P<0.01).哮喘组与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气道阻力Zrs、R5、R5 - R20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X5呈正相关(P<0.01);哮喘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R20均呈负相关(P<0.01),而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R20无相关性(均P<0.05);哮喘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res呈负相关(P<0.01),FEV1/FVC与Fres无相关性(P<0.05),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res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哮喘和COPD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均增加,但增加的部位不同,哮喘患者以中心气道阻力增加为主.COPD患者以外周气道阻力增加为主;COPD患者呼吸总阻抗明显增加,且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中重度COPD明显增加.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简单易行的呼吸阻抗测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年龄40~75岁稳定期Ⅰ、Ⅱ级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每日1次)治疗13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12周分别测定肺功能。结果治疗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上升值较对照组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噻托溴铵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2例,8%),无心血管系统异常和心电图异常报告。结论噻托溴铵对于稳定期Ⅰ、Ⅱ级COPD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明确CAT评分对COPD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0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06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CAT评分、6 min步行实验(6MWD)、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 MRC)、BODE(B为体质量指数,O为气道阻塞程度,D为呼吸困难分数,E为运动耐力)指数、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肺功能的测定。采用单因素线性相关分析CAT评分与患者各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CAT评分的升高,患者6MWD、用力呼气容积(FVC)实测值、FVC实测/预测值、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FEV1实测/预测值、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实测值、PEF实测/预测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m MRC评分、BODE指数及SGRQ总评分明显升高(P0.05);患者经短期治疗后,CAT评分、BODE指数及SGRQ总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6MWD、FEV1实测值、FEV1实测/预测值、FEV1/FVC则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前CAT评分与m MRC评分(r=0.254,P=0.018)、BODE指数(r=0.426,P=0.009)及SGRQ总评分(r=0.563,P=0.007)呈显著正相关,与6MWD(r=-0.387,P=0.008)、FVC实测值(r=-0.181,P=0.023)、FVC实测/预测值(r=-0.192,P=0.021)、FEV1实测值(r=-0.201,P=0.016)、FEV1实测/预测值(r=-0.214,P=0.013)及FEV1/FVC(r=-0.223,P=0.012)呈显著负相关;治疗后CAT评分与m MRC评分(r=0.304,P=0.011)、BODE指数(r=0.382,P=0.010)及SGRQ总评分(r=0.621,P=0.004)呈显著正相关,与6MWD(r=-0.407,P=0.007)、FEV1实测值(r=-0.211,P=0.014)、FEV1实测/预测值(r=-0.228,P=0.012)及FEV1/FVC(r=-0.231,P=0.01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CAT评分与COPD患者m MRC评分、BODE指数、SGRQ总评分、6MWD及肺功能指标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具有较好的预测COPD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