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但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具体影响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AC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C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PCI,对照组患者于PCI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出量(CO)、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LDL-C、TC、TNF-α、MMP-9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DL-C、TC、TNF-α、MMP-9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LPO、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CO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有效改善行PCI的ACS患者的血脂代谢、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增强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脉介入术前预处理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疗效。方法:选择82例住院的NSTE-ACS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41例,术前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和阿托伐他汀钙预处理组(预处理组,41例,PCI前24h内服用80mg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术后分别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脑钠肽(BNP)水平,统计比较两组术后30d和60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冠脉介入治疗后12h,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预处理组的血清cTnT[(1.74±0.32)μg/L比(1.06±0.43)μg/L]和CK-MB[(15.7±6.2)mmol/L比(12.4±7.3)mmol/L]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但血清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冠脉介入治疗后的30d和60d,两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预处理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可减轻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术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内膜中层厚度(IMT),治疗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F-Ⅰ、TGF-β_1、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F-Ⅰ、TGF-β_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PCI后临床疗效,升高血清IGF-Ⅰ、TGF-β_1水平,降低血清MMP-9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吕锋  邱樑  曲迪  俞林  郭辉辉  陶袁 《心电与循环》2021,(5):520-522,526
目的 通过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急性冠脉事件的全球注册(GRACE)评分,探讨血清尿酸浓度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嵊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PCI治疗的ACS患者22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前、后血清Legumain浓度的变化,探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Legumain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20例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清Legumain浓度,其中常规治疗组40例,强化治疗A组40例,强化治疗B组40例。结果(1)三组患者血清Legumain浓度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4周过程中均呈逐步下降趋势(P0.05);(2)治疗4周时,强化治疗B组血清Legumain浓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强化治疗B组与常规治疗组左心室功能和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计帧数(CTF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时,强化治疗B组与强化治疗A组、强化治疗A组与常规治疗组间Legumain浓度和其他临床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第4周时,3组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gumain有望作为监测和评估ACS患者的指标;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降低血清Legumain浓度,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和校正TIMI计帧数,同时,其不良反应无增加。  相似文献   

6.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随机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治疗外,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后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LDL-C、hs—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缩小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稳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时间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于PCI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20 mg/d,术后持续1周,1周后减量为10 mg/d。对照组PCI术前术后均为10 mg/d。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检测患者血浆中hsCRP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患者PCI术后1 d、术后1周血浆hsCR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CI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浆hsCRP的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PCI术前及术后1周应用瑞舒伐他汀20 mg/d较10 mg/d能够明显降低血浆hsCRP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2017年6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UAP组)。另选取正常对照组20例。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32例)以及普通治疗组(2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浆TF、TFPI及血脂水平。结果:(1)AMI组、UAP组血浆TF、TFPI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AMI组与UAP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血浆TF与血清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TFP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普通治疗组治疗2周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瑞舒伐他汀组治疗2周后TF、TFPI水平的变化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均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浆TF与TFPI水平明显升高。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TF,升高TFPI水平,抑制血栓形成,且这种作用与调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浆内皮微粒(EM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 76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组(低剂量组)、20 mg组(高剂量组)各38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外周血CD31+/CD42b-EMP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结果治疗2 w后,两组血浆CD31+/CD42b-EM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血浆CD31+/CD42b-EMP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剂量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下降幅度较低剂量组明显增大,高剂量组HDL-C上升幅度较低剂量组更明显(均P<0.05)。血浆EMP与TG、LDL-C呈线性相关(r=0.541、0.538,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03,P<0.05)。结论每日1次20 mg瑞舒伐他汀对老年ACS患者是安全的,能迅速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浆EMP水平,减轻内皮功能障碍,从而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尽早获益。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40 mg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给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40 mg/d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探讨该治疗方案对炎症因子、调脂疗效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 92例ACS患者行PCI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10 mg/d,A组)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各46例,用药后4 、12 、24周抽外周静脉血,统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分析两组间差异,及其与调脂疗效的关系,并观测对肝功能、临床冠状动脉事件等影响.结果 失访率A组6.5%(3例),B组8.6%(4例).(1) 两组患者用药后1~12周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出现异常的高峰期,1周,4周,12周异常例数A 组比B组发生率少(P<0.05);多数ALT<3倍正常值,观察4周后恢复正常;而A组有2例(4.7%)、B组有3例(7.1%)的患者ALT>3倍正常值,需停药,两组各有2例肾功能异常.(2) A、B组患者的血脂下降率在给药12周后总胆固醇(TC) 为12.3%比21.7%(P<0.05),给药24周后TC为 11.1%比23.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 10.0%比2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在服药后下降率分别为4周30.5%比21.8%、12周46.8%比64.3%、24周55.5%比71.7%(P<0.05);血清MMP-9 下降率分别为4周49.1%比50.0%、12 周72.7%比84.2%(P<0.05);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血清hs-CRP浓度下降与TC、LDL-C的变化呈线性相关;血清MMP-9浓度下降与TC、LDL变化也呈线性相关.(4) 随访期内A、B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 阿托伐他汀40 mg/d是安全的;(2) 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调脂的达标率,特别是LDL-C降至≤1.8 mmol/L的目标值比例更高 ;(3) 调脂强度与患者的血清hs-CRP与MMP-9的浓度下降趋势有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53例。根据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加用瑞舒伐他汀,术后均连续治疗6个月。于术前和术后4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35(IL-35)、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术后6个月时的净获得内径、晚期丢失内径、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统计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和晚期丢失内径低于对照组,净获得内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内,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18.2%vs.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35、cTnI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的hs-CRP和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3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与阿托伐他汀相当,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高敏C反应蛋白和促进白介素-3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5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的50例单纯性ACS患者(单纯性ACS组)与50例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ACS合并心律失常组)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于每晚睡前服用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同工酶(CK)、血浆v WF(%),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包括脂肪酸合成酶(FASN)、白介素-1β(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进行比较,并对ACS合并心律失常组治疗前后室性早搏Lown分级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除LDL-C外,两组治疗前后其他血脂指标、AST、ALT、CK、血浆v WF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合并心律失常组治疗前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ACS组治疗前各炎症因子水平(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合并心律失常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随着室性早搏Lown分级的递增而升高。结论 ACS合并心律失常与炎症因子存在正相关,说明炎症因子可能是ACS并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瑞舒伐他汀具有抗炎及抗凋亡作用,治疗ACS合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采取PCI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溶栓治疗,分析两组疗效。两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与常规溶栓治疗比较,疗效好,血管再通率增高,不良反应相对减少,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入院时的血糖水平(AB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在院和术后半年的预后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ACS患者750例,入院2 h内测定ABG,并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ABG<7.8 mmol/L,正常高值组,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肝素钠与比伐卢定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北京燕化医院行PCI的ACS患者82例,根据所用抗凝药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比伐卢定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PCI后7 d血脂指标及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炎性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患者PCI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抗凝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PCI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7 d两组患者血清TG、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PCI前两组患者血清Cr、BUN、AST、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7 d两组患者血清AST、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血清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PCI前两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PCI后30 d内MACE发生率、抗凝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钠相比,比伐卢定可更有效地降低行PCI的ACS患者血清TC、LDL、Cr、BUN、IL-6、hs-CRP水平,有利于改善血脂代谢、保护肾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未增加MACE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脂蛋白与炎性因子疗效的比较。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08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A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7例。比较两组给药24h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IL)-1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24d后,瑞舒伐他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83.8%比75.7%,P0.05);治疗4周后,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LDL-C[(1.8±0.2)mmol/L比(1.4±0.1)mmol/L]、IL-18[(1.8±0.2)pg/ml比(1.4±0.1)pg/ml]、CRP[(1.9±0.3)比(1.4±0.2)]水平明显降低,HDL-C[(1.4±0.2)mmol/L比(1.9±0.3)mmol/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其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有更佳的调脂、抗炎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降低冠心病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近期支架内发生再狭窄(ISR)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0至2012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价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术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术前(t=3.22、2.81、3.15,均P0.05),对照组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hs-CRP水平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69,P0.05);3再狭窄率的比较,观察组(2.1%)明显小于对照组(12.0%)(χ~2=5.1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PCI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有降低ISR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宜昌市优抚医院行PCI的ASTEMI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予以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术前予以阿托伐他汀80 mg/d顿服,术后调整为40 mg/d维持治疗1个月,后改为20 mg/d长期口服),B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手术前后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清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术后随访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B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BNP、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患者血清BNP、MMP-9水平低于B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患者血清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患者LVEDD、LVESD短于B组,LVEF高于B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相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有效地抑制行PCI的ASTEMI患者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心功能并减轻心肌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