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61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64例(对照组),并将ACI组按照患者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各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中、大梗死亚组和轻、中、重脑卒中亚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依次增高,hs-CRP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84,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而hs-CRP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性;且两者的变化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宿迁市沭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hs-CRP水平,采用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表(NIHSS)评价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观察组患者预后。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hs-CRP水平,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不同血清hs-CRP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神经功能正常及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神经功能正常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神经功能正常患者(P0.05)。血清hs-CRP水平18.4 mg/L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血清hs-CRP水平10.0mg/L、10.0~13.1 mg/L、13.2~18.4 mg/L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而升高,而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随着血清hs-CRP水平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梗死急性期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卒中筛查工程基地及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就诊的早期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61名非卒中对象作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组(发病12 h组和发病12~24 h组)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不同评分组(NIHSS 0~4分组和NIHSS 5~19分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清UCH-L1、GFAP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相关参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阳性与阴性的临界值及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脑梗死组血清UCH-L1、GFAP均高于对照组[0.13(0.09,0.21)μg/L比0.05(0.02,0.13)μg/L,0.030(0.008,0.130)μg/L比0.004(0.004,0.020)μg/L;Z值分别为3.62、4.95,均P0.01];NIHSS评分5~19分组血清UCH-L1、GFAP水平高于NIHSS评分0~4分组[0.12(0.08,0.21)比0.09(0.08,0.18),0.07(0.01,0.11)比0.04(0.01,0.10);均P0.05]。发病12~24 h组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发病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8,0.21)μg/L比0.09(0.08,0.18)μg/L,0.030(0.010,0.110)μg/L比0.040(0.008,0.100)μg/L;均P0.05]。UCH-L1、GFA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UCH-L1≥0.18μg/L时,UCH-L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74%;当血清GFAP≥0.11μg/L时,GF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6%;UCH-L1、GFAP诊断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及0.71。结论血清UCH-L1、GFAP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时有明显变化。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于发病后24小时、15天测定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s-CRP与血浆D-Dimer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imer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脑梗死面积越大血hs-CRP和D-Dimer含量越高,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及D-Dimer含量明显增高。观察血hs-CRP及D-Dimer水平的改变对于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NO、NOS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含量变化 ,以及它们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检测 4 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大面积梗死 2 8例 ,小面积梗死 15例 )血清NO、NOS水平及其脑梗死面积 ,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 ,与 2 9例对照组对比分析。 结果 脑梗死组NO和NO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或P<0 .0 0 1) ,大面积梗死组NO及NOS水平高于小面积梗死组 (P<0 .0 5 ) ,脑梗死组SSS评分与血清NO、NOS水平均呈正相关 (rs=0 .36 5 ,P <0 .0 5 ;rs=0 .4 0 1,P <0 .0 1)。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NO和NOS水平明显升高 ,与梗死面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方法连续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 d、7 d和14 d GFAP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并研究其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结果 GFAP血清水平在脑梗死发病3 d、7 d和14 d均高于对照组,并且GFAP高峰时间在发病第7天,并持续增高到发病后14 d;S100-β蛋白高峰时间在发病第3天,并在发病后7 d、14 d恢复正常.GFAP的血清浓度与梗死灶的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S100-β蛋白与大梗死灶及重型脑梗死有关.结论 GFAP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增高,表明GFAP和S100-β蛋白在发病早期参与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参与了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31例、重度组27例;另选取同期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IL-6、MMP-9、TIMP-1、hs-CRP及NGF水平,血清IL-6、MMP-9、TIMP-1、hs-CRP及NG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IL-6、MMP-9、TIMP-1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N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IL-6、MMP-9、TIMP-1及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患者血清IL-6、MMP-9、TIMP-1及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NGF水平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患者血清NGF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MMP-9、TIMP-1及hs-CRP水平与NHI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0.83、0.76、0.82,P0.05),血清NGF水平与NHISS评分呈负相关(r=-0.8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OR=3.641,95%CI(1.143,5.637)〕、MMP-9〔OR=2.571,95%CI(1.239,5.371)〕、TIMP-1〔OR=3.614,95%CI(2.157,11.394)〕、hs-CRP〔OR=3.038,95%CI(2.573,3.974)〕及NGF〔OR=2.363,95%CI(1.264,4.869)〕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IL-6、MMP-9、TIMP-1、hs-CRP及NGF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40例、轻度狭窄组107例、中度狭窄组30例、重度狭窄组23例。4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4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4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4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两两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66,P=0.00)。4组患者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s=0.93,P=0.00)。4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rs=0.76,P=0.00)。结论 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脑梗死进展越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相关性。方法分析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PIS组及非PIS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以及PIS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PIS组血清hs-CRP水平于第1、3、7天均高于非PIS组(P0.01),PIS组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0.01)。结论 PIS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hs-CRP水平相关,可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IS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87)和中重型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63),根据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2分,n=10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46);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对照组与脑梗死组、轻型脑梗死组与中重型脑梗死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浆OPN、FIB水平;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OPN、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轻型脑梗死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r_s分别为0.480、0.497)、mRS评分(r_s分别为0.387、0.352)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OPN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26,血浆FIB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AUC分别为0.714、0.711。结论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簇集蛋白(CLU)、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2017年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合并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糖尿病组,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脑梗死组,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及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结果合并组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高于糖尿病组、脑梗死组、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与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bA_(1c)11%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高于8%者、8%~11%者,HbA_(1c)为8%~11%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高于8%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高于轻度、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者,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P0.05)。预后良好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其二者与患者HbA_(1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LAA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CISS分型分为载体动脉阻塞穿支组(A组,n=33)、动脉-动脉栓塞组(B组,n=10)、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C组,n=11)、混合机制组(D组,n=6);另选取同期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不同CISS分型LAA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性别、吸烟史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血清ox-LDL水平低于D组(P0.05);A组、C组患者血清ox-LDL水平低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D组(P0.05);A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C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无直线相关关系(rs=0.252,P0.05);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s=0.269,P0.05)。结论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无直线相关关系,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采用1995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记分评定。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者正相关(r=0.682,P<0.01)。结论hs-CRP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程,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23(IL-2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小梗死灶亚组、中梗死灶亚组及大梗死灶亚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IL-2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23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大梗死灶亚组IL-23水平高于中梗死灶亚组和小梗死灶亚组(P0.05)。IL-23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23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梗死面积和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组),根据年龄分为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非老年脑梗死患者38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8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2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重型患者16例,中型患者30例,轻型患者3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老年脑梗死和非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中型和重型患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sCD40L与IL-18呈正相关(r=0.7645,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CD40L、IL-18、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年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sCD40L可能上调IL-18表达,并参与脑梗死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hs-CRP水平变化情况和两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对5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YKL-40水平,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YKL-40和hs-CRP血清水平均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逐渐升高(P<0.05);YKL-40与hs-CRP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YKL-40和hs-CRP共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YKL-40或hs-CRP水平检测均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S-100B蛋白(S-100B)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对ACI患者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90例ACI患者(发病24 h内)及6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FABP和S-100B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和S-100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FABP和S-100B水平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H-FABP、S-100B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FABP和S-100B水平能早期有效地反映ACI患者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作为ACI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及其意义,以及分别同颈部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ACI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中度神经功能缺损,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依据梗死灶的大小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比较不同组别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ox-LDL、hs-CRP、Hcy、FIB水平差异。同时观察ox-LDL、hs-CRP、Hcy、FIB水平分别与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NIHSS评分和梗死灶面积的增加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ox-LDL、hs-CRP、Hcy、FIB表达水平均呈增高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稳定斑块亚组四项指标水平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ox-LDL、hs-CRP、Hcy、FIB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CAS密切相关,同时ox-LDL、hs-CRP、Hcy、FIB在ACI患者C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起着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观察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入院2 w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3(C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老年ACI患者入院1、3、7、14 d的血清hs-CRP和C3水平,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梗死面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CI患者的血清hs-CRP和C3水平变化。结果 ACI组在入院1 d 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C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入院3、7 d时血清hs-CRP、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14 d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62)。ACI组中,不同病灶体积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灶体积的增大,血清hs-CRP及C3水平呈上升趋势(P<0.01)。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缺损程度越重,血清hs-CRP、C3水平越高(P<0.01)。结论 hs-CRP及C3与ACI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有关,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及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清hs-CRP及C3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确诊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LISA检测血清Lp-PLA2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梗死面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Lp-PLA2、hs-CRP、TG、TC及LDLC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Ⅰ级、Ⅱ级和Ⅲ级三组间Crouse积分、Lp-PLA2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随分级增加Lp-PLA2水平升高(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增加而升高,Lp-PLA2水平与Crouse积分、梗死面积呈正相关(r=0.823和r=0.879,P0.05)。结论 Lp-PLA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有关,可反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梗死面积情况,可作为脑梗死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