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和肽素水平辩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2例作为重症肺炎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根据预后将102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死亡组(n=9)和存活组(n=93),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和肽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PCIS呈负相关(r=-0.544,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性别、年龄、入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儿PCIS低于存活组,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S[OR=1.965,95%CI(1.245,3.104)]及血清和肽素[OR=1.811,95%CI(1.151,2.848)]、PCT[OR=1.893,95%CI(1.211,2.959)]、CRP[OR=1.802,95%CI(1.155,2.912)]水平是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且其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和肽素水平高是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与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3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三组,重度组(3~8分)22例,中度组(9~12分)45例,轻度组(13~15分)36例,并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为预后不良组(Ⅰ~Ⅲ级)19例和预后良好组(Ⅳ~Ⅴ级)84例。对比轻、中、重组入院时血清Copeptin、IGF-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外伤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Copeptin、IGF-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对颅脑外伤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随着颅脑外伤加重,血清Copeptin和APACHEⅡ评分逐渐提升,血清IGF-Ⅱ水平逐渐降低(P 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和血清葡萄糖(Glu)、Copeptin水平、CT分级≥Ⅳ级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血清IGF-Ⅱ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χ2/t/Z=-5.747、-2.428、-5.714、8.153、-6.551、-5.699,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lu[OR(95%CI)=1.085(0.085~1.105)]、Copeptin[OR(95%CI)=2.926(1.043~4.206)]、APACHEⅡ评分[OR(95%CI)=2.403(1.292~4.470)]为颅脑外伤患者不良预后危险因素,GCS评分[OR(95%CI)=0.557(0.411~0.754)]、IGF-Ⅱ[OR(95%CI)=0.779(0.377~0.966)]为保护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Copeptin+IGF-Ⅱ+APACHEⅡ评分预测颅脑外伤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与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36,P 0.05),明显大于Glu、Copeptin、IGF-Ⅱ、APACHEⅡ评分单独预测(Z=3.128、2.212、2.365、2.212,P 0.05)。结论 血清Copeptin、IGF-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变化与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opeptin、IGF-Ⅱ水平和评估APACHEⅡ评分有助于预测患者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6例,根据近30 d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与死亡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胆管结石病史、泌尿系统结石病史、基础疾病及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RR=2.296,95%CI(1.090,4.835)]及血清CK-MB[RR=3.391,95%CI(1.221,9.414)]、cTnT[RR=2.804,95%CI(1.016,7.739)]、Mb[RR=2.252,95%CI(1.074,4.725)]水平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及血清CK-MB、cTnT、Mb水平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3-01至2016-06-15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SAS患者166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4例、中度组43例、重度组69例;根据高血压发生情况分为高血压组88例与非高血压组78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与OS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高血压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高血压发生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3.789,95%CI(2.600,5.520)]、SBP[OR=1.334,95%CI(1.028,1.731)]、DBP[OR=1.654,95%CI(1.252,2.184)]、高血压[OR=1.667,95%CI(1.237,2.245)]、PaO_2[OR=1.473,95%CI(1.148,1.889)]、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OR=2.729,95%CI(1.132,6.580)]是OS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FEV_1/FVC、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心率、PaO_2、PaCO_2、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2.726,95%CI(1.129,6.596)]、心率[OR=1.996,95%CI(1.663,2.395)]、PaO_2[OR=1.392,95%CI(1.094,1.772)]、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OR=3.004,95%CI(1.998,4.516)]是OSAS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是OS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可溶型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在重症肺炎中的预测价值及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1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患者(Ⅰ组),另选择同期65例普通肺炎患者(Ⅱ组),非肺炎住院患者52例(ⅡI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和入院后不同时间血浆sFLT-1含量的差异,并比较Ⅰ组入院后4周存活(存活组,64例)与死亡患者(死亡组,12例)入院1 d内APACHEⅡ评分、血浆sFLT-1含量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sFLT-1在评估重症肺炎诊断与预后中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浆sFLT-1含量与Ⅰ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入院1 d内APACHEⅡ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不同时间血浆sFLT-1含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死亡患者入院1 d内APACHEⅡ评分和血浆sFLT-1含量较存活患者均显著升高(P0.05)。sFLT-1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53%、77.50%,sFLT-1预测重症肺炎预后评估(入院后4周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82.8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5%CI:0.75~0.95,P0.05)、0.79(95%CI:0.68~0.91,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Ⅰ组患者血浆sFLT-1含量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P0.05)。结论:血浆sFLT-1含量与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通过监测血浆sFLT-1含量可用于诊断重症肺炎和评估患者的预后状况,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A组(NIHSS评分≥5分,n=44)与B组(NIHSS评分5分,n=46);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n=41)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n=49)。比较A组与B组患者血清CHE水平,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清CHE水平低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36,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空腹血糖(FPG)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HE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9,95%CI(1.66,2.39)]、NIHSS评分[OR=3.77,95%CI(2.59,5.48)]、FPG[OR=3.01,95%CI(1.99,4.54)]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OR=0.92,95%CI(0.88,0.96)]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年龄、NIHSS评分、FPG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流感染(BSI)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但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是目前危重症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寻找预测BSI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对合理制定治疗策略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BS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BSI患者1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受试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清sTREM-1、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血肌酐(Scr)、血乳酸(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根据入院后30 d内预后将BSI患者分为存活组108例、死亡组34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APACHEⅡ评分。BS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TRE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BS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观察组患者血清sTREM-1、PCT、hs-CRP水平及Scr水平、LAC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TREM-1、PCT水平及Scr水平、LAC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OR=1.164,95%CI(1.068,1.269)〕、PCT〔OR=1.383,95%CI(1.191,1.605)〕水平及APACHEⅡ评分〔OR=1.929,95%CI(1.261,2.952)〕是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sTREM-1水平预测BS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0.836,0.943)〕,血清PCT水平为0.863〔95%CI(0.796,0.915)〕,APACHEⅡ评分为0.812〔95%CI(0.768,0.873)〕。结论血清sTRE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三者对BSI患者预后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急诊脓毒症病死率(MEDS)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诊脓毒症患者140例,记录其一般情况并检测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清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并分别记录入院24 h MEDS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转归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80例,死亡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CRP、PCT、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OR=1.056,95%CI(1.014,1.257)〕、MEDS评分〔OR=1.102,95%CI(1.017,1.365)〕及APACHEⅡ评分〔OR=1.186,95%CI(1.057,1.698)〕是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MEDS评分为0.820,D-二聚体为0.610,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大于D-二聚体(P0.05);而MED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D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均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DNA/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cf-DNA/NETs)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ICU住院30 d预后结局分为两组:存活组(91例)、死亡组(59例)。采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采用PicoGreen荧光染料法检测血浆cf-DNA/NETs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浆cf-DNA/NET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吸烟史、重症肺炎获得环境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血浆cf-DNA/NETs水平均较高(P0.05);Spearman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患者血浆cf-DNA/NET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医院获得性、cf-DNA/NETs、APACHEⅡ评分均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浆cf-DNA/NETs水平可能成为评估预后效果的生物学指标,也为重症肺炎的治疗靶点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69例,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情况、肌酐、p H值、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病死率为59.4%,ICU住院时间为(14.02±4.92)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28)。两组患者性别、肌酐水平及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阳性率、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928,95%CI(1.019,3.104)〕、有既往史〔OR=2.831,95%CI(1.943,5.021)〕、APACHEⅡ评分较高〔OR=1.103,95%CI(1.022,1.769)〕、合并MODS〔OR=3.002,95%CI(2.104,4.382)〕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OR=1.842,95%CI(1.635,5.291)〕是ICU 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年龄较大、有既往史、APACHEⅡ评分较高、合并MODS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ARDS患者预后多不良,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穿透素(PTX)-3、抑瘤素(OS)M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脓毒症老年患者136例,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n=98)与死亡组(n=38)。比较不同预后组血清PTX-3、OSM水平等临床资料差异,分析PTX-3、OSM水平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 死亡组入院时血清PTX-3、OSM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TX-3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呈正相关(r=0.341、0.326,P均<0.05),OSM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r=0.338、0.331,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脓毒性休克(OR=5.703)、SOFA评分(OR=2.212)、血清PTX-3水平(OR=1.451)和OSM水平(OR=1.531)均是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TX-3水平、...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受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肝素结合蛋白(HBP)是一种多功能颗粒相关蛋白,与感染性疾病调控有关,在疾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研究显示,血浆HBP对预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目的分析血浆HBP水平对SAP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5例,根据是否伴有SAP分为SAP组62例和非SAP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确诊第1、3、7天的血浆H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SAP组患者随访28 d的预后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估血浆HBP、PCT、CRP水平对SAP的诊断价值。S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AP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有脑卒中病史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高于非SAP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非SAP组(P0.05)。SAP组患者确诊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浆HBP、PCT、CRP水平高于非SAP组(P0.05)。ROC曲线显示,确诊第1天血浆HBP、PCT、CRP水平诊断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95%CI(0.906,0.932)]、0.822[95%CI(0.725,0.919)]、0.808[95%CI(0.731,0.886)]。SAP患者随访28 d后生存33例,死亡29例。生存SAP患者确诊第1天血浆HBP、PCT、CRP水平低于死亡SAP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2.867,95%CI (1.159,7.091)]及确诊第1天血桨HBP [OR=3.927,95%CI(1.674,9.212)]、PCT[OR=4.391,95%CI(1.526,12.629)]、CRP[OR=4.723,95%CI (1.658,13.451)]水平是SAP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HBP水平在SAP患者中较高,对SAP的诊断价值较高,且高血浆HBP水平是SAP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65例VAP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5天及转出或死亡前PCT、CPI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PI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生存组第5天和转出或死亡前PCT、CPI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PCT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r=0.647,P0.01),PCT、CPIS评分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35,P0.01和r=0.548,P0.01)。结论动态监测PCT与CPIS评分对VAP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96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慢性肾脏病发生率、心脏病发生率、阿尔茨海默症发生率、创伤/手术史、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多巴胺使用率、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肺部/胸腔感染发生率、腹腔感染发生率、血液感染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率、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6 h复苏液量、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及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 d、3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 d、3 d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输出量(SV)、总外周阻力指数(TPRI)、心脏指数(CI)、肺动脉楔压(PC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 d、3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做功指数(LC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0.90,95%CI(0.87,0.96)]、LVEF[OR=0.67,95%CI(0.60,0.76)]、LCWI[OR=0.89,95%CI(0.85,0.94)]是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LVEF、LCWI是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236例老年CAP患者,于入院后给予PCT、WBC检查和CPIS评分。分别比较重症与非重症CAP、死亡组和存活组PCT、WBC和CPIS的区别;研究PCT与CPIS的相关性。结果重症肺炎患者PCT和CPIS均大于非重症患者,死亡组PCT和CPIS均大于存活组(P0.05),WBC在2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CT与CPIS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 PCT和CPIS对老年CA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作用,PCT和CPIS升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值用于鉴别入院肺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将95例肺炎患儿根据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轻症组48例和重症组47例,4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CPIS评分评估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估肺炎患儿病情和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检测三组儿童血清IL-6、IL-10水平,计算IL-6/IL-10值,分析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值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IL-6/IL-10值,诊断重症肺炎的价值。结果重症组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轻症组;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IL-6、IL-10水平及IL-6/IL-10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血清IL-6、IL-10水平及IL-6/IL-10值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值分别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6、0.806,P=0.005、0.000);血清IL-6/IL-10值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敏感性为70.21%,特异性为85.42%。结论 IL-6/IL-10值与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IL-10值越高,患儿病情越严重,预示不良预后,可作为诊断重症肺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6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测定入院时和治疗6h后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预后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2±1.5mmol/L和2.7±1.8mmol/L,(P〉0.05);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9.4±6.9及23.9±7.1(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3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积极治疗无好转放弃治疗后死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好转组,通过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及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乳酸、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指标,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3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65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3.33±20.74)岁。93例患者中死亡66例,好转27例,总体死亡率71.28%。死亡组与好转组比较在ICU住院天数、APACHEⅡ评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乳酸、24小时血乳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APACHEⅡ评分(OR=0.84 95%CI:0.74-0.97)、血清白蛋白(OR=1.21 95%CI:1.01-1.45)、血乳酸(OR=44.61 95%CI:5.59-356.01)是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血乳酸是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肺栓塞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7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肺栓塞并住院的患者共171例,其中高危组(50例)、中危组(59例)和低危组(62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47例)与死亡组(24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MPV值,计算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得分。比较不同组间血MPV值和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评价MPV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用于肺栓塞患者病情严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随着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指标水平逐渐升高(P<0.05);对于患者预后而言,死亡组患者有着更高的APACHEⅡ得分(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PACHEⅡ评分=22分为最佳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8715(95%CI 0.814~0.928),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67.0%。相关性分析显示,血MPV值与APACHEⅡ评分并无相关性。血MPV值与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统计学关系(P=0.6547 vs P=0.3279)。结论APACHEⅡ评分可以用于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而血MPV值与肺栓塞患者的病情无明确相关性,两者联合并不能提高对肺栓塞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氧合指数(PaO2/FiO2)、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在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85例ARDS患者根据PaO2/FiO2分为A组(n=27例),B组(n=32例)和C组(n=26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40例)和死亡组(n=45例),比较各组患者CPIS评分。结果随ARDS患者的病情程度逐渐加重A、B、C三组CPIS评分数值明显升高(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CPIS评分在入院第1、3天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入院第5、7天死亡组CPIS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PaO2/FiO2、CPIS评分可作为判断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