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盐酸米多君干预前后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盐酸米多君对VVS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7-04~2009-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6~17岁[平均(11.60±2.83)岁]62例不明原因晕厥(UPS)或晕厥先兆、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分为口服补液盐组(n=36)和盐酸米多君组(n=26),根据HUTT结果评价疗效并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治疗6个月后,如没有晕厥或晕厥先兆发作则停药并继续随访.结果 盐酸米多君组HUTT转阴率与口服补液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米多君组晕厥及晕厥先兆复发率低于口服补液盐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平卧位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米多君组干预后血压差值(△舒张压)在倾斜起始较基础平卧位显著缩小(P<0.05).结论 盐酸米多君可减少VVS儿童体位改变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改善直立不耐受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伴抑郁患者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VVS和抑郁患者,分为VVS伴抑郁组、VVS无抑郁组、抑郁无VVS组,设立健康对照组。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HUTT血流动力学指标和TCD脑血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每组纳入患者20例。HUTT倾斜直立位同平卧位相比,VVS伴抑郁患者心率增加最少(P<0.05)。TCD倾斜直立位同平卧位相比,VVS伴抑郁患者收缩期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下降最多,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加最多(P<0.001)。结论 VVS伴抑郁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认识VVS和抑郁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193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的VVS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发病诱因、晕厥先兆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资料。提取HUTT检查阴性的晕厥患者的HRV数据。结果:193例VVS患者中女性多见,共114例(59.1%)。常见反应类型为血管抑制型(VD)101例(52.3%),其次为混合型(MX)77例(39.9%),心脏抑制型(CI)仅15例(7.8%)。153例(79.3%)患者晕厥前有诱因。156例(80.8%)患者有先兆症状,其中胸闷79例(50.6%)、头晕54例(34.6%)和全身出汗52例(33.3%)为最常见的3个先兆症状。VVS组最大频域功率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3种不同反应类型组间比较时,CI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低于VD组和MX组,除r MSSD的CI组与VD组以及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CI组与VD组比较外,差异均有显著性;VD组和MX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充分认识VVS的诱因和晕厥先兆表现,结合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VVS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的机制.方法 2003-06~2008-04在我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的患者50例,年龄7-53岁[平均(14.82±8.55)岁],男性15例,女性35例,HUTT检查为阳性,诊断为VVS.经健康教育与药物干预治疗后,随诊并追踪复查HUTT.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比较初诊检查与重复检查的HUTr反应类型.结果 第一次HUTT复查50例中有5例(1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第二次HuTT复查10例中有2例(2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见于心脏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血管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混合型转变为心脏抑制型、混合型转变为血管抑制型.结论 VVS患者随访过程中HUTT反应类型可发生转变,HUTT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受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干预治疗方法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 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对临床补盐补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研究对象留取24 h尿,测量尿量后,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尿电解质(钾、钠、氯、钙、磷、镁)含量.结果 ①晕厥组24 h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24 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每毫升尿钠和尿钙增加(P<0.01或P<0.05).②晕厥儿童HUTT阳性组24 h尿钠、尿钾较HUTT阴性组明显增加(P<0.05),每毫升尿钠增加(P<0.05).③晕厥儿童24 h尿电解质含量和每毫升尿电解质含量在血管抑制型与心脏抑制型 混合型组、男女性别、<12岁组与≥12岁组、晕厥频次<4次组和晕厥频次≥4次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尿钠含量增加与VVS发病关系密切,临床治疗VVS要强调健康教育,重视补盐补液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盐酸米多君和美托洛尔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干预效果.方法 2003-01~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儿童51例,男17例,女34例,年龄6.92~18岁,平均(11.95±2.56)岁,随机给予盐酸米多君和美托洛尔治疗,治疗后2~4周复诊.其中46例患儿服药前后经过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结果 ①临床主观疗效:盐酸米多君组有效率与美托洛尔组比较筹异无统计学意义(73.91%vs 89.29%,P>0.05).②HUTT监测客观疗效:盐酸米多君组有效率较美托洛尔组低(54.54%vs70.83%,P<0.05).HUTT复查可见反应类型发生转变.两组服药前后HUTT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药物副反应:盐酸米多君组未见明显副反应,美托洛尔组10.71%出现胃部不适、头痛等副反应.结论 盐酸米多君和美托洛尔对儿童VVS治疗有效,但临床主观疗效未见筹异,用HUTT客观评价则后者有效率高,表明儿童VVS疗效判断HUTT优于主观效果,两药在儿童临床应用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和性别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诊断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UPS患者149例,年龄4~70岁,平均(26.78±16.34)岁;男57例,女92例.采用电动倾斜床取头高脚低位直立倾斜70°后,每5 min自动测量血压和心电变化,评价HUTT结果.用SPSS 11.0软件微机数理统计.结果:HUTT阳性率38.26%(57/149例),女性占82.46%(47/57例).直立倾斜(22.74±14.07)min时出现晕厥发作,≤18岁与>18岁两个亚组间[分别为(20.07±14.10)min与(25.31士13.10)min]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反应类型中血管抑制型为66.67%(38/57例),心脏抑制型为22.81%(13/57例),混合型为10.52%(6/57例),且与年龄无关(P>0.05).血管抑制型在女性较常见(57.9%,P<0.005).阳性组较阴性组HUTT结束时终末心率、终末收缩压及终末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阳性组男性患者终末心率、终末收缩压及终末舒张压较女性降低明显(P均<0.05).将≤18岁亚组与>18岁亚组进行比较,阳性组前者起始收缩压及起始舒张压均降低(P均<0.01),终末收缩压与终末舒张压亦降低(P均>0.05),起始与终末心率稍增加(P均>0.05);阴性组的两个亚组间起始、终末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HUTT是诊断VVS的有效方法,中国人在年龄组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女性阳性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血管抑制型,男性心率及血压较女性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与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与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2001-0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先兆晕厥患者418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诊断为VVS,其中4-17岁[平均(11.37±2.99)岁]223例(儿童组),18~70岁[平均(36.82±13.64)岁]195例(成人组).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结果 成人组HUTT阳性患者、HUTT阴性患者BMI在头晕组稍高于晕厥组(P>0.05);HUTT阴性组较HUTT阳性组BMI及体质量明显增高(P<0.01),两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BMI在各年龄段HUTT阴性组与HUTT阳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HUTT阳性组或HUTT阴性组BMI与年龄均呈直线相关,两组直线回归显示,16岁以下儿童BMI在HUTT阴性组高于HUTT阳性组,16岁以上则呈相反变化.结论 成人低体质量和低BMI者晕厥易感性增加,儿童BMI与晕厥易感性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9.
血管迷走性晕厥10年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10年临床情况.方法 2000-01~2010-07在我院诊治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患者1782例,根据检查年限分为A组(2000-01~2004-12,n=280)和B组(2005-01~2010-07,n=1502),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18岁,n=1180,男450例,女730例)和成人组(≥18岁,n=602,男182例,女420例).儿童组平均年龄(9.77±3.92)岁,按照年龄段分为4~6岁、7~10岁和11~18岁三个年龄段;成人组平均年龄(40.78±14.05)岁.结果 ①HUTT阳性率:HUTT总阳性率47.7%,其中儿童组和成人组分别为44.3%和54.3%;在儿童和成人中B组较A组均增加(45.7% vs33.3%,61.4% vs33.1%,P<0.05).②HUTT阳性率性别比例变化:儿童组和成人组女性均高于男性(32.2% vs12.1%,42.7% vs11.6%,P<0.05);在儿童和成人中B组男性和女性均高于A组(分别为12.5% vs9.3%、33.2% vs24.0%,9.8% vs7.3%、51.7% vs25.8%,P<0.05).③HUTT反应类型变化:儿童组和成人组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P<0.05),其中儿童组血管抑制型B组高于A组(33.8% vs19.4%,P<0.05);成人组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B组均高于A组(40.1% vs20.5%,18.4% vs9.9%,P<0.05).④儿童组HUTT阳性率年龄变化:儿童组11~18岁组>7~10岁组>4~6岁组(P<0.05).在各年龄段中,4~6岁及11~18岁B组均高于A组(6.2% vs3.9%,23.3% vs21.7%,P>0.05),7~10岁组中B组明显高于A组(16.2% vs7.8%,P<0.05).结论 VVS患者的阳性率、反应类型在近10年不断发生变化,提示VVS的发生受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近亲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近亲之间的相关性,深化对VVS家族遗传特性的认识.方法 对2001-01~2008-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患者及有家族史(近亲中有相同或相似症状)的近亲(共9组18例)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HUTT.结果 3组受试者HUTT均为阳性.3组HUTT均为阴性的受试者中,有2组存在相同的晕厥诱因. 结论 VVS存在家族遗传倾向,HUTT在VVS家族近亲间有一定相关性,了解近亲间心理因素对VVS患者的影响将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比较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上的差异。方法对头晕组(n=35)进行HUTT检查,并选择同期晕厥组(n=303)的HUTT结果为对照,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①头晕组与晕厥组患者在BHUT、SNHUT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结果反应类型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阳性率:HUTT时头晕组31.43%(11/35),晕厥组42.90%(130/303)。其中BHUT时头晕组28.57%(8/28),晕厥组33.82%(70/207);SNHUT时头晕组42.86%(3/7),晕厥组62.50%(60/96)。阳性率在头晕组和晕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SNHUT阳性率较BHUT均明显提高(P<0.05)。③出现阳性结果时间:BHUT时头晕组(29.13±11.01 min)仅比晕厥组(23.52±12.80 min)稍长,SNHUT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也是头晕组(6.00±3.61 min)比晕厥组(4.98±3.51 min)稍长(P均>0.05)。结论临床上部分不明原因头晕患者由VVS所致,但并不出现晕厥发作,这类患者应重视倾斜试验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ws)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2007-06~2007-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SP)或先兆晕厥儿童84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诊断为VVS,男47例,女37例,年龄7~16岁,平均(11.01±2.00)岁.将VVS儿童分为HUTT阴性组(n=41)和HuTr阳性组(n=43),再将HUTT阳性组儿童依临床症状分为头晕组与晕厥组.所有受试儿童完成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盼望美好事物"和"容易高兴起来"HUTT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生活没意思"HUTT阳性组低于阴性组(P<0.05).②"盼望美好事物"、"肚子痛"及"感到烦恼"得分HUTT阳性组高于常模组(P<0.05或P<0.01),"吃东西香"得分HUTT阳性组低于常模组(P<0.05).③"盼望美好事物"、"睡得很香"、"对自己有信心"和"容易高兴起来"得分HUTT阴性组低于常模组(P<0.05或P<0.01),"总是想哭"、"生活没意思"、"感到烦恼"得分及抑郁总分HUTT阴性组高于常模组(P<0.05).④HUTT阳性儿童"盼望美好事物"和"容易高兴起来"得分头晕组高于晕厥组(P<0.05).结论 ①儿童VVS抑郁发生率高.②VVS儿童较健康儿童食欲减少,躯体化症状、烦恼、抑郁情绪及信心丧失增多.③HUTT阳性儿童中,头晕组较晕厥组对生活更为乐观和积极.以上提示心理因素如抑郁在儿童VVS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临床特征与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的关系,探讨临床特征对儿童HUTT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9-01~2009-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4~17岁[平均(10.36±2.67)岁]226例表现为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心慌或心悸等症状的儿童,详细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晕厥史、晕厥次数、临床表现、晕厥家族史等临床特征,行HUTT检查.结果 ①临床表现:HUTT阳性组124例,HUTT阴性组102例.HUTT阳性组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头晕或头痛(67.74%)、晕厥(44.35%)、胸闷(25%)及面色苍白(12.90%).HUTT阴性组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头晕或头痛(68.65%)、晕厥(21.56%)、胸闷(16.67%)、面色苍白(10.78%).②HUTT阳性率:>12岁组患儿显著高于≤12岁组(79.55% vs 49.44%,P<0.01);女性组显著高于男性组(61.61% vs 48.25%,P<0.05);有晕厥史组显著高于无晕厥史组(71.05% vs 46.67%,P<0.05);晕厥1~2次组、晕厥3~4次组及晕厥5~10次组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晕厥家族史组显著高于无显著晕厥家族史组(71.43% vs 49.41%,P<0.01).③HUTT反应类型:124例HUTT阳性患儿中,27例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血管抑制型20例,混合型7例),97例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HNUT,血管抑制型86例,混合型11例).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的临床特征依次为年龄、晕厥家族史及晕厥史.结论 VVS患儿年龄、晕厥家族史及晕厥史等临床特征对预测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基础状态与血清胰岛素(INS)及C肽(CP)的初步关系.方法 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 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9.59±2.47)岁.全部研究对象在基础状态下抽取空腹8~10 h静脉血5 mL,应用日本HITACHI公司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美国Bayer公司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NS及CP.结果 晕厥组基础状态下FPG、INS、CP较对照组稍降低(P>0.05);HUTT阳性组FPG、INS、CP较HUTT阴性组稍增加(P>0.05);晕厥组中临床有晕厥病史者(n=55)按晕厥发作频次比较,晕厥频次≥4次组FPG、INS、CP较<4次组稍降低(P>0.05).结论 儿童VVS基础状态下FPG、血清INS及CP变化不明显,其对晕厥触发无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情况。方法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n=35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晕厥发作时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明确诊断。结果①31例(8.8%)患者有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HUTT阳性患者中19例(11.5%)存在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②晕厥致躯体意外伤害大多较轻,少数患者会发生严重伤害;③发生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者男性较多,年龄段以9~13岁居多;④躯体意外伤害患者HUT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混合型次之,心脏抑制型最少。结论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大部分患者伤害较轻,个别患者会发生严重意外伤害。强调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重视HUTT检查,对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实施早期干预,将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反应特点。方法2005-01~2006-09在我院就诊或住院的UPS或接近晕厥患者170例,男性64例,女性106例,年龄3~70岁,平均(23.18±15.40)岁,其中儿童(<18岁)88例。比较HUTT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特点,调查阳性患者反应类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不同类型阳性反应患者HUTT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对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年龄和HUTT期间的心电图变化。②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在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成人(≥18岁)和儿童(<18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多见于儿童。③HUTT阳性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较阴性者高,常见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律和逸搏。④基础倾斜试验(BHUT)晕厥发作平均时间为(21.61±10.64)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晕厥发作平均时间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5.58±2.68)min。结论①儿童较成人易于发生阳性反应,以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居多。②HUTT期间出现心电图变化者阳性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缓出现时要警惕阳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直立倾斜试验(HUTT)过程中肢导联心电图T波振幅(TWAh)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非药物治疗不同效果之间的差异,探讨TWAh对VVS儿童非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7-01~2009-11在我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nexplained syncope,UPS)或先兆晕厥并经HUTT阳性确诊为VVS儿童62例.HUTT时监测肢导联心电图并同时描记TWAh,给予非药物治疗,2周后来我院复查HUTT.根据HUTT复查结果将儿童分为疗效明显组和疗效不明显组,比较TWAh在疗效明显组和疗效不明显组的差异.结果 ①HUTT过程中TWAh与HUTT时间点的关系:Ⅱ、aVR、aVF导联相继从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阶段1 min、10 min及30 min起,在两组间TWA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肢导联T波振幅变化幅度(ATWAh)与HUTT时间点的关系:Ⅱ导联ATWAh在BHUT阶段1 min及35 min时,疗效明显组与疗效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R导联ATWAh在BHUT阶段15 min及35 min时,疗效明显组与疗效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F导联△TWAh在BHUT阶段35 min时,疗效明显组与疗效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TWAh与VVS儿童非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Ⅱ、aVR、aVF导联相继从BHUT阶段1 min、10 min及30 min起,TWAh与治疗效果存在相关性.④ATWAh与VVS儿童非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HUTT晕厥发作时Ⅱ导联ATWAh与治疗效果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Ⅱ、aVR、aVF导联TWAh对VVS儿童近期非药物治疗效果存在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束后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方法 2004-01~2011-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HUTT患者919例,年龄2~74(18.4±14.0)岁,男439例,女480例,儿童及青少年组(<18岁)646例,成人组(≥18岁)273例;HUTT阴性组439例,HUTT阳性组480例(其中血管抑制型380例,心脏抑制型5例,混合型95例).分析HUTT结束后20 min内监测的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结果 ①不同HUTT结果比较:95%以上受试者在4 min内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HUTT阳性组较HUTT阴性组恢复慢(94.8% vs 100%,χ2=23.5,P<0.01).②不同年龄比较: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在2 min内的儿童及青少年组较成人组多(90.6% vs 85.7%,χ2=4.641,P<0.05);3 min内的儿童及青少年组与成人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97.2% vs 94.9%,χ2=3.131,P>0.05).③不同性别比较: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在1 min内男性多于女性(76.3% vs 69.8%,χ2=4.932,P<0.05);2 min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 vs 88.3%,χ2=0.639,P>0.05).④不同反应类型比较:4 min内心率恢复时间混合型较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明显减慢(85.3% vs 97.1% vs 100%,χ2=23.5,P<0.01).血管抑制型与心脏抑制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1% vs 100%,χ2=0.149,P>0.05).结论 95%以上受试者在HUTT结束后4 min内心率恢复至正常,心率恢复时间受年龄、性别、HUTT结果及反应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WS)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深化儿童VV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6-10~2007-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96例,根据HUTT结果将研究组分为HUTT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HUTF检查,HUTT过程中同时行12导联心电图(12 ECG)动态监测.结果①57例HUTT阳性儿童中,13例表现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阳性,平均反应时间(24.62±5.94)min;44例表现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阳性,平均反应时间(5.27±1.89)min.②SNHUT阶段1 min时HUTT阳性组Ⅲ、aVL、aVF导联P波振幅较HUTT阴性组显著升高(P<0.05),其余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在HUTT中某些导联T波及ST段振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主要表现在V3、V4、V5及V6导联;HUTT阳性组在HUTT中某些导联T波、ST段振幅较HUTT阴性组显著降低(P<0.05),主要表现在Ⅱ、Ⅲ、aVR、aVL及aVF导联,多发生在HUTF阳性发作平均时间点.④HUTY阳性组晕厥发作时较基础平卧位时P波时间、QRS时间、QT间期显著缩短(P<0.05,P<0.01);与倾斜开始比较,P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倾斜5 min时比较,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与试验结束电动倾斜床刚平放时比较,QT间期显著缩短(P<0.01),而QTc间期显著延长(P<0.05).结论VVS儿童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12 ECG T波及ST段振幅变化较P波振幅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筛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对10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108例中阳性62例,占57.4%;基础倾斜试验阳性21例(19.4%),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阳性41例(38%);其中,心脏抑制型12例(19.3%),血管抑制型20例(32.3%),混合型30例(48.4%)。结论直立倾斜试验能够简便的把血管迷走性晕厥从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筛查出来,明确诊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