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种有特征性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的神经精神综合征.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复习文献,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 分析4例确诊为SLE合并PRES患者的临床特点,收集其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4例和文献报道共48例SLE合并PRES患者,发生高血压为42例(88%),血肌酐升高为30例(63%),39例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81%).头痛46例(96%),视觉障碍28例(58%),意识障碍20例(42%),癫痫发作43例(90%),CT及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多发病灶主要位于双侧枕叶、顶叶、额叶、颞叶和小脑.降压和及时处理诱因症状可缓解.结论 PRES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常与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相关,SLE合并PRES若能快速诊断并给予正确治疗可使症状缓解,病变可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孕产妇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并与非孕产妇合并PRES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12例孕产妇PRES患者的临床、影像表现及治疗和预后,并与同期收治的25例非孕产妇PRES进行比较。结果 12例孕产妇合并PRES患者平均年龄25.8岁(18~39岁)。9例发生在晚孕期,1例中孕期,2例产后。临床特征:12例患者就诊时血压均不同程度升高,平均收缩压164 mm Hg(140~180 mm Hg)。临床表现头痛10例,抽搐9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5例,视觉障碍5例。影像学特征:12例患者急性期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均可见局部脑组织水肿信号,大部分病灶位于双侧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其中顶叶病变11例,枕叶10例,颞叶7例,额叶6例,其他如脑干、小脑、基底节、丘脑病变者4例。治疗转归:12例患者均给予不同程度的降压、硫酸镁及甘露醇降颅压等治疗,10例孕期发病患者均给予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所有患者最终均好转出院,未遗留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复查影像学病灶明显减少或消失。与25例非孕产妇PRES比较,孕产妇PRES患者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灶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预后相对更好。结论孕产妇合并PRES多发生在孕晚期或产后,与子痫好发时间及临床表现类似,及时影像学检查非常必要;孕产妇合并PRES的临床影像特征与非孕产妇PR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及时预后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8例PRES患者的临床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脑电图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治疗、预后情况,总结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8例患者均有头痛、视物不清症状,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肢体抽搐,3例患者出现意识和精神障碍。基础疾病:妊娠4例,高血压2例,肾上腺腺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2例患者颅脑CTA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大脑前动脉血管分支节段性舒张或收缩。8例患者颅脑MRI示病变多数对称分布于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区,部分皮质受累,T2WI及FLAIR均呈高信号,边界不清。8例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消失,MRI复查病灶大部分或完全消失。结论 PRES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具有可逆性,确诊时应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颅内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4.
正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最早于1996年由Hinchey等提出[1],是由各种病因引起,以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癫痫、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和神经影像学改变有可逆性。PRES多见于高血压、严重肾脏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免疫相关疾病、恶性肿瘤化疗和器官移植术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患者,高血压是其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SLE合并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例SLE患者,女性1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22. 8±8. 5)岁,16例均有狼疮重度活动,SLE活动性指数为(20. 9±3. 7)分。发生PRES前15例(93. 8%)有高血压,12例(75%)合并肾功能不全、淋巴细胞计数低下、高脂血症,16例患者均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临床症状有癫痫发作(16例,100%)、头痛(5例,31%)、视觉障碍(5例,31%),恶心呕吐(6例,38%)。CT及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病灶多位于双侧顶枕叶,也可累及颞叶、额叶、脑室、基底节、小脑及皮层。降压、抗癫痫和小剂量激素控制狼疮活动后症状可缓解。结论:SLE合并PRES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发病与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狼疮重度活动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头痛、视力障碍、癫痫发作和恶心呕吐,脑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顶枕区的皮层下血管源性水肿。SLE合并PRES时若能及时诊断并治疗,病变可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种以头痛、视物模糊、意识障碍和抽搐为常见临床症状,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区异常信号为影像学表现的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可逆性恢复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10例确诊的PRES患者,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背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且缺少特异性,漏诊率及误诊率均较高,而提高临床对CVST的认识有利于及时诊断、治疗CVST,改善CVST患者预后。目的分析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2018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CVST患者126例,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首诊情况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D-二聚体检测结果、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人口学特征:男41例(32.5%),女85例(67.5%),男女比例为1:2.1;发病年龄为16~80岁,平均年龄(37±15)岁,以21~35岁者居多(48.4%)。首诊情况及危险因素:首诊于急诊者65例(52.6%),首诊于专科门诊者61例(48.4%)。排在前五位的危险因素:妊娠及产褥相关疾病45例(35.7%),免疫系统疾病、病因不明各18例(14.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各11例(8.7%),血液系统疾病8例(6.3%),败血症5例(4.0%)。临床表现:头痛101例(80.2%)、恶心呕吐57例(45.2%)、意识障碍37例(29.4%)、抽搐36例(28.6%)、偏瘫16例(12.7%)、视物模糊10例(7.9%)、言语不清8例(6.3%)。D-二聚体检测结果:D-二聚体为0.10~55.32 mg/L,平均D-二聚体为(4.15±3.07)mg/L,其中D-二聚体升高(≥0.50 mg/L)者109例(86.5%),另17例(13.5%)D-二聚体正常。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本组126例CVST患者均首选颅脑CT检查,怀疑CVST者再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或静脉窦成像(MRV)及增强MRV检查确诊。血栓部位:横窦109例(86.5%)、乙状窦91例(72.2%)、上矢状窦52例(41.3%)、窦汇13例(10.3%)、直窦6例(4.8%);累及静脉窦数量:1个31例(24.6%)、2个53例(42.1%)、3个29例(23.0%)、4个及以上8例(6.3%);脑实质病变:脑梗死24例(19.0%),脑出血22例(17.5%),无脑实质病变80例(63.5%)。治疗及预后:本组126例CVST患者均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7~10 d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并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3至少3个月以上;4例患者因脑出血量大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入院时轻症105例(83.3%)、重症21例(16.7%),入院21 d轻症116例(92.1%)、重症10例(7.9%),其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3.2%。结论CVST患者以青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少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妊娠及产褥相关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是CVST的主要危险因素;颅脑MRI、MRV检查尤其是颅脑增强MRV检查是目前最佳的无创CVST诊断手段,抗凝治疗是CVST患者急性期首选治疗方案,同时也是基础治疗方案,而经治疗后CVST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过程中发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较为罕见.作者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1例HICH治疗过程中出现CVST病例,提示临床医师HICH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加重,需警惕CVST.HICH治疗过程中,甘露醇和止血药物使用不当可能是发生CVST的病因,抗凝治疗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临床少见,本文报道一例产后突然失明、抽搐患者,疑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从神经内科转入ICU,后经头部MRI确诊PRES,本文针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探讨国内PRES特点,进一步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一、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4岁,因"头痛1周,加重伴双眼失  相似文献   

10.
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很少由轻度头部外伤引起,临床中往往存在延迟诊断.作者报道1例轻度头部外伤引起儿童CVST的病例,并从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到9例轻度头部外伤致CVST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对10例患者(包括本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情...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DAVF)时。蛋白S是机体重要的抗凝剂,其缺乏时可导致CVST,而临床上罕见蛋白S缺乏诱发CVST及DAVF的病例。本文报道1例此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疾病,临床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常见,其次为下矢状窦、侧窦和海绵窦,而以硬膜下出血(SDH)为主要表现者较少见,因此临床易导致误诊。本文报道2例以SDH为主要表现的CVST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为临床鉴别诊断CVST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敏  石敏  刘效辉 《山东医药》2011,51(46):56-57
目的分析妊娠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妊娠并发PRE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3例均在产后2d发病。2例出现急性双侧完全性皮层盲,伴有高血压、头痛,颅脑MRI示双侧枕叶皮层或皮层下对称性异常信号;1例一侧皮层盲伴有子痫发作,颅脑MRI示一侧枕叶皮层出现异常信号,T2WI、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为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为低或等信号,核磁表面弥散系数(ADC)为高信号,均提示颅脑枕部皮层及皮层下血管源性水肿,诊断为妊娠并发PRES。予以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复查颅脑MRI示病灶消失或好转。结论妊娠并发PRES的特征性表现是可逆性皮层盲。该病的发生是妊娠时高血压造成双侧枕叶皮层或皮层下血管源性水肿所致。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临床诊断及治疗存在较大困难。蛋白S在机体抗凝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亚洲人群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但其活性降低所致CVST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蛋白S活性减低所致CVST患者,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所接收的116例脑出血患者,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脑出血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合并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史,而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则是患者出现脑部出血和多脏器功能的衰竭。结论存在合并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导致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脑部出血。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病是危及生命的急症之一,是因血压急剧升高,脑循环发生障碍,出现严重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若经迅速有效地降低血压常可挽救患者生命,反之可能导致脑部损害不可逆转而死亡。无论原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的突然升高,均可引起本症发生。前者以急进型高血压为多见,占引起高血压脑病的12%。在症状性高血压中,急性肾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和分类仍存在争议。中国过去将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统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PIH)。2000年美国高血压工作组提议将妊娠诱发高血压和妊娠前已有高血压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脑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低,但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临床医务工作者常由于缺乏对该病的充分认识而导致误诊、误治。本文对CVST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终止妊娠孕周将其分为三组,甲组(孕周34周,12例)、乙组(孕周为34-37周,14例)、丙组(孕周37周,20例),对比不同妊娠终止时机下的血压水平、分娩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甲组、乙组、丙组各组间新生儿体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组和丙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乙组(P0.05);丙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甲组、乙组(P0.05)。(2)甲组舒张压水平及收缩压水平较乙组和丙组更高(P0.05);但乙组和丙组之间的舒张压水平及收缩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为孕周为34-37周,而血压控制效果欠佳,可提早妊娠时机,故为预防产妇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临床应积极给予患者控压治疗。  相似文献   

20.
唐家琦  全赞荣 《山东医药》2003,43(19):41-42
原发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且严重的致残致死原因之一。1990~ 2 0 0 0年 ,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中死亡 2 0 9例。现对其死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0 9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136例 ,女 73例 ;年龄 37~ 89岁 ,平均 6 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6 2例 (占77.5 1% ) ;活动时发病 12 3例 ,安静中发病 7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呕吐、眩晕、抽搐、偏瘫、四肢瘫、交叉性瘫、感觉障碍、失语、瞳孔不等大及精神行为异常等。发病 2 4~ 72小时头颅 CT检查示出血部位在壳核区 10 6例 ,丘脑 38例 ,尾状核 9例 ,脑干 18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