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程医疗技术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医疗服务行业的紧密结合,且应用范围广,可协助临床医务人员监测和管理糖尿病足患者,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该文就远程医疗概念,国内外远程医疗技术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形式和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综述,以期为远程医疗技术在糖尿病足患者管理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远程监测观察双腔起搏器术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情况,并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植入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患者98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诊断为心房颤动,术后均门诊定期起搏器程控,远程监测系统定期自动传输数据;对所有房性心律失常及起搏比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36个月,平均(10. 21±9. 06)月,21例(21. 43%)患者检测到心房高频事件(AHRE)≥5分钟心房颤动,其中5例(23. 81%)为无症状性心房颤动;所有监测到AHRE事件的患者中,11例(52. 38%)≥5分钟AHRE,6例(28. 57%)≥1小时AHRE,4例(19. 05%)为≥1天AHRE。远程监测系统发现异常事件的时间均早于门诊随访。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较大(RR 1. 021; CI 1. 000~1. 052; P=0. 046)及术前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起搏比高(≥40%)(RR 1. 017; CI 1. 001~1. 019; P=0. 021)均与新发心房颤动呈显著相关。结论起搏器远程监测功能有助于心房颤动的早期识别,尤其无症状性心房颤动;年龄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高心房起搏比例患者更易心房颤动发作。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术后发生的短阵房性心律失常和无症状性心房颤动较常见,只靠偶尔检测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可能高估了消融的成功率。因此,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期通过心电图、起搏器的记录、事件记录仪、电话远程监护系统监测,以明确消融术后真实的心脏节律而不仅仅是基于症状的随访研究,从而进一步指导对心房颤动消融术后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前心血管领域尚未攻克的一项重要难题。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无创远程监测可以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新的诊疗策略。研究证明,远程监测的应用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无创远程监测和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的前沿研究,总结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5.
正最早的远程心电监测是通过电话实现心电远程监测,又叫电话心电远程监测(Tele Telephone ECG,TTECG)。由美国医生丹尼尔戴维(Daniel David)于1988年创办了心脏医疗公司(Cardiac Medical Company),专门从事电话心电远程监测工作(Cardiac Telemedical Monitoring),在美国逐步建立一系列电话心电远程监测中心站,每个中心站联系相应医院和康复中心的心电监护患者,向患者提供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得到了医院门诊患者、康复患者、手术麻醉患者和监护室患者的欢迎。电话心电远程监测既可以节省诊疗时间,也可以方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发展,远程自助监控和危急预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远程自助监控系统可用于健康监测、疾病诊断、咨询、教育、老年慢性病管理、长期护理以及转诊和连续医疗,尤其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糖尿病的治疗。危急预警可有效救治患者突发急性病,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并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远程自助监控和危急预警系统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而医师和医院数量相对不足,应积极借助远程心脏监护技术解决这一问题。远程心脏监护技术可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检查、监护及管理,健康状况评测和急危重症实时、快速诊断及报警急救。除该技术外,目前应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远程监护技术还有生理多参数远程监护技术和影像技术:前者包括远程血压监护、远程血糖监护、远程血氧饱和度监护、远程睡眠呼吸障碍监测、远程向量、立体心电图等;而后者包括心脏血管超声、CT、磁共振等。远程心脏监护技术不仅实用,而且性价比高。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而言,该技术最重要的方面是心率管理、心律失常管理和危急情况及时预警;通过对病情变化早发现、早诊断、远程问诊咨询,可节省医疗费用、降低住院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仍是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因素,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将是不得不面对的一项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远程监测设备在医疗领域的探索取得重大突破。现着重介绍目前可穿戴远程监测设备在几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不足之处,对可穿戴远程监测设备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互联网医疗、移动健康等许多新概念层出不穷,而仪器设备是开展新技术的物质基础。远程心电监测是远程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计算机设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远程心电监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各医疗单位和医生在选择远程心电监测计算机系统应该进行质控,要综合考虑远程心电监测目的、服务对象和具体应用情景。作为远程心电计算机选择要区分并满足不同的三种需求:一种是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远程心电图的诊断,涉及随后的治疗和危险分层;另一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安装心脏植入性电子器械的患者持续增长.远程监测不仅能随时监测器械运行情况和早期识别器械功能障碍,还能监测和识别心律失常,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同时它还能减少临床随访的次数,节约医疗资源.该文简介远程监测使用的技术、临床证据及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一.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远程医疗涵盖远程医学检测、监护、咨询、急救、保健、诊断、治疗以及远程教育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远程医疗可以弥补医疗服务资源相对紧缺和满足客户刚性需求,其核心是平衡潜在获益和拓展应用领域,重点是维系和优化医患关系和信息安全。远程医疗有便捷服务、随处可及、无处不在的优点,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远程医疗服务有其不及医院和诊疗中心的医疗服务项目不丰富、医疗技术资源不充实和患者资源短缺等弱项。美国ATA主  相似文献   

12.
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华法林可预防缺血性卒中,但剂量调整、凝血功能监测和出血并发症限制了其应用.SPORTIF是在2000-2001年在北美409个医疗中心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包括3 92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伴有其他一些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对直接口服凝血酶抑制剂西美加群(ximelagatran)与华法林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华法林可预防缺血性卒中,但剂量调整、凝血功能监测和出血并发症限制了其应用。SPORTIF是在2000-2001年在北美409个医疗中心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包括392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伴有其他一些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对直接口服凝血酶抑制剂西美加群(ximelagatran)与华法林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医疗、计算机及互联网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及支持下日趋成熟。目前,远程心电监测技术作为心脏病学相关远程医学的重要监测手段,在院前急救、院外诊断及随访管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远程心电监测更容易捕捉到突发性或一过性症状时的心电图,让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减少社会的经济和医疗负担,具有良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远程随访可以减少常规随访次数、优化器械管理和疾病管理、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改善患者生存率。因此,国内外专家共识均推荐将远程随访作为所有CIED患者的标准随访管理策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远程随访尤其重要,减少了面对面诊室随访,避免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
具备家庭监测功能起搏器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家庭监测(HM)起搏器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4例患者,2例因病窦综合征安置双腔起搏器,2例因心力衰竭安置了三腔起搏器,4台起搏器均带有HM功能,通过远程监测观察起搏系统及心律失常事件。结果在病例1中,发现阻抗的变化,及时发现电极导线问题,并予更换;在病例2中,发现模式转换及心律失常事件,并帮助判断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在病例3中,监测右室起搏比例,帮助判断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情况;在病例4中,监测各种心律失常事件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比例,发现了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及时给予治疗。结论 HM能很好实现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危害人类生命最大的疾病之一。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应积极借助远程心电监测技术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房颤以及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均显示其优势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带来了重要的改变,同时在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改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医疗成本方面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值得不断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到来,远程监控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是未来腹膜透析(PD)患者健康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APD远程监控可以增加患者与医护团队的高水平互动,进行个体化管理,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因技术问题和临床并发症而发生再次入院的机会,更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从而节省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远程监控在接受APD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10月解放军总医院西院心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远程监测管理组(84例)和对照组(88例),远程监测管理组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模式进行延续管理,主要包括门诊诊断评估、远程血压监测、远程健康教育、远程指导,对照组沿用传统门诊随访模式。3个月后比较清晨血压及清晨血压达标比例、血压昼夜节律分型和血压标准差的变化。结果 3个月后,远程监测管理组清晨血压从(149.1±10.3)/(90.4±10.5)下降至(134.2±9.0)/(82.9±5.8)mm Hg,清晨血压达标人数由6例(7.1%)上升至46例(54.8%),对照组清晨血压从(149.4±15.0)/(90.0±12.4)下降至(141.6±10.2)/(87.0±5.7)mm Hg,清晨血压达标人数从5例(5.7%)上升至17例(19.3%),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程监测管理组干预后杓型血压由35例(41.7%)增加至56例(66.7%),对照组由38例(45.2%)增加至42例(47.7%)(P0.05)。远程监测管理组的24h、白天、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且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远程监测管理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相比对照组,各血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门诊随访模式,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指导能改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降低清晨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远程卒中是最常用和发展最迅速的远程医疗应用之一,为医院和患者提供急需的卒中专业知识.本文回顾了远程卒中的现状并提出了持续质量和患者结局监测的措施,以提高其效能并促进其实施.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复习远程卒中的现状和相关的质量指标.编写委员会成员致力于回顾特定的质量和患者结局指标,并提出了远程卒中网络评价指标的具体建议.初稿分发给所有委员会成员进行修订,对提出的建议进行讨论以达成共识.结果 回顾了远程卒中的模式及其在卒中诊疗系统中的作用.简要介绍质量监测的科学性以及质量指标的以往经验.复习了过程指标、患者结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使用、患者和提供者的满意度以及远程卒中技术,并提供了有关质量评价指标的建议.其他内容还包括执照、认证、培训和归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