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80例确诊为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加心理支持法;治疗组给予舍曲林50 mg/d,艾地苯醌每次30 mg,3次/日,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舍曲林50 mg/d,连用4周。在4周、8周、12周时对两组病人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疗效评定,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比较HAMD评分、 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HAMD评分、 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r指数升高(P0.05),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心理支持法治疗,予舍曲林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90例高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药物组、康复组和联合(艾地苯醌+康复治疗)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药物(服用艾地苯醌片,30 mg/次,3次/d,连续服用24 w)、康复训练(进行肢体、声音及定向等康复训练,1次/w,共24 w)及联合(服用艾地苯醌药物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共24 w)的治疗。于治疗12、24 w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ADAS-cog)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ADCS-ADL)量表评分对3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 w后,3组MMSE、ADAS-cog、ADCS-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治疗24 w后,药物组MMSE评分仍无明显改善,但ADAS-cog、ADCS-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t=-3. 395,P=0. 000; t=9. 522,P=0. 000);康复组MMSE及ADAS-cog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但ADCS-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t=4. 419,P=0. 010);联合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但ADAS-cog、ADCS-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t=-2. 223,P=0. 034; t=25. 116,P=0. 000),且联合组ADASADL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7)。结论联合治疗虽然对高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单独药物组无明显优势,但其可明显改善高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效果.方法 69例PSC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OSF-3磁刺激仪进行rTMS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连线测验(...  相似文献   

4.
孙浩 《山东医药》2013,(46):59-60
目的 探讨艾地苯醌在脑卒中后康复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脑卒中后患者,均合并肢体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随机分为艾地苯醌组和帕罗西汀组,各45例,分别给予艾地苯醌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第2、4周时的FMA评分和MBI明显升高、HAMD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2周时艾地苯醌组FMA评分和MBI高于帕罗西汀组(P均<0.05),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时两组F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艾地苯醌组MBI高于帕罗西汀组(P<0.05).结论 艾地苯醌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5.
张为民  王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40-5541
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MCI)是介于正常老年人和痴呆之间的一种功能障碍,可进一步发展血管性痴呆.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约250万,发病后1年内有近70%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5%,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左右.因此寻找有效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价针灸对MC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PS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而且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目前单独使用抗抑郁药无效率高达20%-40%。航天中心医院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观察了百忧解联合高压氧治疗PSD的效果,发现较单用百忧解治疗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艾地苯醌对血糖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在该次调查中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共38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8月—2018年8月,将38份病例按照随机字数表法的形式分成实验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在该次调查中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艾地苯醌醒。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血糖控制情况高于实验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可采取艾地苯醌进行治疗,其血糖控制情况存在明显的优势,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式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头体针巨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1组(n=43)、对照2组(n=43)和联合组(n=44).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符合条件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能力分级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52/60),高于对照组的42.5%(17/40)(P<0.05).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针刺疗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康复治疗,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两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脑诱发电位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记忆力、注意力、语言、执行能力、视空间以及Moc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诱发电位,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给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sp)预先口服艾地苯醌 ,可延缓用手术方式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急性脑缺血的痉挛发作出现时间及延长 36 h内存活时间。脑卒中发生后 ,用艾地苯醌治疗可明显减轻 SH Rsp神经系统的损害 ,增加体重 ,改善存活期。国产与日本产艾地苯醌抗脑缺血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红外照射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针灸门诊选取脑卒中后SHS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浮针组30例、红外组20例,观察组予浮针联合红外照射疗法(在距离激痛点4~5 cm处进针,于皮下扫散运针,持续2 min,继以红外照射30 min),浮针组单纯予浮针疗法,红外组单纯予红外照射疗法,三组均予相同的康复训练,隔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 w。治疗前后采用SHS评估量表(SHSS)对上肢损伤程度进行评估,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浮针组的SHSS评分、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优于浮针组(P0.05),红外组治疗前后两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浮针组(P0.05)和红外组(P0.01)。结论浮针联合红外照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上肢损伤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疗效满意且优于单纯浮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2013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 517例,均应用动静脉联合治疗,即脑动脉灌注联合静脉抗凝。结果经治疗基本痊愈1 183例(78.0%),显著进步182例(12.0%),进步121例(8.0%),无变化27例(1.8%),恶化3例(0.2%)。梗死灶内有小量渗血者6例,经脱水降颅压后渗血吸收,治疗效果为基本痊愈。结论动静脉联合治疗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认知障碍是影响其疗效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事件相关电位对早期发现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障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指由脑卒中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统一有效的标准,且疗效较为局限,而中药能从多途径、多靶点、多系统对PSCI的发病机制进行干预,不良反应少,在防治脑卒中所致的认知障碍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近年来,中药在治疗PSCI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综述中药有效成分及提取物、单味药、中药复方通过调控PSCI发生机制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安全、科学、合理地运用中药治疗PSCI提供一定依据,并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针同步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及对诱发电位、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病人124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AS分级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和QOL-BREF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DL评分和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N20潜伏期和胫神经N20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正中神经N20-P25波峰振幅和胫神经N20-P25波峰振幅高于治疗前,且正中神经N20潜伏期、正中神经N20-P25波峰振幅、胫神经N20潜伏期和胫神经N20-P25波峰振幅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ly和GABA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ly和GA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同步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可促进病人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活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纠正异常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Gly和GAB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2例早期脑血栓病人进行了头针治疗,并应用日本超声定量脑血流图进行多项分析。结果表明,2例肌力由级恢复至Ⅳ级,4例由Ⅰ级恢复至Ⅳ级,6例由Ⅱ级恢复至Ⅳ级。头针疗法对大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稳定;对小关节功能恢复慢,疗效较差。头针治疗前后超声波血流定量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传统功法结合想象疗法对老年卒中后共济失调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老年卒中后共济失调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病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予以传统功法中八段锦的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采用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进行共济失调程度的评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15 d时2组病人共济失调量表评分、BI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0、90 d时,治疗组共济失调量表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传统功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改善卒中后共济失调病人的协调性、稳定性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观察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老年脑梗死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老年脑梗死后出现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及训练组各30例,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康复科常规康复训练及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此外,综合组加用头针治疗。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 w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并进行头颅MRS检查,检测病灶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肌醇(MI)/Cr比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 w后,训练组及综合组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NAA/Cr显著升高(P0.05),Cho/Cr、MI/Cr显著下降(P0.05);且与训练组相比,综合组除抽象能力外其余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能够改善脑组织代谢,这可能是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